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家居系统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家电设备、安防系统、音视频系统等与互联网相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家庭生活环境。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本文将从系统的概况、关键技术和实现步骤等方面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概况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的系统。
通过将家电、照明、安防、温控、娱乐等设备与智能网关相连接,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场景配置、自动化管理等功能,提高家居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二、关键技术1. 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依赖于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设备与云端的连接和数据的收集与传输,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互联互通的基础。
2. 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建立设备之间和设备与云端之间的通信,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Zigbee、蓝牙等。
不同的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通信距离、速率和功耗等特性,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无线通信技术。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到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安防、温控等,因此对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尤为重要。
系统设计需要采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措施,确保用户数据得到安全保护。
三、系统实现步骤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
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功能需求和预算等方面考虑,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硬件设备。
2. 网络规划:根据家庭的大小和结构,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的智能家居系统具有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两种模式。
集中控制模式中,所有设备通过智能网关连接到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手持设备进行控制。
分布式控制模式中,各个设备可以直接与云端通信,实现互联互通。
3.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网络规划,选择合适的智能家居设备。
《2024年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正在引领人类生活向更高效、便捷、智能的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
本文旨在阐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系统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及具体实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
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收集家居环境信息;网络层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信息传输至应用层;应用层则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2. 关键技术设计(1)传感器技术:通过在家庭环境中布置各类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家庭环境状态。
(2)物联网通信技术:采用ZigBee、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家居设备间的信息传输与交互。
(3)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通过云计算平台对家居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实现家居环境的智能管理与控制。
三、系统功能实现1. 家庭安全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门窗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家庭安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
2. 智能控制:用户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如灯光、空调、电视等,实现智能家居的便捷操作。
3. 环境监测与调节: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家庭环境状态,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并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家居设备,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4. 能源管理:对家庭用电、用水等能源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帮助用户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四、系统实现与测试1. 硬件实现:根据系统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搭建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2. 软件实现:开发相应的手机APP或Web平台,实现用户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监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居家安防系统设计

设计应用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居家安防系统设计李晓峰,张银慧,石大琨(天津仁爱学院,天津301636智能居家安防系统是实施安防控制,预防突发情况,保护用户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因此,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及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STM32F429IGT6微控制器作为主要设计平台,利用各类信号检测传感无线监控模块、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以及手机而满足用户身份识别、门禁开关、视频监控、灾情预警以及远程控制等需求。
该系统设计和组装完成后,调试结果和实际工作状态表明各模块设计合理,功能完备,便于扩展。
该系统既能够满足居家安防的日常需求,也可以推广居家安防系统;物联网技术;云平台;门禁系统;灾情预警Design of Intelligent Home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LI Xiaofeng, ZHANG Yinhui, SHI Dakun(Tianjin Renai College, Tianjin 301636锁开关和控制监控摄像头旋转的云台等。
传输层包括基于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协议的ESP8266通信模块和ESP32- CAM网络摄像头用于数据上传和命令下发。
数据层采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和实时访问。
同时,开发手机App与整个系统无缝衔接,实现随时随地监控居家安防系统的状态和处理信息等[3]。
1.2 系统硬件开发环境1.2.1STM32F429IGT6嵌入式系统开发意法半导体的STM32F429IGT6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432位快速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内核,其工作频率可达180 MHz,内置多达1 MB Flash和256 kB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并集成丰富的外设模块和充足的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端口,芯片封装引脚为薄型四方扁平封装(Low-profile Quad Flat Package,LQFP),共176个引脚。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的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成为现代家庭的趋势和需求。
智能家居系统旨在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阐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
2. 系统结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负责收集和检测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和通信,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应用层则负责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系统。
3. 关键技术3.1 传感技术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感知和收集环境信息。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家庭环境的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家居系统。
3.2 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需要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这些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并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安全。
