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聚,做有内涵的语文老师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要形散神聚

语文教学要形散神聚

语文教学要形散神聚作者:卢家芩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7期历经一月的县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业已结束,无论是第一轮根据指定课文写教案、写说课稿,观摩课堂写评课稿,还是第二轮的讲课,都存在一个突出的共同问题,即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不能围绕目标去达成,使得课堂教学显得“形散”,随意性很强。

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师深解课文的结果,是教师深解《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的结果。

所以,深解课文,神会课标、教材编排特点,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根基。

深解课文,是教师备课、教课的前提,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微观根基。

吴冠中的《桥之美》,是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八年级在初中学段处于“在继续学习记叙类文体基础上突出说明文学习”地位,说明文学习又集中编排在八(上)三、四单元,故执教者就把《桥之美》当作一篇纯粹的说明文来教,填写“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举例说明、形式作用”表格。

活脱脱把一篇富含作者审美观念、浓郁情感,语言优美的美文(艺术美散文丛书《美丑缘》吴冠中)教成了枯燥、抽象、空洞的味同嚼蜡的条框文。

犯此毛病即是没有深解课文所致。

《桥之美》,作者吴冠中在文中极写摄影师和画家探寻的“桥之美”,吴冠中对桥的喜爱,“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乌镇小河两岸密不透风的芦苇间的石桥,顿给久闷的人以“深呼吸、透口气”的舒畅之感,那强劲的大弧线或单纯的直线与芦苇丛之面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头的细柳飘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这一阴柔一阳刚之映衬莫不令画家销魂;《清明上河图》画卷高潮处的桥,桥上桥下,人船往来如梭,场面生动活泼,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因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桥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高山峡谷问的索桥,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体悟入心 形散神聚——谈我眼里的“智慧的课堂”

体悟入心 形散神聚——谈我眼里的“智慧的课堂”

能成 功 的启 示 , 的说 做 事 要 懂得 变 通 , 有 当一 种方 法 不行 时要换 另 一种 ,有 的说 当命运堵 塞 一条 通道 时 , 往 往会 留下 另一 条通道 …. 这 种 围绕 一个 中心事 物 , . .
向外 发 散 的训 练 有 利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自由联 想 和发 散
“ 刀 数 ”“ 数 、 一声 不 吭 ” 行 对 比 , 而 更 加深 刻地 理 进 从 解 刘 伯承 的坚 强和 勇敢 。 。 3引导学 生进 行发 散 , 养 自由联想 。 . 培
生的 关 系联 想 。
如果 教 师在 平 时 的教学 中 , 有意 识 地 、 不断 地 引
导学 生去联 想 ,学 生就 会养成 在 阅读 中联 想 的 习惯 ,
生 : 死地 捂 住姥姥 的双 眼 , 死 让她 摸着 剪窗花 。
师 : 再 来读 读 这 句话 , 姥姥 的l I 谁 把 l l捂得 再 紧
点 J? L
师 : 来一 遍 , 遍要 剪得 快 一点呦 !( 再次 引 再 这 师 读, 男女生 再次 轮流 接读 , 速度 越 来越快 。) 师 : 没有 人剪 到手 呀 ? 有
另外 , 教师 还可 引导 学生对 所 感知 的对 象进 行转
化 , 养学 生 的接近联 想 , 培 引导 学生 进行 推理 , 养学 培
生 想 一想 自己 在打针 、摔 伤 等情 况下 是怎 么做 的 , 然
后 跟 刘 伯承 的 “ 冷静 ” “ 、 不打 麻 醉 药 ” ‘ 破床 单 ” l‘ 、抓 、
皮劲儿 读 出来吗 ? 教 学 中教师 要 善于培 养学 生从 不 同角度 、 同侧 不
面 考 虑 问题 , 宽 解 决 问题 的 思路 , 样 能 有效 地 培 拓 这

【语文知识点】散文的基本要素

【语文知识点】散文的基本要素

【语文知识点】散文的基本要素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
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散文的基本要素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和语言优美。

一、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
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
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
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二、意境深邃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
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
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三、语言优美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
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
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让语文课堂像散文一样充满魅力

