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介绍模板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之令狐文艳创作
教师读介绍模板心得20篇(精品)之令狐文艳创作

1、读《爱的教育》有感令狐文艳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
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
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
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篇一」《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
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后进生。
李老师说: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这是他十几年从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对于爱与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结晶,翻阅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每一章、每一页、每一句无不是对这话的生动阐释。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
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
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
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2 】念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导》1.教导者的明智和机灵,在于引诱“落后学生”经常进行“魂魄的搏斗”,不但擅长发明本身的宝贵之处,更勇于用“崇高的‘我’”克服“卑下的‘我’”.P602.真正的教导是自我教导.(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落后学生”的“自我教导”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重复的长期教导进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落后学生”广泛消失的轮回.教师是以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平的.教导者应当容忍“落后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持续充满热忱和信念肠勉励学生一次次克服本身,并引诱学生从本身“犯错周期”的慢慢延伸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进程中,看到本身点点滴滴的提高,体验提高的快活,进而加强持续提高的信念.P61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落后生”,更多的时刻就是不第1页,-共7页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念.P654.“落后学生”写“每日九问”.引诱“落后学生”养成天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窗进修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进修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温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克服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提高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圆满没有.P665.让人们因我的消失而认为痛苦!比方说,这个礼拜,你多次自动打扫教室,同窗们就因你的消失认为了班集体的暖和;又比方说,你自动帮同窗补缀坏了的椅子,那位同窗就因班上有了你而认为了痛苦!李先生愿望你永久做一个能让别人认为痛苦的人!P696. “我给你找了两位先生,让这两位先生随时提示你别违背规律.一位就是你本身——每小我的长进心和意志都是本身最严格的先生;另一位呢?是你的同窗——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关心人’,由这位同窗随时留意你的表现并提示你纠正.之所以叫第2页,-共7页‘关心人’,就是说,这位同窗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关心你提高的.”我(李先生)头脑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关心人”,不如让他本身给本身找“关心人”,如许他在教导进程中的自动性更强,后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关心人’,由你本身在班上找.前提是:1.你最信赖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邻近.”(李先生:我和万同的故事)P757.分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敬,还有什么“教导”可言?P808.一小我要纠正缺陷,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主要的是言行一致.P88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领神会的学生,我便成了情绪财主和精力巨人;作为一名通俗的教导者,还有比本身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声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先生的不舍,对先生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痛苦地点!】10.鼓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第3页,-共7页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明并成长本身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勉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克服自我.甚至教导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熬煎”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本身与本身“过不去”的进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光辉恰是从克服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11.引诱“优生”建立志向(立志),最有用的办法之一,是给他们推举有关巨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本身放在一个更辽阔的汗青空间和时期背景中熟悉本身的任务.P105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导的魅力就是教导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导者有了一种发自心坎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导已经露出愿望的曙光.P13813.教导离不开交心,而让学生认为“够哥儿们”的交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导的艺术有时就是交心的艺术.P14014.进修上“天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第4页,-共7页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进修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温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片子”没有?八问今天筹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糟蹋的时光?可以制成表格,天天按现实情形填写.唯有保持,才能真正步入进修的良性轮回.P147【这里,进修上的“天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落后学生”的“天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罢了.“天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进修的良性轮回.】15.真谛老是朴实的.教导科学有时其实很简略,就是把教师的教导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请求,再设法让学生保持下去以形成习惯.(“天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16.把测验当演习,把演习当测验.P149【把测验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演习吗”,丢掉落任何患得第5页,-共7页患掉的思惟包袱,可能反而测验时会施展得好一些;而对日常平凡的每一道演习,都要当成科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并且要有时光不雅念.如许,真的到了科场,也就不会主要了.】17.教师要努力使本身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虑,用“学生的眼力”去对待,用“学生的情绪”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致”去爱好……P16618.教师因本身传授的思惟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悲伤,学生因本身关怀的问题得不到先生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导者和被教导者都认为离不开对方,然而如今都掉去了对方!这恰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起色地点——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导者来说,答复学生所关怀的问题,找回掉去的对方,恰是改造德育的一个冲破口!P168第6页,-共7页。
教师读书随笔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随笔《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彩笔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的教育过程,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去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61页)【我的感悟】通过看李镇西老师这本《爱心与教育》书的一部分,我对“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很感兴趣,因为和我们班同学的情况很相似。
在李老师看来,对待后进生要把握几个策略:一、要相信学生;二、要建立感情;三、要允许反复;四、要降低要求;五、集体帮助;六、鼓励为主。
其中,令我感触较深的是后三个策略。
首先,对后进生要降低要求。
我觉得无论是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应该给他们一个坡度,让后进生有一个适合和改进的过程,循序渐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他们才会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因为,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说,他们本来就很难克制自己,如果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他们一直体验失败,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变得不相信自己。
