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合集下载

电力线路测绘中GPS网络RTK技术的应用

电力线路测绘中GPS网络RTK技术的应用
且 1 — 2 s内就 能 得 到 高精 度位 置信 息 的技 术 。 在 电力 线 路 的 测
绘 中, 相 较 于 常规 的仪 器测 量 有 着 独 特 的优 势 。
的 测 量精 度 能够 达 到 2 c m 以 内的 水 平 。 而 利 用 常规 仪 器进 行
测算, 在 直 线段 稍 远 的情 况 下 , 就保 证 不 了 5 c m 的精 度 。
量、 高 差 测 量 等 步骤 。 这 些 都 有 助 于缓 解 电 力测 绘 人 员的 工 作
压力 , 极 大 的提 高 了 工作 效 率 , 促 进 电 力 测绘 工作 的 发 展 。
1 R T K技术的优势
RT K 技 术 是 GP s实 时 载 波 相 位 差 分 的 简 称 它 是 采 用
量 该 桩 时独 自产 生 的 。既 受 不 到 上 一 个测 量 点 的 误 差 影 响 , 也 不会传导给下一个测量点。
1 . 4 独 立性 好
G P S R T K 与 常 规仪 器作 业 相 比具 有 相 当的 独 立 性 应 用
基 站 和 移 动 站 处 于相 对 独 立 状 态 。此 时 , 将 工 作 然 会 面 临极 度 复 杂 的 外部 环境 。伴 随 着 测 绘 任 务 的 日益 加 剧 这 种 技 术 后 , 重 点 放在 移 动 站 终 端 上 。 选 线 小 组 和 测 线 只 需要 各 拿 1个移 和 效 率 要 求 的提 高 。这 些都 促 使 着 行 业 内人 士 发 展 创 新 现 有
的测 绘 技 术 。而 GP S R T K 技 术 的 采 用 无疑 是 给 电 力测 绘 工 作
动站分看作业 , 相 互 配合 。这 样 的模 式 下 . 整 体 工 作 进度 能 够

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确度分析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确度分析一、GPSRTK技术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由美国政府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

利用GPS系统,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精确三维坐标和时间信息。

但是,普通的GPS接收器只能提供米级别的精度,而高精度的GPS定位则需要差分GPS或者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是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它通过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传输基准数据来计算出移动站的精确位置,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二、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在电力线路的定线测量中,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使用全站仪和测量车进行测量,精度较高,但是工作量大、耗时长、费用高。

而采用GPSRTK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提高测量精度。

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GPSRTK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基础点在测量电力线路时,需要首先在地面上确定好一些基础点。

这些基础点需要精确测量,以便后续测量的可靠性。

传统的全站仪测量方法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而采用GPSRTK技术,在地面上放置一些基站,设置一些参考点,可以快速地测量出基础点的位置,且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2. 线路测量采用GPSRTK技术对电力线路进行测量可以大大提高测量速度和精度。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在电力线路的起点和终点设置移动站,通过GPS信号得到移动站的位置坐标。

同时,在测量车上安装基站,用于接收GPS信号以实时测量线路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坐标。

通过两个移动站和一个基站的实时动态定位,可以得到电力线路在地面上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记录下来。

3. 数据处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此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

通过对三个位置坐标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电力线路的精确位置和坐标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的基础。

三、精确度分析虽然GPSRTK技术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精度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蔡森

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蔡森

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蔡森摘要:电力线路测量中采用GPS RTK技术为其带来诸多便利,该技术是诸多技术优势融合下的产物,能够充分发挥卫星定位的作用,逐渐成为电力线路测定中的重要手段。

在福建边勘测边设计的模式中,采用该技术不仅将地形、地貌准确测定,同时对于塔位放样及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

这项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电力线路定位与动态测提供了奠基。

关键词:电力线路测量;GPS RTK技术;应用引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电力线路测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GPS RTK技术在选线测量与定位测量中,常用于电力线路的杆塔放样,省去了传统定线测量等工序,并且能实现塔位的动态选位放样,提升电力线路测量工作的综合效率。

1GPS RTK定位技术原理和优势1.1GPS RTK定位原理GPS 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前提的实时差分GPS技术,包括基准站、流动站两部分。

GPS RTK技术将点位精度最高的首级控制点当成基准点,应用两台或数量更多的GPS接收机在同一时间收取卫星信号,其中一台GPS接收机放置在已知的坐标点处做为基准站,对卫星采取持续观测,其余的接收机则充当GPS RTK流动站。

