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山间之.四时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委而去.之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解析】A的;动词,到。

B断绝;极。

C离开;离开。

D的人;表示忧郁不快的语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解析】A断;隔绝。

B在,处于;过了。

C因为;凭借。

D助词,的;助词,的。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A.山之.僧智仙也/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名.之者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解析】A助词,的;动词,到。

B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名字。

C早晨;早晨。

D明亮;英明。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云归而.岩穴暝/人不知而.不愠B.山间之四时也./夫战,勇气也.C.负者歌于.途/欲有求于.我D.禽鸟知山林之.乐/辍耕之.垄上【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判断语气;判断语气。

C在;向。

D的;动词,到。

5、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行者休于树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例句是在。

A介词,给。

B介词,比。

C介词,在。

D介词,给。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解析】A断绝;隔绝。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4篇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4篇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四篇《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一【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参考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的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A.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欧阳学文创编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欧阳学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4分,每小题1分)(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4分,每小题2分)(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4分,每小题2分)(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3分,每点1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原文填空。

(2分)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丝竹”:音乐译对1分)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10.(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了分析。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一句中的“翼然”不仅写出了亭的姿态,也写出了人的心情。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一)(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1)(2)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6.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7.《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 翼然(yì)野蔌(shù)弈者(yì)繁阴(fán)C. 酒洌(liè)辄醉(zhé)伛偻(yǐ)觥筹(gōng)D. 颓然(tún)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才美不外见。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4.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 禽鸟知山林之乐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D. 醉翁之意不在酒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许多联语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下列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 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6.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新)《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试题附答案

(新)《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试题附答案

《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益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庙堂之高B.然则何时而/乐耶C.树林/阴翳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进亦忧,退亦忧否,非若是也。

(《唐且不辱使命》)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分)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分)译文: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二、《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甲】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基础训练1、做客“联想吧”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加油啊!)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翼然酒洌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林hè_____ wèi_____然水声chán chán_____tuí_____然岩穴mínɡ_____ huì_____明变化yǔ_____lǚ_____提携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宴hān_____之乐4、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蔚然遮盖翼然临于泉上茂盛的样子醉翁之意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佳木秀靠近颓然情趣阴翳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句子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题(一)[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2、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日出而林霏开(4)佳木秀而繁阴3、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乙)4、翻译(1)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5、(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答: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C.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7、[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

[甲]:[乙]:如: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二)[甲]环滁皆山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

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遂书以名其亭焉()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三)(甲)环滁皆山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译文:山把水作为自己身体内的血脉,把草木作为体毛和头发,把雾气和云霞作为神韵风采,所以,山得到水就会鲜活,得到草木就会美丽而有光彩,得到雾气和云霞就会秀丽妩媚。

水把山作为脸面,把亭榭作为眉毛和眼睛,把渔夫垂钓作为风采神韵,所以水得到山就会妩媚,得到亭榭就会明朗畅快,得到渔夫垂钓就会开阔豁达,这就是山和水的构思布局。

)1、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3、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1)(2)4、(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答:(四)(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2)四时之景不同。

景: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3、下列句子语气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夫/霪雨霏霏 B.佳木秀而/繁阴C.而/乐亦无穷也 D.四时之景/不同“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

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五)[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参考答案:(一)1、C2、(1)日光(2)景象(3)散开(4)茂盛、繁茂3、(甲):“浩浩汤汤”或“气象。

万千” (乙):“水落石出”4、(1)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呢?(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5、①(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②(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6、D7、[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乙]而乐亦无穷也(或“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8、(二)1、像鸟的翅膀一样命名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三)1、C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3、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

4、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四)1、(1)日光(2)景色2、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

那真是高兴至极啊。

3、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个体现,对于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考查题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使用。

文言文句子的停顿通常是在发语词后面、主谓之间,另外,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而对于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应当连读。

A项属于是发语词后的停顿;C项属于转折连词后的停顿;D项属于主语(“四时之景”)和谓语 (“不同”)之间的停顿;而B项的错误在于句中的“而”作为关联词语表示前后的并列关系,即“树木枝叶茂盛,而且形成浓密的绿阴。

因此答案应为“佳木秀而/繁阴”。

5、略(五)1、A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忧醉与乐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