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声乐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类别的民族声乐进行简要分析。

一、汉族声乐汉族声乐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一种民族声乐演唱形式。

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音刚劲利落、声音洪亮舒畅。

汉族声乐常常使用“大嗓门”,表现出较高亢、宽阔的气势。

2. 重视情感表达。

汉族声乐演唱以情感表达为主,歌曲表达的情感直接并深刻。

3. 旋律较为婉转。

汉族民歌旋律多为自然、柔美和优美,旋律和声音关系较为和谐自然,具有很高的音乐美感。

4. 强调节奏韵律。

汉族声乐节奏韵律非常明确,演唱者常常重复某些节奏或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少数民族声乐除了汉族声乐以外,中国还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声乐,如维吾尔族、藏族、壮族、苗族等等。

少数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声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2. 器乐伴奏丰富。

与汉族声乐不同,少数民族声乐往往会配合不同的器乐伴奏,如吉他、板胡、乌克兰等。

3. 声音特点独特。

各个民族声乐的特点非常独特,如蒙古族的“喉音”、壮族的“跳音”等等,为民族声乐演唱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三、京剧演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唱腔独特、技巧繁多,为中国的声乐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1. 深情细腻,表现技巧独特。

京剧演唱通过演员变化不同的腔调,来引导观众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2. 腔调繁复,艺术值得探究。

不同的唱腔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性格,要求演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唱腔并善于运用。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形式各异,但它们都有着非常优美的艺术特征,代表着中国民间文化的精髓。

同时,民族声乐也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推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浅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

浅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

浅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这既源于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传统,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

在1200字以上的篇幅内,我将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进行浅谈。

首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之一是地域差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声乐表现形式。

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和呼麦,藏族的西藏格萨尔等等。

不同地域的声乐演唱既有自己的独特音乐元素,又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地域差异不仅丰富了我国声乐演唱的形式,也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其次,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之二是多样性。

中国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民歌、山歌、工农歌曲、豫剧、粤剧、京剧等等。

每种类型的声乐演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比如,民歌以其朴实、自然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而古典戏曲则注重技巧和气势的表现。

这样的多样性既展示了我国声乐演唱的丰富性,也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音乐享受。

再次,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之三是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的声乐演唱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比如,在民歌中常常表达对亲人、家乡和爱情的思念;在戏曲中则通过表演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种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的特点,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最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之四是与乐器的结合。

我们国家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乐器,比如古筝、二胡、琵琶等等。

这些乐器不仅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音乐元素,也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优美的伴奏和补充。

乐器和声乐的结合,使得声乐演唱更加丰富和生动,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古老音乐文化的魅力。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丰富多样,地域差异、多样性、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以及与乐器的结合是其突出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展示了我国声乐演唱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底蕴。

同时,这些特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丰富的音乐享受。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特点,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和创新。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与中国各地区的民歌、戏曲等传统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和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声音特征、表现手法、象征意义等角度探讨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一、声音特征民族声乐在声音上具有浑厚、深沉、豁达的特点。

这是因为民族声乐所用的演唱方式多为“发声在胸”,即利用胸腔和腹部的共鸣来产生音色,使声音富有充实感和穿透力。

这种发声方式也要求演唱者具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和对声音的自然驾驭能力。

同时,在调性上,民族声乐刻意强调了各地方的地域特色,通过不同的调式、音调和节奏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二、表现手法民族声乐的表现手法多样。

除了各地方独特的调式、音调和节奏之外,还有很多独特的演唱技巧。

比如,“泛音唱法”(也称为“颤音唱法”或“倍音唱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喉咙、口腔和鼻腔等部位的共振来产生多重音色的技巧,体现了民族声乐的多彩和变幻;“连音唱法”则是通过快速地让声音在不同的音阶之间滑动来表现出流动感和连贯性,尤其适合表现动感和激情;而“啭音唱法”则是通过通过喉咙抖动和舌头的振动,让声音听起来十分婉转和如泣如诉,富有柔美感。

