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长白山林下山参提纯复优技术

专业防治对时机 的把握要求很高 。做好病情测报就成 为关 键 节点 ,像三化 螟要在螟 蛾开始盛期 后 8 d为最佳施 药期 ,稻 纵卷 叶螟在螟蛾始盛后 7 8 d 施药 , 纹枯病要在水稻分蘖末期 、 始穗期各施药 1 次 ,稻瘟病在破 1 3 期或发病初期施药 。 要严格 控制 药剂 药量 。 不管是个体农户还是大 片农场施药 , 都要严格按 照配方配 置药水 , 尽量 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还 要选用新型 的施药器具 , 保证 药液 均匀 , 施 药时稻 田还要保持 3 . 3 e m深 的水层 1 周左右。
主要为 山地灰化土 ] 。这种土壤形成于针阔混交林的花岗 岩等残积物上 ,概括 为 “ 一镐定江 山”和 “ 一脚定乾坤 “ 选地
方法。 2 . 1 . 2地 形 地 貌
野 山参一般生长在海拔 5 0 0—8 0 0 m之间 ,地形起伏不平 , 俗称 “ 鸡爪 地”或 “ 小地形 ”。地块大都为微坡和斜坡 ,坡度
一
1 1 6 AG R I C睨 【 四 Ⅳ D 刀 C HⅣ 0 DGy
长 白山林下 山参提 纯 复优技 术 王 丽馥 2 . 4 . 2扒播种带 播 种人员用 “ T , ,型棍顶端横 梁部分 向下山坡扒 除残枝枯 叶 ,形 成宽 2 0 e m、长 1 0~ 1 5 e m露 出有 机质表 层 的播种带 。 小树棵繁茂处可改为直接扎穴 点种 踏实播种 ;粗大树及树冠遮 幅过大 的,应距离树 根 1 . 0~ 1 . 5 m,不 可直接播到树根 附近 。 树径 1 0 e a 左右的 ,播种距树也不能少于 3 r 0~5 0 c m。 2 . 4 - 3妥放播种袋 在清理播种 带前将盛 种子 口袋置于带状上方的 山坡上 ,便 于播种 ,避免遗忘而手忙脚乱 。 2 . 4 . 4穴播覆土 用 自制 “ T ” 型棍尖端 在播种 带扎 孔 ,孔深 4 ~5 e m,穴 距2 0 e m,每穴播种 1~2粒 ,并踢土 踏实 。 2 . 4 . 5 覆 叶还原 手握立 柱下端 ,用 自制 “ T ”型棍 横粱将枯 叶拨 回原 处 ,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目录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药品生产许可证3、药品GMP证书4.土地使用证明(林权证)5.资金证明6.项目法人近三年经营状况财务报表7.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书8. 首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证书9.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0.林下山参(野山参)获奖证书“辽宁省名牌林产品证书”“辽东道地药材饮品开发林业产业创新一等奖证书”“野山参首届中国森林食品金奖证书”11.承诺书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意义和必要性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人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
药材商品分为人工栽培的园参和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林下山参(林下参)两类;根据人参生长状态主要分为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
据记载中国人服用人参已有4000年的历史,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君”药之一。
明末时期,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至高无上的地位,目前已成为我国生产中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林下山参药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医药专家的普遍重视,林下山参不仅做为药用原料,还被保健食品、民间滋补等诸多领域所应用。
林下山参除了国内大量需求外,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十分青睐,林下山参已作为重要药材所利用,为林下山参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野生人参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急剧上升。
随着人参野生资源逐年下降,产量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野生产品几乎绝迹,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是,目前人工栽培又大多因种植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技术人才匮乏,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差、加工工艺不成熟等种种因素,致使林下山参产量低、品质不高。
所以,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种植、加大培育林下山参栽培规模,对保护野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林下山参产量和质量的双提高,实现林下山参种植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是切实满足和稳定未来林下山参市场的发展需要。
长白山林区应重点发展的林下经济项目

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长白山林区应重点发展的林下经济项目●金鑫(延边州林管局吉林延吉133000)●邵占武(长白山森工集团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吉林延吉133505)●张玉国(长白山森工集团吉林延吉133000)长白山林区森林广袤,植物种类繁多,林地类型多样,发展林下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当前资源现状、技术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应重点发展以下项目。
1喜阴或耐阴植物在长白山林区,无林地、疏林地面积并不大,发展林下经济多在有林地中,选择适合林下种植的品种很关键。
1.1喜阴或耐阴药材人参、天麻、朝鲜淫羊藿、平贝母、芍药、白花延龄草、细辛、刺五加和关苍术等。
1.2喜阴或耐阴山野菜大叶芹、东北牛防风、分株紫箕、蕨、荚果蕨、山尖子和茗葱等。
1.3喜阴或耐阴果树红松、山葡萄、五味子、长梗郁李、软枣猕猴桃和蓝靛果忍冬等。
以红松为例,红松幼树喜阴,适合在低质低效的柞木林下栽培,生长10余年,逐步将柞木林伐除,可建成红松果林。
2土生或木生食药用菌类长白山林区气候湿润、冷凉,昼夜温差大,食药用菌品质非常好,随着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停止,以木材及木材剩余物为原料的食药用菌规模将逐年缩减,应尽快调整发展方向。
2.1研究土生菌类的栽培珊瑚菌、鸡油菌、牛肝菌、羊肚菌和短裙竹荪等在林区有一定分布,其味道鲜美,在南方和国外市场有较好销路,但这些食用菌品种的栽培及研究在长白山林区均是空白,值得关注。
2.2利用树桩、倒木栽培多年的商业采伐,加之连年的大风,林区内的树桩和倒木较多,这些木质资源一般是不让挖掘或运下山的,应就地综合利用起来,发展侧耳、金顶侧耳、香菇、松杉灵芝、伏苓、胶陀螺、灰树花和蜜环菌等品种。
2.3就地扩繁松茸等品种无法人工栽培,但其人工促进增产技术已有多家研究院所研究获得成功,应大力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产量。
