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三_电导率仪法测定离体植物叶片的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三_电导率仪法测定离体植物叶片的抗逆性

实验三电导率仪法测定离体植物叶片的抗逆性一实验目的进一步认识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电导率仪法测定离体植物叶片抗逆性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抗逆性是指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中逐渐形成的对逆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在同样的逆境条件下,有些植物(或品种)不受害或受害很轻,有些植物则受害较重。

植物组织受到逆境伤害时,由于膜的功能受损或结构破坏而透性增大,细胞内各种水溶性物质不同程度的外渗,将植物组织浸入无离子水中,水的电导率将因电解质的外渗而加大,膜伤害越重,电解质外渗越多,电导率的增加也越大。

故可用电导率仪测定外液的电导率而得知伤害程度,从而反映植物的抗逆性强弱。

三实验材料植物离体叶片四设备与试剂电导率仪、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剂)、恒温水浴锅、水浴试管架、20ml具塞刻度试管、打孔器(或双面刀片)、10ml移液管(或定量加液器)、试管架、电炉、镊子、剪刀、搪瓷盘、记号笔、去离子水、滤纸、塑料纱网(约3cm2)。

五实验步骤(一)容器的洗涤电导率仪法对水和容器的洁净度要求严格,所用容器必须用去离子水彻底清洗干净,倒置于洗净而垫有洁净滤纸的搪瓷盘中备用。

水的电导率要求为1~2μS/cm。

为了检查试管是否洁净,可向试管中加入1~2ml电导率在1~2μS/cm的新制去离子水,用电导率仪测定是否仍维持原电导率。

(二)实验材料的处理分别在正常生长和逆境胁迫的植株上取同一叶位的功能叶若干片。

若没有逆境胁迫的植株,可取正常生长的植株叶片若干,分成2份,用纱布擦净表面灰尘。

将一份放在-20度左右的温度下冷冻20分(或置40度左右的恒温箱中处理30分)进行逆境胁迫处理。

另一份裹入潮湿的纱布中放置在室温下作对照。

(三)测定将处理组叶片与对照组叶片用离子水冲洗2次,再用洁净滤纸吸净表面水分。

用6~8mm 的打孔器避开主脉打取叶圆片(或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叶块),每组叶片打取叶圆片60片,分装在3支洁净的刻度试管中,每管放20片。

在装有叶圆片的各试管中加入10ml的去离子水,并将大于试管口径的塑料纱网放入试管距离液面1cm处,以防止叶圆片在抽气时翻出试管。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
2) 试管分别编号为:1A,1B, 2A,2B ……5A,5B,每管加入
15ml纯水, 抽真空15min;
3) 水浴处理:5组(1A1B,2A2B ……5A5B)分别在60℃水浴0, 10,20,30,40min,取出后用自来水冷却10分钟;
高温处理 0
10 20
时间(min)
重复1管号 1A 2A 3A
▪ 伤害率(%)= 煮沸电导率
×100%
3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梧桐叶片; (二)仪器设备:
1. 电导仪;2.打孔器;3. 真空干燥器; 4. 恒温水浴锅;
4 实验步骤
1) 打取叶圆片:自选叶片,洗净吸干,避开叶脉打取30个叶 圆片, 放入1支试管, 再打取30个叶圆片,放入另1支试管, 依此类推, 每支试管皆放入30个叶圆片;
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 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 的电导率增大。
▪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 抗逆性的强弱有关。
伤害率
▪ 本次实验测定高温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 电导率 K=GQ ➢ Q:电极常数(电导仪本身决定) ➢ G:实测电导值
处理电导率
▪ 电源开关“开”,预热; ▪ 打开(测量/校正)拨至“测量”;(补偿/一般)拨至
“一般”;(×1/×10-2)拨至“×1”;量程范围选 “×103”,使待测值介于0.1~0.999之间。 ▪ 每次往待测液中插入电极时,都要首先用纯水冲洗电极, 并用吸水纸轻轻拭干。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1 高温对叶片伤害率的影响
处理电导率Ct 煮沸电导率C100
AB
AB
伤害率 (Ct/C100 )×100

植物生理学实验--组织逆境伤害程度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组织逆境伤害程度测定
吐温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促进水分与叶 片表面接触。
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
2、材料处理操作: 正常、冻害各取3个叶片,洗净
各打取叶圆片27个以上, 放到小烧杯中用去离子水冲洗
每支试管9个叶圆片,加15ml蒸馏水
塑料纱网用去离子水漂洗一下, 放入试管(距液面1-2cm)
抽气15min(不盖塞),取出纱网
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
——电导法
(-20ºC,20min冷冻材料 ) 学生进入实验室先洗试管
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方法:
1 紫外法: 根据渗出物质对紫外的吸收
2 电导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 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 择透性能力。
逆境:高温、干旱、冻害、冷害、污染、酸雨
③样品测定:
将“选择”旋钮于适合的量程,测定样品。 当测定时显示值熄灭时,说明测量值超出 量程范围,应将选择旋钮置于高一档量程
按照电极上标明的电极常数,调节常数补偿 旋钮,使仪器显示值与电极所标常数一致
每测一个样品, 用去离子水冲洗 电极,滤纸吸干 电极表面水份, 再测下个样品
结果计算:(按课本)伤 害 Nhomakorabea (%)

