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设“形散而神不散”英语课堂论文

合集下载

激活英语课堂气氛论文英语课堂论文:谈如何让初中英语课堂焕发活力

激活英语课堂气氛论文英语课堂论文:谈如何让初中英语课堂焕发活力

谈如何让初中英语课堂焕发活力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因此,我们应从生命的层次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一、和谐构建,激活英语课堂气氛英语教学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激趣、创新。

中学生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言、并积极思维。

1.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达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兴趣浓;课结束,兴趣存”的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习英语有障碍的同学,引导那些根本不学英语又喜欢玩游戏的学生来学英语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智取,不能盲干。

有一天,笔者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星际争霸”等游戏。

那令人震撼的音效、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很快就让他们融入游戏之中。

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他们全傻眼了,这时笔者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

学生顿悟。

从此,他们渐渐地也学起了英语。

2、运用竞争竞争永远是一剂课堂兴奋剂。

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

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个人比赛,学生都满腔热情地参加,课堂气氛可谓空前高涨。

笔者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最热闹的一环就是竞争比赛。

Guessing game是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方法,而Memory game 可以考察学生的瞬时记忆和眼力。

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既能赛出基础,又能赛出能力,且越赛越有兴致。

英语教学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

英语教学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

英语教学如何做到形散神不散摘要:”形散”,指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神不散”,指的是在学生活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活动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散神不散;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18-01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

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学生一周的外语课加起来,不过4~5个小时,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够吗?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明白的,说到底,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由此可见,英语教师在重视英语语法、英文阅读、英文写作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口语教学。

所谓”形散神不散”的英语口语教学法,”形散”,指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神不散”,指的是在学生活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活动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

具体操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小组讨论——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细心的教师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众目睽睽之下回答教师的提问有着本能的惧怕心理,但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却能侃侃而谈,而且兴致很高。

所以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摘要】新课标英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激发兴趣,潜能培养,提高课堂的兴趣是中学英语教师长期重视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课不仅仅注重教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英语的乐趣,感受外国文化,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我们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随着新教材的广泛实施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在我县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我们全面学习“杜郎口”、“洋思”的先进教学经验。

通过学习理论和观看教学光碟之后,我们教师感受颇深。

对我们初中英语教师从思想理念上是一次洗礼,从教学方法上更是一次革新。

其实,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兴趣为支点,以启发和点拨为主线贯穿始终。

要使每一位学生能在课堂上开开心心地学英语,并且均有不同的收获,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实行课堂改革,才能使自己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开放性。

使得课堂从形式上“乱”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一定要把握适度,始终有一个好导演组织好即可。

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课堂把握“心动、冲动、行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要让每位学生始终具有“三动”的感觉,只有学生对英语心动了,学生必然对英语产生冲动,二者相互作用学生自然而然的会行动起来。

这说起来简单,到底把这些如何能够充分的发挥到极致?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主要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与配合上,在课堂上教师的点点滴滴都要做的恰当,自然。

教师从教每一个单词,句子到讲解每个知识都要创设活动,图片或者游戏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要创设高亢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言语,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可信。

形散神不散的写物作文

形散神不散的写物作文

形散神不散的写物作文英文回答:Writing is a way for me to express my thoughts and emotions. It allows me to unleash my creativity and share my experiences with others. Through writing, I can create a world of my own, where I can escape from reality and explore different possibilities.Writing i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a bridge that connect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backgrounds. It enables me to connect with others on a deeper level, to share my ideas and perspectives, and to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s. It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inspire, educate, and entertain.Writing also helps me to organize my thoughts and clarify my ideas. Sometimes, my mind is filled with a jumble of thoughts and emotions, and writing helps me to make sense of it all. It allows me to reflect on myexperiences, to analyze them, an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yself and the world around me.Moreover, writing is a way for me to leav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world. Through my words, I can inspire and motivate others to take action, to make a difference. I believe that words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lives, to bring about positive change, and to create a better future.中文回答:写作是我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形散而神不散的作文600字