2.4利用抚育剩余物栽培如猪苓和天麻等品种,所用阔叶菌材径级小,不需专门采伐,营林抚育的剩余物即可。
3野生植物就地扩繁很多野生植物是呈群落分布的,说明这里的土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壤、林相等条件适宜这种植物生长,应就地开展育苗、移栽、抚育和施肥等人工经营,扩大生长面积,增加植物株数,提高产量。
白山市林下参产业发展情况

白山市林下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张贵友王丽娟(靖宇县特产局吉林白山135200)王殿有(靖宇县花园林下参培育基地吉林白山135200)江蕾高玉朋(靖宇县特产研究所吉林白山135200)摘要:文章结合白山市实际,阐述了林下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下参现状、发展潜力、对策建议一、资源状况及产业发展情况(一)、资源状况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资源给白山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市有林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境内2300多种野生植物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五加参、天麻、月见草等药用植物900多种,经济植物以野山参、园参最为著名,人工种植园参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
,抚松县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参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西洋参种源基地”。
(二)、产业发展情况白山市发展林下参生产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抚松县就有发展林下参的先例,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林下参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广大参农发展林下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到2007年底,全市有6000多农户发展林下参生产,林下参面积达到15000公顷以上,年实现产值超过2000万元,并且潜在的经济效益预计在30亿元以上。
二、白山市林下参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缺少统一规划,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白山地区多数县份的林下参发展没有经过科学规划、理性投资,特别是在林地使用方面缺少规划,从而造成盲目发展,参农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提防。
没有实现集中连片、统一经营、统一看护的经营模式,进而造成林下参栽培成本高、规模小、质量差,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不高。
长白山人参产业园规划

长白山人参产业庄园功能示图
游客接待中心
人参博物馆
人参展览展销
中心
人参加工中 心
科技研发、鉴
定
人参加工体 验中心
种植基地
主楼: 人参博物馆、图腾展示区、人 参展览中心、销售中心、电子交易 区 农舍: 人参种植园、示范园、采摘区 森林体验区、人参采摘、人参特色 餐饮区
图腾展示区
仓储物流
采摘体验区
电子交易
谢谢
Thanks
长白山人参产业园
坐落地点及周边有利条件
项目土地规容 投资规模 经营模式
一.坐落位置及有利条件
项目位于环山线七至八公里处: 1.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地紧邻环 山线公路,距离二道白河镇仅7公里, 露水河高速口距离项目地驾车约30分 钟。 2.周边环境优越:项目地毗邻二 道白河中华秋沙鸭栖息地,自然形成 小岛,靠近原始森林,依山傍水,环 境优美。
三.策划内容
二是人参文化旅游产业模块。深度挖掘人参文化内涵,运用VR等现代呈现技 术,打造人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小镇(园区)的整体形态、整体色调以及内部 街区和建筑形态,均基于人参形状进行设计;建设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人参博 物馆,立体展示人参的文化及科技内涵;策划建设人参主题雕塑、人参科普互动 实验室等文旅元素;利用小镇(园区)毗邻原始森林的优势,运用非物质文化遗 产挖掘保护方式,开发采参文化仪式,打造游客能够实景参与的文旅产品;开发 人参养生功能,建设人参主题餐厅、主题酒店、主题酒吧等。
三.策划内容
三是世界领先人参企业集聚区 模块。依托小镇(园区)所具有的 控制人参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以及 毗邻长白山主景区的优势,建立招 商选商标准,策划建设“世界领先 人参企业独栋”项目,集成办公、 商务、产品展示以及交易等功能, 打造世界领先人参企业集聚区。以 上三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 协同,共同形成对小镇(园区)的 有力支撑。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09.14•【字号】吉林科〔2021〕479号•【施行日期】2021.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林科〔2021〕479号各市(州)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各县(市、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吉林森工集团、长白山森工集团,各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省林草局有关直属单位: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整十大产业集群部门责任分工的通知》,省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负责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
为指导和服务各相关部门、各基层单位共同推进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从我省实际出发,省林草局制定了《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9月14日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按照省政府在全省着力打造十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牵头抓好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21〕5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21〕6号),全面加快我省林下及林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方案。
一、高度重视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是利用林地或森林资源开发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经济(兼用)林产业、矿产业及林特产品加工业等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效联结和各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形成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鲜明吉林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