三、象征意义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比如,古老的蒙古族“呼麦”,不仅仅是一种歌曲,也是蒙古族民族荣耀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家庭和谐、心灵深处的感悟和文化传承;而壮族“马蹄声”,则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激情,常常被用于表现壮族人壮烈的革命斗争和生活习俗。

这些象征意义的背后,体现了民族声乐与民族文化的深厚联系,也是其艺术价值所在。

总之,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表现多样,富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学习、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韵和博大精深。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
民族声乐是指以某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为基础,用该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来演唱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形式的特点
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形式相对于西方声乐艺术更为丰富多样,例如,蒙古族长调歌唱和藏族吟唱均为一种高度复杂的技巧,它们通过用尖音技法、裂音技法和旋律转换等技巧来表现情感和形象,使得演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民族声乐演唱的音乐本质较为坚定,它蕴含着该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传统,将民族精神的内涵与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魅力。

这些特点使得民族声乐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也更加能够挑战演唱者的技术水平。

三、文化内涵的特点
民族声乐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多样性和文化内涵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的形式和本质上,同时也重要表现在文化内涵上,例如,苗族芦笙歌曲、侗族三部合唱和京剧等歌剧都融合了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和生命体验,使得民族声乐更为富有深度、广泛和独特的内涵。

总之,民族声乐演唱的美学特征更为独特多样,同时也更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传达,它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变革而发展,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和特点

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和特点

180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和特点★ 赵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受我国不同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唱法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和曲艺演唱),同时又运用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西体中用,两者结合而成。

而正因为汉语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咬字”成为民族唱法演唱过程中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特点,而中国的民族唱法与汉语言精妙的结合则更加的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绚丽,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对人们演唱民族作品是有借鉴学习的价值,从而能够深情并茂的演绎好一首民族作品,真正做到“字正腔圆”。

一、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发展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

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因此,这种演唱方法应予大力提倡和维护。

“中国民族声乐唱法”是在中国文化环境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歌唱艺术和歌方法,所以被称为中国民族声乐唱法。

中国民族声乐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西方唱法的精髓,两者融会贯通结合而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会有它们独特的语言文化,通过对每一门民族语言的研究,可以深入把握每一门民族语言的发音技巧,而正因为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国的民族唱法与汉语言精妙的结合则更加的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绚丽。

二、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一)民族声乐唱法是一门歌唱艺术很多时候人们认为,歌唱就是发声去唱,只注重气息、能发出声就可以达到唱歌的目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在歌唱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一个十分要的环节,就是咬字。

在歌唱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咬字的特点,仅仅围绕发声、气息等问题,是不能够完全将作品演唱好的。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民族音乐结合了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声乐领域非常广泛,不同于传统民歌,也不同于现代歌剧或流行说唱。

其艺术表现力强,歌唱技巧可应用于多种歌曲风格,丰富了民族声乐表演形式。

标签:民族声乐;特点;风格前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声乐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根据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格习惯和语气逐渐形成。

另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和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在歌手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技巧和表现方法后,创造出来的歌曲风格。

1 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民族歌曲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

其一直都以小骸为主的声音系统为代表。

作为一种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方式,有必要在表演时采取优美的姿态,以表现口腔的表情的优美。

其演唱方式也非常重视歌手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唱歌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清晰的吐字方式,以便听众可以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歌手也必须注入丰富的情感,以便观众欣赏作品的魅力并获得情感共鸣的效果。

1.1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在1940年代,一些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地区的艺术工作者研究了传统民歌。

为了向大众普及歌曲,他们根据民族音乐的特征和规律,努力学习,并参照西方演唱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戏歌唱法方式。

这种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结合民歌的自然本質和戏曲的韵味。

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歌剧,可以说开启了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大门。

1957年的全国声乐会议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国情的声乐文化。

会议明确了声乐教育的指导方针,为中国声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沉阳音乐学院率先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

