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自从买人文社科的书无法报销之后,酷爱读书的我便开始寻找不同的渠道以获取免费的书或低价购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就是我用《小王子》跟一位上海的书友换的。
虽然快递费可能都比书费贵,但这个事情有特殊的意义,与经济无关。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一本小书。
作者为这个小书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副标题——十二幅历史袖珍画。
它集小说、传记和报告文学的特征为一体。
此书面世后,当年的德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
从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来看,这本书也还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中所选的十二个人物来自不同领域,他们的事迹对全人类的影响各有轻重,他们也不能代表全人类最闪耀的群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故事是:“拜占庭的陷落”、“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拜占庭的陷落”讲述了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世界历史的故事。
只有八千守军和坚固城墙的拜占庭被拥有十五万大军的土耳其人包围时,或许破城的最终结局只是时间问题了。
然而在苏丹最精锐的后备部队的最后一轮进攻中,一个被拜占庭人遗忘、无人守卫的、被称为凯卡波尔塔的小门让土耳其人突入城中,从而导致拜占庭永远地陷落了。
或许这个小门不被遗忘,拜占庭只是能够多守几天,甚至一两月,最终还是陷落;或许多支撑的时间让他们能够等到欧洲的援军,抑或苏丹的后方出现问题而放弃攻城。
即使是最保守的前一种情况,也足以对世界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考虑到蝴蝶效应,历史上一个小的改变,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想起这个小门,只需要任意一个拜占庭人灵光一现的一瞬,然而这一瞬却成了永远的奢侈。
“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讲述了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滑铁卢大战。
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并重新坐上皇帝宝座后,遭到了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联军的进攻。
拿破仑需要抢在它们汇合前将之各个击破。
在滑铁卢,拿破仑亲自进攻英军。
为了防止普军与英军合兵,拿破仑派出只会忠诚地执行命令的格鲁希元帅,让他带领三分之一的部队去追击普军。
《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相关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优秀读后感1《人类群星闪耀时·决定人类命运的十个瞬间》是由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本历史传记,这里面讲述了(他认为的)对人类历史最重要的是个时刻,包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太平洋的发现、韩德尔的复活、鲁热的《马赛曲》、黄金国的发现、争夺南极、列宁回到俄国、歌德的《玛丽恩巴德悲歌》、飞跃大洋的第一次电报和滑铁卢战役这十个瞬间。
作者用一种幽默但客观的方式叙述了这些对历史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太平洋的发现”。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传奇冒险家巴尔沃亚的故事。
首先,巴尔沃亚作为一个偷渡客藏在一个大木箱中混到了船上,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放逐了原来的船长,成为了拉丁美洲的一位殖民者。
接着,他因为想当总督而放逐了西班牙皇室派来的继任总督,闯下大祸。
他知道西班牙皇室会来追捕他,于是他就先报告了黄金国的传闻,然后加紧步伐要去找到它,这是他第一次“在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几个星期之后,他成功地发现了“黄金国”和新大洋——太平洋,可是西班牙的皇室派来了一位法官——要把他就地处决,于是他带上兵马,要去征服黄金国,第二次“在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
但是这个计划却被皇室派来的他的继任者,也是“黄金国”秘鲁的征服者弗朗索瓦叫停,他被“友好地”请回自己的营地,在那里,弗朗索瓦把他当场处决,巴尔沃亚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这一个故事是有两面性的。
巴尔沃亚发现了黄金国,这很伟大,从这个角度讲除掉他应该是不明智的。
可是他如果没有被弗朗索瓦除掉,依据巴尔沃亚的性格,他迟早会除掉弗朗索瓦。
而巴尔沃亚指挥不了弗朗索瓦的军队,也就不可能征服黄金国(即秘鲁),所以这么讲除掉巴尔沃亚又成为一个明智之举了。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通用25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通用25篇)《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英雄的瞬间,南极探险的斗争,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通用2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其中比较打动我的是《南极争夺战》。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南极争夺战》里开篇描写:20世纪俯望下的世界没有秘密,所有陆地都已经被探索过了,最遥远的海洋也有船只在破浪航行。
