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及物性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

化学成分分析报告1. 引言化学成分分析是一项关键的研究技术,用于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分析样本中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获得关于样品的重要信息,例如其纯度、浓度以及可能的应用领域。
本报告将介绍化学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2. 基本原理化学成分分析基于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变化,通过测量样本的吸收、发射、分离或电化学信号来确定化学成分。
3. 分析方法3.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来判断样品的组成。
3.2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通过将样品分离成不同的成分,然后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这些技术利用样品中化合物在固定相或移动相中的分离行为来确定其组成。
3.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组成。
质谱仪可以将样品中的分子分离并产生离子,然后根据离子的质量和丰度进行分析。
质谱分析常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和组成。
3.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流和电位来确定其组成。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化学滴定、电位滴定和电解质测定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位的变化来推断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4. 应用案例化学成分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4.1 食品安全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添加剂。
通过分析食品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并提供相关的食品质量和安全信息。
4.2 药物研发化学成分分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药物样品的化学成分,可以确定其纯度、结构和活性,为药物研发提供关键的信息。
“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

“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英文标题】‘Transitivity’and Four Classes of Relevant Verbs 【标题注释】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1)03-0001-11 【作者】徐杰/Xu Jie 【作者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119260邮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内容提要】把动词分成“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传统做法解释不了许多语法现象。
根据有无带受事名词词组的潜在能力,动词应该分成“不及物动词”“潜及物动词”“单及物动词” 和“双及物动词”四类。
本文提供了支持这一分类的种种证据,讨论了跟四类动词相关的种种语法理论问题。
我们认为,“双宾语句式”(组合关系)和“双及物动词”(聚合关系)是两个有关但是性质不同的概念,让二者脱钩有助于解释一些语法现象,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惑。
【英文摘要】The traditionalclassification of verbs into transitive and intransitive verb s is useful but not enough.According to their potential capacity of taking up a patient NP or patient NPs(i.e.,transitivity),we would sub-categorize verbs into four classes:intransitive,quasi-transitive,mono-transitive,and di-transitive ve rb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set of language facts can be properly captur ed and explained under this new verb classification,and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s should be de-linked from di-transitive verbs whereby the former is syntagmatic but the latter associative.Some crucial theoretical i ssues with more general implications are also brought up and discussed in connec tion with this verb classification. 【关键词】动词分类/及物性/不及物动词/潜及物动词/单及物动词/双及物动词 verb classes/transitivity/intransitive/quasi-transitive/mono-transitive/di-transitive 一引言众所周知,“及物性”是动词的一种特征。
成分检测分析报告

成分检测分析报告目录• 1. 引言• 2. 背景• 3. 目的• 4. 方法• 5. 结果• 6. 讨论•7. 结论1. 引言成分检测分析报告是一项常见的分析检测工作,用于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组分。
这样的报告对于各种行业和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食品行业、药品研发、环境保护和化妆品等。
通过进行成分检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样品的成分构成,找出其中的有害物质,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背景成分检测分析是一种将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和鉴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组分。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会使用各种技术和仪器,例如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在进行成分检测分析之前,必须先对样品进行样品制备和前处理,以确保样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目的本次成分检测分析的目的是对给定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组分。
这将帮助我们了解样品的性质和组成,并评估其质量和安全性。
4. 方法本次成分检测分析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样品制备:对给定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前处理,以确保样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仪器设置:根据分析的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
3.数据采集:使用所选仪器和设备对样品进行测量,并采集相应的数据。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和组分。
5.结果报告:将分析结果整理汇总,并撰写成分检测分析报告。
5. 结果经过对给定样品的成分检测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主要成分:该样品中含有X%的成分A、Y%的成分B和Z%的成分C。
•有害物质检测:经过对样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未检测到任何有害物质。
•质量评估:基于分析结果,我们评估该样品的质量良好,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要求。
6. 讨论本次成分检测分析的结果表明,给定样品是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并未检测到任何有害物质。
这意味着该样品可以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安全使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本次分析只针对给定样品进行,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批次或不同来源的样品。
材料成分分析方法

材料成分分析方法材料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组成,为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材料科学领域,材料成分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表征分析等。
化学分析是最常见的材料成分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材料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确定材料的成分。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揭示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然而,化学分析方法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成本较高,且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材料。
物理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材料成分分析方法。
它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来推断材料的成分和结构。
常见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热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然而,物理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非晶态材料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表征分析是一种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
它将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其他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材料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成分信息。
表征分析方法包括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的成分、形貌、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材料成分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揭示材料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全面的成分信息。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新的分析方法,以满足对材料成分分析的需求。
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

