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题及答案(一)(甲)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1) (2)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二)【甲】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新)《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试题附答案

《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益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庙堂之高B.然则何时而/乐耶C.树林/阴翳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进亦忧,退亦忧否,非若是也。
(《唐且不辱使命》)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分)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分)译文: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二、《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甲】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四」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1)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刻露:鲜明地显露。
本:根据。
上:皇上。
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5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
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丰乐亭记》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
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优秀7篇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优秀7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达成12~ 16 题。
( 12 分)【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一样,而乐亦无量也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悠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俊秀,四时之景,无不行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由于本其山川,道其民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惠,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刻露:鲜亮地显现。
本:依据。
上:皇上。
刺史:即作者。
12.以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面山而居 B .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 .而不知人之乐13.以下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树林阴翳(暗影)B.佳木秀而繁阴(旺盛)C.宣上恩惠(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太守归/而来宾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因此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照剖析甲乙两文,以下表述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甲乙两文在描绘自然美景时,都描绘了花、树、霜等自然光景。
B.甲乙两文在描述山川美之余,还都描述了一幅官民同游的民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感情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要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依据作者的情味、喜好来命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2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刻露:鲜明地显露。
本:根据。
上:皇上。
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2分)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12.D 13.A 14.D 15.D
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4分)
(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语句通顺1分,“…者…也”,判断句标志,0.5分;“以”,用0.5分)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2分)。
(语句通顺1分,“之”,助词不译,0.5分: “其”,这里,0.5分)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