3.3 控制技术智能家居系统需要通过控制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控制。
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无线遥控、语音控制和手机APP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4. 功能模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具有多种功能模块,包括安防监控、环境控制、健康监测等。
4.1 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门窗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等实现家庭安防监控。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家中的安全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4.2 环境控制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智能控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实施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 输和通信。
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系统平台
采用开源平台或商业平台,进 行系统设计和开发。
数据采集
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采集家居 环境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存 储。
数据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现各种智能控制和报警功 能。
用户界面
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实现远 程控制和监控功能。
改进措施提出
针对测试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根据改进措施,制定持续改进计划,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和提高用户 体验。
06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 案总结
遇到的主要问题描述
设备兼容性问题
不同品牌、型号的智能家居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系 统不稳定或功能受限。
通信协议
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确保不同设 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通信模块
将无线通信模块集成到智能家居设 备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
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 备采集家居环境数据,如 温度、湿度、光照等。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异 常情况、入侵行为等。
3
用户体验优化
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用户界面,提供更直观、易 用的智能家居设备操作体验。
经验教训总结及未来改进方向预测
经验教训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设备兼容性、数据安全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未来改进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智能家居安防系统需要不断优化和 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未来可以进一步关注设备智能化 、数据共享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智能安防系统是在安保的实现和传统安防系统的基础上集成了计算机视觉、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进而实现对人、物、场景等进行智能识别、监控、预警的智能化设备。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安防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为实现对安全环境的全面感知和精确掌控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来完成。
一、智能安防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智能安防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来,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公共区域的监控、家庭的安全防护、企业的安全管理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1.全场景目标监测智能安防系统要实现对场景内所有目标的全方位监控,需要通过高清摄像头、红外线、声音等感应器来收集场景信息。
同时,为了保持系统的数据实时性和高效化处理,智能安防系统在监控过程中还需要具备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技术。
2.智能识别和自动报警智能安防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人、车、动植物等物体的自动识别,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超载、超速等非法行为的发生。
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智能安防系统将自动触发实时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应对问题。
3.数据交互和人机交互智能安防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实时交互,使得检测到的异常行为和人员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并提供给相关部门。
在数据交互的基础上,还需要实现用户与设备的人机交互,以便用户快速掌握场景信息、视频信息以及操作系统的实时反馈。
二、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技术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需要充分实现系统的各项技术应用,包括智能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视频传输、数据存储、视频分析等。
以下针对这些技术应用进行一些简要分析:1.智能识别智能识别技术是智能安防系统的核心应用,可以实现对人、车、动植物等多种目标物体的自主识别,从而提高了安保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智能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需要利用高速处理器和算法来快速识别和分类物体,从而实现系统的智能化。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智慧安防系统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使用,它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达到全面实时监控、防盗、报警、安全管理等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发挥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物联网技术1. 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识别设备、通信设备等将人、物、信息互相连接,形成一个能够智能化感知、类型化识别、自我组织、可靠传输的物理空间网络系统框架。
物联网系统主要包含物联网节点、物联网网关、云计算平台等组成部分。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家居等方面。
其中,智慧安防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特别明显,它可以利用各类传感器、探测器、高清摄像头等监控安全事态,防御和控制犯罪事件。
三、智慧安防系统的设计1. 智慧安防系统的结构智慧安防系统结构主要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其中,感知层包括监控视频、红外探测器、烟雾报警器等,网络层主要是物联网节点、无线传感器、路由器等,应用层包括实时视频监测、紧急报警、智能推理与分析等。
2. 智慧安防系统的核心技术智慧安防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视频图像识别技术、运行状态检测技术、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
其中,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辅助人肉搜索,通过图像比对技术找到关键证据和线索。
运行状态检测技术可以监测物联网节点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报警。
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则可以将大数据深度挖掘,自动发现安全事件并作出相应的预警和处理。
四、智慧安防系统的实现1. 实现方法智慧安防系统的实现主要采用云计算技术,并通过与传统安防系统结构的融合,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实时性。
具体实现方法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线监测技术、云端存储技术等。
2. 实现效果在实现后,智慧安防系统能够有效监测数据状态,并及时反馈安全事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安防系统逐渐成为了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以其高度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特点,为家庭安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IoT)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各种物理设备与网络相连,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
在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中,物联网技术使得各种安防设备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从而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全面监控和预警。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摄像头、门窗传感器、烟雾报警器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防网络。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们将首先分析系统需求和设计目标,然后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设计。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并对其进行测试和优化。