让语文课堂像散文一样充满魅力
● 张共 爱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堂的新 的东西的 存在 ,我们应 当让每一堂语文课体现 m散文般的魅力 。所谓的 “ 形散而神 聚”的语文课堂指的是语 文教师调用
知识储备 , 充分开创并利用多种知识
逝的变化 ,使课 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
的生命发展。
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宽松 自南
育单单 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便 只盯着分数 ,盯着升学 率,盯着各种荣誉称号。一个教师一
旦被这些表面的极具诱惑力 的物质利
的课堂氛嗣,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 松 自由的课堂氛同中去尽情释放 、洒
脱驰骋。解放学生的手脚 ,让他们 自
由地 动起来 ,不在乎是否坐得整齐 ;
益蒙蔽了心灵 , 他的心灵便会 麻木起 来。语文老师只有保持一颗年轻敏感 的心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 才更 能产生彼此的共 鸣。这样 , 文课堂 语
的 “ 神”自 然也就不会散 了。
文的作者为了充分地展示 自身 内心的 情感 与 思索 ,综 合运用 多种 表达 方
的手段和多种探究获取知识 的组织活
动,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既欢快活泼又 严而有序且极具文采的课堂氛 围中充
分体会语文之 美。其 “ 形”指教 师的 教育教学手段与方式 ,其 “ 神”指每
散 的思维必将 归结 凝聚 到知识 的传 授、 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提 高上
来。因此在这一点上,语文课堂便具 备了散文的 “ 神聚”的特点。 二. 既然一节 语文课就 是一篇 散 文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这篇课堂散文 体现出她自身的美呢? 赞可夫说 : “ 我们 的时代不仅要
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上常用的方法 。老
每一堂课都是一篇散文 、 一首诗、

语文课堂教学形散神聚摭谈

语文课堂教学形散神聚摭谈
应像钉子一样一
篇课文提炼分解成 一个 个知 识点 , 在带 领学生 “ 克” 个 攻 一
如此 。相反 , 笔者认为 , 把握好“ 散” 形 的时机 、 内容与 “ , 度” 恰 个知识点后 , 用多媒体 将教学 课 件展 现 出来 , 时省力 , 运 省 教
第 2 卷第 3 2 期
2O 0 9年 9月
潍 坊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IA G E U A I N L C U正G O R A F WE F N D C T O A 0 E
V0 . 2 N 3 1 2 o. S .2 O 印 O9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形 散 神 聚 摭 谈
当运 用现代教育信息 和远程教 育资 源 , 助于学 生 品格的 塑 师教得轻松 自如 , 有 学生学 得兴 趣盎 然 , 形成 课堂 的动态平衡 , 造、 知识的拓展 。教师不 受形 式的约束 , 改过去 “ 一 一本 书 、 一 教师真正成为学 习的辅 导者 , 学生 变被动为主动 , 达到快乐学
支粉笔走天下” 口耕生 涯 , 当运用 多媒 体等多 种方式辅 助 习 的 目 的 。 的 恰
教学 , 教师会教 的潇洒 自如 , 生 因兴趣 而精 神振奋 , 学 学得轻
松愉快 , 师乐教 , 教 学生乐学 。

二、 课堂“ 形散” 要把握好 内容
课堂“ 形散” 总的要求是 : 要讲究“ 形散” 内容的思想性、 知
养成 自我检 查的习惯。 这样往往 会调动学 生的情绪 , 使课 堂教 学有一个 良好 的开端 。 责 任感 , 2 用“ . 形散” 走学 生 的 困倦 。上课 一 段 时间后 学 生 的 赶 3 培养学 生活 跃 的思维 。不要 以大 人 的眼光 来看待 学 .

