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特值法解题技巧.doc

合集下载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觉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了解历年公务员入围分数线,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高分来!
>>>我想看看国考课程。

特值法是当题目中未知量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假设某个未知量为一个特殊数值,然后进行计算的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能够将一个解题过程复杂的题目变得简单,是国考数学运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节省时间,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领略一下特值法的无穷魅力。

1.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

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2012-国考-70】
A.9.5%
B.10%
C.9.9%
D.10.5%。

公务员行测考试特殊值解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特殊值解题

公务员行测考试特别值解题很多同学在行测考试中都会将数量关系放在最后的时间去做,一样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由于本身时间就非常有限;第二个是由于数量关系确切有些题目是比较难做的,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特别值解题,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特别值解题为何说可以挑选出来做呢?由于工程问题中的多者合作问题有一个相对好用的方法——特值法,各位同学熟练掌控了特值法之后,在做多者合作问题时就没有那么“头疼”了,特值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给题干中的某未知量赋特别值,有三种设特值的方法:常见题型 1.已知多个主体完工的时间,一样将工作总量设为1或多个完工时间的公倍数例1: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要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要15天,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要多少天?A.8天B.9天C.10天D.12天【解析】这道题告知我们多个主体完工的时间,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90(30、18、15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效率是3,甲乙效率之和是5,乙丙的效率之和是6,多者合作问题的解题核心是效率可以加和,甲乙丙的效率之和是3+6=9,那么,甲乙丙的合作时间是90÷9=10天,挑选C项。

2.已知多个主体效率关系时,一样根据效率关系将效率设为最简比对应的份数例2:某项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6天可以完成。

若甲、乙、丙的工作效率比为3∶6∶8,则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小时?A.10B.17C.24D.31【解析】这道题已知甲乙丙的效率比例关系,设甲的效率是3,乙的效率是6,丙的效率是8,则工作总量为(3+6+8)×6,即乙单独完成的时间为(3+6+8)×6÷6=17小时,挑选B项。

3.已知多个劳动力的效率相同时,一样设每个劳动力的效率为1例3:一批零件,有3台效率相同的机器同时生产,需用10天完成。

生产了2天之后,车间暂时接到工厂通知,这批零件需要提早2天完成,若每台机器的效率不变,需要再投入多少台相同的机器?A.1B.2C.3D.4【解析】这道题已知每台机器效率相同,设每天机器每天工作的效率为1,则工作总量为1×3×10=30,工作2天后工作总量剩30-3×2=24,由于已经工作2天,还剩10-2-2=6天,则每天需要24÷6=4,每天机器每天效率为1,则需要再投入1台,挑选A项。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之特值法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之特值法

2020国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之特值法在行测考试中,每年都会有固定的五部分,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

在这五部分当中,数量关系可谓是一个难点。

每年的考试,都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直接放弃这一部分的作答,全部蒙同一个选项,但其实在这部分当中,有很多基础的题目,我们是可以拿到分数的。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重点分析。

在数量关系中,有很多简便的解题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花最少的时间,快速解决题目,特值法就是其中之一。

当题目条件不足,缺少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把一些不变量或者任意量设成特殊的数字,直接列式计算,此为特值法。

特值有很多种设法,主要的原则就是尽量简化计算,如果都能是整数计算的话,计算速度是最快的。

其中有一种设法称为:按比例设特值。

比例其实属于一种相对数字,只要满足这样比例关系的所有数字都可以。

因此出现比例关系的时候,我们能把比例数字直接当成是各自的实际量,进行列式计算。

例.甲乙丙工作效率的比例为3:4:5,甲单独做A工程需要25天,丙单独做B工程需要9天,现甲乙丙合作两项工程,一共需要( )天。

A.8B.9C.10D.11【中公解析】利用特值思想。

假设甲乙丙的效率就是3、4、5,A工程的工作量=3×25=75,B工程的工作量=5×9=45,两项工程总的工作量=75+45=120,根据合作的基本公式:工程总量=效率和×合作时间,因此合作时间=120÷(3+4+5)=10天,答案选C。

特值的设法,除了按照比例设以外,还有设成最小公倍数等,希望广大考生继续关注中公教育,能够把其它的特值应用也学习一下,包括其它各种解题技巧,这样才能节约做题时间,在考试当中事半功倍!以下是2020国考精准识别行测资料分析的出题“小障碍”提高题目准确率众所周知,资料分析在行测考试中是占比较大的一部分,而且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减少做题时的失误,精准识别题目中的“小障碍”以便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用特值法破解运算难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用特值法破解运算难题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巧用特值法破解运算难题通过宁夏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宁夏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近年的行测考试中,有些数学题目好多考生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碰到的类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计算繁琐,耗费大量时间,因为考生都是以最为传统的列式或者是列方程的方式来求解,这一类方法在时间极其紧张的行测考试中往往是不合适的,中公教育专家今天就与各位考生分享一种非常好用的方法——特值法。

