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方法-正交试验法和场景法

合集下载

黑盒测试方法-正交试验法和场景法

黑盒测试方法-正交试验法和场景法

B 2 1 2 3 1 2 3 1 2 3
C 3 1 2 3 2 3 1 3 1 2
4 1 2 3 3 1 2 2 3 1
实验 号
1 2 3 4 5 6 7 8 9
水平组 合
A1B1C1 A1B2C2 A1B3C3 A2B1C2 A2B2C3 A2B3C1 A3B1C3 A3B2C1 A3B3C2
实验条件
A:80℃ ~90℃ B:90分钟~150分钟 C:5%~7%
试验的目的是搞清楚因子A、B、C对转化 率有什么影响,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 要的,从而确定最适生产条件,即温度、 时间及用碱量各为多少才能使转化率最高。
在试验范围内都选了三个水平(即各因素的 不同状态),如下所示: • A:A1=80℃ ,A2=85℃ ,A3=90℃; • B:B1=90分钟,B2= 120分钟,B3= 150分钟; • C:C1=5%,C2=6%,C3=7%。
1、基本流和备选流
• 图中经过用例的每条路径 都用基本流和备选流来表 示. • 直黑线表示基本流,是经过 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 • 备选流用不同的彩色表示, 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 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 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 (如1和3);也可能起源于另 一个备选流(如2),或者终止 用例而不再重新加入到某 个流(如2和4).
6
1 2 2 1 1 2 2 1
7
1 2 2 1 2 1 1 2
L8(2441)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0 2 1 3 3 1 2 0
L18(3661)
L12(211)
列号 试验号 1 2 1 1 1 2 1 1 3 1 1 4 1 1 5 1 1 6 1 2 7 1 2 8 1 2 9 1 2 10 1 2 11 1 2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状态图、场景、正交试验法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状态图、场景、正交试验法

⿊盒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状态图、场景、正交试验法⿊盒测试常⽤测试⽅法的选择:1⾸先采⽤等价类划分法来编写测试⽤例2必要时采⽤边界值分析法进⾏补充测试⽤例3采⽤错误推测法再追加测试⽤例4对照程序逻辑,检查⾃⼰设计出的测试⽤例逻辑覆盖程度,若覆盖不够,则需要再补充其他的测试⽤例5如果程序功能含有输⼊条件的组合情况,应⼀开始就采⽤因果图法6如果程序某功能适合⾃动测试,可以采⽤⾃动化测试及随机测试。

什么是⿊盒测试以及优缺点?定义:⿊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做⼀个⿊盒⼦,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依据程序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功能是否符合功能说明。

优缺点:优:1功能性测试与软件如何实现⽆关,如果实现发⽣变化,功能性测试仍然可⽤;2测试⽤例编写与软件开发同时进⾏,节省软件开发时间3通过软件的⽤例可⽤设计出⼤部分功能性测试⽤例缺:1测试⽤例数量⼤2测试⽤例可能产⽣很多冗余3功能性测试的覆盖范围不可能达到100%⿊盒测试⽤例设计⽅法?答:1等价类划分法(有意义,合理的输⼊数据组成集合检查是否符合产品需求;⽆意义,不合理的输⼊数据组成的集合推测不符合需求的地⽅)、2边界值分析法(输⼊的边界值进⾏测试)、3因果图法(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不同操作)、4状态图法(和产品需求反着来,⽐如要求输⼊数字,就输⼊字母,要求输⼊正数,就输⼊负数等)、5场景法(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即输⼊多个条件的各种组合及输出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6正交试验法(⽐如要进⾏18次测试,最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次进⾏试验)7其他测试⽅法有:错误推测法、通过测试与失败测试、随机测试边界值划分法:考虑的边界数据类型如数值、速度、字符、地址、位置、尺⼨、数量;以及考虑条件的等价区间:默认、空⽩、空值、零值和⽆。

