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的讲解
洛阳水席导游词

洛阳水席导游词洛阳人关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它别仅是隆重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算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款待至友亲朋。
当地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招待远方来客。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成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
洛阳水席的格式特别说究,24道菜别多很多,8个凉菜、16个热菜别能有丝毫偏差。
16个热菜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和压桌菜,名称说究,上菜顺序也十分严格。
客人到齐坐定后才上凉菜。
8个冷盘分为4荤4素,冷盘拼成的花鸟图案,色彩明艳,构思别致。
水席首先以色取胜,客人一览席面,未曾动筷就食欲大振。
冷菜过后,继续是16个热菜一次上桌。
上热菜时,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组,也算是一具大菜和两个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组。
一组一组地上,滋味齐全,丰富实惠。
在水席上,爱吃冷食的人,能够寻到适合自己的凉菜,爱吃酸辣菜的人,水席菜能让你辣的冒汗酸的淋漓。
有人喜食甜食,第四组甜菜脚以让人吃的可口,吃的惬意。
假如有人爱吃荤菜,席面上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无奇不有,尽可饱口福。
别愿吃荤想吃素菜,以一般蔬菜为原料的素菜,粗菜细作,清爽利口。
汤水多是水席的特色,赴宴人汤菜交替食用,能让人感到肠胃舒适。
看到鸡蛋汤上桌,了解当地风俗的人都知道,24道菜已全部上完,这碗送客汤说明水席到了尾声,宾主皆大欢喜,纷纷起身离席。
朱仙镇导游词·中岳庙导游词·岳飞庙导游词·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由于洛阳水席内容丰富,滋味齐全,因此它的适用面比普通的宴席宽。
上到王宫贵族,吓到庶民百姓,人们依照自己的经济实力点菜,丰俭随意,实惠慷慨。
据说唐代时武则天就品尝过洛阳水席,食后赞叹不已。
现在,许多品尝过洛阳水席的外国元首和中外宾鸵捕月逖羲??都釉奚汀?洛阳水席的名称的由来,一是紧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
它精美的造型、丰富的品种和严格的菜序,令人耳目一新,事之别忘。
中原美食:洛阳水席

中原美食:洛阳水席说到菜系,大多吃货们都知道有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洛阳水席就是在这八大菜系之外、流传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的一种。
当年第一次吃水席时,和外地人一样,甚是疑惑。
难道让我们喝水当菜吃吗?直到菜端上桌,才明白水席二字的含义。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按正规水席上菜方法,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但现实中食客不可能每次吃水席都会点这么多菜,都是选几样自己喜欢的菜即可。
聪明的商家也提前会帮你制定多种荤素搭配的套餐,你只需要扫一眼便能选出合乎自己意愿的组合了。
常吃的大致有牡丹燕菜,连汤肉片,浆面条,洛阳熬货,生汆丸子,焦炸丸子,蜜汁红薯,蜜汁八宝饭,西辣鱼,料子全鸡,如意蛋汤。
洛阳水席不象川菜那么麻辣鲜香,油水充足,也不如粤菜那么做工精细,食材昂贵。
它取材方便,都是民间常用食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几乎所有的人均能找到合自己口味的菜肴,舒适可口。
关于水席还有和武则天相关的历史传说。
相传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
每道菜汤汤水水,即是暗指武则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
“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洛阳水席中最出名的当数牡丹燕菜。
这道菜的来历还和那位女皇分不开。
武周年间,女皇武则天为视察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凿刻,而驾临洛阳。
适逢城东关下园村长出一棵特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菜农视为奇物,百姓视为“祥瑞”而敬献进宫。
御厨们反复琢磨,将萝卜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
洛阳水席导游词(四篇)

洛阳水席导游词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友亲朋。
当地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成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