谈“形散神聚”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形散神聚”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Educ at i onal M ode r ni zat i on
S u m。 N o . 9 7 2 0 1 4 No . 1
谈 “ 形 散神聚"在语文教 学 中的运用
四川省仪 陇县金城小学 张翱
有—种文体叫散文 ,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散文是 指除去诗歌 、 小说、戏剧外的所有文体 。 狭义的散文是指以叙 事 、抒情为主的 “ 美文”。这种文体,在内容上包罗万象 、海 阔天空 , 随着作者的意识而流动 , 但在思想内核中 , 却是主题 单一 、 鲜明 ,向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散文之美也就体现在这 散聚之间。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活动是 围绕在课本周围的, 学 生的活动也同样如此 。久而久之 , 便会形成课堂气氛沉闷、师 生表情木讷的局面。也难怪呀 , 师生在课堂上说 的每—句话, 每—个襄隋, 每—个动作都是课本上已有的 , 思维受到严重的 控制 ,便很难在活跃 的气氛中自由地呼吸了。 能不能借鉴一下呢?即使是不同种类、 不同品格的两种事 物之间 , 或许也有相通之处呢?比如课堂教学和美文之间。在 课堂上也创设一下 “ 形散而神聚”的风格 , 不必拘泥于每句话 都要紧紧地 团结在课本周围, 广泛而有深度地利用现有教材为 讲读服务、为活跃的课堂气氛眼务 , 也能间接地达到传授知识 的 目的 ,如 同我们常说的那句话 :曲线救国,殊途同归吗 ! 借鉴之一 : 暂时从课本中跳 出来 , 说一说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 , 把思 维放高些 , 放远些。挣脱教材的束缚 ,开阔一下眼界,拓宽一 下思维 , 权做课堂上的小插曲或是休整。当然 , 要根据课文 中 的某些语句或片断作为切入点 。 而且最好所说的现实问题或现 象正好是人们的热点话题或关注对象 , 就更有实际意义了。 如: 《 草原 》一课中 , 在第一节有这样一句话 : 空气是那么清新, 空气是那么明朗。为了理解草原空气的 “ 清新” 、 “ 明朗” , 在讲读这一课时 ,我特 别将草原的天空与北京 的天空作了对 比,使 “ 清新”与 “ 混浊”得到鲜明比较 ,让学生在观察中得 出“ 清新”、 “ 明朗”的直观感觉 , 从而理解作者 喻陕的心情 和为什么觉得 “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既而 , 教师适 当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害处 ,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这样做 , 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的欣喜之情, 又在不 知不觉中渗透了思想教育 ,可谓两全齐美。 借鉴之二: 教材中的每一篇都有 自己的写作顺序 , 讲读时 定按课文原有顺序吗?不一定 , 只要有 自己的理解 , 只要能 让学生顺利地接受。 不妨打乱课文原有的写作顺序。散文写作 中不是也有 顺叙 、 倒叙 、 插叙等写作方法吗?暂且借来一用吧 ! 如 :《 奇异的琥珀 》 的结构是先叙述—个假想中的推测出 来的故事, 再写出故事由来的依据 。 我在讲读这一课时就采取 了倒叙的手法 , 先讲最后一节 ,由内容整理出 “ 看——想象一 推测”这个结构 ,再由 “ 推测 ”导入到第一段的故事中。这 样做 , 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 还可以使其更加明白琥 珀形成条件的推理过程 ,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也容易多了。 又比如 :《 惟一的听众 》第二节写我第一次到树林 中去练 琴 ,得到了老教授的帮助与鼓励,而这一节的线索则是 “ 我” 的心情变化 :由开始的 “ 灰心”到后来的 “ 信心”。 讲读这一 节时 , 我设计了以下的讲读顺序 : 先讲本节的前五句话 , 明确 “ 灰心”的原因 , 然后直接出示这句话 : 我羞愧起来,同时暗 暗有 了几分 “ 信心”, 并板书 “ 信心”, 最后讲读怎样从灰心 到树立起信心的这个中间过程。 这样做强调 了老教授几句平常 话语对我的鼓励作用 , 同时直接点明了本节的写作结构及贯穿 全节的心情变化 , 实 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借鉴之三 : 即使是极其凄冷的事 , 写入文中时 , 高明的作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赏析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赏析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赏析策略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赏析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散文的特点、教学现状、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散神聚:“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和内容可以非常广泛,不受限制;“神聚”是指散文的主题思想要集中、明确,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抒情,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情感真挚:散文的情感真挚、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现状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缺乏对散文特点的深入分析和讲解,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2.缺乏审美教育: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美感缺乏认识和体验。

