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湿地生态补偿综述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10•【字号】武政规〔2021〕20号•【施行日期】2022.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武政规〔2021〕2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10日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第一条为有效保护我市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生态补偿是指为保护和恢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对生产经营活动受限和因鸟类等野生动物取食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权益人所给予的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的补偿。
第四条本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减量限制。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减少和限制对湿地资源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二)政府引导,注重实效。
坚持政府引导,市、区合力推进,采取资金补偿方式,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引导生态生产,缓解当前湿地保护的突出矛盾,切实提高湿地保护实效。
(三)突出重点,分类补偿。
坚持“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为补偿重点,对省级及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实行分类补偿。
第五条本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对象,是指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非禁止性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下列情形:(一)因湿地保护需要,实行生态和清洁生产,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限制的权益人;(二)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鸟类等野生动物取食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权益人。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偿_李恩菊

,
研 究 区 生 态补偿 途径
谁 受益 谁 负担 市 场 经 济 呼 唤 建 立 合 理 的生 态 补 偿 制 度 按 照 有 偿 使 用 原 则 根 据 受 生 产 破 坏 的范 围 和 程 度 进 行
经 济损 益 分 析 决 定 补 偿 办 法 征 收 生 态 资源 利 用 补 偿 费 和 环 境 生 态 税 使 地 上 和 地 下 资 源 开 发 更 为合 理 合 法 并 利 于 和 国 际 相 应 组 织 接 轨 对 黄 河 三 角 洲 的 兴 旺 发 达 更 为 有 利 近 年来 为 了 扩 大 石 油 产 量 方
,
路 采 取 搬 迁 移 民 的 办 法 解 决 生 态 问题 从 微 观 分 析 农 户 要 考 虑 机 会 成 本 的 问 题 即 搬 迁 以 后 对 其 经 济 利 益 的 补 偿 是 否 等 于 甚 至 高 于 其 失 掉 的 经 济 利 益 否 则 搬 迁 无 法 实 现 从 宏 观 上 考 虑 则 要 涉 及城 市 和 工
少 的湿 地生 境 避免最 大 程 度 的减 少 修 正 消 除 负 面 影 响 或 通 过合 理 的替 代 途 径 进 行 补偿
,
、 、
、
,
,
,
,
,
建 立 湿 地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的 必 要 性 与 合理 性
建 立 湿 地 生 态 补偿机 制 的 必 要 性
随着人
口 增 加 和 经 济发 展
黄河 三 角洲 湿 地 生 态环境 受 到 了人类 活 动的强 烈 影 响
,
黄 河 三 角 洲 上 的农业 活 动 都 在 不 同程 度上
,
,
破 坏 了 湿 地 生 态 环 境 造成 了 生 物 多样 性 的 降低 如 湿 地 开 垦 直 接 占用 大 量 湿 地 农 业 生 产 结 构 安 排 不 合 理 耗 水 性 大 的作 物 如 水 稻 等 种 植 比 例 过 大 加 剧 了 本 地 区 水 资 源 的 紧 张 状 况 围 滩 造 田 造 成 滩 涂 底 栖 动 物 多 样 性 降 低 使 迁 徙 鸟类 的 栖 息 地 和 饵 料 受 到 破 坏 乱捕 滥 挖 直 接 导 致 湿 地 动 植 物 资 源 减 少 破
山东省生态补偿条例

山东省生态补偿条例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
下文是山东省生态补偿条例,欢迎阅读!山东省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补偿,是指按照“谁保护谁得益,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因生态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单位与个人应获得补偿,生态环境受益单位与个人应对生态保护进行补偿,利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单位与个人必须对其所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补偿。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现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现有专项资金的使用,将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环境资源收费中一定比例用于生态补偿。
第四条生态补偿资金的受偿者包括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地的集体土地的所有者或依法承包者、国有土地的依法经营者或承包者,以及其他由于生态保护需要而使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
生态补偿费的支付者包括受益于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损害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生态补偿采用财政转移支付补偿、居民民生补偿和直接权益损失补偿、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等方式。
财政转移支付补偿是对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导致财政损失的各市县政府进行补偿,重点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居民民生补偿是对因生态保护需要而使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补偿,重点用于医疗、社保等涉及民生方面。
直接权益损失补偿是对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地的集体土地的所有者或依法承包者、国有土地的依法承包者进行的补偿。
浅析东平湖黄河滩区淹没补偿问题