吉林省是林业大省,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绿色生态产品。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人参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人参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彭亮亮董宇刘强杜跃中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6期摘要人参是我国医学中的名贵药材,被誉为“百草之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升,对人参的品质与产量需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作为人参的原产地之一,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人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探讨长白山地区人参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旨在为长白山地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参;种植技术;对策;长白山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1.041人参,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1]。
人参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补气养阴、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神经衰弱、肿瘤等。
人参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而我国的长白山地区是世界公认的人参原产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人参道地产区[2]。
长白山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春秋季节温和适宜,年均气温3~5 ℃,年均降水量600~80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00~2 400 h,土壤类型以棕壤和暗棕壤为主,土层深厚且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为人参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
长白山地区的人参种植,涵盖了种子选育、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构成了人参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人参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人参产业发展概况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人参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拥有丰富的人参资源和悠久的人参文化。
林下参种植扩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林下参种植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基本情况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某县某某野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参种植扩建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性质扩建项目1.1.3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某某县某某野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李某某注册地址:某某县石道河镇石道河林场注册资金:206万元某某县某某野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拥有种植基地562亩,其中已开发建设约500亩,常年临时用工达50人。
主要业务范围是为本社成员从事野山参种植提供种子购买、生产资料购买、为本社成员野山参产品提供储存、加工、销售、运输等服务;为本社成员提供与野山参种植有关的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
1.1.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某县石道河镇石道河林场道班沟,占地面积4.00hm2(60亩)。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提出的理由某某省是我国和世界著名的人参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长白山区的抚松、长白、靖宇、临江等县市。
2008年全省人参种植面积达到4500hm2,林下参面积24万亩。
鲜参总产量1.5万吨,某某省的人参产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和45%左右。
某某省委、省政府对人参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把振兴人参产业列为五个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项目之一,成立人参产业资源整合开发推进领导小组,2006年下发了《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
目标是在“十一五”计划期末,某某省人参实现生产基地标准化,80%以上达到无公害标准,80%以上通过GAP认证;加工实现现代化,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户以上,人参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使其成为某某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2010年某某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到2012年,参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60%以上的人参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量占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药品生产许可证3、药品GMP证书4.土地使用证明(林权证)5.资金证明6.项目法人近三年经营状况财务报表7.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书8. 首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证书9.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0.林下山参(野山参)获奖证书“辽宁省名牌林产品证书”“辽东道地药材饮品开发林业产业创新一等奖证书”“野山参首届中国森林食品金奖证书”11.承诺书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意义和必要性1.1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人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