一代人以前还默默无闻的自由欢乐的地区,如今已奴颜婢膝地为欧洲的需要服务,轮船开足马力驶向了寻找了许久的尼罗河的源头;第一个欧洲人半个世纪前才看见的维多利亚大瀑布顺从的用它的水利发电,亚马孙河两岸最后的原始森林被砍伐的稀疏了;唯一的处女地——西藏,也已被敲开大门。
专家描写古代地图和地球仪上那“人迹未到的地区”未免夸张。
然而直到本世纪,地球还有那么一个最后的迷,在世人目光之前隐藏她的羞涩,这就是她那被肢解,被折磨的躯体上两个很小很小的尚未遭到人类的贪欲荼毒的地方———南极和北极。
这两个几乎没有生物,没有知觉的小点是地球躯体的脊梁骨,千万年来,地球以它们为轴线旋转着,并守护着它们,使之保持纯洁,未被亵渎。
她在这最后的秘密之前筑起坚冰的壁垒,召唤永久的冬天充当卫士防范贪婪之徒。
严寒和暴风雪有如不可逾越的城墙封锁进入的通道,死亡的恐惧和危险迫令勇士却步。
甚至太阳也只许匆匆看一眼这封闭的地区,从来没有人见过那里的情景。
虽然在各种大片里我们都看到过南极的描述,比如《美国队长》驾驶的飞船坠毁在南极,《变形金刚》源头也是在南极发现钢铁巨人,但是那都是杜撰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31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31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菲尔德铺设人类第一条海底电缆的故事。
更多的谈到的是菲尔德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而成功。
古往今来的发明,发现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金钱和时间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多少人在追求真理和探索科学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令我感慨的是这样的一句话:“1837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电报机第一次使迄今相互隔绝的人们的经历成为同时性的,但这件事在我们学校的教科书里却很少被提起。
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教科书仍然认为讲述个别统帅和民族的战争及胜利更加重要,而不讲那些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
其实,就起广泛的心理影响而言,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日期能与时值的这一变革相提并论。
这一分钟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发生什么事情,在巴黎同时能够知道,自从那时以来,世界就变了。
只要再迈出最后一步,世界各大洲就能都包容到那个美妙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意识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类文明只是匆匆的一瞬,但是对于新科技的出现无疑于一日千年。
昨天的奇迹成了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近的两个世纪出现的这些改变人类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甚至改变人类走向的科技,是我们更应该值得感谢的。
我们不要再念念不忘我们的四大发明,因为除了四大发明我们好像在近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太能拿的出手的发明。
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人们,他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火车、发明了手机、发明了计算机……我们很多人可能对打电报已经没有了概念和印象,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我们不应该再苛求他们仍然和我们的想法一样。
我们更应该感谢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巨大的进步的科技,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进步,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9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9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9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只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这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给我最初的记忆。
我被震撼了,被茨威格笔下的历史,被茨威格笔下的群星闪耀时,对!我要去买这本书,把她紧紧抱住,感受书中的每一次惊心动魄,汲取书中的每一份历史养料。
我要深深地,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献上我的膝盖,我要深深地,为茨威格,与他笔下的十四星辰献上我的膝盖。
看历史,最吸引人的,是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而茨威格是一个神奇的”史官“,他会把这些神奇的时刻像放电影一样,放在我们眼前。
而这些时刻中最吸引我的一个,便是敞开的凯尔卡门所呈现的。
攻克拜占庭!如此伟大的事件,决定性的因素,竟是一扇敞开的凯尔卡门。
由于“无法理解的疏忽”,这扇门的景象却是像”礼拜天似的一片和平”,好了,胜局已定,就像茨威格所写:“在历史上就像在人的一生中一样,瞬间的错误会筑成千古之恨,耽误一个小时所造成的损失,用千年时间也难以赎回。