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食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营养价值,食品质量保证中的食品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与意义,旨在加深大众对食品质量保障的认识。
一、食品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食品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食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该方法通常用于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如香料和防腐剂等。
它通过将挥发性有机物与气相色谱分离,再通过质谱仪的扫描功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如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与溶剂相互作用,再通过质谱仪的测量,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该方法可以分析食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蛋白质和糖类等。
它通过测量样品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二、食品化学成分分析的意义食品化学成分分析在食品质量保证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安全的评估:通过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或超标物质,从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2. 营养价值的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可以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食品。
3. 食品质量的控制: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
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制定科学的控制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4. 食品加工的指导:食品加工是将原料转化为食品制成品的过程,食品化学成分分析可以为食品加工提供技术支持,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材料成分分析方法

材料成分分析方法材料成分分析是指对材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材料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组成和性能,为材料的选取、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在材料成分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光谱分析等,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化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材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法、显色滴定法、络合滴定法、重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机物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具有分析范围广、准确度高的特点。
物理分析是通过材料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成分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热分析、磁分析、电分析等。
热分析是利用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等。
磁分析是利用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响应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磁化率分析、磁滞回线分析等。
电分析是利用材料在外加电场下的响应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电导率分析、介电常数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的热学、磁学、电学性质进行准确的分析,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的特点。
光谱分析是利用材料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材料的分子结构、化学键、功能团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具有分析非破坏性、样品准备简单的特点。
综上所述,材料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材料成分分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希望本文对材料成分分析方法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及物性分析和语篇体裁的体现

