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公司必备铁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公司必备铁规第1条铁规: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公司是全体员工的生存平台,个人利益不能亦不得与之发生冲突。
一旦祸起萧墙,轻则申斥处罚,重则革职走人。
砸了老板或大伙儿的饭碗,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第2条铁规:团队至高无上团队是各部门的生命线,在团队力量支撑产业实体的市场经济时代,除非你是来自异域的月球空心人。
第3条铁规:用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个人薪水、抽成、奖金的分配虽然与工作业绩相关,但它们最终是在老板所获取的企业利益的源头基础上实现。
所以为谋求自身利益的兑现和扩大,就有必要以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团队中,你的主管、你的客户,都是你的老板,你的工作态度必须要超越他们,否则你将永远是他们的指责对象。
监理第4条铁规:把事情做在前面什么算是敬业的标准?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是在别人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是老板想到的事情,让你去做的,你做完了,但这算不上是在前面,前面还有老板。
如果老板还没想到的事情,你做完了,很棒!同样地,比较对象还有主管、同事,看看自己的努力是在前面还是后面。
面对一大摊子管理及后勤机关人员,让人挑刺是很委屈很难受的,但要知道,做在前面就可以去挑别人的刺,如果你想改变局面的话。
第5条铁规:响应是个人价值的最佳体现个人价值的体现建立在团队对你的需要程度上!所以,每当上司发出倡议或团队中有人寻求工作支援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响应就是必须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你的价值体现。
第6条铁规:沿着原则方向前进对于原则方向只能接受它,不能抗拒它。
如果你打算坚持下来并期望有所作为。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事情?很简单,沿着公司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向前进,不要偏离,不要为人所左右,包括你的主管的某些指令在内。
第7条铁规:先有专业精神,后有人才各个部门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但其中总有些人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精神,他们无法被人所倚重,他们只是部门中的一些省略号,注定将要在只寻求结果的模式和程序中消失。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成语源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原文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规矩乃是判分事物的工具,方圆则是衡量判断事物的标准,无规矩则不能判分,无方圆则不能衡量,故不遵守规矩,不看重方圆的人,能否完成任务都是很难的。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如果不严格遵守规矩、不顾及标准,那么事情就很难做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角色,都要遵守规矩,遵循标准,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其他人的尊重。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规矩是确保组织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方圆则是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保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矩和信仰,这些因素是塑造人品和性格的重要基础。
一个人如果没有规矩,不遵循标准,那么他就没有一定的信仰和道德准则,易于迷失方向,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当一个学生没有遵守学校规定,不尊重老师和同学,又不认真学习,那么他就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同样,一个企业或组织如果不遵守规矩,不遵循标准,就难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生产质量下降、服务触底等现象。
也许一时看不到影响,但长期来说,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形象和地位。
另一方面,遵守规矩、遵循标准并不等于刻板和墨守成规。
在适当的情境下,也可以灵活应变,注重创新和进步。
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你必须熟练地掌握大学的规矩,但同时也要敢于探索,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
对于一家企业或组织来说,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行业领袖也需要时刻关注新兴产业和技术,开拓新的领域,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只有遵守规矩,遵循标准,才能确保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也应该灵活应变,注重创新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思考

城市居住 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虽然 2. 2背 景 变 化 ,术 语 滞 后 提出了不同等级形式的人 口规模 ( 城 自1 9 年2月 1日 99 起实施的 ( 怵 城市发展 的重要概念作 了科学 的定
“ 镇”不仅包括 了城关镇,还包括 了 “ 城市化”与 “ 城镇化”的内涵不同。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仅靠大 中城市吸收有较大难度,必须走大中
类) l 1 )中;  ̄G 类型用地称为公园绿地,
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B T 0 8 - 中的定义显得过于笼统。因此,常常 的决策。显然 “ G / 5 2 0 城镇化”更适合中国
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 提法也不尽相 同, 如 城市绿地分 化”交替使用的现象。实质上,“ 城
位”概念。而我国的居住小区是在 2 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 高。1 9 年,党中央在关于我国经 O 99
世纪 5 年代学习前苏联居住小 区的 施的、供居民共离开的集中绿地,包 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的建议 0 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中
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 中提出了 “ 城镇化” 。中国共产党的
市居住 区的人口规模为 3 0 00 0人 一
5 0 00 0人,居住小区的人 口规模为
语标准) )对城市规划中特别是涉及到 所 有的建制镇及 乡镇管辖的小集镇。
1 0 人 ~ 50 0 00 0 1 0 人,居住组团的 义,对我国城市规划及其相关行业规
念 的严格定义,减少多义和 同义现象,避免 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特征 、要点 、本质或总和 然而,在我国的城市规划领域,长期 以 念的范围,标明所指概念 ( 对象) 的种类或分
类。术语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然而语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者,方圆之器也,矩以制方,规以制圆,依规矩而方圆乃成。
