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分析报告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自从买人文社科的书无法报销之后,酷爱读书的我便开始寻找不同的渠道以获取免费的书或低价购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就是我用《小王子》跟一位上海的书友换的。
虽然快递费可能都比书费贵,但这个事情有特殊的意义,与经济无关。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一本小书。
作者为这个小书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副标题——十二幅历史袖珍画。
它集小说、传记和报告文学的特征为一体。
此书面世后,当年的德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
从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来看,这本书也还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中所选的十二个人物来自不同领域,他们的事迹对全人类的影响各有轻重,他们也不能代表全人类最闪耀的群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故事是:“拜占庭的陷落”、“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拜占庭的陷落”讲述了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世界历史的故事。
只有八千守军和坚固城墙的拜占庭被拥有十五万大军的土耳其人包围时,或许破城的最终结局只是时间问题了。
然而在苏丹最精锐的后备部队的最后一轮进攻中,一个被拜占庭人遗忘、无人守卫的、被称为凯卡波尔塔的小门让土耳其人突入城中,从而导致拜占庭永远地陷落了。
或许这个小门不被遗忘,拜占庭只是能够多守几天,甚至一两月,最终还是陷落;或许多支撑的时间让他们能够等到欧洲的援军,抑或苏丹的后方出现问题而放弃攻城。
即使是最保守的前一种情况,也足以对世界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考虑到蝴蝶效应,历史上一个小的改变,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想起这个小门,只需要任意一个拜占庭人灵光一现的一瞬,然而这一瞬却成了永远的奢侈。
“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讲述了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滑铁卢大战。
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并重新坐上皇帝宝座后,遭到了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联军的进攻。
拿破仑需要抢在它们汇合前将之各个击破。
在滑铁卢,拿破仑亲自进攻英军。
为了防止普军与英军合兵,拿破仑派出只会忠诚地执行命令的格鲁希元帅,让他带领三分之一的部队去追击普军。
《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相关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1《人类群星闪耀时·决定人类命运的十个瞬间》是由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本历史传记,这里面讲述了(他认为的)对人类历史最重要的是个时刻,包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太平洋的发现、韩德尔的复活、鲁热的《马赛曲》、黄金国的发现、争夺南极、列宁回到俄国、歌德的《玛丽恩巴德悲歌》、飞跃大洋的第一次电报和滑铁卢战役这十个瞬间。
作者用一种幽默但客观的方式叙述了这些对历史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太平洋的发现”。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传奇冒险家巴尔沃亚的故事。
首先,巴尔沃亚作为一个偷渡客藏在一个大木箱中混到了船上,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放逐了原来的船长,成为了拉丁美洲的一位殖民者。
接着,他因为想当总督而放逐了西班牙皇室派来的继任总督,闯下大祸。
他知道西班牙皇室会来追捕他,于是他就先报告了黄金国的传闻,然后加紧步伐要去找到它,这是他第一次“在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几个星期之后,他成功地发现了“黄金国”和新大洋——太平洋,可是西班牙的皇室派来了一位法官——要把他就地处决,于是他带上兵马,要去征服黄金国,第二次“在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但是这个计划却被皇室派来的他的继任者,也是“黄金国”秘鲁的征服者弗朗索瓦叫停,他被“友好地”请回自己的营地,在那里,弗朗索瓦把他当场处决,巴尔沃亚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这一个故事是有两面性的。
巴尔沃亚发现了黄金国,这很伟大,从这个角度讲除掉他应该是不明智的。
可是他如果没有被弗朗索瓦除掉,依据巴尔沃亚的性格,他迟早会除掉弗朗索瓦。
而巴尔沃亚指挥不了弗朗索瓦的军队,也就不可能征服黄金国(即秘鲁),所以这么讲除掉巴尔沃亚又成为一个明智之举了。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著作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著作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著作读后感1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十个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精彩瞬间。