洛阳水席的格式非常讲究,____道菜不多不少,____个凉菜、____个热菜不能有丝毫偏差。
____个热菜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和压桌菜,名称讲究,上菜顺序也十分严格。
客人到齐坐定后才上凉菜。
____个冷盘分为4荤4素,冷盘拼成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构思别致。
水席首先以色取胜,客人一览席面,未曾动筷就食欲大振。
冷菜过后,接着是____个热菜一次上桌。
上热菜时,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组,也就是一个大菜和两个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组。
一组一组地上,味道齐全,丰富实惠。
在水席上,爱吃冷食的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凉菜,爱吃酸辣菜的人,水席菜能让你辣的冒汗酸的淋漓。
有人喜食甜食,第四组甜菜足以让人吃的可口,吃的惬意。
如果有人爱吃荤菜,席面上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尽可饱口福。
不愿吃荤想吃素菜,以普通蔬菜为原料的素菜,粗菜细作,清爽利口。
汤水多是水席的特色,赴宴人汤菜交替食用,能让人感到肠胃舒适。
看到鸡蛋汤上桌,了解当地风俗的人都知道,____道菜已全部上完,这碗送客汤说明水席到了尾声,宾主皆大欢喜,纷纷起身离席。
由于洛阳水席内容丰富,味道齐全,所以它的适用面比一般的宴席宽。
上到王宫贵族,吓到庶民百姓,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点菜,丰俭随意,实惠大方。
据说唐代时武则天就品尝过洛阳水席,食后赞不绝口。
如今,许多品尝过洛阳水席的外国元首和中外宾客也对洛阳水席倍加赞赏。
洛阳水席的名称的由来,一是紧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
它精美的造型、丰富的品种和严格的菜序,令人耳目一新,事之不忘。
洛阳水席与河洛饮食文化

洛阳水席与河洛饮食文化
洛阳水席是指以水产为主要食材的洛阳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
洛阳水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河洛饮食文化密不可分。
洛阳水席继承了河南
地区丰富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地区的优秀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和特色。
洛阳水席以鱼虾贝类、藕和菜为主要原料,加以合理搭配,精心烹制。
其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是“荣华富贵”和“富贵长春”两道传统名菜。
荣华富贵是由大量新鲜海鲜和蔬菜
烹制而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讲究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富贵长春则是一道以石斑鱼为主要
原料的奢华名品,具有个性鲜明、风味独特的特点。
除了以上两道名菜外,洛阳水席还有很多其他美食,如清炖通天河、红烧银鱼、蒸虾、焯水螺、水晶鱼丸等等。
这些美食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味,让人们品尝到了不同种
类的美食。
洛阳水席的饮食文化除了美食之外,还包括一些传统的饮食礼仪和食用习惯。
如饭后
喝口茶、用瓷勺取食、吃鱼要留尾、不吃鸡蛋糕等,这些饮食习惯凝结了洛阳人民的饮食
智慧和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们珍视传统、讲究礼节的传统美德。
洛阳水席的美食和文化得以源远流长,与河洛地区的饮食文化密不可分,是由于其丰
富的物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所致。
河南省的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丰富的水源和湖泊资源为
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洛阳水席得以独领风骚。
总之,洛阳水席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
的口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同时,洛阳水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也为世人所熟知,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关于洛阳水席的简介

关于洛阳水席的简介
洛阳水席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味。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洛阳水席的具体情况吧。
一、概述
洛阳水席是指以洛阳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为主要特色的一种菜肴,其特
点是重视色彩、味道和形状的协调,以及使用水煮、水蒸等烹饪技术。
二、历史
洛阳水席可以追溯至唐朝时期。
相传当时的皇帝李世民因经常去洛阳
游玩,对当地的美食爱不释手,回宫后还特地让厨师为他做洛阳水席。
