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沃尔塔瓦河》说课稿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初中音乐《沃尔塔瓦河》教案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初中音乐《沃尔塔瓦河》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次我们学习《沃尔塔瓦河》,这首歌曲是一首乐谱,原唱是莎拉布莱曼,让我们一起感受艺术家传递出来的温暖。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歌曲的前奏、旋律和伴奏;
2. 理解歌曲的内容及其意义;
3. 根据乐曲节奏,配合乐器准确拍出节拍。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2. 教师准备好课堂活动材料;
3. 教师准备乐谱。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
1. 让学生熟悉这首歌曲及其旋律;
2. 介绍歌曲背景信息及相关内容;
3. 唱歌曲前奏熟悉歌曲及进行节拍练习。
(三)分组角色扮演:
1. 根据教师的指导,以团体形式展示歌曲;
2. 以角色互补形式,模拟歌曲中所描述的人物与场景;
3.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及其内容。
(四)教学结束:
1.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思本节课上课情况;
2. 播放莎拉布莱曼原唱版,让学生感受歌曲本身带给每个人的情感及意义
3. 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
《沃尔塔瓦河》本身的内涵浓烈,带给每个人的情感及意义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另外,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而达到的更好的学习效果。
整体上,本次教学反映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积极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沃尔塔瓦河》说课稿

《沃尔塔瓦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沃尔塔瓦河》。
一、说教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这部作品以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为主题,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描绘了河流从源头到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捷克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多变、和声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音乐欣赏的经典之作,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素材。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能够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但是,对于交响诗这种较为复杂的音乐体裁,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此外,学生对于捷克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也相对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介绍。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交响诗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中不同的音乐主题,并说出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乐曲的结构和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如哼唱主题、节奏模仿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和分析乐曲的音乐主题,感受其音乐形象和情感内涵。
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创作手法,体会音乐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捷克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乐曲,直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沃尔塔瓦河》的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沃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
激发学生对捷克音乐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分析《沃尔塔瓦河》的音乐风格特点。
欣赏《沃尔塔瓦河》的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播放《沃尔塔瓦河》片段。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沃尔塔瓦河》的结构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沃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
探讨《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乐谱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
第三章:音乐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欣赏《沃尔塔瓦河》全曲。
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3.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沃尔塔瓦河》全曲。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音乐元素,进行逐段分析。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理解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沃尔塔瓦河》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演奏或演唱。
学生自由创作,以《沃尔塔瓦河》为灵感,创作新的音乐作品。
4.3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奏或演唱。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其他捷克音乐作品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沃尔塔瓦河》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推荐其他捷克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5.3 教学方法:教师总结课程要点,进行回顾。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其他捷克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第六章:比较研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比较,更深入地理解《沃尔塔瓦河》的独特之处。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伏尔塔瓦河说课稿

伏尔塔瓦河说课稿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分析《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理解其主题内涵。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伏尔塔瓦河的壮丽景色和民族情感。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伏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包括作曲家、创作背景等。
32 欣赏法组织学生完整聆听和分段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4、教学过程41 导入播放一段伏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出课题《伏尔塔瓦河》。
42 知识讲解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讲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43 音乐欣赏431 完整聆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和风格。
432 分段聆听分析各段落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
4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分享自己的感受。
45 总结归纳总结《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和主题内涵,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次感受《伏尔塔瓦河》的魅力。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欣赏斯美塔那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音乐风格。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音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捷克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沃尔塔瓦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作品《沃尔塔瓦河》的结构分析。
2. 作品中所体现的捷克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1. 作品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 对作品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沃尔塔瓦河》乐谱、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沃尔塔瓦河》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沃尔塔瓦河》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讲解《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作品的结构,了解各个乐章之间的关系。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沃尔塔瓦河》片段。
2.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四、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捷克民族音乐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播放《沃尔塔瓦河》片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
二、作品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沃尔塔瓦河》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捷克民族音乐特色。
三、音乐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沃尔塔瓦河》的旋律和节奏创作新作品。
2. 各组展示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深层次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沃尔塔瓦河》,加强歌曲的演唱能力。
2. 深入研究捷克民族音乐,了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捷克音乐作品。
四、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演唱能力。
《沃尔塔瓦河》八年级音乐教案:美妙音乐,与你分享