结果记录:记载表老师签字
用品洗刷干净,检查摆放整齐、齐全 报告老师,经检查同意可离去
下一个实验:地点:B124#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含量的定量测定 (实验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抽气作用? 纱网作用? 防止抽气时叶圆片被抽出。 防止高CO2气源和口中呼出的CO2进入试 管
放置到塑料烧杯中(不盖塞子),统一抽气10~15min。 (设置空白1只试管)

电导法在植物研究中应用

电导法在植物研究中应用

电导法在植物研究中应用1332010 王家典13中药班电导法是用于测量各种液体介质简单、快速、高效的科学方法。

由于各种液体因所含成分和浓度不同,其导电性能存在差异,由此可通过测量液体电导率来判定所检测液体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和浓度。

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等各个领域。

在植物研究方面,电导法的运用已非常普遍且卓有成就,如植物抗寒性和耐热性比较等.电导法分析快速、操作简便、不消耗样品与试剂的优势为植物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研究者刚涉足的植物养分诊断分析研究。

今天我们将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导法在植物研究中应用。

我将从各方面具体讲述。

1.在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冷冻、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会使植物细胞的质膜结构受损,透性增大。

测定质膜透性变化的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组织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

伤害越大,电解质外渗越多,电导率越大,从而用电导率来反映逆境对植物的伤害程度和植物的抗性强弱。

植物抗寒性是电导法在植物研究中最广泛的研究。

早在20 世纪70年代就提出电导法可用于植物抗寒性的比较,已应用于葡萄、枣、油茶、香樟、大叶女贞和竹子等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1.直接计量单位将植物组织冷冻后直接测定的电导率值,用以表示冻害严盆程度,其数值越大,抗寒性越小,用符号Lt表示。

2.电解质外渗率计测定受冻组织的电导率L。

,煮沸电导率(L K),对照电导率(L。

)及对照煮沸电导率(L。

)等,求出伤害率(Id);计量方式为: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受冻组织细胞浸渍电解质浓度与对照组织细胞浸渍液的电解质浓度间有如下关系:Ct=C。

+△C由上式可以看出,能够真正反映组织细胞受冻程度大小的是△C部分,因此对冷冻组织的直接电导率值来说,可以表示组织细胞的伤害情况,但却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冻害程度。

因此用直接电导率值(即直接计量单位)来评价不同种类的抗寒性(冻害程度),便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这是由于不同种类的组织细胞电解质自然丰度不同,从而使对照组织细胞外渗电解质浓度Co因不同种类而不同,这样由于不同种类Co存在差异而掩盖了△C的差异。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植物在其生命周期内时常会遭遇到各种逆境,比如极端温度、干旱、盐碱、重金属等,这些逆境都会对植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是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植物的营养代谢、水分调节和抗逆能力等方面。

电导法是研究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着重从电导法的应用、原理和研究成果三方面进行阐述。

电导法是通过测定电流强度来检测被测物体内部或表面的电阻值变化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植物细胞膜透性时,电导法通常采用离体的植物根、叶片等组织,将其置于含有一定离子浓度的凝胶中,测定从根、叶片等组织释放出来的电解质的电导率变化。

一般而言,电导率的增加表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在极端情况下,电导率可能会显著增加,导致离子外溢、水分丧失和细胞死亡等情况的发生。

对植物细胞膜透性进行电导法研究的原理基于细胞膜结构的特性。

植物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其中脂质双层的疏水性决定了部分物质难以通过膜透过,因此膜上存在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通道和传输体来调节物质的通过。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通常和膜蛋白的功能发生变化有关。

一些逆境因素会破坏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结构,从而使膜通透性发生变化。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逆境因素的处理及其所引起的电导率变化,可以初步了解植物细胞膜受逆境害处理的情况。

例如,研究发现不同温度对甜菜叶片的膜透性影响不同。

在25℃下,叶片的膜透性较低,而在40℃时,膜透性显著增加。

这表明高温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显著,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高温所导致的膜蛋白结构的改变所造成的。

类似地,研究还发现,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叶片的膜透性明显高于正常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叶片,这可能是由于重金属元素干扰细胞膜的蛋白质结构所导致的,从而使膜通透性发生变化。

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通过电导法能够定量测定细胞膜透性变化情况,为研究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能力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八 植物抗逆性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八 植物抗逆性测定