在这一过程中,基准站与流动站维持着同时跟踪5颗以上卫星的状态,流动站收取卫星信号时,依靠无线电设备收取基准站的差分数据,解算且显示出流动站精度达到厘米级别的坐标。

GPS RTK作业模式既能够实现三维实时动态数据的处理、定位、输出、形成图像,又可以减少观测时长。

1.2GPS RTK定位技术的优势优势:(1)精度高。

数据可靠性高,因为采集或放样点两者间并无联系,所以采用GPS RTK技术将不出现误差累加,总体精度高;(2)速度快。

作业需求不多,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纵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相对传统作业手段来说,也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3)自动化水平高。

数据输入、处理、存储水平高,只需很少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GPS-RTK技术在电力系统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电力系统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电力系统测量中的应用摘要:RTK定位技术的崛起,是GPS定位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线路航测的大规模落实路径测量和实时动态放位测量变为现实。

随着近几年我国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大,电网建设施工企业所承担的施工任务也在逐年增加,测量任务越来越多,要求完成的时间越来越短,野外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而用现在常规仪器作业根本不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GPS-RTK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测量中。

本文就GPS-RTK的工作原理及在电力系统测量中的应用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GPS-RTK;电力;参考站;定线;断面测量Abstract: the rise of the gps-rtk positioning technology, GPS technology is another major break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makes the line mass to carry out the path of the aerial surveying and real-time dynamic measurement into realit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undertake the construction task i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 more and more measurement tasks, requires less time to complete, the field more and more complex terrain conditions, and using conventional instruments now cannot shorten the time of operation, improve efficiency. GPS - RTK technology with its powerful advantage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power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GPS - RT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measurement in detail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GPS - RTK; Power; Reference station; Alignment; Section measurementGPS-RTK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一)GPS-RTK的工作原理高精度的GPS测量需要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GPS RTK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GPS RTK能提供精度达到厘米级的测站点所在坐标系的三维坐标。

略谈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略谈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略谈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摘要:电力传输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为了使电力传输有效开展,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建设,因此,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测量,为了使输电线路测量工作顺利的完成,需要将GPS-RTK技术引入其中,本文对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GPS-RTK技术;输电线路;应用前言: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使电力传输得到保证,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测量和研究,因此,需要将GPS-RTK技术引入其中,本文对GPS-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GPS-RTK技术简述GPS指的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对飞行的卫星进行有效的利用,将某种频率以及加载特定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不间断的传送到地面广播之中,从而使定位测量得以有效实现。

GPS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用户。

其特点主要有精度和效率较高、功能较多、操作相对简便、应用广泛、对坐标间距离和角度进行精准测量等。

网络RTK指的是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其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主要在常规RTK和差分GPS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是载波相位观测量作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从而能够对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实时获取。

网络RTK的优点为成本费用显著的下降、可靠性显著的提升、作业条件要求明显降低、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GPS-RTK实施的作业流程(一)测量区内控制点资料的收集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卫星图片、小比例航测图、GIS数据库资料等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结合,从而能够对坐标进行有效统一。

另外,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卫星或航测图能够向数字化成图进行有效的转变,在图中对线路方案进行选取,在线路通过的区域之中,对GPS静态相对定位法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得控制点能够设置在合理的位置,并将标志设立在此处。

除此之外,已知控制坐标可以从当地规划部门或测绘部门中获取,在此基础上,对GPS-RTK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使控制点能够布设在所选线路之中。

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方面的浅论

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方面的浅论

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方面的浅论摘要:本文以GPS 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创新应用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GPS RTK技术在输电线路测量中的特点和GPS RTK实施原则及作业流程,进而探讨了RTK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关键词: GPS RTK测量技术电力线路测量定线测量前言: RTK定位技术的崛起,是GPS定位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线路航测的大规模落实路径测量和实时动态放位测量变为现实。

GPSRTK应用于杆塔放位时,可取消传统航测放位中那些依靠体力(如上树摇旗呐喊、多次反复奔波)才能完成的串通直线及定线测量、桩间距离与高差测量等数道工序,而直接对每基塔位进行实时动态的放样测量,实现了一步法放样定位。

这样,简化了工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总工效提高了2~3倍。

另外,由于取消定线测量,就避免部分地物的拆除和大量树林的砍伐,保持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GPS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

一GPS RTK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上的特点GPS可以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全天候作业,卫星信号覆盖全球,不受用户数量限制。