我们将总结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这一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1. 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协议将物理设备、车辆、建筑物以及其他具备电子标签、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的物品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个网络。
物联网技术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网络(WSN)、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从人与人之间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
物联网的核心在于将现实世界的物体赋予“智能”,使其能够收集数据、交换信息并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这种交互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智能对话。
通过嵌入到各类物品中的传感器、执行器、软件、网络等,物联网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
摘要:智能家居从20世纪末开始发展,到如今已经得到大规模普及,其蓬勃发
展的势头,已成为挖掘的内在潜力,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许多企业在产品研发、
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通过相关产品的展示吸引消费者关注。
在
智能化建筑中,智能家居将不同的智能信息和楼宇环境信息综合分析应用,具有
监测、传输、储存、判断和控制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三位一
体的格局,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智能安
防系统一方面保障了用户自身的家庭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建筑楼宇本身
的安全性。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
引言
以往的智能家居包含了智能家电、灯光、安防和影音等各方面的控制,在上
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它在各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说基于物联网技
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是继智能穿戴产业后所引爆的一种凭借远程、无线技术作为
主要载体的智能产业。
它的业务范围包括远程监控、家庭医疗保健与监护、信息
服务、网络教育和联合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在内的各种项目的拓展应用。
1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功能划分
1.1智能家电系统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家电产品,主要通过在原来的一些家电
上安装各种感应模块和无线控制模块,从而实现自身的智能化控制,可以根据可
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自身的调整,以达到在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的同时,降低成
本的目的。
并通过物联网模块与网络相连,从而实现自身系统功能的升级、自身
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发送、生活所需物品的采购方案的制定和家庭生活费用缴纳的
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生活。
1.2环境监控系统
生活环境的监控也是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环境监控主要是通过
各种家电和专门的环境感知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实现的对家居环境的智能化感知
与控制,可以通过感知环境的变化对家居环境进行调整,以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使用户获得一定的安全和幸福感。
同时在这些基础之上,通过物联网模块与网络
连接,还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对家居环境有着绝对的了解和掌控,并可以通过自己
的感受来调节自己希望的家居环境。
1.3安全防护系统
如何在无形之中给人们一种安全的生活环境也是现代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应该
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安防系统通过各种安全报警传感器、环境监控感知模块
与无线控制模块组成的对家居环境安全防护的全面感知,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
发生的安全防护问题发出报警。
同时通过物联网模块向用户与安防机构发出警告,并将收集的准确信息实时传递到用户与安防机构。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这三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未来家居体验中不可或缺的,其中缺少任何一个
环节都不能被称之为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策略
2.1系统硬件设计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中信号检测传感器采用MQ-2烟雾传感器、HC-SR501人体
感应红外传感器、红外光敏构成的火焰传感器。
控制采用STC89C52单片机,报
警部分使用SIM900无线通信模块远程报警以及现场声光报警和液晶显示。
2.1.1烟雾检测模块
MQ-2烟雾传感器是一款应用广泛且低成本的高性能传感器,根据传感器中气敏材料电导率随检测到气体浓度大小的变化而进行输出。
对于大多数易燃气体,MQ-2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较高,比较器U1A根据阈值设置电位器Rp的值和烟雾浓度高低输出模拟和数字报警信号。
2.1.2火焰检测模块
火焰检测通过红外线器件D0检测火焰,红外接收管在60°角度范围内将火焰的亮度转换成高低变化的电信号,通过LM393比较器与设定值比较后将信号送入控制单元,控制处理单元根据火焰强度做出响应,火焰检测及接口电路。
2.1.3无线通信模块
SIM900A是一款数据收发通信模块,嵌入功能强大的处理器ARM9216EJ-S内核,除了可以进行电话语音、发送短信/彩信,进行数据传输功能外,还可以进行DTMF解码、识别对方按键和本地语音播报,该芯片还有全功能UART接口。
模块中的硬件设计采用高效开关电源优化,SIM卡采用微卡主流,模块有电源控制引脚,休眠状态功耗1.5mA,支持串口升级模块中的固件,当模块崩溃时,允许程序重新启动。
2.1.4人体感应模块
HC-SR501是一种通过红外控制的感应模块,当非法入侵时,传感模块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
具有强光干扰补偿和温度补偿,感应模块在通电后会有一定的初始化时间,在此期间,感应模块会在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频率输出多次,之后才能进入侦测状态。
在启动模块前需要设置合适的延时时间,其中RT1和CY1决定延迟时间。
芯片的“A”引脚接高电平,模块设置为可重复触发。
2.1.5单片机控制中心
STC89C52单片机完成控制功能,根据烟雾、火焰、人体传感器检测,判断异常情况后蜂鸣器报警并显示,同时通过串口P3.0,P3.1驱动SIM900A进行远程短信息报警。
单片机的P1.1,P1.2检测烟雾,其中P1.2检测烟雾的模拟信号,能够精确测定烟雾的浓度大小。
P1.4通过火焰传感模块检测火灾情况,由烟雾和火焰共同决定火灾事故。
P1.5检测非法入侵者信号。
2.2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在硬件设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运用KeilμVision2开发平台编译。
包括安全检测程序、SIM模块初始化程序、发送短信程序、按键控制程序等。
2.2.1人体检测模块程序设计
在启动安防系统状态下,通电约1min的初始化时间,调用延时抗干扰程序,之后进入安全监控扫描。
因为系统采用可重复触发方式,所以当单片机P1.5口扫描到高电平时,报警灯亮触发蜂鸣器报警并显示,之后延时大约3s,短信模块检测到短信控制命令,进行远程报警。
2.2.2烟雾/火焰传感模块程序设计
在启动安防系统状态下,模块通电调用延时抗干扰程序,之后进入安全监控扫描状态,当扫描到烟雾传感模块输出端DOUT为低电平或火焰检测模块输出高电平时,说明此时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执行条件函数,启动蜂鸣器报警,延时大约3s,短信模块检测到短信控制命令,发送短信息进行远程报警。
2.2.3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在程序初始化完成后,当出现烟雾浓度过高或火灾发生或非法入侵等情况,
探头前端传感器检测到异常信息,打开报警系统,并将预先配置好的信息发送给
用户,告知异常情况。
程序中使用unicon编码对象的号码,并存放到SIM卡中短信返回的index中。
当系统初始化之后,执行延时抗干扰程序,大约15s模块注
册到网络,之后模块指示灯亮1s灭3s表示已经连接到网络,进入延时信号扫描。
当检测到控制中心发送的短信控制指令之后则向用户发送信息,延时20s提示短
信发送完毕,若没有检测到控制指令,则返回执行延时循环。
结语
注重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工作是完善家居安防体系的关键。
在实际的开发设计环节中,加大对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的服务端
与客户端程序设计研究,充分发挥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智能家居安
防监控系统功能测试,从而保证家居环境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殿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J].黑龙
江科技信息,2016(07):158.
[2]蒋天发,文莹莹,杨红,钱凯,李珊珊,牟群刚.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系统软件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03):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