我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的关键一分钟”。
在这场关键战役前期,法国皇帝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元帅率领三万士兵追击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败军(这一决定使得滑铁卢主战场法军兵力只有不到六万,同英普联军相比不占优势)。
这位循规蹈矩资质平庸的法国骑兵元帅奉命追击时,因为行动迟缓而导致普军分批逃回加入滑铁卢战场。
虽然当时他所处的位置能够听到滑铁卢方向的英军炮声,判断出法军的形势非常紧急,需要救援而且部下也强烈建议他增援皇帝。
但在决定救援还是遵照拿破仑命令他追击普军的命令的一分钟选择里,他做出了其生涯中唯一一次错误决策,也是最致命选择——置法国皇帝的军队和滑铁卢战场于不顾,继续遵守命令。
他的选择导致了法国的彻底失败,法国皇帝最终流亡孤岛。
如果格鲁希元帅听从了手下们的正确建议,选择增援滑铁卢主战场上的法军,这场战役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又会是什么变化呢?在滑铁卢战役前,拿破仑刚重新夺取政权,法国内部还不十分稳定,外部反法联盟的势力无比强大。
法国皇帝急需一场场的胜利来震慑国内的反对派,给支持他的军队和人民以信心。
从当时滑铁卢战场上的情形看,最初是法军全力进攻的。
由于兵力不足,为赶在反法同盟军队增援战场上惠灵顿的英军前结束战斗,拿破仑被迫投入了全部的兵力。
此时战争双方都已经到达了极点,法军还稍稍占优,法军只要再有少量的军队就可以使英军全面崩溃。
法国皇帝甚至派出多名传令兵去寻找格鲁希的.援军。
但当普鲁士人及时赶到并增援了英军后,没有预备队的法军只能全线败退。
如果格鲁希元帅先到达战场,那么毫无疑问胜利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
如果滑铁卢战役法军获胜了,那么法军的士气必将无比高涨。
对反法联盟来讲将是一场噩梦。
法国皇帝会乘胜追击,对英国、普鲁士、俄国、奥地利等国发动不间断的攻击,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延迟这些国家的发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5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5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一):《人类群星闪耀时刻》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我读了文中的作者介绍中是这样写道:文学大师讲述最不可思议的历史转折。
“传记文学之王”斯蒂芬·茨威格。
这本书讲述了不一样时期不一样人物对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
第一篇是讲述了中世纪欧洲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故事,其中的许多令人憎恨而又可笑的荒唐的事情。
一开始“发现太平洋”就写了哥伦布发现一个岛屿上很多的黄金,他用丰富的想象力极力地吹捧着,其实他发现的小岛屿上并没有多少金子。
只是他自我的想象,吹牛罢了。
因为哥伦布的“现身说法”,许多西班牙人和全国四面八方奔来的人都参加了第二次远航,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盗贼和强盗。
就这样组成了一支队伍。
可是,当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金子。
于是他们就开始抢夺印度安人身上的金锭子等等。
之后他们成为了一群“赌民”,将剩余的时间耗在了赌场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赌债。
情景越来愈混乱,之后又有一些人说其他的地方有宝藏——黄金。
又开始了寻找。
而那些“赌民”因债务缠身而被留了下来。
当我读到“对这些债务缠身的人来说,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偿还高山似的重债。
”时,我对他们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能是穷人,赌民。
他们的命运不会有改变,因为他们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命。
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二):这本书共收录了12个历史特写,在这些特写当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的人物,但更多的是它们鲜为人知的时刻。
茨威格就是要经过这样的书写来表达,那些被人们忽视、似流星一闪而过的历史瞬间,其实才是永恒闪烁的星辰,普照着整个人类世界。
人性,无疑是最闪耀的,也是最多变的,从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历史。
书中的“群星”便是一群呐喊者。
在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的时刻,我们总会发现人性的踪影。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优秀9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优秀9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优秀9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和著名的事件。
这些事发生的那一时刻,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发着光芒,这些永恒的时刻会给予人类前进的动力,也会让人类从中得到许多经验。