例1:某有色金属公司四种主要有色金属总产量的1/5为铝,1/3为铜,镍的产量是铜和铝产量之和的1/4,而铅的产量比铝多600吨。

问该公司镍的产量为多少吨?A.600B.800C.1000D.1200【中公解析】利用特值法,因为材料中有1/5和1/3,故可以知道总的合金重量应该是15的倍数,可以假设合金的总产量为15份,其中铝为3份,铜为5份,那么金属镍的产量就是2份,则铅的产量为5份,因为铅比铝多了2份对应为600顿,所以镍的产量2份就是600顿,故答案为A。

例2:李森在一次村委会选举中,需2/3的选票才能当选,当统计完3/5的选票时,他得到的选票数已达到当选票数的3/4,它还需要得到剩下选票的几分之几才能当选?A.7/10B.8/11C.5/12D.3/10【中公解析】利用特值法,因为材料中出现2/3和3/5,故总的人数可以知道是15的倍数,设总的人数为30,则需要20张选票才能当选,已经统计18张,已得到20的3/4,为15张,故未统计的有12张,需至少再得到5张才能够当选,故答案为C。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好好理解以上两道题,理解清楚在怎样的应用环境可以选择用特值法来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以上两道题可以看出一般在设特值的过程中,我们习惯设特值为公倍数的形式,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计算,快速算出答案,希望考生可以举一反三,在备考过程中事半功倍!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是必不可少的科目,行测考试中题目以及题量的设置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很多考生在备考中会发现,对于数量关系部分的题目,只要时间充足大家都能够计算出结果,所以如何快速准确求解答案是行测取胜的关键,而特值法是解决数学运算非常好用的一种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特值法快速解.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特值法快速解.doc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特值法快速解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特值法快速解。

有很多考生认为数量运算是比较难的一个版块。

复习到后来就准备放弃了,但实际上数量关系题目找对了方法,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更可以助我们。

而且历年考试题量都在十道题左右,完全放弃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掌握解题方法很重要,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用特值法快速解决数量关系题。

用特值法解题需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被设特值的量是未知量,二是所设特值需对结果无影响。

要满足这两个原则,实际只需所设特值的量具有任意性。

当然有同学就会说,这个量是否有任意性怎么能确定,那么下面就为大家总结几种题型,减少大家去判断特值量是否有任意性的时间,看到以下题型直接设特值解答就行了。

一、纯文字、纯字母、无单位时,一般设方便计算的简单数据,几何问题将一般设为特殊图形例: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除以被减数,所得的商是多少?A.0B.1C.2D.3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无数据、无单位的题型,所以可以直接设特值计算,不妨设被减数为2,减数为1,那么差就为1,则(2+1+1)2=2二、题目中含有M=AXB的关系,且对应量未知。

常考的题型里面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价格问题等都会出现这样的特征,特别是已知条件是什么量,问题也求什么量的题型,故都可用特值法解决,一般设总量为特值。

1、行程问题例: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已知慢车从B到A需要12小时,问:快车从A到B地需要多少小时?A.4B.5C.6D.7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行程问题中已知时间求时间的题型。

所以直接设路程为12,则慢车速度加快车速度为3,慢车速度为1,得出快车速度为2,那么12 2=6,所以快车时间为6小时。

2、工程问题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乙单独做要15天,合作期间,甲因病请假,工程9天完工,问甲请了几天病假?A.3B.4C.5D.6答案:C。

国考行测技巧:数学运算善用特值法

国考行测技巧:数学运算善用特值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是一类重要题型,很多考生在做数学运算时反映花费时间过长,导致答题时间不够。

那么数学运算解题有没有简单方法呢?答案是肯定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数学运算的一种快速解题的方法:特值法。

一、特值法题目中没有涉及某个具体量的大小,并且这个量大小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特值法,进而简化计算。

这里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特值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选取最有利于快速计算的任何数值。

二、适用题型从题型上看:特值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价格问题、浓度问题等。

从题目特点上看:符合下列特点之一的可用特值法:特点一、题目中出现比例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具体实值;特点二、题目中出现不变量或相同量,进行多次不同的分配。

三、例题讲解【例1】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A. 10B. 12C. 18D. 24【答案】B【解析】该题涉及所有的数据中出现比例关系,属于特点一,因此用特值法解决。