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比如就象巧锤自我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之后的工匠们知道圆就应怎样画,方形该怎样做。
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校不可一日无纪。
青少年时期,有大家都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由,的同学认为:“多了约束便没了个性,一味地遵规守纪,一味地听老师的话,就像条条可怜虫一样作茧自缚,最终只会抑郁而死。
咱们需要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
咱们不是蒸笼里的包子,更加不是饭碗里的米粒,咱们形如空气中漂浮着的微小颗粒,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发展。
咱们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习并领悟创新,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问题,倘若一个人安于平庸,甘于落后,画地为牢而不自知,那么他将失去向上的动力,失去开创完美明天的创造力,等待他的结果只有淘汰。
如果一味循规蹈矩而不敢创新,怎样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经典力学。
从学校角度来讲,纪律是为了维护学校利益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学生遵守的规章、条文。
早上去学校,如果迟到了,进教室前要喊:报告。
征得老师同意后才进去。
上课期间,口渴了想喝水,最好等到下课。
课间休息十分钟,这样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让学生舒活舒活筋骨,清醒清醒头脑这些合理的行为规范,学生有遵守的必要。
有的同学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乱丢垃圾,,自习课说话,迟到、旷课、遛出校外上网吧、校外群殴,未经允许,擅自出入校园。
这些违规乱纪的现象轻则会使同学们成绩下降,重则会使人误入歧途。
如果学校没有校规,时刻长了,学生会构成自由散漫的怀习惯,自我肩负的职责感也会逐渐减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能够创造群众的美。
”只有按照规定来做,才拥有和谐的群众。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标准化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标准化篇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是传说中一个目力非常好的人,能在一百步以外看清楚一根毫毛的末端;公输子就是鲁班.;规是指圆规;矩就是折成抛物线的曲尺,尺上有刻度。
孟子的意思是说,即便有离娄的天忌,有鲁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或弧型,也不能正确地画出圆形或方形。
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工具,“规”和“矩”在中国很早就得到了应用.根据《史记》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这几种工具。
规和矩的长期选用,使得人们都认识到它们是画方形或圆形的必要工具;由此引申开来,“规”和“矩”就有了法度和准则的字面,我们现在所说的“规矩”这个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是指惟有都需要标准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法则。
社会和国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治理.当然,治理天下有若两方面的“规矩”。
《史记·礼书》里说:“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用仁义来规范规范有心,一方面要用刑罚来惩治出轨严惩的行为,即包括民主德治和法治八个方面.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规矩,没有这些“规矩”,各种行业也就无法需要进行。
运动场上,长跑运动员必须听到发令枪响过之后才能起跑,如果不遵从这项“规矩”,整个比赛就乱套了;建造大厦,也要有一定之规,如必须先打好地基等等。
有趣味的是,融为一体古人经常结合个人的身心修养来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大学》提出,君子有所谓“矩之道”。
絜是度量的意思。
有曲尺才能画方形,只要曲尺没有风险问题,画起来的方形肯定符合方形的的确标准,所以人们只要测量曲尺是否就行了。
这就是“絜矩之道”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絜矩之道”就意味着要抓住即便。
先秦时候两汉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人很很易拖累受环境的影响。
墨子在见到给丝线染色之后感叹说:将彩线放入青色的放入染缸里面,丝线就成了青色;将丝线放入黄色的染缸里面,丝线就成了黄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范本模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
这句话出自战国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说:“像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子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现在,这句话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指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相应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就拿我们每天的出行来说,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自行其是,为所欲为,不仅阻碍他人出行,还有可能危及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安全。
税收乃国之重器,是保障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石.税收的功能就是为国家机器提供动能,让它运转起来。
而税务部门就如同国家机器上提供动能的部件,我们每个税务干部都是操作这个部件正常运转的员工.既然是操作机器,那就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否则就会酿成“机损人毁”的严重后果。
作为一名税务干部,肩上担负的是国家的使命,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了从事这份工作更加讲究“规矩"二字。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税收调节作用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对税收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税收执法环境也更加复杂。
为了确保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规范税收秩序,惩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发布了《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这个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机关公务员惩处制度的组成,对促进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保障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彰显出今后的税收工作必须更加守“规矩”。
说到守“规矩”,首先要守住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基本需要与愿望,强烈而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识,或者就外在表现来说,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对相应目标事物所具有的坚定评价和行为倾向.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规与矩是工具,是制度,是标准,是客观存在,而守“规矩”,用“规矩”则是人的主观能动。
