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形散神聚

合集下载

散文写作如何做到形散神聚——写作方法篇

散文写作如何做到形散神聚——写作方法篇

散文写作如何做到形散神聚——作文教学篇所谓“形散”主要指取材广泛、形式灵活。

取材广泛,是指散文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囊括宇宙人生的各个方面,风花雪月、山水鱼虫,乃至一声鸟唱蝉嘶、一道闪电、一滴水。

散文是最自由灵活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无拘无束,行止自由,发乎性灵,称呼自然,在自由流走之中,具有行云流水般的风致。

所谓“神聚”是指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在行文过程中贯穿了意脉,气韵生动,摇曳多姿,主题思想几种鲜明,文章各部分之间都严谨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一、善于联想,向外扩散“形散”并不是散乱。

他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章法”散。

它既可以像小说那样娓娓道来,也可以像诗歌那样大幅跳跃,还可以像戏剧那样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进行场景组合,甚至还可以像电影镜头式贾谊蒙太奇组接。

二是取材十分灵活,时而是历史的回顾,时而是未来的展望,纵向驰骋,横面开合。

三是“文法散”。

兼用多种表现手法,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

优秀的散文与平庸的散文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做到了“神聚”上的“形散”。

二、比较抽取,向内聚敛“神聚”是指任何一篇散文用材无论怎样的“散”,笔法无论怎样灵活,总有一个归拢的鲜明主旨,并要用着一主旨驾驭材料。

我们写文章,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感触、思考,有了表达的欲望,才行诸文字。

但不能就把“原生态”生活直接照搬到文章中,所以要像沙里淘金一样去开掘、提炼出一个新鲜而又恰切的主旨,作文标尺,来决定材料选择、取舍。

这就是向内聚敛。

三、纵马驰骋,收放自如一篇散文要有一根红线贯穿全文、串起各个段落。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言:“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

”线索的公用主要在于连缀材料,结构文章,使其成为前后统一的整体。

散文的线索。

常用的有:以时间和事物为线索;以情为线索,即以作者感情的流动线作为构思的线索,不受时间、空间或其他事物的限制;以理为线索,即以作者从对事物的感受和思索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念”为构思线索。

散文取材广泛凡是大事物景感触情思

散文取材广泛凡是大事物景感触情思

散文取材广泛凡是大事物景感触情思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取材广泛、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

具体而言,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材广泛。

诚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胞,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

”这段话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散文题材广泛、内容多样的特点。

2、形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行文不拘成法,往往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

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人情伦理,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似乎散漫无章。

“神聚”是指散文的意旨集中,线索明晰。

散文材料零散,笔法灵活,却散而不乱,这是因为有“意”,即主题将形散的材料组织为统一的整体,把人、景、物与情联结在一起,使其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3、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结构不是很复杂,但又有选材精要、立意深邃、言简意赅的特点。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很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特点。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

延伸阅读
散文文体知识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

散文的特点:时间跨度大、空间转换广、事件关联多、表达方式活、结构全文巧。

散文之美:一是结构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

而这“三美”正是读者在散文阅读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散文:形散神聚

散文:形散神聚

喝酒……
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

下面再以朱自清《绿》为例分析
悬瀑 飞亭
形 流云 山光
水色
倾慕
赞美

向往
总结
形:指散文中所写到的 人、事、物、景;
神:指贯穿在这些人事 物景中作者包含的 情感。
谢谢指导!
欢迎大家走进语文
微课堂
散文“形散神聚”
学习目标
通过课内例文的示范引导, 理解并掌握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请同学们说说下面的文章的体 裁是什么?
1、老舍:《济南的冬天》
散 2、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文 3、汪曾祺:《昆明的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朱自清:《绿》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形散神聚
……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 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 一格。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所以,所谓“神聚”中的“神”就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下面以汪曾祺《昆明的雨》为例分析散 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景物:仙人掌、菌子、杨梅、 缅桂花……
人:我与好友德熙、苗族女

孩、房东……
事:叫卖杨梅、给房客送花、

散文阅读知识点

散文阅读知识点

散文阅读知识点散文,就像是一场与作者心灵的亲密约会。

当我们翻开一篇散文,仿佛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有作者的喜怒哀乐,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要读懂散文,首先得搞清楚散文的“形散神聚”。

这可不像听起来那么玄乎,打个比方吧,就像我那次去逛庙会。

庙会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卖糖葫芦的,有捏面人的,有表演杂技的,还有舞龙舞狮的。

这景象看上去乱糟糟的,哪儿跟哪儿都不挨着,这就是“形散”。

但其实呢,大家都是为了来感受这喜庆的氛围,图个热闹开心,这就是“神聚”。

读散文也是这样,不管作者写了多少看似不相关的事儿,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的情感或者主题来的。