设2010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则2010进口金额为15×2=30;进口量增加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后,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为2×(1+1/2)=3,2011进口金额为30×(1+20%)=36;所以最后单位进口价格=36÷3=12,因此答案选C.【例2】矩形一边增加10%,与它相邻的一边减少10%,那么矩形面积()A.增加10%B.减少10%C.不变D.减少1%【答案】D【解析】该题涉及所有的数据都是百分数,属于特点一。

因此用“特值法”解决。

设两边长为都为10,初始面积为10×10=100;则一边增加10%后变为11,一边减少10%后变为9,面积变为11×9=99,因此矩形面积减少了1%.选D.上述两题属于特点一,题目中出现的全是比例关系,因此用特值法。

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特值法在工程问题中的运用

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特值法在工程问题中的运用

2019国考行测解题技巧:特值法在工程问题中的运用通过对近四年的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的真题分析,发现除了2016年没有出现工程问题的考查,其余三年都出现了工程问题的考查,并且运用的特值法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下特值法在工程问题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讲解特值法时我们说过特值法的应用环境是:所求为乘除关系,且对应量未知,而工程问题里不管求这三个量中的任何一个量,都为乘或除关系,当对应量未知时,则可用特值,举个例子:【例1】一项工程,近平做需要2天,克强做需要3天,请问这项工程他们合作需要几天?【解析】:所求工作时间t=工作总量W÷工作效率P,且对应的工作总量W 和工作效率P未知,则可用特值。

那怎么设呢?之前讲特值法的时候讲过存在相同量M=A×B时,一般相同量M未知,设相同量M为特值,已知具体的“A们”,设M为“A们”的公倍数,所以此题存在W=Pt的关系,已知具体的“t们”,设相同量W为“t们”的公倍数6,则近平的P=6÷2=3,克强的P=6÷3=2,则两人合作的P=3+2=5,合作时间为t=W÷P=6÷5=1.2天。

根据这个题目,总结特值法在工程问题中的运用,已知具体的“t们”,设相同量W为“t们”的公倍数,求出各部分的效率P。

【例2】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工程队,甲队负责A工程,乙队负责B工程,丙队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

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16天同时结束,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A.6B.7C.8D.9【解析】:问丙队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的t=W÷P,且对应的W和P未知,则可用特值。

由之前所学的特值应用里面,已知比例关系,设其最简整数比数据为特值。

这里已知“甲、乙、丙三个工程队的效率比为6:5:4”,我们可设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各自的效率就分别为6、5、4。

特值法解题模拟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特值法解题模拟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特值法解题模拟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距离2017年国考笔试只有两天时间了,希望考生在考前注意作息,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国家公务员考试。

为了帮助考生冲刺,华公公考为大家整理了近四年真题中用到特值法的题目,考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再巩固一下特值法,在数学运算中多拿分。

例1.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

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12国考-行测】A. 9. 5%B. 10%C. 9. 9%D. 10. 5%答案:C解析:因为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假设这两个季度的降水量增量均为99份,则去年一季度的降水量为99÷11%=900份,去年第二季度的降水量为99÷9%=1100份。

所以去年上半年的降水量为900+1100=2000份。

今年跟去年相比,增加了99×2=198份。

同比增长了198÷2000=9.9%.所以选择C.例2.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产量的2部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

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13国考-行测】A.5∶4∶3B.4∶3∶2C.4∶2∶1D.3∶2∶1答案:D解析:题干只告诉我们甲乙丙三者的倍数关系,没有告诉具体值,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结合选项假设特值。

A选项,假设甲乙丙分别为5、4、3.带入条件4×3+3×6=30≠5×4.A排除。

B选项,假设甲乙丙分别为4、3、2.代入条件3×3+2×6=21≠4×4,B排除。

带入C选项,假设甲乙丙分别为4、2、1.带入条件2×3+1×6=12≠4×4,C排除。

只能选择D.例3.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劳动,有80%的职工报名参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特值法解
题技巧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特值法解题技巧
特值法就是通过设题中某个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最终答案的一种方法。

这个特殊值应该满足的条件:首先,无论这个量的值是多少,对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的值没有影响;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最后,这个量在整个题干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量。

特值法在解决应用题时以其简单的思维和便捷的解题过程深受广大考生青睐,在本文中结合真题对特值法进行全面介绍,以便各位考生能快速准确地利用特值法解决比例相关问题。

一、特值法
题目中没有涉及某个具体量的大小,并且这个量大小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特值法,进而简化计算。

这里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特值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选取最有利于快速计算的任何数值。

二、适用题型
从题型上看:
特值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价格问题、浓度问题等。

从题目特点上看:
符合下列特点之一的可用特值法:
特点一、题目中出现比例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具体实值;
特点二、题目中出现不变量或相同量,进行多次不同的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