浅析东平湖黄河滩区淹没补偿问题【文摘】东平湖黄河滩区属于黄河的下游地区,其气候属华北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节多干旱,夏秋季节多雨水。
黄河滩区具有耕种条件,自古以来就居住着大量的居民。
东平湖黄河滩区既是汛期行洪、滞洪和沉沙的区域,又是滩区民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目前,滩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产业结构单一,民众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汛期面临被洪水淹没的威胁。
该区域目前的安全和发展状况,与整个流域和全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整体态势形成鲜明对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近几年,相关流域接连发生较大洪水,其行、滞洪区分洪运用后均按政策给予了补偿,取得了良好效果。
然而,为黄河防洪大局安全做出局部牺牲的下游滩区,不仅具有一般滞洪区的滞洪、削峰作用,而且还具有一般滞洪区没有的沉沙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未明确东平湖黄河滩区蓄滞洪区的地位,滩区群众的受淹损失却始终没有补偿渠道,致使滩区人民经济发展落后。
进而导致滩区群众为了生存、发展需要,不断修建违章“生产堤”,致使洪水期滩、槽水沙交换受阻,主河槽不断抬升,“二级悬河”迅速发育,从而使河槽形态已恶化到了非常危险的时期,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同时,东平湖黄河滩区经济发展已严重滞后,人与河的矛盾日益尖锐。
请从尊重滩区群众生存发展权考虑,对东平湖黄河滩区群众受淹后按《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进行补偿,对此笔者作以下粗浅认识:1东平湖管理局辖区内黄河滩区基本情况1.1基本情况东平湖所辖黄河河段跨济宁、泰安两市,为黄河下游自游荡型向弯曲型过渡的河段,全长67.3公里。
黄河河道内有梁山县于楼、蔡楼,东平县戴庙、银山、斑店、旧县6处滩区,总面积135.47平方公里,行政村91个,人口6.27万人。
由于滩区频频行洪,滩地农业生产极不稳定,居民生活缺乏保障,以至滩区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线上。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自2002年以来,黄河经过11次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冲刷有所加强,但下游主槽泄洪能力仍不足4000m3/s,一旦洪水超过此标准,黄河滩区群众就难逃受淹之灾。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蓄水防洪等多种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农业的发展等,许多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而对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是衡量修复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意义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通常包括恢复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修复湿地,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可以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周边环境质量;还可以调节气候,缓解洪涝灾害,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二、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生态结构指标1、湿地面积和形态修复后的湿地面积是否增加,形态是否接近自然湿地的特征,如河道的弯曲度、水深的变化等。
2、植被覆盖度和群落结构考察湿地植被的覆盖程度,以及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是否多样化。
包括优势种、伴生种的种类和数量,植被的层次分布等。
3、土壤质量分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如土壤质地、肥力、含水量、微生物群落等,以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
(二)生态功能指标1、水质净化功能监测修复后湿地进出水的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判断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蓄水调洪功能考察湿地在雨季的蓄水能力,以及对洪水的削减和调节作用,通过测量水位变化、水流速度等参数来评估。
3、气体调节功能研究湿地对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和排放情况,评估其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三)生物多样性指标1、物种丰富度统计修复区域内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包括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等,比较修复前后的变化。
2、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关注珍稀濒危物种的出现和生存状况,如朱鹮、黑脸琵鹭等,判断修复工作对其保护的成效。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资料合集目录一、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试验三、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多维正态云法与其他几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四、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五、铁岭莲花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六、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高,引发水生生物异常繁殖,使得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东平湖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湖泊,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
近年来,东平湖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据监测数据显示,东平湖水体中的总磷、总氮含量持续升高,已超过国家标准。
湖泊中的藻类生物量也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夏季,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出现“水华”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湖泊的景观,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大量含磷、氮的废水排入湖泊,导致营养盐积累。
湖泊周边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湖泊水文条件等因素也可能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敏感物种受到威胁。
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富营养化还可能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崩溃,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污染源控制,减少含磷、氮废水的排放。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建立水体富营养化预警系统。
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工作,如投放适量生物控藻剂、种植沉水植物等。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改善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试验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环境问题。
它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过度积累,引发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湿地生态效益补偿_经验与思考_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调研报告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etland. In order to evaluating the policy effects, we have conducted a survey on
practice pots of central financial wetland eco-compensation in Hunan, Yunnan, Jili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面积的补偿标准。根据耕地所在区域、冬季作物种 持,以村庄为依托,集中建设新式畜舍,配以小规模
类、生物多样性和连片面积等要素,以每 1/15hm2 湿地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每户预计 5000 元,无偿
100 元为基础补偿标准,乘以要素权重 ,得出了不同 使用 2 年。五是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以降低养殖成
Key Words: wetland; eco-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standard; migrating bird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扶持力度, 2014 年起新增了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湿 地保护奖励等项目试点工作。2014 年,中央财政湿 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投入 6.4 亿元,选取 21 个国家 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 11 个国际重要湿地)作为 试点①,对因保护珍稀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需要而给 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范围内的耕地承包经营 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予以适当补偿。
(20%),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补给相关单位和种养 殖经营大户,树立生态乡镇、生态学校、生态家庭等 典型;三是生态修复资金(40%),用于解决湿地保护 过程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1.1.2 补偿范围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摘要】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引言、正文和结论为框架,系统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策法规调研、应对措施和建议以及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各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总结出了未来改进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展望未来,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方向,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现状、问题、挑战、政策法规、调研、应对措施、建议、评估、总结、展望、未来、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可以帮你生成内容,让我来为你输出部分的内容。
当前,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逐渐开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补偿机制、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效益评估不规范等。
加强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对于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政策法规调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旨在推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落实,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3 意义流域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各类生态主体更加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从而形成多方合作、协同发展的局面。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保障生态利益的受益者获取到应有的利益,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
流域生态补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