再来说说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的优美如诗,有的朴实无华。

这就好比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有的摊位上的菜摆放得整整齐齐,色泽鲜艳,就像那些华丽的语言,让人一眼就被吸引;而有的摊位上的菜虽然看着普通,但新鲜实在,就像朴实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比如说,有一篇散文写秋天的景色,作者说“秋天的阳光像是被筛子筛过一样,柔和而均匀地洒在大地上,给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这语言多美啊,让你仿佛能看到那温柔的阳光。

还有一篇写母亲做的饭菜,作者就直接说“我妈做的红烧肉,那叫一个香,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简单朴实,但却能让你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厨艺的喜爱。

读散文的时候,我们还得留意作者的情感。

这就像和朋友聊天,你得听出他话里的喜怒哀乐。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卖花的小女孩,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但她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希望。

这时候我心里就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感,有同情,有敬佩,也有对生活不易的感慨。

读散文也是这样,作者可能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细节,就传达出了深深的情感。

另外,散文中的细节描写也特别重要。

这就像是给一幅画上色,细节越多,画面就越生动。

我记得有一次去公园散步,看到湖边有一对老夫妻,老爷爷慢慢地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奶奶。

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爷爷的眼神里充满了关爱。

葡萄月令中看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葡萄月令中看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葡萄月令中看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引言葡萄月令是古代中国农民根据农事经验总结出的一份关于葡萄种植的月份指南。

这份指南详细列出了每个月份葡萄的生长、栽培、收获等各种农事工作。

通过阅读葡萄月令,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即内容如散文般生动活泼,却又在组织结构中有着整体的聚合。

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形1.葡萄月令中的内容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使用自由而不拘束的文字进行表达。

它遵循散文的特点,注重情感的抒发,内容随性地展开,如同一段流动的故事。

通过散文的形式,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技巧。

散文神2.葡萄月令中的内容表达了种植者对葡萄的深深热爱和对农事的真挚感情。

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拟人、夸张、描写等,赋予文字以生动的形象和感情的色彩。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南,更是作者对葡萄种植的热情和心血的倾注。

形散神聚的组织结构3.尽管葡萄月令中内容形式散文化,但作者使用巧妙的组织结构将各个散文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连贯性。

例如,每个月份的葡萄栽培指南按顺序排列,每一章节都紧密连接,让读者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葡萄种植的时间线索引。

散文形散神聚的优势葡萄月令中所体现出的散文形散神聚对读者有着一定的优势。

首先,散文形式的内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相比于干燥的指南条款,散文的形式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读者可以像阅读一篇散文一样,轻松愉快地了解葡萄的种植知识。

其次,散文神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对葡萄的热爱和对农事的深情流露,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葡萄种植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形散神聚的组织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体内容。

葡萄月令将葡萄种植的时间线索引紧密连接起来,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月份的农事工作。

这样的组织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掌握相关知识。

结论葡萄月令中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使其在向读者传递葡萄种植知识和农事技巧上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散文形式的自由表达和情感的传递,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

散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散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散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散文的三要素是指: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

散文中的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散文中的哲理是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散文的内在音乐性是文章的风格和特点。

散文一般具有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形散神聚的特点,是一种与传统韵文、骈文相对的文学体裁。

形散神聚中的“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意境深邃较于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行散而神不散的意思

行散而神不散的意思

行散而神不散的意思
形散而神不散就是‘形散神聚",这是散文的哪姿睁重要特点。

“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形和神两者的关系:
“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彩'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李岁“神”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形散神聚
【篇一:散文的“形散神聚】
所谓“ 形散”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 神不散”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
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
并使之为“神”服务.
【篇二:散文的“形散神聚】
散文似乎给人一种“散”的印象――它的选材宽泛而随意,它的写法挥
洒而纵横,它的表达多样而丰富。

散文的选材看似随意,实则有内在的
联系。

如果说这“散”如水之流淌,“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那么“聚”就
如河道,引导、制约着水流淌的方向,使其“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
可不止”。

正如现代著名作家秦牧所说的那样:如果材料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思想就是一根红线,串联起颗颗珍珠。

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却贯
串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神”。

另外,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
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中国论文网 /9/view-875722.htm
选材的形散神聚。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选材可谓是最为广泛的。

它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描述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等。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
富知识、心旷神怡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

在散文中,材料也
往往是很散的。

如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槐花》(片段):“玉渊潭洋
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
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
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

地上排着油瓶、
酱油瓶、醋瓶。

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个蜂窝煤炉
子上坐着锅。

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

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
干切面。

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撇上青蒜,在一
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

一人一碗。

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在这篇文
章中,作者写了槐花的开与落、女人下面条、女人与放蜂人的相识、
女人与放蜂人的孙子的相处等都可说是闲笔,这些似乎与放蜂都没有
什么直接的联系。

但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对放蜂人生活的见与闻,
意在表现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对“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的槐花的描写,既紧扣题目,又突出了作者所褒扬的纯净之美。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出散文选材的形散神聚的特点。