在控制测量方面具有传统作业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特别是近几年来高精度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的发展,GPS已能够实时地提供观测站点在任意坐标系中的三维数据,且达到了厘米级的高精度,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在RTK作业模式下,参考站通过调制解调器,将其观测值及站点的坐标信息与电磁波一起发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要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自身也要采集GPS卫星信号观测数据,只要能保持4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连续锁定和它们具有必要的几何图形强度,则测程在10 m以内的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点位成果。

全站仪集测角量边等功能于一体,在高大建筑物密集区,其灵活多样的导线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GPS RTK和全站仪组合测量技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取得高效的测量成果。

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GPS-RTK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精)

GPS -RTK 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内容介绍 >>l.实时动态差分 GPS 的最低配置实时动态差分 GPS 的最低配置包括三个部分:——基准站。

基准站由 GPS 双(单频接收机、 GPS 天线、数据发送电台、天线、电源、脚架等部分组成。

——流动站。

流动站由 GPS 双(单频接收机、 GPS 天线、数据接收电台、天线、电源、背包、 HUSKY 干控器、对中杆等组成。

—一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及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具有巳知坐标的参考点位匕,连续接收所有可视 GPS 卫星信寸并将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送出去。

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 GPS 卫星信号的问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 OTF 算法解求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再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所在点相对基准站的坐标和精度指标。

OTF 算法是 RTK 的关键技术, OTF算法很多,不问厂家生产的动态 GPS 接收机使用不问的 OTF 算法。

一般来说,首先,在未知点的近似坐标和协方差的基础匕,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内计算所有可能的模糊度解;然后,通过比较最小方差,选择最可能的解;最后,通过比较最优解和次优解, 决定最后的模糊度解。

2. 实时动态差分 GPS 的作业流程和实施不同的测量工程要求不同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流程,这里就实时动态差分 GPS 作业流程和实施的共性进行阐述。

2.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任何测量工程进入测区,首先一定要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坐标、等级、中央于午线、坐标系及控制点是属常规控制网还是 GPS 控制网,其地形和位置环境是否适合作为动态 GPS 的参考站。

2.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DGPS RTK测量是在 WGS-84坐标系中进行眨而各种工程测量和定位是在当地坐标或我国的北京 54坐标匕进行眨这之间存在坐标转换的问题。

GPS 静态测量中,坐标转换是在事后处理时进行眨而 DGpSRT K是用于实时测量眨要求立即给出当地的坐标,回此,坐标转换工作更显重要。

GPS-RTK技术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

1 概述1.1GPS 系统的组成G PS 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当然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

1.2GPS 的工作原理G PS 系统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在需要的位置P 点架设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i同时接收了三颗(A、B、C)以上的GP S卫星所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G P S 接收机至G P S 卫星的距离S A P 、SBP、SCP,同样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可获得该时刻这些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三维坐标)。

在GPS测量中通常采用两类坐标系统,一类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另一类是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称地固坐标系统,我们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常用地固坐标系统。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变换,来求出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的坐标。

这样更有利于表达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处理GP S观测成果,因此在测量中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GPS 测量的技术特点(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

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

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2)定位精度高。

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 m +1p p m ,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

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3)观测时间短。

观测时间短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40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

(4)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5)操作简便。

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目前GPS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操作傻瓜化,观测人员只需将天线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打开电源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求得测点三维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 -RTK 技术及其在电力线路定线测量中的应用容介绍 >>l.实时动态差分 GPS 的最低配置实时动态差分 GPS 的最低配置包括三个部分:——基准站。

基准站由 GPS 双(单频接收机、 GPS 天线、数据发送电台、天线、电源、脚架等部分组成。

——流动站。

流动站由 GPS 双(单频接收机、 GPS 天线、数据接收电台、天线、电源、背包、 HUSKY 干控器、对中杆等组成。

—一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及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具有巳知坐标的参考点位匕,连续接收所有可视 GPS 卫星信寸并将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送出去。

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 GPS 卫星信号的问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 OTF 算法解求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再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所在点相对基准站的坐标和精度指标。

OTF 算法是 RTK 的关键技术, OTF算法很多,不问厂家生产的动态 GPS 接收机使用不问的 OTF 算法。

一般来说,首先,在未知点的近似坐标和协方差的基础匕,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计算所有可能的模糊度解;然后,通过比较最小方差,选择最可能的解;最后,通过比较最优解和次优解, 决定最后的模糊度解。

2. 实时动态差分 GPS 的作业流程和实施不同的测量工程要求不同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流程,这里就实时动态差分 GPS 作业流程和实施的共性进行阐述。