《沃尔塔瓦河》八年级音乐教案:美妙音乐,与你分享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种文化的交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断地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学校中,音乐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必修课程。
在八年级以后,学生的音乐教育将更加深入和系统。
而这篇文章将会带领大家了解一种充满灵魂和情感的乐曲——《沃尔塔瓦河》,并探究如何利用它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教育。
一、《沃尔塔瓦河》的介绍《沃尔塔瓦河》是一首由捷克古典音乐家斯美塔纳所创作的交响曲,全名为《沃尔塔瓦河图景》。
这部交响曲由8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都描述了问题和解决的过程,是一部带有哲学和寓意的作品。
曲首的第一乐章“在沃尔塔瓦河的岸边”以诗意的方式描绘了布格的岸边,音乐气氛温柔又舒缓,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第二乐章“摄政的武士”则开始了一个振奋人心的音乐旅程,展示了勇气和胜利的力量。
接着的第三乐章“泰科夫”的音乐流畅自然,传达出一种无忧无虑和喜悦的情感。
第四乐章“从第六个正月开始”带有强烈的节日气氛,旋律优美,像是为了庆祝新年而创作。
然而随后的第五乐章“灾难”的音乐节奏加速,情感沉重,表达了人们在面临逆境时的无助和苦痛。
第六乐章“献给母亲哀歌”,静谧而深刻,为母亲送上深深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接下来的第七乐章“贵族的国度”再次充满生气和力量,表达了一个人和他的社群的力量。
第八乐章“圣主教亨利等六人的捐赠”则是一首诠释和平的抒情曲,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希望和充满希望的信心。
二、如何运用《沃尔塔瓦河》进行音乐教学1.使用“音乐欣赏”的方法《沃尔塔瓦河》作为一部古典交响曲,涉及到多种乐器的运用和多个不同的乐章。
在运用《沃尔塔瓦河》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欣赏每一个乐章,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并进一步了解到古典音乐风格。
此外,还可以使用翻译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乐章的名称及其含义。
2.节奏和乐器的练习在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乐曲理解掌握之后,还可以加强对其节奏和乐器的练习。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沃尔塔瓦河》说课完整版课件

对比聆听,感受本段音乐情绪,结合视频模仿乐队指挥的动作并自选发音哼唱旋律,用肢体与歌声 感受音乐的磅礴气势。
PART 02 | 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
PART 03 | 学情分析
③【学情分析】
·对音乐具有一定鉴赏力且对音乐 主题有初步认识 ·对较难乐理知识掌握度有待提高 ·肢体律动需得到解放 ·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创造性潜能
PART 04 | 教学目标
④【教学目标】
情
通过对乐曲的聆听,在气势恢弘的音乐中,感 受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从而丰富学生个人情感体 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逐步建立多 元文化审美观。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能够基本把握 作品整体基调并更好的理解作品蕴 含的情感。
PART 02 | 新课教学
(二)对比聆听三处带主题旋律的片段,感受其情绪及情景变化。
1、感受如诗如歌的第一次主题出现处: 听辨主奏乐器感受音色特点、仔细听辨每一次主题旋律出现时的音乐情绪变化,通过教师讲
解明确旋律因大小调交替而形成情绪变换,了解大调小调各自的音乐色彩,并随音乐做相关律 动,最后结合波浪状律动用“dang”有感情的模唱主题旋律。 2、感受表现黎明时分河流匆匆流过情景的二次主题旋律。
完整聆听《沃尔塔瓦河》并根据老师黑板上的曲式结构图,填入每一段落相应的小标题,也请 学生在听到不同段落时做相应的动作来示意,当听到引子部分用手指画旋律线;每个主题旋律模仿 指挥动作;“森林狩猎”时做扛猎枪的动作;“乡村婚礼”时做相应的舞步;“水仙女的舞蹈”时请用手指 模仿仙女额脚步在另一手心跳手指舞;“峡谷激流时”做蹲起的延绵起伏状,流向远方时将手臂向前 伸展.(必要时提示学生段落动作。)
中学音乐沃尔塔瓦河说课稿三