药材商品分为人工栽培的园参和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林下山参(林下参)两类;根据人参生长状态主要分为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
据记载中国人服用人参已有4000年的历史,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君”药之一。
明末时期,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至高无上的地位,目前已成为我国生产中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林下山参药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医药专家的普遍重视,林下山参不仅做为药用原料,还被保健食品、民间滋补等诸多领域所应用。
林下山参除了国内大量需求外,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十分青睐,林下山参已作为重要药材所利用,为林下山参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野生人参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急剧上升。
随着人参野生资源逐年下降,产量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野生产品几乎绝迹,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是,目前人工栽培又大多因种植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技术人才匮乏,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差、加工工艺不成熟等种种因素,致使林下山参产量低、品质不高。
所以,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种植、加大培育林下山参栽培规模,对保护野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林下山参产量和质量的双提高,实现林下山参种植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是切实满足和稳定未来林下山参市场的发展需要。
1.1.1林下山参现代研究和应用价值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别名棒棰,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人参是一味家喻户晓的名贵中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分布于长白山、小兴安岭东南部地区。
在我国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所以,在东北它又被称为"东北三宝"之一。
人参主要的应用部位为根、茎叶、花蕾、果实。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和多糖。
众多古代医书典籍上记载,人参性平,味甘,微苦。
人参生品味甘、苦;熟品味甘,性温。
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
用于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冷、精神倦怠、食少吐泻、气虚作喘或久咳、津亏口渴、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阳痿、尿频、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肝病、糖尿病、贫血、肿瘤及老年病等亦有较好疗效;是一种“扶正固本”的强壮药物。
近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抗应激、抗疲劳、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利尿及抗炎症等作用。
人参成分中最有效的药用成分是人参皂苷,我国科技人员现已从国产人参根中分离出10种人参皂苷:Ro、Rbl、Rb2、Rc、Rd、Re、Rf、Rgl、Rg2、Rg3。
从人参茎叶中分离鉴定出Rbl、Rb2、Rc、Rd、Re、20—glc—Rf、Rgl、Rg2、Rg3、Rhl、Rh2、Rh3、OR--人参皂苷Rh2和人参皂苷F2等14种单体,从人参果实中分离出Rb1、Rb2、Rc、Rd、Re、Rg1、Rg2、20--(R)--Rg2等8种人参皂苷。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因其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氨基酸、人参酸、蛋白质、酶类、多肽、氨基酸、人参多糖、人参挥发油、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植物硫酸、植物甾醇、胆碱、麦芽糖、葡萄糖、蔗糖、果胶、维生素A、B1、B2和C等。
这一切都证实了我国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证明了它具有滋补强壮、补气、固脱、安神、生津、止渴、明目、开心、益智功效;具有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降低疲劳,提高血液中血红素的含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镇静大脑、调节神经、促进代谢、恢复疲劳功效;具有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改善骨髓造血能力、活跃内分泌系统、增强肌体免疫功效。
对于治疗虚症发热、内伤中风、病后体虚失血、治虚脱及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抗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因此久服人参可强身、健体、美容、延年益寿,这一切说明了人参周身都是宝。
除大量在药品开发中应用外,还可作为保健食品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其中人参皂苷Re具有较强的降血糖功能;人参果和人参皂苷Rb和Rg具有很强的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和改善学习能力的功能;人参皂苷的二醇组和三醇组对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血液流量有显著效果。
林下山参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而辽宁为主要产区。
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医药保健型经济植物。
1.1.2林下山参野生资源及人工栽培现状人参主产于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在俄罗斯、韩国产量很小。
4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开始种植人参,园参生产有很大发展,而野生山参资源濒临枯竭,近30年来,开始了林下山参的种植。
据祖国医学历代本草记载:我国古代太行山脉,燕山山脉,长白山山脉都出产野生人参。
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森林的破坏和过度的采挖,至明代,太行山野生人参几乎绝迹。