同年,由文化部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任命的民族班被提出,并提出“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提高和发展歌唱能力”。

1964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决定下,中国音乐学院成立。

探析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探析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探析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现代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种演变和发展,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元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演唱风格上,现代民族声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变化,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两个方面对现代民族声乐进行探析。

一、艺术特征1. 声音的特点现代民族声乐的声音具有浑厚、圆润、高亢的特点,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演唱时,歌手会运用喉鸣、假声、气声等技巧,将声音的韵律和变化发挥到极致,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现代民族声乐还注重音色的变化和对音色的雕琢,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2. 曲调的多样性现代民族声乐的曲调多样,既有古老的传统曲调,也有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如摇滚、爵士等。

这种多样性既展现了传统的民族特色,又使声乐艺术更具时代感和包容性。

曲调的多样性也为演唱风格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3. 主题的表达现代民族声乐的主题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爱情、家国情怀,也有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

歌曲的主题表达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感悟。

主题的表达也使现代民族声乐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二、演唱风格1. 情感的表达现代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上注重情感的表达,歌手会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唱时,歌手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使声音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种情感的表达也是现代民族声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其更具个性化和魅力。

2. 舞台表现现代民族声乐在舞台表现上注重形象的塑造和舞台表现的生动性。

歌手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服饰和表演形式,使演唱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

舞台表现也是现代民族声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一个重要区别,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和传统韵味。

3. 团队合作现代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上注重团队合作和声乐的协调性。

关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与演唱风格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与演唱风格的思考

关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与演唱风格的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在元素和技巧层面都有着相当高的水平,其演唱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乐曲的创作和演奏,其中的一些传统乐器以及唱腔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现代的声乐发展。

从最初的吟唱、古歌、歌谣到近现代的《春江花月夜》、《大河之舞》等大型歌舞剧,中国民族声乐以其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在海内外掀起了民族文化在文艺界的热潮。

在音乐元素方面,中国民族声乐注重旋律规律、音乐情感表现、歌词韵律和节奏变化,这些元素构成了声乐风格的基本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声乐的表现力,而且让听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知音乐的情感内涵。

在演唱风格方面,中国民族声乐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几种唱腔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京调、咏叹调等唱腔,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则和表达方法,歌唱家在演唱时需要结合这些特点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同时,由于中国民族声乐强调对情感的表现,因此歌唱家的情感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如沉稳、悲痛、欢快等情感需要通过演唱来体现,同时需要结合音乐元素进行表达。

然而,中国民族声乐还有待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尽管现代的演唱风格新颖多样,但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优秀唱腔和传统元素也需要保持原有的特点。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民族声乐也需要与国外声乐相互借鉴和影响,发展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表现风格。

总之,中国民族声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其发展和演唱风格都需要保持原有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传统元素的保护和创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加积极地推广和发展。

同时,国际化的交流和合作也将有助于中国民族声乐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1]作者简介:崔姝声(1977~)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在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被不断地派生出来。

其中声乐演唱就是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随着音乐的推动发展,声乐演唱成了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

从20世纪开始,人们最熟悉的声乐演唱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民族声乐演唱、美声演唱和通俗演唱,这三种演唱方式已经成为大众赏析声乐作品时的一个特定模式。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民歌唱法与戏曲唱腔为基础,借鉴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演唱的技巧和优势,结合时代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声情并茂,真切感人,这也源于人民大众和民间歌手长期演唱实践的积累。

民族声乐演唱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的歌曲演唱,京剧戏曲演唱,说唱及民族的新歌演唱等唱法统称为中国民族声乐。

它的演唱风格多种多样,演唱技巧灵活复杂,演唱效果极富感染力。

它是一种以演唱、表演为主的音乐艺术。

在它的演唱中包含的声音类型有真声、假声、真声假声相混合及真声混声相连接。

这四种演唱类型无疑使民族声乐呈现出更加美妙动听的声音效果。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只有把握好其演唱特点才能更好的诠释出每一首品。