《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记录了许多这样的永恒的的时刻,令人们受益匪浅。
像《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中的巴尔沃亚,虽然他发现太平洋功不可没,但在这之前,他本应受到国王的处罚。
这告诉人们,一个人是否有功劳,是要看前后他所做的事的。
《滑铁卢的一分钟》,是讲述一个小人物格鲁西是如何让一个大人物拿破仑失败的,就因为格鲁西的过失,从而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这告诉人们做事之前要多想想,不能只按照规矩做事,这样可能会使事情变得非常糟糕。
《逃向苍天》,讲的是八十二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因想过一会属于自己的生活而逃离了自己的家。
这告诉人们,生活是属于自己的·····这些时刻无一不使人念念不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夺取南极的斗争》。
我们七年级时曾经学习过一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就是出自《夺取南极的斗争》。
这篇课文讲的是挪威和英国同时向当时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南极大陆深处进行探索。
两国探险队的领军人物是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在经过半年的争斗后,最终阿蒙森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斯科特紧随其后,当他们发现自己失败了后,都快崩溃了,但是这些英雄们都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去,可是南极的气候太恶劣了,他们都牺牲在这白茫茫的世界中······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最为感人的片段: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了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通用8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通用8篇)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通用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1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些选择通常只会带来一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影响。
这些感觉常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只是历史的尘埃,宇宙中的蚂蚁。
而事实真是这样吗?不是的。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蝴蝶,足以引起一场灾难。
但这龙卷风并不是蝴蝶引起的,它是千万道气流经过无数个像蝴蝶这样的传递者,最终在一个地方交汇形成的。
在这过程中,少了任何一道气流或传递者,都会改变龙卷风的形式、级别、位置和移向。
历史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举措,都会经由他人之手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式发展。
在这过程中,少了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历史的发展。
就像君士坦丁堡的保卫战,所有城门都要关闭,才能守住这罗马帝国的余晖。
而就因那渺小的凯尔卡门敞开着,苏丹禁卫军得以进入,千年拜占庭也就陷落了。
鲁日上尉在谱写《马赛曲》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首曲子日后会成为共和国的国歌,帮助他们抵御外敌,击溃反法联盟。
斯科特队长在他的“南极温暖之家”里享受生活的时候,亦不会想到挪威的阿蒙德森已经出发,自己的英国国旗只能斜着插在挪威国旗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历史的能力,而想把它发挥出来并不难,只需认真作出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如果我们能保证,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问心无愧的,那么历史也一定会像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2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讲述历史上一个个成功人士的故事,读完之后才发现茨威格写这本书并不是这个意思,“闪耀”的那一瞬间是指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行走方向,成功与否不论,但确是一个个决定命运的故事。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10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最近我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这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它描述了那个年代人类发生的十二个伟大的事件,让人们十分的敬畏。
在这本书的十二个事件中,最让我入迷的是第十一章争夺南极的斗争。
故事发生在1911年,英国得宜皇家海军上校斯科特带着多个同伴向人类未知的南极出发,但是当他们到达了目标地时才发现,娜威人阿蒙森已比他们早到了。
在精神的打击下,他们一行人往回出发,谁知死神也在之后降临,人员一个个的离开了,最后只剩下斯科特与两个战友,在白雪苍茫的南极,三个英雄最终在一个帐篷中逝去。