中学音乐沃尔塔瓦河说课稿三篇7: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审美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艺术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诗相关的音乐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3.流程和方法:以音乐之旅的形式欣赏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听、感、唱、诵、演来理解和体验作品。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俗歌曲《布拉格广场》思考:①歌曲的名字?②有谁告诉老师布拉格是哪个国家的首都?③捷克的母亲河?(师:江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人民对江河充满深厚的赞美之情,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江河的赞美之情,并把江河比作母亲河。
主课题:母亲的情怀。
副课题:沃尔塔瓦河)(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二、感受欣赏新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一)游源头(引子部分)老师:首先,我们去沃尔特河的源头,仔细听。
它是由什么主要乐器演奏的?源头是几条溪流的汇合处。
旋律线是小波还是激流?(二)游沃尔塔瓦河(主题部分)师: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形成了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请听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思考:这个充满民歌风格的主题贯穿了全曲,你想象到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对比引子部分乐曲的力度和节奏的舒缓是怎样的.?欣赏交响乐队演奏的视频(演奏视频01:04~01:53)思考:主要用了哪类乐器?师:采用朴素的捷克民歌素材,旋律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让我们一起唱唱贯穿整首曲子的主题曲吧。
④演奏主题一个学生主奏,其他学生哼唱旋律和用扇子做波浪状(三)游《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下水仙舞蹈》(音乐片段)活动要求:听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形象:音乐(1)a、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独人号角的回声;它穿过田地,饱览丰盛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音乐《沃尔塔瓦河》说课稿
一、教学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容易失去耐心,这首《沃尔塔瓦河》比较长。
所以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聆听音乐,他们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出来。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沃尔塔瓦河》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联想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从而对爱国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能够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初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对比、歌唱、律动、舞蹈等不同形式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集体协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在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音乐中走入教室,教师提问曲名以及布拉格是哪个民族的?从而引出捷克,再过渡到捷克民族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上。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音乐入手,拉近学生与课题的距离,对之后的学习内容有所期待,能够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新课教学。
)
2.新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感受——体验——再感受原则进行)
初步聆听音乐:播放《沃尔塔瓦河》,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描述音乐作品形象。
提问学生:为什么听到音乐会联想出这样的音乐形象来?是什么刺激你的想象?(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深入欣赏音乐,分析探索各乐段的音乐形象,理解寓意:
①引子:播放引子音乐片段,提问:由什么乐器奏出?它代表着什么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辨别引子中的“冷泉、热泉”。
(设计意图:分辨乐器音色展开丰富想象,从对比中引
导学生得出结论)
②《沃尔塔瓦河》主题: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旋律特点,并指导学生深情地模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体会旋律的舒展开阔性,体会乐曲本身的寓意)
③林中狩猎:播放《林中狩猎》音乐片段,提问:与前两段相比,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主奏乐器造成音色、音乐情绪的转变?根据音乐联想河水正流经哪里?(设计意图:顺着前面的线索,进一步展开联想,使音乐与音乐要素挂钩,引导学生归纳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
④乡村婚礼:播放《乡村婚礼》音乐片段,让学生根据音乐猜测河岸旁正在进行什么活动?引出波尔卡舞曲这一舞蹈类型,并按节奏特点演示基本舞步,教师随机请学生一同跳舞,其他同学随音乐节奏拍手,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搭建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
⑤月光、水仙女的舞蹈:播放《月光、水仙女的舞蹈》的音乐片段,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根据音乐力度、速度及音乐情绪的转变判断现在可能处于哪个时段?并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音乐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⑥《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音乐片段,画出简单的旋律起伏线。
分组讨论:这段音乐情绪变化了几次,都分别描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设计意图: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让学生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体
会乐曲旋律的起伏变化)⑦简单归纳交响诗定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往往能更好的记住结论)
3.课堂小结:
再次感受音乐:结合作者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爱国情感的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播放《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在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