“声音”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第一个特点。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声音是至关重要的,动听的歌声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国的传统演唱要求是声音洪亮、流动顺畅、委婉动听。

在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经过大量研究并广泛借鉴、吸收其他的声乐演唱手法,使民族声乐演唱对于声音的运用达到了一个科学性、民族性共存的崭新阶段。

演唱时的声音要明亮、甜美、委婉,还要保持住声音的耐力,嗓音的音域要宽,各种演唱技巧的运用要恰到好处、灵活细腻,用嗓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作品随时加以调整。

在发声方法的运用上,气息要深稳而灵活,声带要具备很强的功能和张力,共鸣的方法和作用应全面发挥,共鸣的位置也要及时掌控等等,把演唱者的声音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崔姝声[1][内容提要]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民歌唱法与戏曲唱腔为基础,借鉴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演唱的技巧和优势,结合时代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本文将通过对其演唱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研究,来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而反映出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传承/发展/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 61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2)04-0236-3崔姝声: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237展现出最佳的声音效果。

“情感”是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第二个特点。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准确的表达内心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和演唱的联系十分密切,它会使演唱的最终效果及演唱者的水平受到直接的影响。

纵观中国民族声乐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始终把歌唱情感放在主导的位置,视其为声乐作品的灵魂,这是不同于其他声乐类型的。

歌唱情感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必须遵循的二度创作原则。

每一首作品只有唱出感情才能打动人心,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唱出歌曲的灵魂,最终达到最高的艺术表现境界。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唱字”。

对于歌词的发音一定要字正腔圆,注意汉字的发音,由汉字的声调、字头、字颈、字腹及字尾组成。

在演唱中字的声调要注意,不要出现倒字及曲解歌词的现象。

演唱字头是每个字的开始,一定要纯熟地掌握声母的发音方法,使字头非常准备、清晰。

字颈是在其中起到过渡的作用,也要唱清楚,字腹指的是演唱时延长音的时值,字尾要收束的精短而准确。

汉字在连接着唱时,一定要把每个字都唱清楚且流畅连贯,细腻完美。

每个汉字在不同环境下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演唱时要把字唱出情感,唱的美妙动人、有悲有喜,意思正确。

第四个特点是唱出“韵味”。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精髓就是韵味,它能赋予民族歌曲新的魅力。

“以字行腔,以声拖腔,以情润腔,润而生味,这是中国民族歌唱二度创作时运用得特殊技巧形式”。

[1]在演唱中根据不同作品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连音进行,各种断腔技巧,滑音、颤音、倚音、花舌音、直音等装饰性技法的运用,力度变化技巧的采用,音色的变化,不同的速度转换和音高的升降等润腔技巧,使唱腔抑扬顿挫,也使歌唱美化动听,真挚感人,达到了最好的表演效果。

尤其在难度高、技巧复杂的大型乐曲中,这种韵味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五个特点是唱出“神情气质”。

它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和意识,是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心理支撑,也是演唱者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通过外表的神情、造型、气质上给人们传达的实际感受。

从演唱者的亮相表演至演出结束,其表现出的神情气质会一直影响着观众的情绪,观众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力来鉴赏演唱者的水平及整体效果。

可见神韵对于演唱者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的民族所特有的善良、谦逊、温文尔雅、品德高尚的文化传统,从艺术上充分得到了体现。

民族音乐中的委婉动听、含蓄细腻、生动感人,把我们民族的神韵、典雅、形象、表达地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主要包含了“声音、情感、唱字、韵味、神情气质”五大特点。

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注意它们统一相映、情意互通的联系,以及外表、内在和各种演唱技巧等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