及物性分析和语篇体裁的体现作者:熊少微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7期一、及物性分析及物性分析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三种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 1994/2000)。
概念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描述他们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
人际功能指人们用语言和别人交往,建立某种人际关系。
语篇功能指人们运用语言组织信息,使之成为完整思想的语篇。
三种纯理功能各通过若干语义系统体现,概念功能有及物性、语态系统和归一性,人际功能有语义、情态和基调,语篇功能有主位、信息和衔接。
及物性是概念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它是描述小句的系统,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过程,并说明过程涉及的参与者、环境成分。
及物性把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过程区分六种及物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前三种是最基本的过程,后三种是次要过程,基本过程交叉存在次要过程。
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由若干个系统组成网络,构成意义潜势。
作为符号的一种,人们在表述时为达到某种目的,必然对语言进行选择,因而,任何的选择都有其意义所在。
“选择就是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黄国文2001),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
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某一种过程类型,使这文本成为有别于其它文本的语篇体裁。
语篇体裁是一项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Martin 1984)。
语篇体裁一般通过“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这两种方式体现(黄国文 2001)。
及物性是重要的体现样式之一,语篇体裁可借助于及物性分析体现。
二.及物性过程在语篇中的功能本文对六种不同的家用电器的使用手册英文版——Text 1:Mini-folding Hairdryer (MIKE)/Text 2:Ceiling tubular ventilating fan(GENUIN)/Text 3:Automatic Electric Cooker (TRIANGLE)/Text 4:Automatic Electric Air Pad(CROWN)/Text 5:Refrigerator (RHUALING)/Text 6:Washing Machine(KMC)进行及物性分析,探讨各种选择是如何实现意义的,体现特有的语篇体裁。
食品营养成分及功能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食品营养成分及功能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食品的营养成分以及功能成分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分析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健康的饮食,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营养成分及功能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一、食品营养成分的重要性食品是我们获得营养的重要来源,不同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我们可以摄取到全面的营养,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二、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较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进行分解,并使用特定试剂进行反应,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这些试剂能够与所需分析的物质发生特定反应,从而达到测定含量的目的。
2. 生物学分析法生物学分析法是利用生物体对特定成分的反应,通过生物试剂和酶的作用测定食品中特定的营养成分。
比如,使用酶类通过催化反应来测定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
这种方法在食品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1. 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为了更快速地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有一些研究致力于开发快速测定方法。
比如,近年来,光谱技术被广泛运用在食品分析中,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样品的光谱信号来分析其成分。
2. 成分相互作用的研究食品中的各种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到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一些研究致力于探究不同食材的组合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提供依据。
3. 新型成分的研究除了传统的营养成分,还有一些新型的功能成分被越来越多地发现和研究。
这些功能成分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这些新型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
结论:食品营养成分及功能成分的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我们选择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学分析法,能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工业分析仪表概述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6.3 氧化锆氧分析仪 6.4 工业气相色谱仪 6.5 水分分析仪 6.6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6.7 密度计
6.8 实训——可燃气体检测器的应用与调校
6.1 工业分析仪表概述
6.1.1 工业分析仪表的基本组成
工业分析仪表一般由自动取样装置、预处理系统、检测器、信 号处理及显示装置、整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图6-1
工业分析仪表组成框图
6.1 工业分析仪表概述
6.1.2 工业分析仪表的分类 (1)光学式分析仪表
(2)电化学式分析仪表
(3)色谱式分析仪表 (4)热学式分析仪表 (5)磁学式分析仪表
6.1 工业分析仪表概述
6.1.3 工业分析仪表的应用 (1)产品质量监督 (2)工艺监督 (3)安全生产
2.50
3.00 3.50 4.00 4.50
39.66
36.23 33.33 30.82 28.61
41.93
38.31 35.24 32.59 30.24
44.20
40.38 37.15 34.35 31.88
46.47
42.46 39.06 36.12 33.52
48.63
44.53 40.97 37.88 35.16
图6-4 单电桥测量桥路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2)双电桥测量桥路
图6-5
双电桥测量电路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6.2.3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应用
1.热导式分析仪的应用场合 1)检测分析锅炉或加热炉烟道气中CO2的含量。 2)检测分析化肥厂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循环气中H2的含量。 3)检测分析硫酸及磷肥生产流程中SO2的含量。 4)检测分析空气分离装置中Ar的含量。 5)测定Cl2生产流程中Cl2中的含氢量,确保安全生产。 6)测定制氢、制氧过程中,纯氢中的氧含量及纯氧中的氢含量。 7)测定有机工业生产中,碳氢化合物中H2的含量。 8)检测分析氢冷发电机组中H2、CO2的含量等等。
分析有影响的干扰组分。
4)不同结构形式的热导池对样气压力、流量的稳定性要求不同,要 注意样气压力、流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样气温度变化也会对热导 池有影响,因此,分析仪在使用时环境温度应满足规定条件。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3.调校
1)分析仪必须预热至热稳定后再进行校准。 2)标准气体中背景气体的导热系数要与被测气体背景气体的导热系 数相一致,否则应进行修正。 3)标准气体的流速要与工作时被测气体的流速相同。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2.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最适合于检测二元混合气体(导热系数相差较大的)中某一组分的 含量。 2)对于存在多组分背景气体的情况,即分析三元或三元以上的混合 气体时,背景气体中各组分的导热系数必须很接近,否则测量误差 太大,不易采用。 3)必要时应对被测气体进行预处理,如除尘、除水、冷却、去除对
室,并与热丝进行热交换,再由主气路带走。
(4)对流扩散式 它是在扩散式结构基础上加一支气管路形成分流, 以减少滞后。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3.测量桥路 (1)单电桥测量桥路 分单臂电桥测量桥路和双臂电桥测量桥路。 说明: ① 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可克服或减小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② 通过改变参比气体百分含量,能改变分析仪的测量范围。
H2
N2
O2 Ar
NH3 CO CO2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2.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
i Ci
i 1
n
3.热导分析原理的应用条件 1)混合气体中除待测组分外,其余各组分的导热系数必须相同或十 分接近。 2)待测组分的导热系数对比其余组分的导热系数要有显著的差别。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氧浓差电池 氧浓差电动势E
RT P R E ln nF Px
图6-7
氧浓差电池原理
6.3 氧化锆氧分析仪
表6-2 氧浓差电动势与氧含量关系
氧的体积 分数(%)
1.00 1.50 2.00
氧浓差电动势/mV
600℃ 56.89 49.27 43.86 650℃ 60.15 52.09 46.37 700℃ 63.41 54.91 48.88 750℃ 66.67 57.73 51.39 800℃ 69.92 60.55 53.90 850℃ 73.18 63.37 56.41
(4)节约能源
(5)污染监测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6.2.1 热导分析原理 1.气体的导热系数
表6-1
气体名称 空气
常见气体0℃时的导热系数、相对导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温度系数
0℃时导热系数/1W/ m· K 2.43 17.33 2.42 2.45 1.63 2.17 2.35 1.46 0℃时相对导热系数 1.00 7.13 0.996 1.013 0.684 0.89 0.96 0.605 0~100℃导热系数的 温度系数/1/K 0.0028 0.0027 0.0028 0.0028 0.0030 0.0048 0.0028 0.0048
4)手动校准时,要考虑到气路中气流的置换及稳定时间要求。
5)对分析仪的零点和量程需要重复校准。 6)需要准确校准时,要多校几点。
6.3 氧化锆氧分析仪
6.3.1 氧化锆检测氧含量的原理
氧化锆是一种固体电解质金属锆的氧化物,它具有陶瓷的特性。 氧化锆具有高温导电性。
图6-6
氧离子空穴形成示意
6.3 氧化锆氧分析仪
6.2.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热导池工作原理
Rn R0 (1 t c )
K
R02 I 2
图6-2
热导池的结构示意图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2.热导池结构形式
图6-3
热导池的结构形式示意图
6.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1)直通式 中间为主气路,上下各以节流孔与测量室相通。 (2)对流式 测量室与主气路下端并联相通,大部分被测气体由主气 路排出,一小部分进入测量室。 (3)扩散式 在主气路设置测量室,被测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测量
51.02
46.61 42.88 39.65 36.80
5.00
5.50 6.00
26.63
24.83 23.20
28.
26.26 24.53
29.67
27.68 25.85
31.20
29.10 27.18
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