还要考虑:⾮法、错误、不正确和垃圾数据。

还要测试:程序的状态及切换。

次边界条件:。

黑盒测试方法—场景法

黑盒测试方法—场景法
有一个在线购物的实例,用户进入一个在线购物网站进行购物,选购物品后,进行在线购买,这时需要使用帐号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完成整个购物过程。
ATM机取款测试用例
一、ATM机没有正常运行
二、卡出现了问题
三、密码出现问题
四、输入金额有误
基本流
确认ATM机正常运行->插入银行卡->输入密码->验证密码->取款->输入取款数额->取钱->显示余额->打印凭条->退卡
基本流
备选流10
场景12-达到每日最大提款金额
基本流
备选流
测试用例信息表
测试用例ID
场景/条件
账号
密码
取款金额
预期 结果
01
场景1-成功取款
有效
有效
有效
取款 成功
02
场景2- ATM机没有正常运行
不适用
不适用Biblioteka 不适用取款 失败03
场景3-插错卡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取款 失败
04
场景4-卡消磁
不适用
不适用
下面是场景法的基本设计步骤
1. 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
2. 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
3. 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4.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值
说了一些场景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想必大家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再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讲解下。这里,我就不用网上很流行的ATM的例子了。我结合以前项目中遇到的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解下。

黑盒测试的7种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的7种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的7种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

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

很明显,如果外部特性本身设计有问题或规格说明的规定有误,用黑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

黑盒测试有7种测试方法分别是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功能图法、正交实验法。

下面将一一介绍。

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

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

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

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3(5)第3章-黑盒5- 其他测试方法

3(5)第3章-黑盒5- 其他测试方法

分析
图中经过用例的每条路径都用基本流和备选 流来表示,直黑线表示基本流 直黑线表示基本流,是经过用例 直黑线表示基本流 的最简单的路径。备选流用不同的色彩表示, 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 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如备 选流1和3);也可能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 (如备选流2),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重新 加入到某个流(如备选流2和4)。
正交试验法
利用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时,作为输入条 利用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时 作为输入条 件的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 件的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时 很难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得到.往往因果 很难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得到 往往因果 关系非常庞大,导致利用因果图而得到的测 关系非常庞大 导致利用因果图而得到的测 试用例数目多得惊人,给软件测试带来沉重 试用例数目多得惊人 给软件测试带来沉重 为了有效的,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 的负担.为了有效的 的负担 为了有效的 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 与费用,可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测试用例的 与费用 可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测试用例的 设计. 设计
如何改进??
从全面试验的点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点, 从全面试验的点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点, 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分布的很均匀, 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分布的很均匀,能反映全面 情况。但我们又希望试验点尽量的少, 情况。但我们又希望试验点尽量的少,为此还要具 体考虑一些问题。如上例,对应于A有 、 、 体考虑一些问题。如上例,对应于 有A1、A2、 A3三个平面,对应于 、C也各有三个平面,共9 三个平面, 也各有三个平面, 三个平面 对应于B、 也各有三个平面 个平面。则这9个平面上的点都应当一样多 个平面上的点都应当一样多, 个平面。则这 个平面上的点都应当一样多,即对 每个因子的每个水平都要同等看待。具体来说, 每个因子的每个水平都要同等看待。具体来说,每 个平面上都有3行 个平面上都有 行、3列,要求在每行、每列上的点 列 要求在每行、 一样多。 一样多。

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是一种基于证明功能需求和用户最终需求的测试方法,设计黑盒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如下8种:等价类划分法。

边界值分析法。

因果图法。

判定表驱动测试。

场景法。

功能图法。

错误推测法。

正交试验设计法。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是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这就需要认真掌握这些方法的原理,积累更多的测试经历,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水平和测试效率。

下面就将主要介绍这8种设计黑盒测试用例的方法。

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它将程序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假设干个等价类。

然后从每个局部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当做测试用例进展合理的分类,测试用例由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代表组成,从而保证测试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

利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可以不考虑程序的部构造,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选择适当的典型子集,认真分析和推敲说明书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功能需求,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

由于等价类是在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根底上进展划分的,并且等价类划分不仅可以用来确定测试用例中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的准确取值围,也可以用来准备中间值、状态和与时间相关的数据以及接口参数等,所以等价类可以用在系统测试、集成测试和组件测试中,在有明确的条件和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等价类划分技术可以设计出完备的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设计一些不必要的测试用例,因为这种测试用例一般使用一样的等价类数据,从而使测试对象得到同样的反映行为。