从此开始,洛阳水席成为了贵族和文人骚客所喜爱的美食。
三、特色
1. 食材多样:洛阳水席主要采用洛阳当地的食材,包括野菜、水果、
畜产品等,鲜美可口。
2. 烹饪技巧独特:洛阳水席注重烹饪技巧的协调,使用水煮、水蒸等
技巧,保证菜肴口感和营养。
3. 形状精美:洛阳水席强调色彩和形状的协调,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四、经典菜肴
1. 河豚汤:以洛阳名贵食材“洛阳河豚”为主要材料,清汤味美,营养
丰富。
2. 羊肉泡馍:以洛阳特产「肉夹馍」为主料,加入炖煮的羊肉等,味
道鲜美,色香味俱佳。
3. 水煮鱼:采用水煮技术,以鲜嫩的鱼肉为主料,加入鲜嫩的豆芽、
木耳、辣椒等,口感独特。
五、发展现状
洛阳水席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特色菜肴,逐渐走向国际。
同时,
洛阳市政府和餐饮企业也在大力推广洛阳水席,努力把其发扬光大。
总之,洛阳水席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代表之一,历史悠久,特色突出,
口感独特,不仅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也深受广大游客和饕客的欢迎。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不过,现在民间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种,比如有的最后一道菜是八宝。
水席特点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
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
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
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
千年以来,久传不败。
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
酸辣味殊,清爽利口。
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
遂形成特有的风味。
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
水席八品洛阳水席,久闻其名,不知其味,此次洛阳之行,记者走进洛阳真不同,品尝到了名扬天下的洛阳宫廷水席,在一道道汤水之间,饱含着洛阳千年传承下来的饮食文化,不由让人深深叹服。
“水席”是洛阳特有的地方风味菜肴,它风味独特,选料十分讲究,烹制认真精细,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和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
是中国迄今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筳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

三一文库()/导游词〔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1 洛阳水席是河南的一大名菜,它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水席以汤为主,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所以叫“水席”。
沿至今日的洛阳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分别是八个冷菜、四个大菜、四个中菜和四个压桌菜。
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个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
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
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
真命天子假燕窝水席的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
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如奇花绽放,让人叫回味其中。
说起洛阳燕菜,它是洛阳水席的第一道大菜为水席中的上肴。
此菜制作精细,口味酸辣香郁,鲜嫩清爽,常常让人流连忘返。
洛阳水席不仅盛大宴会受欢迎而且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也习惯用水席。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2 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友亲朋。
当地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成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
洛阳水席的格式非常讲究,24道菜不多不少,8个凉菜、16个热菜不能有丝毫偏差。
16个热菜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和压桌菜,名称讲究,上菜顺序也十分严格。
客人到齐坐定后才上凉菜。
