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理学》共80学时,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

合集下载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作物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依据
依据植物病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定各种农作物病害、病原物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应用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掌握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病害的症状和
病原识别。

2、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鉴定病原物、识别病害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别和鉴定各种农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病
害。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1、学时分配: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教学形式:
1)讲课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课上讲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3)新鲜标本、盒装标本、浸制标本、挂图、病原玻片等多种手段。

3、实验性质: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平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编农业出版社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水稻三大病害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症状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




一、水稻稻瘟病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三、小麦白粉病
(一)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四、小麦黑穗病
(一)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二)病害循环
(三)发病条件
(四)病害控制
五、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
六、麦类其他病害
小麦霜霉病
小麦根结线虫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叶枯病、颖枯病




一、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二、玉米灰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三、玉米锈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四、玉米其他病害
二、甘蔗赤腐病(一)分布及其危症状(二)病原(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防治
三、甘蔗眼斑病
(一)分布及其危害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园艺学概论》教学大纲

《园艺学概论》教学大纲

《园艺学概论》教学大纲《园艺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园艺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园艺植物生物学、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分类、特性、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需求,掌握园艺植物的种植、养护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了解园艺产业的市场动态和营销策略。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园艺植物的分类、特性和生长周期,了解园艺植物的生长环境需求。

2、掌握园艺植物的种植、养护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3、了解园艺产业的市场动态和营销策略,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销售策略等。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园艺植物生物学:介绍园艺植物的分类、特性和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环境需求。

2、园艺植物生产技术:讲解园艺植物的种植、养护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3、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介绍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和治疗。

4、园艺产业市场动态与营销策略:介绍市场调研、产品定位、销售策略等市场营销知识,以及园艺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园艺实践操作,包括园艺植物的种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园艺产业的市场动态和营销策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实践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种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六、教学资源1、教材:《园艺学概论》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园艺学网站、期刊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行学习。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111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4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主要授课内容是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动态;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概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生态评价与管理。

2、地位和任务:课程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将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3、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对园林植物和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有较深印象;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系统内能量的循环流动规律;掌握植物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的演替成因和演替类型及群落分布规律;初步认识景观生态学中的各景观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从事园林园艺工作中的生态意识,把生态学作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相关课程有《森林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田生态学》等。

5、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掌握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介绍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2、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之(3)生态学几个发展时期(4)城市化与现代园林的发展(5)园林生态学概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几个基本概念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几个发展时期及现代园林的发展,初步认识园林生态学。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林学
3.0 48 32 16
3
生保
3.0 48 32 16
3
生保
3.0 48 32 16
3
生保
2.5 40 32 8 1.0
2.5
生保
2.5 40 32 8 0.5
2.5
生保
2.5 40 40
2.5
林学
2.0 32 32 0 1.0
2
生保
10
121
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掌握农林业生产中主要病虫草鼠害的识别、诊断、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调
查测报与综合防治技术;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的发
展前沿和动态,具备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防治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常见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
和鉴定、检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小计 实践教学 授予学位最低学分
学分
合计 必修 选修
10
10
0
13
13
0
8.5
8.5
0
2
0
2
33.5 31.5 2
37.5
71
注:双学位授予资格按《西南林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七章第四十四条之规
定执行。
二、理论教学进程表
课 程 课程 类 编号 别
课程名称
理论教学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实践

学时
教学
1
其它部门
就业指导 合计
2.0
6
7.0
其它部门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标准)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标准)

陇东学院园艺专业课程教案《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1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理学开设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选用教材:李怀方等.《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参考书目:(1)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6)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孙广宇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9)王连荣.《园艺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林焕章.张能唐.《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曹若彬.张志铭.冷怀琼等.《果树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吕佩珂.《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13)丁梦然.王昕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4)宗兆锋等. 植物病理学原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15)梁训生,谢联辉主编. 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6)陆家云. 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7)王金生. 植物病原细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8)张绍升编著.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20)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21)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22)/show_news.asp?Article_ID=781&filepath=image s/30.gif(23)/bl/main.asp(24)/jwc/jingpinke/pubing/index.htm(25)/jwc/jpkc/ptzwbl/ptzwbl.asp(26)/jingpin/2005/bingli/main/main.htm(27)/introDisp.jsp?siteId=373评估评价(宋体小四加粗)[具体内容](宋体五号)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目的(1)领会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性质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植物病理学领域;(2)了解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重要性;(3)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李正男,张磊,马强,孙平平*(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园艺植物病理学”是我国农林院校园艺类和园林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园艺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园艺专业和农业设施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该课程。

该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1],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园艺产品出口创汇日益增加。

尤其是随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近年来“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的全面实施,给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园艺产品交易创造了平台和机会。

绿色、有机的园艺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生产绿色、有机的园艺产品除了栽培方式和基本设施外,病害防控成为最关键环节。

因此,培养具备病害绿色防控技能的园艺人才成为推动绿色园艺发展的关键。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毗邻蒙古和俄罗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地区。

并且该地区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园艺产品品质上乘,同时该地区存在大量天然未被污染的保护地,适合发展有机园艺产业。

因此,内蒙古农业大学肩负着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完备的园艺人才重任。

因此,新形势下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教材进行简单的课堂讲授,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进行植物检疫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我校园艺类专业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一、教学内容丰富并与时俱进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材料,承载课程内容,因此教材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2]。

目前本课程选用由李怀方、刘凤权、黄丽丽三位学者主编的“园艺植物病理学”作为主要教材[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