”是的我会为我想说的,这个神奇的时刻献上我的膝盖,因为他教会我,千万不要疏忽任何一个潜在的错误!茨威格精彩地重视着平庸之辈的平庸:“这一分钟掌握在被格鲁希神经质的揉碎了的写着皇帝命令的那张纸的双手之中”每一次读《滑铁卢的一分钟》,我都会感叹并想象,若是格鲁希不在固守那张纸上的命令,世界又会怎样?拿破仑会统治整个欧洲吗?格鲁希会出名吗?而讲述者茨威格只是对我们说:"命运始终只需要天才,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人物。
命运鄙视地将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
”那我在这要把膝盖献给命运女神诺恩斯了,茨威格把它的话传达的刚刚好抓住那个机会,不要畏首畏尾。
读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看着封皮上闪耀的群星,我久久不能自拔,满怀理想主义的威尔逊,敞开的凯尔卡门,平庸的格鲁希,复活的亨德尔,大师西塞罗,英雄的瞬间,一切的一切,闪耀的群星,让我禁不住地赞叹。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2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这本书共收录了12个历史特写,在这些特写当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历史教科书上从未记载的人物,但更多的是它们鲜为人知的时刻。
茨威格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书写来表达,那些被人们忽视、似流星一闪而过的历史瞬间,其实才是永恒闪烁的星辰,普照着整个人类世界。
人性,无疑是最闪耀的,也是最多变的,从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历史。
书中的“群星”便是一群呐喊者。
在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的时刻,我们总会发现人性的踪影。
他们或自私狂妄,或追求功名,或心怀远大理想,又或静守内心的一份安然。
人类的影子是历史黑暗面的养分,他们打破夜的寂静,让他们的时代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发光发亮。
他们经受着为人知与不为人知的历练,接受着人性与内心的双重考验。
历史为何选中了他们,我想,大概是因为看中了他们身上的那份执念。
他们伟大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是奋斗与追求的一生,他们要做的,便是为自己的执念找到终点。
而让一份执念终见光明的推动力,便是超人的坚强意志与无与伦比的行动力,而他们,便是那些幸运地被上帝赐予钢铁意志的人。
似乎有着无限精力的他们享受着成功,甚至是失败。
他们的身上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不管是历史赋予的还是他们本身,都令我们叹服。
人生的自传与历史的传记,是自我思考的沃土,回首过去,才能真正发现自己。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14个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在背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极争夺战是这些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斯科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人,1910年,他带着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准备好了一切,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南极进发时,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队员们的半途而废,也不是严寒的气候,而是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也正冲往南极,他们可能会成功。
茨威格的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茨威格的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茨威格的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44篇)《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著,这是不一样的历史,也是对天才的礼赞。
正如他所言,历史上的英雄际会、天才辈出时刻,往往也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欢迎阅读!茨威格的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又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是一本传记,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是在语文书上,学习了其中的一篇《伟大的悲剧》,这是他为失败者所写的传记,这是史上少有的。
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对这本书想读的欲望。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讲了哥伦布回来后,说有一个黄金王国,于是所有的人开始向那个小岛出发,但是事实并没有像所有人想得那样美好,呆在小岛上后,再回来就很困难,一位聪明的年轻人藏在了一艘货船的箱子里,成功地离开了小岛,但他后来就要找到真正的“黄金之国”的时候,却被那些嫉妒他的人所杀害。
这一部分并不是仅仅告诉了我以前所发生的事,它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人。
所有的人都对黄金有非常美好的幻想,都想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但是现实永远不会是我们想象地那么完美。
所以做人应该少做白日梦,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即可。
但所有人发现厄难开始降临的时候,却又无法逃去,而聪明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智慧逃了出去,他选择藏在一艘货船的箱子里,等到已经不可能再返回的时候才出来。