8个冷盘分为4荤4素,冷盘拼成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构思别致。
水席首先以色取胜,客人一览席面,未曾动筷就食欲大振。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导读: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1洛阳水席是河南的一大名菜,它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水席以汤为主,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所以叫“水席”。
沿至今日的洛阳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分别是八个冷菜、四个大菜、四个中菜和四个压桌菜。
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个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
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
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
真命天子假燕窝水席的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
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如奇花绽放,让人叫回味其中。
说起洛阳燕菜,它是洛阳水席的第一道大菜为水席中的上肴。
此菜制作精细,口味酸辣香郁,鲜嫩清爽,常常让人流连忘返。
洛阳水席不仅盛大宴会受欢迎而且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也习惯用水席。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河南洛阳水席导游词2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友亲朋。
当地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
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成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
洛阳水席的格式非常讲究,24道菜不多不少,8个凉菜、16个热菜不能有丝毫偏差。
16个热菜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和压桌菜,名称讲究,上菜顺序也十分严格。
客人到齐坐定后才上凉菜。
8个冷盘分为4荤4素,冷盘拼成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构思别致。
水席首先以色取胜,客人一览席面,未曾动筷就食欲大振。
冷菜过后,接着是16个热菜一次上桌。
上热菜时,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组,也就是一个大菜和两个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组。
一组一组地上,味道齐全,丰富实惠。
在水席上,爱吃冷食的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凉菜,爱吃酸辣菜的人,水席菜能让你辣的冒汗酸的淋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水席的讲解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有中国第一座十方禅院,洛阳白马寺,这里有全国上万座关帝庙中地位最高的——洛阳关林:这里有禅与武的发祥地——嵩山少林寺,这里有娇艳欲滴、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洛阳唐三彩”等等说不尽数不清的好东西,很多人一直都认为河南只不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他方面就拿不出手了,比如说吃的方面,河南菜没有特点,没有两湖、四川的辣;没有两广,海南的鲜;没有山东、江淮的讲究。
其实不然。
漫步在洛阳的街头,你会看见路边大大小小的汤馆。
洛阳人天生就喜爱喝汤,对各种汤食有着特殊的偏爱,无论城乡,人们早晨起来不愿做早点的都上各种汤馆就餐,故又有“洛阳十大汤”之说:杂肝汤、豆腐汤、骨头汤、粉条汤、鸡蛋汤、丸子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和不翻汤。
注:孟津铁谢羊肉汤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不翻汤有120年的历史,以市区老城“旧府门”(今老集菜场南)为佳,旧时称“旧府门不翻汤”。
早晨,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羊肉汤;傍晚,则喝上一碗清爽利口的不翻汤。