生长于长白山的野生山参由于资源濒危,鲜参年下山量逐年减少,20世纪80年代初为350~400kg,到90年代末仅有50kg左右了。
为了挽救野山参资源,出现了林下参的种植方式,使其回归野山参。
要恢复野山参资源,还必须从种源抓起。
只有从野山参种子扩繁出来,才是原始品种。
表现为抗逆性强、保苗率高、品质好、野山参特性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65-2008<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野生人参:自然传播,生长于深山密林的原生态人参”,“野山参: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人参(不包括野生人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65-XXXX<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报批稿)“野山参: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年以上的人参”。
人参作为药用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近二十年来林下山参有了较强的发展势态,据调查统计资料初步显示:“我国林下参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总面积约为50.3万亩左右….”,从目前基地发展状况看,质量及种源比较混乱(多数采用园参籽,个别采用野山参籽),用纯野山参的种子或种苗进行野山参繁衍抚育的却很少。
要恢复野山参的资源,还必须从种源抓起,并要求具有较高的培植技术及相近的生长环境。
物种按照自身的特征,自然生长并增多、增大或增广的过程(繁衍)。
对森林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对野山参物种本身的生长特征进行保护的过程(护育)。
通过护育,使其种子得到发育繁衍,进而达到野山参量和质的增加,完成自然生长的目的。
1.1.3本溪林下山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溪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区,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主要气候特点:寒冷期长,降水集中,湿度较大,气候的地方性差异明显。
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本溪独特地理和环境条件为林下山参的种植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林下山参道地药材主产区。
为了挽救和发展这一珍贵物种,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及全面振兴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指引下,本溪市委市政府利用辽宁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建设“中国药都”的发展契机,出台了《关于印发本溪市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扶持政策的通知》、《本溪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溪市促进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把振兴辽宁中药产业作为本溪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育,极大地激发了本溪地区农民栽培林下山参的积极性,林下山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辽宁省现有林下山参总面积约13万亩,而辽宁省80%出产在本溪桓仁县,辽宁祥云药业林有限公司的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在桓仁县是规模大、规范性强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其种源、培植技术、生长环境兼具野山参繁衍抚育条件。
辽宁桓仁野生药材有限公司(辽宁祥云药业有限公司前身)30年前就开始采用收购的野生人参小苗进行繁殖,收获的种子再进行野生环境播种繁衍抚育,辽宁祥云药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承担了辽宁省“辽五味龙胆草等地道药材GAP规范种植关键技术及示范基地的子课题--长白山林下参生产技术标准化体系建立”项目,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公司参加起草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531-2008(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操作规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765-2008(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等工作。
公司的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已成为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研发基地,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2009年秋天,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进科学栏目组以“百草之王”为题对辽宁祥云药业野山参培育基地进行了现场采访并进行播放;2010年6月、8月中央7套(农村节目组)又进行了2次专题采访,并于2010年8月24日在中央7套[科技苑] 栏目以“种出22岁人参”为题专题播放,国家对林下山参培植基地建设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林下山参繁衍抚育为人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山参资源;缓解参林矛盾,实现参林双效的目的,人参繁衍护育是人参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林下山参产业发展很快,但本溪地区林下山参规范化操作未能得到普遍应用。
林下山参种植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是当前本溪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1.4辽宁祥云药业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辽宁祥云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GMP认证,主要从事林下山参、园参等中药饮片的加工、销售,已成为辽宁省中药饮片生产的样板企业。
公司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经营格局。
并将林下山参以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
公司主要建立了6个规范性林下山参种植基地,共有17000亩。
本项目培植基地位于辽宁省桓仁县古城镇江南村3822亩(其中,江南村五组小黑沃大坡3300亩、江南村二组王义后沟522亩);桓仁县古城镇业主沟村二道沟5213亩;桓仁县北甸子乡英英沟村7965亩(其中,英英沟村一组老贾后山2460亩、英英沟村一组大荒沟过岭道1860亩;英英沟村四组鹿角沟364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