这告诉我,做人难免会有失误的地方,就算是面临绝境也要想尽办法解决,不能等着所谓的上帝或者是鬼神来“帮助”自己。
虽然想要活着的念头是人类的本能,但并不似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有些人只靠蛮力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所以要靠自己的智慧才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不要任命运摆布。
当年轻人即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命运残忍地送上了断头台。
并不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只是因为他的成功让其他的人眼红,满心的嫉妒让总督翻出了陈年老账,而执行死刑的是这个年轻人的知己兼战友。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篇优秀的读后感让人感受到书籍给予的启迪和感悟,优秀的读后感让我对作品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了更为细致的品味,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篇1有很多人喜爱拿破仑,我不太了解欧洲历史,但我知道在军事上,少有人比得上他,至少当时没有,但是他失败了。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把原因归结为格鲁希元帅,他奉命追击普军,在决战时不敢抗命回援,错失时机。
我很奇怪既然如此,拿破仑为什么要用他,书中说拿破仑的元帅们半数去世,剩下的也不愿征战,原来,拿破仑是因为无人可用而败的。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班,一个人终究难以成大事。
我想到了项羽,同样是军事天才,同样曾经天下无敌,但最后都失败了。
拿破仑的元帅战死的战死,归隐的归隐。
项羽的大将有很多投降了刘邦。
韩信、黥布、彭越等等,刘邦手下将领有一半出自项羽手下,也正是他们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
军队对他们狂热崇拜,将领却不愿追随,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对于士兵来说,只希望在战争中活下来,打几场胜仗最好,而对将领来说,他们追求名利,想要青史留名。
而拿破仑的光芒太过耀眼,人们只能看到他,没有人会注意到那些将领。
还有一个细节,滑铁卢战败后,格鲁希在五倍兵力的包围下突围,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一门大炮,可见他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统帅,可是之前为什么显得那么平庸呢?我想,原因还是拿破仑他太强大了,所以格鲁希无条件信任他,他在拿破仑面前完全丧失信心,而这正是一个统帅所必须的,所以他没有自己的判断,或者有却不敢相信。
拿破仑的崛起,是因为它的强大的军事能力,他的失败,也是因为他强大的军事能力,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真正的强者绝不是孤身奋战,他应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包揽所有事,结果分身乏力时无人可用。
纵观古今中外,不光是开国的帝王,还有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们不见得有多么高超的才能,但他们会用人,能用人,他们能实现双赢多赢,提供名利,而不是自己一个人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20世纪初的世界,几乎已无秘密可言,所有之前地球上未曾被人类染指的地方,陆地或海洋,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地球的两极。
千万年来,地球一直以两极为轴心转动着,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可想而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只有些许可能,也会有一些勇士,踏上探索地球“处女地”的征程。
北极被征服了,接下来,轮到了南极。
1911年,英国海军上尉斯科特开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极。
在当时看来,他们几乎准备好了一切,从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
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之后,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
而就在这时,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并非妄图征服南极的唯一团队,在距他们1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挪威人,也在计划着向南极挺进,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阿蒙森。
国家的荣誉,个人的使命,强大的竞争对手,让斯科特本人以及团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但是此时的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但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顺利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困难,随着斯科特的开拔,马上扑面而来。