当救援人发现他们时,他们像兄弟一样靠着,在斯科特的手中发现了他的日记。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人类的力量之强大和人们对祖国的爱以及为了祖国的荣耀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
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十分的感动,也十分的敬佩他们,在那个年代,人类用生命去探索,去寻找,去冒险,他们不畏艰难地去为国争光,他们用生命去诠释了伟大的人类品质和一个民族所有的勇气,这让我的内心十分的震惊。
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可以像斯科特一样用生命去证明国家的伟大,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出一些力或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世间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却能再次结出丰硕的果实,被一度延误的事情,最终会化成对人类的疾呼,要求人类集中力量去完成那些未完之事。
在壮烈的牺牲中,虽死犹荣,无穷的斗志会从中得到激发。
轻易的成功只会助长人的虚荣心,只有在与不可抗争的命运搏斗时,才最能体现人类高尚的灵魂。
这是一本十分壮烈而从中透露出伟大的书,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我会永远收藏这本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2“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只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通用25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午后时分,这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终于被再次读到了尾页,我也重新领略了一遍茨威格先生心中的那些英雄瞬间。
我把书放在腿上,闭上眼靠在椅背上,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来自书中的震撼。
我好像看见了一个卷发的男人坐在古典的暗色木写字桌前,投入地挥舞着手中的笔在稿纸上留下一串串的痕迹。
细弱的羽毛笔在他的手中好像冲入了暴风海域的小舟,接受着骤雨般的洗礼——那是他的心血和意志!他不就是韩德尔吗?一段不朽作品《弥赛亚》的创作过程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男人:他曾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中崩溃,却又在不屈的意志支撑下一度战胜了魔鬼;在事业的极度坎坷再一次将他击垮之后,在一部剧本的催使下他重新唤醒了斗志,从此立于不败之地。
我好像也看见了一个穿着军装的士官,徘徊在自己的小桌前,思索着,手里提着破旧的小提琴。
窗外的夜色已很浓,远方的天似乎也已泛白,而他不停地用小提琴试音,时不时跑到桌前,挥墨记上一笔,没有丝毫困意。
“这大概是鲁热上尉。
”我想。
他被市长选中去谱一首适合出征唱的军歌,突如其来的灵感使他一夜之间作好了词谱好了曲,便从此隐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但《马赛曲》被广为传唱,直至被定为法国的国歌,人们才想起、才注意到那个被忽视的英雄。
……茨威格先生应该是很相信命运,因为文章中常常出现命运这一词。
虽然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应该把科学作为信仰,但我也是稍稍相信一点命运之说。
不过,我认为即使是存在命运,人为也可以主宰命运。
就像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可能真的是他的命中注定,毕竟有古语云“物极必反”;但是我们不妨也想想,如果不是因为格鲁西元帅的怯懦和优柔寡断,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命脉又怎会终结在滑铁卢之役?也许换一个英明果决的格鲁西元帅,法兰西帝国就会延续它的辉煌,历史也就会改写。
就像韩德尔的“复活”,可能真的是亚琛的温泉蕴有神力,可以治愈疾病。
但我相信,如果没有渴望生存的坚定意志,就算是圣母亲临,也未必可以换他一个健全的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关键的一秒钟的犹豫,便得到了如此可怕的报复。
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
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
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它造就成不朽的形象。
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到那属于英雄们的天堂.文字高贵,直入心灵,喜悦处欢呼雀跃,失落处呜呼哀叹。
漫漫历史长河中,决定历史走向的,表象上也就那么几个人和几个点;但从深层看,往某个方向不断的小步走和某些突变因素的出现,历史把机会给到了这几个人和几个点,另外,那些能超越时代超越政治的关怀人类终极价值的灿烂群星,往往悲剧性地失意于时代,而又照耀后人。
茨威格描写的不都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如英国斯科特队长,他看重人性在事件中的刹那光辉,摆史实,不说教,以旁衬笔法令读者得到感悟启迪。
茨威格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有他博大的历史观,对历史关键时刻偶然性或必然性展开思辩,对人类永久和平的追寻和无奈,虽有理想主义的局限性,但这不正是代代历史人物毕生的价值追求吗这显然是领先于时代潮流、对后世仍有伟大指导意义的不朽作品的重要征兆。