3.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散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许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1.深入分析散文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散文特点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形散神聚”和“语言优美”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抒情,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诵读法、比较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可以采用比较法将作者笔下的秋景与实际生活中的秋景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专题11 分析“形散神聚”的特征-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1  分析“形散神聚”的特征-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再往前几步,路东,是一个绍兴人开的茶馆。他至今乡音未改。大概 他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所以对待从外地来的联大学生异常亲热。 他这茶馆里除了卖清茶,还卖一点芙蓉糕、萨其马、月饼、桃酥,都装在 一个玻璃匣子里。我们有时觉得肚子里有点缺空而又不到吃饭的时候,便 到他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吃两块点心。有一个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经常 在绍兴人茶馆喝茶。他喝茶,可以欠账。不但喝茶可以欠账,我们有时想 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绍兴老板每 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我们于是欢欣鼓舞,兴高 采烈,迈开大步,直奔南屏电影院。
2.由“形”入“神”是读懂散文乃至深入领悟最重要的抓手和突
破口
解题
阅读散文,应当抓住“形”的特点,由“形”悟“神”,体会文
策略 本内容和主旨。先看散文写了什么——人、事、景、物,再借助文中
议论、抒情等文字领悟到为什么写——感情、感悟、哲理、观点等,
从“形”“神”的关系上梳理文本,从而把握行文思路和主旨。
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儿,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 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 没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 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屯 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 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 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 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缓 缓地垂落。我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 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散神聚,做有内涵的语文老师
做老师不容易,做语文老师更不容易,全然不像浅薄之人所想的那样:谁不认识两个字,我也能当语文老师。

名人学者早就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语道破语文学科纷繁芜杂内涵的实质。

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语文天地的宽广深邃和绚烂多姿。

以为语文教学就是识字,那就太小看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了,语文的底蕴是深厚的,情感是丰富的,领域是广博的,内容是浩瀚无边的:哪能是认识两个字就能忝列其中的呢。

语文老师是一篇散文,以其华丽的辞藻和匠心独运的布局谋篇征服读者,以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的含蓄优雅打动读者。

语文老师虽不要求色貌俱佳,但一定要风流倜傥,外表潇洒,内敛精髓,语言诙谐幽默,气质超凡脱俗,达到“形散神聚”的最高境界。

语文老师要博学多才,养成手不释卷、书海泛舟的好习惯。

经史子集,国学经典,诗词曲赋,经典名著和杂感稗闻,都要朗朗上口,还要通晓琴棋书画,涉猎天文地理,了解商贾稼穑行情,明白人情世故,甚至连那些阴阳八卦或者医药杂学也要略知皮毛,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徜徉文山书海,才能濡染书卷气,才能“心藏万卷书,眉目传诗情,谈笑有妙语,举止透雅致”。

语文老师可以读文学史论,探求孔子、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于漪、魏书生等名人的教育思想,也可以研读杜威、第斯多惠、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论著,以求用一定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语文老师更应该读深读透语文教科书,把文学体系、知识体系、能力训练体系吃透,烂熟于心,将教材脉络大纲吃进肚里,咀嚼消化以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吐出“”蚕丝,抛开教参独立自主的解读教材,展露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语文老师应该追求语文教育的大境界,把语文教学当作事业而不是职业,高屋建瓴,海纳百川,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创造辉煌的人生。

语文老师要经得住寂寞,勤于思索,善于归纳,笔耕不辍。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语一境界,一念一乾坤。

四季万象,情感花絮,江河湖海,山岗峰峦,都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发胸臆。

下水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糊涂让学生明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语文老师要有骨气,象圣人教诲的那样“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活得潇洒而有韵致。

语文是人文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直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老师不仅“为稻粱谋”,更要做文明文化的传播者: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权贵谄媚,不向世俗歪风邪气妥协;不唯书,不唯上,不做专家学者的传声
筒,不做教参的奴才,不做教辅的帮凶,在教学中诞生一个崭新的自我。

语文老师要培养自己身上的儒雅之气。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私欲社会,儒雅依然是语文老师应该保持的气质,不忧患于贫贱,不戚戚于富贵,不锱铢必较个人得失,不倾慕名利地位,淡泊宁静,追求精神的自由洒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语文老师拥有散文一样的情韵和精神,就一定能够自由驾驭教学,挥洒出自己的一路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