处理电导率
• 伤害率(%)=
×100%
煮沸电导率
5. 结果与分析
CK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表1 高温对叶片伤害率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测 电导值
处理
煮沸后
煮沸后
电导率 实测电导值 电导率
注: 电导率取2支试管的平均值。
伤害率
1) 计算伤害率;
2) 比较不同处理的叶片细胞透性的变化情况, 记录结果,并加以解释;
3) 以伤害率同处理时间的关系作图并分析。
6. 注意事项
✓ 叶片不要用蜡质的,可以用梧桐叶、芭蕉叶; ✓ 水浴和测量前轻摇试管; ✓ 水浴时试管液面要低于水浴锅液面; ✓ 煮沸时单管要分开,否则沸水窜入试管; ✓ 电导仪使用前电极放入纯水中浸泡,开关打开后,不要长时间将
电极放在待测液或水中。 ✓ 注意测量处理电导率后,拿出电极时不要带出叶片,尽量少带出
溶液) ✓ 每次往待测液中插入电极时,都要首先用纯水冲洗电极,并轻轻
拭干。
植物生理学考试
1. 名词解释 10 个(30分)例如:植物激素,热击蛋白。。。 2. 英译中 10 个(10分)例如:ABA, ROS, PCD, CAT, SOD等。。。 3. 选择题 20 个 (20分) 4. 简述题 5 个 (25分) 5. 论述题 1 个 (15分) 6. 附加:实验题 3 个
实验八 植物抗逆性测定
1. 实验目的
➢ 了解实验原理; ➢ 了解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 了解环境(高温)对电导率的影响;
2.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 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当植物受 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 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 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 强弱有关。

46逆境对植物的伤害电导仪法

46逆境对植物的伤害电导仪法

实验 46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电导仪法)一、原理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低温、干旱、盐渍或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

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性栽培、育种上鉴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方法。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植物叶片。

(二)试剂NaCl 溶液。

(三)仪器设备电导仪,天平,温箱,真空干燥器,抽气机,恒温水浴锅,注射器。

三、实验步骤1. 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测定透性变化,可用纯 NaCl 配成 0 、 10 、 20 、 40 、 60 、80 、 100 μg/mL 的标准液,在 20 ~ 25 ℃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率。

以电导率为纵坐标, NaCl 量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

2. 选取小麦或其他植物在一定部位上生长叶龄相似的叶子若干,剪下后,先用纱布拭净,称取两份,各重 2 g 。

3. 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 40 ℃恒温箱内萎蔫 0.5 ~ 1 h ,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

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两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

然后剪成长约 1 cm 小段放入小烧杯中(大小以能够容纳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 20 mL ,浸没叶片。

4. 放入真空干燥器,用抽气机抽气 7 ~ 8 min 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

重新缓缓放入空气,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下沉。

5. 将抽过气的小烧杯取出,放在实验桌上静置 20 min ,然后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在 20 ~25 ℃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6. 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 100 ℃沸水浴中 15 min ,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 10 min ,在 20 ~ 25 ℃恒温下测其煮沸电导率。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一、原理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

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性栽培、育种上鉴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小麦、女贞叶片;(二)仪器设备:1)电导仪;2)天平;3)温箱;4)真空干燥器;5)抽气机;6)恒温水浴锅;7)注射器。

(三)试剂:NaCl溶液三、实验步骤1)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测定透性变化,可用纯NaCl配成0、10、20、40、60、80、100μg/ml的标准液,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度。

1)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测定透性变化,可用纯NaCl配成0、10、20、40、60、80、100μg/ml的标准液,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度。

2)选取小麦或其他植物在一定部位上生长叶龄相似的叶子若干,剪下后,先用纱布拭净,称取二份,各重2g。

3)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40℃恒温箱内萎蔫0.5~1h,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

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

然后剪成长约1cm小段放入小玻杯中(大小以够容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20ml,浸没叶片。

3)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40℃恒温箱内萎蔫0.5~1h,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

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

然后剪成长约1cm小段放入小玻杯中(大小以够容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20ml,浸没叶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一、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

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性栽培、育种上鉴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女贞叶片;
(二)仪器设备:1)电导仪;2)天平;3)温箱;4)真空干燥器;5)抽气机;6)恒温水浴锅;7)注射器。

(三)试剂:NaCl溶液
三、实验步骤
1)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测定透性变化,可用纯NaCl配成0、10、20、40、60、80、100μg/ml的标准液,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度。

1)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测定透性变化,可用纯NaCl配成0、10、20、40、60、80、100μg/ml的标准液,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度。

2)选取小麦或其他植物在一定部位上生长叶龄相似的叶子若干,剪下后,先用纱布拭净,称取二份,各重2g。

3)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40℃恒温箱内萎蔫0.5~1h,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

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

然后剪成长约1cm小段放入小玻
杯中(大小以够容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20ml,浸没叶片。

3)一份插入小杯中放在40℃恒温箱内萎蔫0.5~1h,另一份插入水杯中放在室温下做对照。

处理后分别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并用洁净滤纸吸干。

然后剪成长约1cm小段放入小玻杯中(大小以够容电极为度),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确加入蒸馏水20ml,浸没叶片。

4)放入真空干燥器,用抽气机抽气7~8min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重新缓缓放入空气,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下沉。

5)将抽过气的小玻杯取出,放在实验桌上静置20min,然后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在20~25℃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6)测过电导率的之后,再,放入100℃沸水浴中15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10min,在20~25℃恒温下测其煮沸电导率。

6)测过电导率的之后,再,放入100℃沸水浴中15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10min,在20~25℃恒温下测其煮沸电导率。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比较不同处理(萎蔫处理与对照)的叶片细胞透性的变化情况,记录结果,并加解释。

生科院07级8班董悦20071132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