有些人手握“规矩”而弃之不用,方圆之事信手画来,违法乱纪,渎职侵权,贪污腐化。
国学鉴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国学鉴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大意】
孟子说:“就算是有离娄那样的好眼力,有鲁班那样的好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就算是有师旷那样好的辨音能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就算是有尧、舜的道义,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
【注释】
离娄:相传是黄帝时期的人,目力极强,能在百步之外看见秋毫之末。
公输子:即鲁班,春秋末年的能工巧匠。
规矩: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
矩,曲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盲人乐师。
六律:即古代乐器的音调标准。
五音: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启示录】
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常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
但如果我们只顾自己,任意而为,彼此间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只有按照规矩办事,树立守纪律的意识,才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最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及原文

规,圆规;矩,矩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不用圆规、矩尺等器具,就画不好方圆形状。
后则泛指没有要求,就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明敏的视力,公输般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准确的方形和圆形。
即使有师旷那样强的辨音能力,如果不用六律,就不能校正好五音;即使有尧舜那样的政治理想,如果不实行仁政,就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意思是:“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我们做人做事,包括学习工作,都要按他们本身的规矩办理,不能随心所欲。
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在家中家中的规矩,在单位有单位的规矩,我们都去要遵守执行。
这句话原本是木匠术语,但是现在这句话都用于教导人们做事要讲究秩序,遵循规矩。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经》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是传说中一个目力非常好的人,能在一百步以外看清楚一根毫毛的末端;公输子就是鲁班.;规是指圆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
孟子的意思是说,即便有离娄的目力,有鲁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或曲尺,也不能正确地画出圆形或方形。
作为测量与制图的工具,“规”和“矩”在中国很早就得到了应用.根据《史记》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这两种工具。
规和矩的长期使用,使得人们都认识到它们是画方形或圆形的必要工具;由此引申开来,“规”和“矩”就有了法度和准则的意思,我们现在所说的“规矩”这个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是指凡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法则。
社会和国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治理.当然,治理天下有两方面的“规矩”。
《史记·礼书》里说:“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用仁义来规范人心,一方面要用刑罚来惩治出轨的行为,即包括德治和法治两个方面.
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规矩,没有这些“规矩”,各种行业也就无法进行。
运动场上,长跑运动员必须听到发令枪响过之后
才能起跑,如果不遵从这项“规矩”,整个比赛就乱套了;建造大厦,也要有一定之规,如必须先打好地基等等。
有趣味的是,古人经常结合个人的身心修养来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大学》提出,君子有所谓“矩之道”。
絜是度量的意思。
有曲尺才能画方形,只要曲尺没有问题,画出来的方形肯定符合方形的标准,所以人们只要测量曲尺是否符合标准就行了。
这就是“絜矩之道”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絜矩之道”就意味着要抓住根本。
先秦时候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墨子在见到给丝线染色之后感叹说:将丝线放入青色的染缸里面,丝线就成了青色;将丝线放入黄色的染缸里面,丝线就成了黄色。
丝线的颜色既然跟把它放入什么样的染缸有直接关系,所以染色不可不慎重。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耳濡目染”的道理。
既然“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那么为了让人能够健康成长,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制定一些“规矩”,例如《大学》就提出了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等三纲领、八条目,这些都是属于古人所谓教化的内容。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
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
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①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
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
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
鲁国却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
国力每况愈下。
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
②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③昔日汉人宽袍大袖,不免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
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诸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下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生不得称帝。
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
前面说过秦以严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
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④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春风吹绿了神州。
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
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