史学家为历史而写的历史,他们也许永远不愿意花过多笔墨记述茨威格那种捡拾后耐心擦亮的故事,不会在其中注入如此充满激情的笃热情感与理想,唯有这个希望写出“每一页都保持着高潮,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到最后”的深受唯美主义与象征派诗歌影响的小说家,才能如此出色地将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完美地融合。
而这些历史特写,又是如此出人意料地——“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冲淡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外真实性,因为历史本身在那些非常时刻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需任何后来的帮手。
”于是我由衷地惊叹于历史的魅力:它是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谁都别想超越它,诚然如是。
茨威格并不属于典型的传记作家,首先在于他的关注点。
他在本书中的几篇文章,都将目光聚焦于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漫长时光中的一瞬,譬如《攻克拜占庭》、《一夜之间的天才》、《滑铁卢的一分钟》,另外,他也着力歌颂那种影响历史的决定,使文章充斥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如《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逃向苍天》、《封闭的列车》。
这种选材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他对历史本质的理解: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
他的选材并不常常是成功者,甚至往往是一些悲剧人物,但他向我们展现了悲剧英雄的高光时刻及其身后的伟大光芒。
《黄金国的发现》中苏特尔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而茨威格讴歌着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南极探险的斗争》选段是课文,可谓印象深刻,他选择了斯科特作为文章的主角,抛却了这场竞争中人的决策因素,而高光了斯科特队伍作为失败的一方如何壮烈地陨落,正如他自己所写: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
新增的两篇《西塞罗》和《威尔逊的理想与失败》,则其中主角境遇对自我的影射显而易见。
最终,在法西斯猖獗之时,这位期盼和平却不见的理想主义者用死亡践行了道义。
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个急性子。
依愚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代原因,茨威格确实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没有对当时被小看的非西方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又因为他的英雄主义情怀,在对史实的议论方面颇有西方中心的思想倾向。
不过,他用丰富的学殖与笃热的情感展现给我们的闪耀群星业已足够,我们还能对这位伟大的学者要求什么呢他讴歌的人性、良知对抗暴力以及对历史的反思,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西方,人们代代相传着一句古老谚语:“地上每死一个人,天上便多一颗星星”。
而小时候,奶奶常指着浩瀚的星空告诉我们,“地上每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
西方的古老谚语,是比喻人死后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的民间传说,是强调人活着对社会的价值。
相比而言,我更愿接受中国的传说。
其实,每一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父母眼里耀眼的明星。
差别就在于成长的时代不同,获得的能量不同,衰变的速度差异。
伟人的能量大些、影响远些,光照的强度就大、闪耀的时间就长;普通人能量一般,发出的光和热很难达到耀眼的程度,但也不排除普通人的光和热在瞬间爆发,同样能照亮历史的天空。
发出光和热,是星星的天性;传递爱和恨,是人类的本能。
相传上帝最初造人时,都会告诉每个人他的寿命,于是农夫不再耕种,渔夫不再下海,大家都早早地等着死期的来临,不去爱、不去恨,甚至连传种接代的愿望都没有,生命自然平平淡淡。
后来,上帝改变了规则,不告诉人们什么时候死亡。
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会长生不老,安心的劳动,快乐的生活,努力让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出精彩、演绎人生不朽的神话,直到死亡突然降临。
于是,便有了神话,有了传说,有了历史……是人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人。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如果把人比作星星,那么历史就是给予星星光和热的太阳。
没有了太阳,星星将是暗淡无光;但如果没有了星星,苍茫的太空就剩下孤独的太阳,尤其到了夜晚,将成漆黑一片。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
那些必然就如浩澣的天空,而偶然出现的人物和事件犹如浩澣天空的闪耀的星星。
如果没有这些像星星一样闪耀的历史人物,历史就是一张普通的时刻表;有了这些耀眼的群星般的人物,历史就成了一部生动的悲喜剧。
茨威格说: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地流逝。
群星的闪耀必然经过能量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漫长,更是痛苦的、孤独的、煎熬的,要遭受世人的冷嘲热讽、白眼恶语,甚至是飞镖投枪。