先是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兹摩尔冰川时随着最后一匹马的死亡,他们不得不使用人力,拉着沉重的雪橇继续前行;接着是天气突然转变,冬季风的提前来临,让本来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可最大的困难总是被留在最后,当他们以为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要迎来最后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绝望的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这里。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往往只能记得第一,第二终会被无情抛弃。
梦想的破灭,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任务还得完成,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虽然这份使命已被别人“践踏”。
收集岩石资料,观测气候数据,最为心痛的是,他们要带上阿蒙森在南极点上留下的证据,以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给挪威国王的信。
带着疲惫,他们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这时的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虽然天气并没有比来时更加恶劣,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们现在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的。
但是上天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就多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怜悯,困难依旧接踵而至。
寒冷的天气,持续的零下40度低温,使他们肢体麻木,用冻掉脚趾的脚挪动着;在冰天雪地里迷失方向,找不到补给储备点;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储备点之后,才发现储备的煤油过少,不足以提供他们迫切需求的热量。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苦难。
大自然终于用它无情的手段打散了这支勇敢队伍最后的希望。
先是有人在备受折磨之后疯了,然后是在一个早上,一位受伤的队友为了其他人的生存,在脱下衣服之后,走进了冰天雪地之中。
悲壮,催人泪下的悲壮。
最后的三个人并非幸运儿,在历经苦难之后仍看不到未来时,他们不得不选择放弃,在睡袋中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他们真的放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一连串的灾难之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斯科特用冻僵的手拿着笔写下了这次冒险失败的原因,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他的每一个伙伴的家人留下证明他们是勇士的证言;为自己的妻子还有儿子留下自己的安慰和希望。
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惟独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甚至是一份遗嘱。
伟大莫过于此以勇气挑战梦想,用生命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找不出理由不去尊敬和纪念。
历史是公平的,这次,它不仅记下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足够书写其伟大的丰碑,让我们记住了斯科特。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在历史中读到了这位英雄,伟大的斯科特。
向英雄致敬,为梦想致敬,更为责任致敬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但我还是想坚持,历史是由英雄和天才们创造的。
阅读完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后,激情涌动,比起刚刚捧起这本沉甸甸的书时,更加激动,当然,不忘抑制这份膨胀的激情,静下来开始理性思考。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而去。
”而在这种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他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然而,谁抓住了这些关键时刻,历史就把他捧为了英雄和天才,化作了不朽的丰碑;失去了,则成为了永恒的悲剧,始终让后人叹惋。
历史就是如此,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我想这些讨论是无谓的。
茨威格先生用12篇历史人物的特写,上演的一部部历史戏剧,足以让我们找到答案。
曾经,开辟新航路和地理大发现是那一个时代的人们都认为的不朽的事业,而且那也是一个人们心灵坑脏,追逐黄金的时代。
世界到处都充满了杀戮与暴力,也充满了自由和信仰。
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欧洲人,被历史遗忘在一个无多少人知晓的角落。
他是一个叛乱者和亡命之徒,为了逃遁和自由的追求,他逃到煊赫的行动中去,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然而,为什么他会那么有历史使命的崇高意识,无畏无惧的冒险的同时,竟以上帝的名义干出许多最卑鄙最无耻、非人道的事呢?可以为了崇高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亦或者说这是历史的必然的要求和偶然的结果?信仰,是信仰要求英雄和天才们为了达到目的,可以牺牲他人甚至自己?正是信仰的力量,使几经被命运打败的德国作曲家韩德尔重获新生,做出了《弥赛亚》这部旷世的不朽之作。
他在上帝面前演奏出最感人而又最虔诚的乐章。
他用生命的原动力证明了“只有饱经忧患的人才懂得快乐,只有经过磨难的人才会预感到仁慈的最后赦免。
”信仰是生命的支柱,但走向信仰的道路却往往是充满挫折和承担着巨大的痛苦。
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是以生命的代价走向信仰之路。