2.1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任何测量工程进入测区,首先一定要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坐标、等级、中央于午线、坐标系及控制点是属常规控制网还是 GPS 控制网,其地形和位置环境是否适合作为动态 GPS 的参考站。

2.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DGPS RTK测量是在 WGS-84坐标系中进行眨而各种工程测量和定位是在当地坐标或我国的 54坐标匕进行眨这之间存在坐标转换的问题。

GPS 静态测量中,坐标转换是在事后处理时进行眨而 DGpSRT K是用于实时测量眨要求立即给出当地的坐标,回此,坐标转换工作更显重要。

坐标转换的必要条件是:至少 3个以匕的点分别有 WGS-84地心坐标、 54坐标或当地坐标。

利用步尔莎(Burs 刨模型解求 7个转换参数。

Bursa 模型为:在计算转换参数时,要注意下列几点:l 巳知点最好选在测区四周及中心均匀分布,能有效地控制测区。

如果选在测区的一端,应计算出满足给定的精度和控制的围,切忌从一端无限制地向另一端外推。

2 为了提高精度, 利用最小二乘法选 3个以匕的点求解转换参数。

为了校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性, 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寡而代入公式起校验作用,经过校验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认为是可靠的。

3 在不考虑 7个参数中尺度比和旋转参数吐可以现场求定 3个平移参数, 令伽、 6、 q 、 6均为 0即可 . 并可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转换参数。

2.3参考点的选定和建立参考点的安置是顺利实施动态 GPS 的关键之一。

参考点的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l 参考点应有正确的巳知坐标。

2参考点应选在地势较高且交通方便 . 天空较为开鼠周围无高度角超过 10o 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

3 为防止数据链丢夫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周围无 GPS 信号反射物 (大而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 , 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等干扰源。

4参考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位置。

参考点选定后,可以采用 GPS 布网(或静态定位的方法测定。

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基准站 GPS 设在原控制点匕,用流动站 GPS 将坐标传过去。

2.4工程项目业设计和参数设置这里以法国 DSNP 公司的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中 KISS 软件为例,按要求输入下列参数:①当地坐标系(如 5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长半轴和偏心率; ②中央于午线龙测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大致经纬度;④测区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⑤如果是施工坐标系,还要输入转到施工坐标系的转换参数;⑤根据测量工程的要求,可进行室测线的设计鲫三维物探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定线等还可输入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以便野外实时找点和准确放样。

2.5野外作业将基准站 GPS 接收机安置在参考点匕,打开接收机, 将 PCMCIA 卡匕设置的参数读入 GPS 接收机, 输入精确的参考点 54坐标和天线良基准站 GPS 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参考点 54坐标转换为 WGS-84坐标,问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 GPS 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

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 GPS 卫星信号的问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流动站的三维 WGS-84坐标,再通过与基准站相问的坐标转换参数将 W GS-84转换为 54坐标, 并在流动站的 HUSKY 手控器匕实时显示。

接收机还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指导放样。

2.6业数据处理GPS RTK数据处理相对于静态测量要简单。

外业测量可以记录实测坐标或记录接收机输出的 NMEA0183格式的数据。

DSNP 公司的 KISS 软件具有显示点位、轨迹及放大、缩小和漫游等功能。

我们可以根据不问的工程测量要求,输出不问格式的坐标文本文件。

3. 工程实例及数据分析测量专业在电力线路工程终勘阶段要完成三大任务即定线、平断而测量和定位测量。

其中定线测量要求根据设计坐标定出转角点、落实设计线路,并根据地形地貌设置一定的直线桩和平断而测量需要的方向桩。

本文以 1999年省的岗长线超高压输送电力线路的定线放样测量工程为例,介绍 DGPS RTK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并进行部分数据的精度分析。

3.1工程概况岗长线 500 kV 送电工程, 线路始于市郊的岗市 500 kV 的变电站, 止于市郊新建的 500 kV 的双湖变电站,全长 181km。

途经市的鼎城区、汉寿袅盖阳市的赫山区、资阳区、桃江袅市的宁乡县、望城县、县、开福区跨越沉水、资水、湘江,地势多为高程 70 m- 100 m的三陵与 30 m- 40m的山地和水日。

小山匕密布 Zm-4m 的灌木丛,通视情况较差,用常规全站仪打通全线将而临繁重的砍伐任务并且难以满足精度要求。

这个工程我们是使用法国 Dassault Sercel(简称 DSNP 生广的SCROPIO 6002 MK/SK动态 GPS 接收机完成的。

3.2作业的原则与特点输送电力线路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保证线路在两个转角点之间(转角段的直线性。