洛阳人对汤的喜爱一直也不亚于以喝汤而著称的广州,那满街的汤馆和喝汤的人,是中国北方其他城市绝无仅有的现象!洛阳地处我过的中部,河南省的西部,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段,由于其四面环山,气候干燥,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而洛阳有没有什么特产水果,所以说洛阳人从古就养成了爱喝汤的习俗来补充水分!洛阳人爱喝汤,在洛阳生活的人也爱喝汤!在洛阳历史上,最爱喝汤的人就数女皇武则天了,据说她非常爱喝汤,而且早晚喝汤还不够,硬是把宫廷里的宴会办成了“喝汤大会”,后来,这种喝汤大会被唐代的礼部定为国宴。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种筵席流传了下来,它就是洛阳三绝(洛阳牡丹、洛阳水席、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一绝——洛阳水席,是迄今为止我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为久远的历史文化名宴之一,被誉为“中国宫廷筵席的活化石”!大家可能到过不少的地方,也品尝过各路南北大菜,西辣东甜。
但洛阳水席特别的风味和它丰厚的文化内涵却是独有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烹饪更是源远流长。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周礼》一书“天官家宰”专门记载烹饪史料,那时,我国就有了“八珍”“三羹”等名菜。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受阴阳五行说影响很深,饮食必须阴(蔬菜凉性)阳(肉类热性)配伍,又把食物分成五畜、五谷、五味、五香等。
中国洛阳古代饮食文化又受儒家“中和”思想影响很深。
《中庸》说:“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和者,天下之大本也”。
如:五味调和便可成美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洛阳已有了食品的雕刻,如“画卵”、“雕鸡子”。
2,中国形成了孔子和吕不韦为代表的两种不同口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南北菜系。
同时,人们对菜肴的色、香、味开始有了一定的质量要求。
到了隋、唐、宋三朝,我国烹饪技术日益精良,创新品种更是层出不穷。
元、明、清经四次民族大融合,我国食谱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
解放后我国大江南北形成了各具地区特点的14类菜系。
(鲁菜、川菜、粤菜、淮阳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沪菜、京菜、豫菜、陕菜、鄂菜、东北菜)。
这些菜系以地域为中心,在烹饪技术上形成独有风格、草药商带有某些不同文化、习惯、风俗、生产特点的浓厚风味。
洛阳水席到了唐代,当时仅作宫廷国宴之用,唐后此筵席离开宫廷,官府及商绅也可享用此筵。
到了宋以后洛阳风流散失,此筵传入了民间,洛阳水席方得保留至今。
这是中国迄今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筵之一。
洛阳水席原本不叫洛阳水席,而叫武后宴席。
因生发在洛阳,后人即叫洛阳水席。
还有说是在宋以前叫武后宴席,到了宋,程朱理学在洛阳形成,理承儒宗,倡天理,灭人欲。
自此对所谓颠倒阴阳,又乱无常的武则天大加鞭挞,这武后宴席就不让再叫,此后改叫洛阳水席。
此筵何以叫水席?一是这个大筵有别于现代南北各路菜系,是一道一道的往桌子上端,吃完了这盘撤下去再上另一盘如行云流水状,故叫水席;二是大凡名菜,在汤上最为讲究。
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
事厨的大师傅们,能不能把汤做好这是衡量他们厨艺技术的主要标准,厨上有“不怕烹熘万变,就怕汤水重现”之说。
意思是说炒菜有多少花样都不怕,怕就怕不重样地让上汤。
也有“事厨者无不怕汤”之说。
可洛阳水席就偏在汤上大做文章,每道菜之后都有一道汤,干稀有致,汤随菜走,因汤多了即显得汤汤水水,故叫水席。
实习的产生是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关。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少,空气干燥,冬天天气寒冷,水果产量少,所以民间膳食多用汤类,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喝汤”的习俗。
洛阳水席以序分——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八八四四二十四道主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总揽朝政大权,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病逝在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相传是袁天罡早年夜观星相,算出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又天机不可泄露,就想出此法,设计出这个大筵,喻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
每道菜汤汤水水,即是喻示指武氏天下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示武氏二十四年的干系(稀)所指。
洛阳水席因历史久远,流变难免。
它原本是个整体的大筵席,源于宫廷国宴,工多人享用。
旧时,洛阳席面有三种,人们习惯以每种席面的头道菜为评定国宴的标准。
以海参档次最高,烧白菜头宴席次之,燕菜头宴档次最低。
后人统称这三种宴席为洛阳水席。
后来发展成豫菜的主体。
洛阳水席在宋以后流入了市井和民间,因百姓们知道这样的筵席,原本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们可以享用的,是来自宫廷官场,所以就叫洛阳水席为“官场儿”。