就像朗朗星空时不时会飘来乌云、下起阵雨。
唯一能期待的就是云开雨散。
人到中年,就像来到了阿尔法星球,小时候的幻想全都涌进了脑海。
加速衰变的人生就像快要见底的烛芯,时不时也会爆发出噼噼啪啪的火星,等着油尽灯枯的那一刻。
但愿那时能穿越到西方的谚语中,死后变成天上的星星,哪怕只发出一丝微弱的光,也能证明生命的永恒、精神的不灭。
于是,我信了:人无论高低贵贱贫富,尘世间的一切追求都来自爱。
托尔斯泰追求低贱的死去,来自对人间平等的爱;亨德尔肉体与精神的复活,来自于对艺术的爱;歌德创作《浮士德》的灵感,来自对青春的爱;斯科特把自己葬在南极,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都是来自对人类未知世界的爱……。
但愿这些群星能时时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我要去了。
我要去的地方,你们不能抵达;我告诉你们一条救赎之路:你们要彼此相爱,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
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身边充斥着发动机的声响,好似催促我们“向前,再向前”。
作为国科大的一名新生,我的生活也不例外,每天都要与同学们争着食堂,抢着座位,生怕落后于对方。
生活节奏之快让我们忘记了许多事,好不容易有假期可以静一静地思考,却发现一旦静下来,却又不知所措,只好赶忙拿起行李周游各地,然后再疲惫地投入工作之中。
也许我们不知所措的原因不在于没有时间静下来去思考,而是压根不知为何而忙碌。
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过无数璀璨的群星照亮夜空。
然而其中很多人也并非天生下来就是“英雄”。
谁会想到早就有人先于麦哲伦发现太平洋,而那个藏在行李箱中躲避债务的巴尔沃亚竟是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
然而巴尔沃亚在发现太平洋的时候几乎是一名逃犯的身份,他把探险也当成一次出逃,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谁会想到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久攻不下的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却被毁于一扇被遗忘的“凯尔卡门”,千年帝国拜占庭竟因此陷落。
谁会想到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亨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谁会想到年轻上尉鲁热在一夜创作了不朽的《马赛曲》,之后却永久的平庸。
谁会想到拿破仑的一世英名却因一个愚忠的格鲁希元帅一秒钟的犹豫而葬送。
谁会想到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
谁会想到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摧毁了一个最强大的专制帝国。
谁会想到那个发现了加利福尼亚金矿的瑞士男人苏特尔最后一贫如洗。
谁会想到在美国实业家菲尔德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三次失败后终于实现了越过大西洋的通话。
谁会想到列夫•托尔斯泰终于摆脱了束缚自己近30年的精神枷锁,离家出走,把自己的信仰和言论用行动来证明。
谁会想到在斯科特与阿蒙森争夺南极的斗争中,斯科特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我们不惊感叹,曾几何时有那样一些伟大的灵魂在用他们的生命谱写历史,而那永远改变了历史的人和他们的伟业也是在默默的,无人问津的孤独中上演的。
当然,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懦夫与英雄并非天生,在于自我选择”。
无论是选择贝多芬式的“重”,还是选择巴门尼德式的“轻”,都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
并非每一个人都必须选择贝多芬式的“重”,正如昆德拉先生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谈道,对于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无比的“重”的人,也许那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同样,没有适应这无比“轻”的人,也许那会成为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每一个时代,无一不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次的新发现无一不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无论是选择“重”还是“轻”都有可能成为上帝的宠儿,获得那短暂的机遇,抑或是那一瞬的灵感。
人只有真正认清楚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流,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诚然,说什么看破不看破,人生的一大遗憾还不就是错过。
正如斯蒂芬•茨威格先生的著作《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所写道:“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而去。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大概就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当时代的机会来临时,成为那灿烂群星中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