要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地发展,与大众的生活密不可分,被更多的人们喜爱和传唱,并将民族精神及内涵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二、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传承借鉴历经几千年,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众多,题材之广泛,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现象、人文文化等各个层面,映射出人们的心理、性格、内心情感及人生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人们的鉴赏力与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提高,于是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必然的变化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中,既要使中华传统民间声乐的精粹得到继承发扬,还要重视和借鉴国外美声的发声方法及理论应用,从而使我们的民族声乐得到提高、改观和体制完善。

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于一个多民族文化生活的氛围,经过长期的曲折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积累、创新,使其精粹得到保留和进一步地完善。

所以,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就是继承和保留传统的艺术精粹。

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由民间歌曲、戏曲演唱及曲艺说唱组成。

后来民族声乐演唱发展到新时期,形成了新的更为科学性的唱法——民族唱法,既将传统的民歌演唱法得以继承,又借鉴吸收了西洋声乐演唱的技巧,经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民族唱法,能更好地彰显出我们的民族性及时代背景。

民族唱法十分注重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声音的流畅性及韵味。

民族声乐演唱的精粹第一个是“唱字”上的这一绝,又称为“咬字”。

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中,对于演唱者的唱字的准确度、清晰度尤为重视,已经将其看作是衡量演唱水平的一个标准。

第二个精粹就是“唱情”,把情感淋漓尽致地在演唱中表达出来。

这是演唱者心灵深处的展现,这也是声乐演唱艺术的最高品格,使得演唱者与听众心灵相通,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假如演唱者不能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就会使其淡然无味,毫无艺术吸引力,失去其艺术价值。

因此,“唱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三个精粹指的就是“韵味”,它是每一部声乐作品展示其独特魅力的主要手段。

“韵味”在音高、音色、音量、音域的变化中都有所体现,还能展现出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色彩。

演唱者演唱时对于作品韵味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民族声乐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些精粹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都被保存下来。

经过几千年的成长历程,民族声乐之所以发展的如此壮大,就是因为保留了传统民族声乐的精粹。

有许多民族声乐演唱家的成功,就是因为在自己的演唱中不断地体现这些精粹,在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演唱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来发展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

就是由于这样一种传承的规律,才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到现在这么辉煌的时刻。

如郭兰英、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龚琳娜等演唱家都是不同时代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她们的演唱风格各有不同,但在他们的演唱中一直都展现出“唱字”、“唱情”、“韵味十足”的传统民族声乐之精粹。

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前提与基础就是“传承”。

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将呈现出的不足进行不断地改进,这样才能使声乐演唱得到完善和发扬壮大。

近些[1]丁雅贤,《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探讨》,乐府新声1987年。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238年,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通过对于西洋美声唱法的正确借鉴和吸收,显露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民族声乐借鉴和研究了美声唱法中的划分声部理论,从而使民族声乐把人声分为了花腔、抒情、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这是根据人声的音色、高低等特质划分出来的。

之后分声部的进行教学训练,使演唱者的演唱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借鉴美声的划分声部方法,使我们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歌唱人才,也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每个声部区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民族声乐通过对美声唱法中发声器官生理方面、物理学、声学等理论进行的深入研究,令我们对于歌唱的全部运动过程得到了认识与了解,从而使中国民族声乐理论得到了补充并加以了完善。

还有一方面,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巧给予了民族声乐演唱很大的启示,并使其唱法得到改善,更为完善。

这一借鉴使得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真假声结合得到了更好的效果,还使得演唱者在演唱中的音区、音色更为统一等等。

这些说明了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经验和理论有助于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要不断地在其发展进程中加以传承借鉴,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得到更好的表现,从而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乐坛,发扬光大。

三、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是人们心理思考的过程,是审美者对于声乐艺术的直观反映。

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就是种审美活动,每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都会流露出他们对于歌曲的审美感受,从而使观众感同身受,得到了美的享受。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着改变,对于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民族声乐演唱中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第一个是声音的审美。

其实指的就是悦耳动听、自然流畅、表现力十足的音色。

民族声乐演唱最重要的审美原则就是音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