现在在洛阳城乡民间仍把洛阳水席叫“官场儿”。
洛阳城中最正宗的水席当属真不同水席楼的水席,真不同水席是个百年老店,有许多名家大师都来此品尝过洛阳水席,被誉为中国非文化物质遗产的称号。
洛阳当地有句话:“不到真不同,不识洛阳城。
”这句话真切的道出了水席与这座古城的历史联系。
今天你们将要品尝的就是真不同水席楼的全套的洛阳水席,也就是说是当年武则天享用的宴席规格。
现在水席的“前八品”已经端上来了。
大家可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八个凉菜。
凉菜在洛阳水席上是有讲究的。
这叫前八品,也叫前八礼。
这八个凉菜决不是随意拼凑就可端上桌的。
这八个拼盘象征的是武则天“服”、“礼”、“韬”、“欲”、“艺”、“文”、“禅”、“政”的八大喜好,亦为八大善(膳)绩。
我先说这盘“服”菜。
服即衣服的服。
武则天时期,大唐经过了贞观之治,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因武则天在本人的向美,服饰文化一度达到了鼎盛,万国效仿。
这个凉盘旨在通过服饰的服,显示武周的荣耀。
这是用蛋黄作成蛋衣敷于菜上,蛋衣薄如透纸,金黄无杂,食用红绿丝在蛋衣上缀成龙凤图案,此也示帝王黄袍加身。
这一盘是“礼”。
礼是礼貌的礼,即大道之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文化企内涵颇为博深,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借助稳定社会的主要工具之一,武则天亦不例外。
但唐朝,特别到了武周时期,社会倡之礼更注重了人性和相对自然,宽松了许多,而不像宋以后的“礼”成了人们的精神桎梏。
这是取鹿筋濯白成勾,似躬状,(也有取其它料代替的)观感洁白晶莹,在盘中置放有序,体现出彬彬之礼。
这盘是“韬”。
韬即韬略的意思。
是用五香腐张卷起香馅(以雨后洛河堤岸上香艾中生出的土耳,菌类。
土语叫“土圈儿”最佳。
)外不知其内,内不知其味,吃进嘴里方有难以言喻之鲜美感。
这盘是“欲”。
即欲望的欲。
欲乃人欲之道。
孔老夫子言“食、色、性也”,讲的即是人欲。
取三岁狗外腰花切成片,中开口,嵌岁满公鸡内腰作形,点缀以枸杞子,用冬虫夏草围盘,看去峥嵘艳艳,食之壮阳补虚。
这盘是“艺”。
艺即文艺的艺,喻示的是武则天的歌艺之好。
这道菜过去是用脆莲雀舌成菜。
指莲花画,雀鸣春,乃喻如画江山,歌舞升平的意思。
当然我们现在要保护鸟类,雀舌已被取代。
这盘是“文”。
文章的文。
它喻示武则天文才卓著,武则天长书画,善诗赋,功经理,颇有文采。
这是用青笋调鲤须成菜。
笋为竹魂,竹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鲤)。
这盘是“禅”,即禅学的禅。
武则天曾是出家之人,算是与佛禅有缘。
这盘是清素不沾油荤的。
这个菜是“政”。
即政治的政。
是指武则天勤事朝政,且功绩卓著。
此菜是用雁脯、鹅掌作成。
雁知寒暖而迁徙,鹅掌载身而浮水。
喻政权者当知天下冷暖,民意载覆之道。
今天雁脯已被鸭腑所替代。
八个凉菜介绍完了,下边又端上来的这道菜叫燕菜,这道菜是热菜中先上桌的“四大镇桌”中的第一道菜。
燕菜原来并不叫此名,而叫“义菜”。
义是义气,节义的义。
武则天当年在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仍遭异党加害,皇后特派人到感业寺送毒酒赐死。
她想起与皇帝父子的一场情义,而到头来竟落得如此下场,便感心灰意冷,接过毒酒毅然吞下。
她的尸体被抛于寺外荒野,夜里被露水打醒,此时才悟到天不绝她。
但冷月下四野茫茫,她腹痛难忍,正在此时,忽然月光下看见了一片萝卜地,一颗颗大萝卜肥肥嫩嫩像是在为她而生,她便不顾一切地拔出萝卜就啃着吃。
萝卜有生津解毒之功效,就是那些脆甜的萝卜救了她的性命。
日后她坐了龙位号令天下,恰好洛阳城郊菜地里生长出个特大萝卜,长约三尺,重三十六斤九两,菜农视为奇物,就把它当做吉祥物进贡宫廷。
女皇见物大悦,更没忘了萝卜的义举,随命人送御膳房让厨师们做成这道菜,女皇便加封萝卜为“义菜”。
为了自省其身,尊萝卜为上,要求御膳坊即是做国宴大菜,也必须有萝卜在先。
每见萝卜好提醒她不忘过去。
所以在水席中萝卜心是热菜中的第一道菜,至今沿袭不乱。
萝卜本是粗菜,一般是难上大筵贵席的,惟洛阳水席因有此讲而破例。
经过厨子们一代代千年不绝的想方设法,萝卜菜在洛阳水席上到了今天已不再像萝卜菜了。
大家可以品尝,如果我不说是萝卜,你们能知道是萝卜吗?大家要问这是怎么做成的,我可以简单的告诉大家。
先选上好萝卜‘制成长丝,细如龙须,然后用去油的高汤浸泡入味,虑干了水再包以燕窝,再与配好的料汤文火轻焖出味。
做的好的能吃出满口的利爽香滑,且香而不腻,滑而不淡,脆中有韧,清爽如素,馥厚似荤。
特别是现在人们厌腻了大鱼大肉的荤腥之气,品尝一下这道“义菜”就会更感可口。
“义菜”的名字随着武后水席的名字一直从唐到五代,到了宋理学盛,武则天被贬,连救过武则天的萝卜,也被株连,义也就不成义了。
可不让叫“义菜”又不能从此就不让人吃萝卜啊,只好把菜名换了,因菜形似燕窝,燕和义又是谐音,自宋后就把这道菜由“义菜”改叫成了“燕菜”。
直到今日所有敢称洛阳水席的,若分优劣,燕菜一上便可定论。
此道菜做的好坏就能看得出这个洛阳水席是否正宗。
所以吃洛阳水席,这第一道燕菜无不至关重要。
到了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洛阳,洛阳市领导用水席招待。
名厨用鸡蛋精心制作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
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开出牡丹花”。
从此,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