形散而神不散的作文600字

形散而神不散的作文600字英文回答:Formless but not formless, this is a paradox that has intrigued philosophers and thinkers for centuries. How can something be both scattered in form yet focused in spirit? This concept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from art and literature to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 art and literature, the idea of being formless yet focused can be seen in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rtists like Jackson Pollock and Willem de Kooning created works that were free-flowing and seemingly without structure, yet they contained a deep sense of emotion and intention. The scattered forms on the canvas were a reflection of theartist's inner spirit and emotions, creating a powerful and compelling piece of art.Similarly, in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ne can be formless in their approach to life while stillmaintaining a strong sense of purpose and direction. This means being adaptable and open to new experiences, while staying true to one's core values and beliefs. It's about being open-minded and flexible, yet grounded and focused on personal goals and aspirations.In a broader sense, the concept of being formless yet focused can be applied to the way we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rn life. We are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information and distractions, and it can be easy to feel scattered and unfocused. However, by cultivating a sense of inner peace and mindfulness, we can remain centered and purposeful, even in the midst of chaos and uncertainty.中文回答:形散而神不散,这是一个让哲学家和思想家们着迷了几个世纪的悖论。

倡导“形散而神不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论文]

倡导“形散而神不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论文]

倡导“形散而神不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英语新课标方针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并且比较“形不散,神不散”以及“形散,神也散”的两种常见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倡导“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且兼顾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丰富性。

英语新课标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评价一堂英语课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又是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何正确把握教学活动中的“实”和“活”两方面,自然成为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的难点。

稍有偏颇就会出现“形不散,神不散”或者“形散,神也散”的教学场面。

一、“形不散,神不散”英语教学活动当我们关起门来上课,也就是在平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常常只会中规中矩地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

碰到教授新句型课就让学生仿照课本做类似的“pairwork”或者“make the dialogue”;遇到阅读课就先提问后跟读再回答。

这样的套路,教学目标倒是很能体现,学生也能基本掌握教学知识点,但是课堂气氛和学生兴趣却不复存在。

这种形式的教学课只是单纯体现“实”却没有了《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活”;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不善于分析和处理课本和学生,照搬照抄,仍是一套陈旧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自然要不得。

“形不散,神不散”英语教学活动的另一种表现:教师的主导性太强,整堂课犹如一出木偶剧:学生的活动甚至是台词都是有教师牵线,学生毫无创造性而言,也就谈不上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活动本是想突破上一种教学活动的陈旧性和传统性;不可否认它也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和设计,甚至进行整合。

探其原因,教师的课堂地位没有认清,更主要的是设计的活动没有在学生的“可发展区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也就是说,活动的难度没有体现出学生跳一跳才能达到的高度,任务太过机械性和简单化。

构建充满灵性英语课堂论文

构建充满灵性英语课堂论文

构建充满灵性的英语课堂【摘要】教学是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堂英语课的成功,取决于师生间的默切配合,学生只有对你所讲的课程感兴趣了,才会集中精力去把英语学好、学成功。

本文提炼了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积累经验,阐述了活力互动、沟通心灵情感、人格魅力师德修养带动、合理设计教案、情景教学、用爱心激发学习,把知识活力渗透到初中英语课堂里,提出了构建具有激情的、充满灵性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构建,灵性,英语教学,策略语言是人类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必要手段,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最直接的思维工具和认识世界的工具。

掌握了一种语言,也就掌握了一种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国际通用语言,作为一门工具,英语已被广泛应用。

随着当代社会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之间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交融不断深化,公民迫切需要具备使用英语基本技能,学会英语、用好英语,就多了一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增加了一种获取知识的途经。

掌握英语,拓展知识,创新文化,开阔视野,融入世界,对中学生的未来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丰富你的文化修养,磨练你的耐性和语言思维表达能力,有助于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文化,振兴祖国发展。

然而,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学习英语热情。

如果学生不想学、学得不好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一堂课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兴趣,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写、听、说、译五种技能,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提高语音和语调,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构建灵性的、充满活力的互动英语课堂,使原本生涩枯燥的英语变得简单易学,轻松有趣地学好英语。

1.活力互动充满灵性的英语课堂,就是教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把它情景化,生活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倡导“形散而神不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探索

倡导“形散而神不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探索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4期总第610期倡导“形散而神不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探索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围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来进行优化,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的配置也需要达到更高水平,这是构建理想初中英语教学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的配置,应遵循“形散而神不散”的准则,处理好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创设理想的英语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得以锻炼。