结构的形散神聚。

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不拘一格。

结构、格局都是依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来安排的。

如著名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片段):“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的书,鲁迅先生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这些仅仅是摘录的一些片段,而全文就是由这些看似零碎的段落连缀而成的,写鲁迅喜欢的口味、陪客、工作,写鲁迅的笑、走路的轻捷、饮食……结构上完全是随意组合的,没有总起、分述、铺垫、照应等。

如果说萧红的回忆如涓涓细流,随心流淌,那么她对鲁迅先生的尊敬、怀念就如河道,牵引着这回忆的细流。

正是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作者的娓娓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亲切自然,而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也宛如在我们眼前。

表达的形散神聚。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如郑熙青的《走过废墟》(片段):“于是,我便天天骑着车在高楼的废墟中来来往往,感受着一天百变的新景观,希望最好能在其中找到余秋雨《废墟》里那种苍凉和深沉的历史氛围。

可是不幸得很,走过废墟有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干燥的春天空气加上拆楼引起的飞扬的尘土,真以为北方的沙尘暴袭击了南京。

刚刚爆破过后的楼房一层一层奇怪地垒着,却没有什么灾难过后的悲壮气象。

几块碎水泥板和烂砖头懒洋洋地躺在非机动车道的正中央,使早上习惯于在车流中赶时间的人们不由恼火万分。

不知拆楼时出了什么问题,十字路口旁边的消防龙头‘怒发冲冠’地漏水了,水柱飞扬起好高好高,做着斜抛运动。

艺术家也许会认为这种景象很美,除非你被迫经过这美丽的水柱。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较好地做到了表达的形散神聚。

句式有长有短,较多的是长句,其中更有似乎是少点了标点符号、一气呵成的句子,这样不合常规的句式很适宜宣泄作者的怨气。

风格亦庄亦谐,如“希望最好能在其中找到余秋雨《废墟》里那种苍凉和深沉的历史氛围”“十字路口旁边的消防龙头‘怒发冲冠’地漏
水了,水柱飞扬起好高好高,做着斜抛运动”,作者故意用这样严肃的笔调来描写令人生厌的事物,寓谐于庄,恰成反讽。

不拘一格的表达,归之于对废墟毫不掩饰的厌恶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散文,自然能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而如果仅仅是形散神聚,却不能成为一篇出色的散文。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追求散文的形散神聚,而应从基本的写作训练入手。

只有把基本的写作训练问题解决了,这“散”才是广阔的,有生气的;这“聚”才是兼收并蓄的,深沉的。

【篇三:散文的“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是相关信息创作的真理吗?
绝不可能。

那么,它为何如此影响深远,几乎被奉为散文创作的圭臬呢?
这是由愚昧无知的评论家哄抬和炒作,后由一群没有头脑的作者盲目迷信造成的结果。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高校教师在写作课上大讲“形散神不散”的创作理论,亦有不少评论家也还在标榜“形散神不散”这一论点的权威性。

这是何等荒唐,又不可思议的怪事!
从中透露出一种精英崇拜的倾向...形散神聚,是相关信息创作的真理吗?
绝不可能。

那么,它为何如此影响深远,几乎被奉为散文创作的圭臬呢?
这是由愚昧无知的评论家哄抬和炒作,后由一群没有头脑的作者盲目迷信造成的结果。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高校教师在写作课上大讲“形散神不散”的创作理论,亦有不少评论家也还在标榜“形散神不散”这一论点的权威性。

这是何等荒唐,又不可思议的怪事!
从中透露出一种精英崇拜的倾向,有种凡是派的作风,好似一家之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必然的。

这种糟糕的心理潜藏着黑暗涌动的权力意识,是一种不被人们发现的半封闭状态的专断行为,一旦遇到适宜气候,便可爆发,酿成大祸。

“形散神不散”的论点必须推翻。

从所谓的“散文三大家”,可称“形散神不散”论点在文中的集中体现者的杨朔,刘白羽,秦牧三人的代表性散文作品,便可看出问题的症结。

形式尽管多样,表述尽管丰富,但思想,亦即神聚,却是导向政治的,是国
家意识形态在文学中的图解和注释,有明显的违背真实,粉饰现状的主观社会主义色彩。

这是平庸而又虚假的散文!
但由于他们作品的走红,名声大噪,成为了当年引领文坛的大家,然而他们因主体意识的沉沦而引发的悲剧人生,却很少有人去考究!
这给“形散神不散”的论点,在中国文坛的传承增添了新的力量。

我们要在推翻“形散神不散”的论点之后,将“五四”传统和鲁迅传统中的现代因素引入散文创作之中,要确立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对散文创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也要确立自由精神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抗;以真诚投入为动力,以改造社会,强化自我为使命,书写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散文。

我们要重新重视阅读和认真研究鲁迅,瞿秋白,王实味,萧红,巴金,顾准,张中晓等大家的散文作品,并要在其中发现关于人的命题的论述,通过文本解读,结合作家的精神个性,为广大读者提供新的资源,新的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