对于等价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它的划分方法。

1、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可以划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指对于程序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预先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有效等价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根据系统的输入域划分假设干局部,然后从每个局部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数据当做数据测试的测试用例,等价类是输入域的集合。

黑盒测试--场景法

黑盒测试--场景法

⿊盒测试--场景法现在的软件⼏乎都是⽤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形成了场景何为场景?--场景可以理解为由"那些⼈、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要素组成的⼀系列相关活动,且场景中的活动还能由⼀系列场景组成场景法组成:场景组合:按上图组合多个不同的场景:场景1:基本流场景2:基本流备选流1场景3:基本流备选流1 备选流2场景4:基本流备选流3场景5:基本流备选流3 备选流1场景6:基本流备选流3 备选流1 备选流2场景7:基本流备选流4场景8:基本流备选流3 备选流4 ⽤例设计步骤1、分析需求,确定出软件的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

2、依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成不同的场景。

3、针对⽣成的各场景,设计相应的测试⽤例。

4、重新审核⽣成的测试⽤例,去掉多余的部分,并针对最终确定出的测试⽤例,设计测试数据。

案例分析(⼀)例⼦:分析ATM取款机的场景流程,并设计测试⽤例和测试数据 基本流:1.插⼊磁卡2.ATM验证账户正确3. 输⼊密码正确,通过验证4.输⼊取款⾦额5.取出⾦额6.取卡备选流⼀:账户不存在或者受限制备选流⼆:密码不正确,还有输⼊机会备选流三:密码不正确,没有输⼊机会备选流四:卡中余额不⾜备选流五:ATM机中余额不⾜备选流六:超过每⽇最⼤提款限额备选流七:输⼊⾦额⾮100的倍数案例分析(⼆)需求:某旅馆住宿系统⽀持房间⽹上预定业务。

游客访问⽹站进⾏⽹上房间预定操作,选择合适的房间后,进⾏在线预定;此时,需要使⽤个⼈账号登录系统;待登录成功后,进⾏定⾦⽀付(定⾦⾦额为1天的房款);⽀付成功后,⽣成房间预订单,完成整个房间预定流程。

问题:采⽤场景法进⾏测试⽤例设计前提条件:该系统需求中业务流程描述清晰,故采⽤场景法设计⽤例第⼀步:确定软件的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基本流备选流备选流X的含义为可于任何步骤中发⽣,故标识为未知数X第⼆步:依据基本流和备选流⽣成不同的场景第三步:针对⽣产的各场景,设计相应的测试⽤例。

10.黑盒测试(6)-正交试验法

10.黑盒测试(6)-正交试验法

正交实验法
依据Galois理论,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测试例)中挑 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条件组合),从而合理地安排 实验(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就是从全面测试 (完全组合)优化为有代表性的测试(正交组合)。
正交实验法
正交实验
从大量的实验点中挑选出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依据相应的 正交表,合理地安排实验的一种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 有效地、合理地减少需进行的实验数量 相关概念: • 因子:有可能影响实验指标的条件 • 因子的水平(或状态):影响实验因子的因素 • 正交表:记为L 次数(水平数因子数), 例如L 8(41×24)表 示实验次数为8,1个4水平的因子,4个2水平的因子。 • 常用的正交表如此表
– – – – 2个因子的水平数>=2 2个因子的水平数>=3 1个因子的水平数>=6 满足上面条件的正交表有两个:L49(78),L18(3661)

取行数最小的L18(3661)
选择正交表
L18(3661)正交表
选择正交表
最终的结果 A:0->A1,1->A2 B:0->B1,1->B2 C:0->C1,1->C2, 2->C3 D:0->D1,1->D2, 2->D3 E:0->E1,1->E2, 2->E3,3->E4, 4->E5,5->E6
选择正交表
根据前面获得的因子数和状态数选择正交表,选择正交表可能遇到下 面的情况 因子数和水平数与正交表相吻合 因子数和水平数与正交表不吻合,可以遵循下面的原则 1. 正交表的列数不能小于因子数; 2. 正交表的水平数不能小于因子的最大状态数。 3. 正交表的行数取最小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