关键词:形散而神不散;初中英语;英语课堂教学作者简介:李莉,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二中学。

在新一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诸多初中英语教师都在探究英语教学活动优化策略,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掌握更多的英语技能,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配置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初衷(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必要性英语教学属于语言学习的过程,需要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目标诉求下,对教学活动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如果可以合理地进行配置,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的建构,学生在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对应的英语知识,锻炼对应的英语技能,发展对应的英语素养。

在处理这些要素之间关系的时候,应该明确如何配置要素,如何去进行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从层次来看,可以将它们归结为“形”与“神”两个层次,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英语课堂教学要素配置的基本准则。

对于当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课堂开展现状进行调研会发现,他们在处理要素关系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形神兼备。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素配置的偏差在处理形与神之间关系的时候,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偏差,集中体现在几种情况:第一种,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时候,会追求形不散神不散的目标,严格依照教材来进行教学,遇到一些新的句型就要求学生仿照文本中的例句来进行各种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创设“形散而神不散”的英语课堂“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它与英语课堂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怎么联系在一起呢?
“形散而神不散”指在散文创作过程中围绕一个确定的中心,任意选材,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材料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去表达中心,抒发情感或阐述哲理。

“形散”是外在表现,“神不散”是根本前提。

“形散而神不散的英语课堂”指的是教师调用全部所知,创设和利用多种知识传授方式、多种有益于开启学生心智的手段和多种探究获取知识的组织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既欢快活泼又严而有序课堂氛围中充分掌握课堂所学。

其“形”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式,其“神”指每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如何创设“形散而神不散”的英语课堂呢?
要创设“形散而神备”的英语课堂,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课堂活动设计要“形”散
“形”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式。

“形”散是要求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可分为竞赛类活动,游戏类活动和欣赏类活动。

竞赛类活动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可有词汇竞赛、
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每日英语新闻播报等。

游戏类活动没有压力和竞争,只是寓教于乐,完全用生动活泼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将be动词喻作魔怪,变化多端;have动词喻作活雷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形容词、副词分别喻为男人的领带和女人的发饰等。

此外,还用大量的歌曲、顺口溜等编串知识点,使学生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欣赏类活动大家只需要全身心地放松观摩就可以了。

比如“英文影片推介”这种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挑选感兴趣的英文电影,在班上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推荐,以提高英语听说水平,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神”聚
“神”指每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下面以初中英语7a unit 16中的food and drink为例。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教材。

本单元的功能项目是“食物”(food),涉及的话题有:谈论最喜欢的食物、饮料、水果;进而可以了解中外饮食习惯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之后reading中的有关food and life styles内容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再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来引训练词汇。

这是学生的难点,必须通过足够使学生明了意思的实物或图片以及大量有真实意义的
操练来训练学生准确流利地学会表达,包括口头、笔头表达。

最后还可用“how many …”句型来强化这项技能。

三、课堂活动更要“形”“神”兼备
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其实质是“貌离神合”。

“形散”是其外观,其“形散”的目的也无非是想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种方法地去表现一个中心,去抒发一种感情,去表明一种思考。

英语课堂亦是如此。

无论教师运用什么方式方法,其目的也同样在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与引导。

发散的思维必将归结凝聚到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提高上来。

因此,设计某一活动时,不仅要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否顺利进行;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能否适应活动内容,活动难度是否适中;更要考虑是否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设计切忌“貌合神离”。

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许多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活动搞满堂”、“形式搞花哨”、“气氛搞热烈”,的现象。

但是细心观察思考会发现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胸中有丘壑”。

博闻广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设计教学活动要注重“形”“神”兼备。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中等师范教师奖获得者王玺玉老师曾在k12
教育教学论坛上说:“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

所谓‘钻进去’就是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而‘跳出来’就是要收集丰富的、有趣味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素材。

”一堂课就是一篇散文,需要老师们利用自己固有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想方设法”的“创作”这种“形”“神”兼备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老师们去倾情讲授。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教育研究》 2002(10)
[2]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
[3]董曙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发表在《素质教育博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