当他在死神将要降临之际,突然刑场的赦免,使“他的心才感受到生的甜蜜”和“又不得不为受难而爱生活。
”然而这是一种贪生怕死还是说敬畏生命?还有同样是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其离家出走的思想是复杂的,但他始终怀有博爱的信仰,“通过暴力是不可能建立一种符合道德的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暴力都会不可避免地会再产生暴力。
”于是,他为了这样一种信念而去受苦难。
但在我看来,不是苦难就有意义的,羊群式的服从苦难只会为维护专制者的统治更加巩固。
革命,不是违背博爱,是为了更好的践行博爱的精神,尤其是大学生,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为了国家、人民而勇敢、坚强、乐于献生和抛弃生命,那一份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是否会在和平时代淹没消逝呢?还有,我很感慨英国的斯科特和他的南极考察队员,为了探索地球的最后一块处女之地,他们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很感慨俄国的革命导师列宁,为了革命利益的胜利完成,把自己的荣辱毁誉置之度外。
很感慨美国实业家菲尔德为了完成越过大洋通话的梦想,仅靠纯朴的勇气承受着所有失败的压力和耻笑。
当然,我也很惋惜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胜败竟由一个窝囊废主宰着,而且只用一分钟的决定,格鲁西将军的一个决定,就把欧洲历史改写了。
可见,命运是鄙视那些畏首畏尾的人的,它只会把勇敢者高高举起。
而那些被举起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英雄和天才们。
我们应该为英雄和天才们喝彩,因为他们懂得抓住那些群星闪耀的时刻——“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他们的光辉与群星那样永恒,照亮后人。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3读完《人类群星闪耀时》,我觉得很有感触,很有启发,很有收获。
茨威格先生是个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他刻画历史以刻画人性,在他所写的那些人物身上,都带点他自己的影子。
他是个强人,可惜最后在二战没熬过去,还是自杀了。
这本书里写的伟人,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体现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质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惊世之举。
这些人们所做之事,无论大小,作者都将其淋漓尽致的描写,称作“历史特写”。
从写作手法上讲,作者选用的这种体裁,一下子就让我看到了此书与那些名人传记或正统史书的不同:它是它们的结合体。
因为写文即写人,既然是“历史特写”,那么作者挑选人物的标准,首先是从历史角度着手的,那些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段历史的缔造者或推动者。
而从他们缔造或推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既能窥见当时社会现状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响着这个历史事件。
人事合一,以事衬人,这原是写小说的技法,但被运用到了真实的历史中,这是这本书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
我觉得这种写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两全其美,又与史实紧密照应,又写出了鲜活的人物。
历史,不是由一人推动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推动历史不仅需要一个将军,也要众多士兵。
可为什么这本书写的偏偏是那个将军呢?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假如历史是一辆大车,许许多多的人推着它缓慢前行,所谓将军,他们其实也就是比我们多几分力气,推的力更大而已。
作者选他写,不奇怪,他劲最大呀!可我这个士兵就奇怪了:凭什么这个鸟将军就比我们劲大?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都带有两个圈,一个大的套着一个小的,先说小的这个。
这个圈是没有实体的,但它确实存在着,而且悲惨的是,每个人自出生时圈的大小就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习成长,知识和经验丰富起来,这个圈也就越变越大。
等一个人的圈达到一个极限,足以超过同一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群时,历史就被推动了。
这个圈,广义地说,可以叫它“权力”。
我认为历史多是有权力的人推动的,像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奥古斯都,秦始皇,元太祖,等等。
可也有例外。
有些人,他自身的圈子不大,可他这个圈子在当时的特定环境、时间下是关键,比如那个倒霉的中尉(还是中将什么的,我忘了),是拿破仑的部下,他的圈子和拿破仑的没法相比,可就是他的圈子使拿破仑没有及时得到援兵,造成了滑铁卢的惨败。
历史不但曾经被推动过,更庆幸的是,在伟大的人类手下,它还曾被缔造过,被改变过。
如果说那些有权力的人,也就是推动者的作用是推车子,那么这些人,这些改变者的作用,就是站在车顶上,为推动的人指引方向。
这些人的伟大和不朽远胜过那些推动者们。
他们才是真正的伟人。
这些人,当然也同时有那个小圈和大圈,而他们的小圈常常很小。
但小圈只是大圈的一部分,他们的大圈,可以达到很大很大。
这个大圈叫做“影响力”。
它的特性和小圈相似,只不过是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人格修养造成了这个圈的扩大,而不仅限于粗浅的知识经验等等。
一个人的影响力在于时间和空间,超越了这两者而影响人类的,就是历史的改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