所以,要对“后进生”降低要求。
其次,要靠集体的帮助。
马卡连斯曾提出过“平行教育”,所以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个人,让他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比如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对自己惊醒监督,观察后进生的进步。
最后,要以鼓励为主。
有一种教育是“赏识教育”,要想更好地关注后进生,出来有足够的爱外,更需要的是教育智慧。
对于不同的学生,特别是这些“后进生”更应该对他们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1再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
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本想在孩子们午睡时打发一些时间,却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
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
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
“爱”,正是本书的主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
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
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一、首先,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正是由于这份热爱,才使得李老师觉得“当老师不当班主任可惜”,觉得当班主任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并以班主任工作为乐。
这是真正的热爱,是对教育工作的纯粹的热爱,是对学生、对学生的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体现。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但能像李老师这样发自内心地喜欢、热爱,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每天的工作是单调乏味的,但李老师却能从中寻找到乐趣。
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就是非凡。
教育工作中需要的正是李老师这种“不简单”、“不平凡”的精神。
二、其次,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是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去关心和了解每一位学生,去认识每一位学生,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去鼓励和帮助学生们发展这些潜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三、李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
在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眼中,“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有的老师明目张胆地对学生进行分类,甚至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差学生”。
对于这种现象,李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什么是合格的人?首先得是一个善良的人。
如果连对人起码的善意都没有,再优秀的人又能怎样?可是我们的教育恰恰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的东西,这是很可悲的。
”他又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智商是有差距的,但并不是说差距就绝对无法弥补。
作为教育者应该让所有学生明白一点:你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他强调:“教育不应该制造失败者。
”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
四、李老师的爱心也体现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化学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引言《爱心与教育》是一本由中国教育家杨绛编纂的书籍,全书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论文。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摘录并分析书中关于爱心与教育的重要章节和段落。
爱心:教育的灵魂“教师良心就是爱心。
”——杨绛《爱心与教育》这句话在《爱心与教育》中被反复强调,展示了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它的存在使教育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爱心育人:以爱为基础“学生的学习成就往往与老师对他们的爱心成正比。
”——《爱的教育》,加罗尔通过摘录书中加罗尔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爱心对学生的学习成就的重要影响。
爱心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认真对待学习。
爱心育人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更是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
老师的爱心:情感的表达“一位好的教师,是能把普通的学生教出才情和豪情的人;这是因为他了解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加罗尔这段摘录表达了好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与能力。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心。
只有真正理解爱的力量,才能够用心去教育学生,并通过自己的爱心激励学生展现出才情和豪情。
鼓励与关怀:爱的体现“爱心就像太阳,能够照亮孩子的心灵。
”——《教育是爱的艺术》,鲁克哈特摘自鲁克哈特的《教育是爱的艺术》一书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爱心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通过鼓励和关怀表达着对学生的爱心,这种爱心如同阳光一样,能够照亮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这种爱的体现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爱心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爱和耐心,青少年教育是无法展开的。
”——陶行知陶行知对爱心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没有爱心和耐心,教育工作将变得孤单和无趣。
爱心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成长和潜能,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第1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
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
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
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
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黄金时代〉转寄来的贺卡上赫然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级(1)班的全体儿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令狐文艳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P65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
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
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
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
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
”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
条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
”(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
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是的,有着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所在!】
10.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
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P104
1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P105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
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
P138
13.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
P140
14.学习上“每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
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P147
【这里,学习上的“每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后进学生”的“每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每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
15.真理总是朴素的。
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
(“每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
16.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
P149
【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
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
17.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P166
18.教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P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