两个转角桩之间的距离一般在 Zkm-15km ,直线桩的设定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地物状况和平断而测量的要求综合考虑,两两距离一般在 80 m- 300 m。

按电力规。

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为基准延伸直线,其偏离直线方向的角度不应大于 180o 士 l’,之规定,平而定位精度应优于士 3 cm,极端情况下,保证士 5 cm的精度。

岗长线巳采用 GPS 静态测量技术,沿线布设了主导线点,并精确测得各主导线点的坐标,这为定线测量提供了设置基准站的便利条件。

但是由于主导线之间的距离太长(10 km-15km地势又复杂 . 动态 GPS系统的数据链难以顺利传递数据,我们在其间加密或延伸了一部分参考点。

直线桩放样时,一般将基准站接收机设立在线路的主导线点或由主导线点引申的参考点上,流动站接收机向转角点两边的线路依次按设计方位角和具体地形地貌放样直线桩。

由于 GPS 流动站的精度是相对于基准站而言眨回而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为了避免由于起算坐标的误差影响转角段的直线性,每一个转角段均应由一个固定的基准站测定。

直线桩要保证三个点一组,并两两通视(三点原则,主要目的是保证平断而测量和后续定位及施工测量中部分桩位被破坏后,还能利用常规方法恢复桩位,问时也便于采用全站仪对 GPS 点位进行现场检核。

如果由于地形的限制,无法保证三个直线桩两两通视,可以加设一定的偏角桩,满足匕述复桩和检核的要求。

全站仪的现场检核只须检查三点之间的相对关系,无须全线联测。

具体放样过程中,除了基准站点位精度影响 RTK 放样结果精度外,模糊度解算误差,动态基线解算误差,坐标系统转换误差, GPS 天线的对中误差等均会影响 RTK 放样结果精度。

回而在实际作业过程电搬迁基准站后,由两个基准站放样测得的问一转角桩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5cm- 15cm ,这个差距不能太大,否则要检查是否有粗差,这时可以用前一个基准站测得的该转角桩的坐标作为前一个转角段的坐标;后一个基准站测得的该转角桩的坐标,作为后一个转角段的坐标,这样可以保证各转角段的直线性。

岗长线途经三陵地带,存在较为明显的高程异常,直线桩进行水准连测是不现实的。

解决的办法是由相邻的主导线点间的正常高高差和 DGPS RTK 测得的高差求出它们的高程异常,然后按直线桩与第一个主导线点的距离占相邻的主导线点间距离的比例配赋到 GPS 的高差匕。

另外一个方法是全线采用高高差, RT K动态定位结果地高高差的精度可以满足定线要求。

3.3定位结果的精度比较及分析以累距为 0 000 km- 44 032 241 km的岗长线为例,转角桩 11个,直线桩 228个,偏角桩 46个, 参考桩 7个。

l RTK 足位精度检验。

表 1、表 2分别是 GPS RTK仪器所显示的平而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的统计表。

表 3对放样点的直线性进行了检验统计。

2一致性检验。

送电工程定位测量的一致性检验包括:—一不问时段的不问卫星组合,进行重复 RT K测量测得问一桩位的坐标较差(见表 4。

—一问一桩位由不问基准站传算获得的 RTK 结果牧差(见表 5。

—一用全站仪等其他测量手段获得的坐标与 GPS RTK测得的坐标较差(见表6。

3精度分析。

从上述比较来眷 RTK 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累积。

符合精度较好,与全站仪测定结果符合得也较好,满足超高压输送电力线路定线测量的要求。

4. 结论DGPS RTK作为一种工程测量手段,随着 OTF 技术的成熟巳经被测量界广为接受。

根据笔者的体会和总结:除了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可提供三维坐标外,还有以下优点:l 实时提供经过检验的成果资料,无需数据后处理。

2拥有彼此不通视条件下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的优势,并且不像导线测量那样产生误差累积。

3以岗长线送电工程为例在树木较密集、通视条件较差的地【应用 RTK 定线,减少了房屋拆迁量和转角数量,加快了选线速度,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线路的造价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盖,并保证了质量。

4 RTK的数据链很重要 . 稳健可靠的数据链是 GPS OTF初始化的关键。

数据链拉得远,可以减少参考点的设立和避免频繁转站;数据链稳健, GPS OTF运行的时间会明显减少,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