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健康数据采集交换监控平台技术及对接要求
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口健康信息,我们计划建设一个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集中管理、分析和利用人口健康信息的平台,以便政府和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健康状况,优化资源分配和制定相应政策。
项目内容* 数据整合与管理:该平台将整合来自各类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的人口健康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口健康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和趋势,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 数据共享与交流: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合作网络,促进不同部门和机构间的数据交流与分享,推动整个社会对人口健康管理的共同参与和贡献。
项目实施* 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和方案,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 系统开发:根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 数据整合:与相关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协商,制定数据整合方案,并进行数据接入和整合工作。
* 数据分析: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相关报告和分析结果。
* 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机制,促进数据交流与分享,提高社会对人口健康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系统运维与优化:确保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运行,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优化和升级。
预期效果* 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全民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
* 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全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健康管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风险与挑战*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 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性,数据质量和一致性可能存在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数据质量。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采用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平台数据交换范围与格式、交换方式与流程、交换管理等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国家级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接口设计,以及交换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适用于规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数据规范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3-2012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WS37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5-2012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WS376-2013儿童保健数据集WS377-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T447-201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82-201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T502-2016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WS537-2017居民健康卡数据集WS538-2017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WS539-2017远程医疗信息基本数据集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542-2017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WS374.1-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一部分:卫生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WS374.2-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二部分:卫生监督行政许可与登记WS374.3-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三部分:卫生监督监测与评价WS374.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四部分:卫生监督机构与人员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T546-2017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与统一通信平台交互规范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GB/T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4761家庭关系代码GB/T4658学历代码GB/T6565职业分类与代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1062.4-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3术语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健康档案调用接口标准(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项目)

2.1 接口方式...................................................................................................................................1 2.2 接口调用流程...........................................................................................................................2
2.2 接口调用流程
接口调用的流程图如下:
2
3 接口列表
3.1 登陆授权
3.1.1 接口说明
地址附带帐号密码信息登陆区域平台
3.1.2 接口地址
http://ip:port/hrbs/user/token.json
3.1.3 请求参数
序 代码
号
名称
数据类型
必填
注释
1 idnum
账号
VARCHAR2(100) 是 授权帐号
&token=8fd3e48886ca47099359036f71a4fa36
Java 加密示例:
public String encrypt(String data, String password) throws Exception {
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人口健康管理平台,旨在整合和优化医疗资源,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智能化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预测。
整合性
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包括健康数据,包括医疗记录、体检数据、健康调查等。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和挖掘。
进一步深化跨部门、跨区域的人口健康信息共享与协同,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高数据质量和利用价值。
拓展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应用场景,将其应用于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精准医疗等领域,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运用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提高人口健康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利用水平。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策
安全风险是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数据泄露、系统被攻击、用户隐私保护等。
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系统被攻击,将对用户造成严重损失。此外,用户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平台无法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将面临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压力。
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CONTENTS
引言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概述解决方案设计实施方案效益分析风险评估与对策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需要,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如果平台的技术落后或更新缓慢,可能会导致平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甚至被市场淘汰。同时,不同系统间的技术兼容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平台无法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数据交互,将严重影响平台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包1全员人口息采集平台技术参数及要求

包1: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平台技术参数及要求一、采购项目技术参数及要求1. 项目名称:大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政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终端)采购2. 项目清单及要求一、项目所涉及的软硬件清单二、本项目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项目背景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创新试点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统一部署的为已经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尤其是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资源库的试点示范项目。
在县乡两级政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等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窗口部署融快速查询、办事引导、政务协同、数据库关联、信息采集、数据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终端,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探索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资源库重要的融办事采集和协调采集为一体的全员人口信息长效采集机制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是落实《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基层政务服务窗口的应用服务环境建设,配备服务终端、自助终端和辅助设备,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应用向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延伸”的精神和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政务中心等一站式办事窗口建立人口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采集和变更人口信息,事项相关办事信息与全员人口信息的有机对接”的要求。
本项目要求采购的政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终端主要部署在县政府政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县乡两级政府政务事项办理、查询、数据采集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人口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公众通过扫描身份证件、选择办事内容、填报(确认)自身的基本信息来完成政务事项办理申请;通过本平台可以详细了解各政务事项办理的法律法规、行政依据、办事指引以及查询办事结果;本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能够通过本平台实时采集需要的通过本平台受理的政务事项办理的过程和结果信息,进行部门间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本项目采取县级建立政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和应用数据库方式支持政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既定功能。
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人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口健康数据,我们决定建设一个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搭建一个集中管理和分析人口健康数据的平台,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理性的依据。
项目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通过与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健康研究机构合作,收集人口健康相关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病例数据等。
2. 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查询。
3. 数据安全: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确保人口健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合法合规地使用和共享数据。
4.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取人口健康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和规律,为决策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5. 数据应用: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人口健康管理和医疗决策中,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指导。
项目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立项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制定项目计划和工作安排,并成立项目组织和管理机构。
2. 需求分析阶段:详细了解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健康研究机构的数据需求,定义数据采集和整合的要求。
3. 系统设计阶段: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功能,确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4. 开发和测试阶段:根据系统设计,进行平台的软件开发和测试,并进行数据集成和安全验证。
5. 实施和运维阶段:将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并进行持续的运维和维护工作。
项目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预期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数据集中管理: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健康研究机构的人口健康数据得到集中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2. 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确保人口健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2019年版)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采用数据接口规范,规定了平台数据交换范围与格式、交换方式与流程、交换管理等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国家级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接口设计,以及交换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适用于规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数据规范WS/T305-2009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5-20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372-2012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3-2012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WS37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WS375-2012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WS376-2013儿童保健数据集WS377-2013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T447-201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48-2014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482-2016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编制规范WS/T483-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WS/T500-2016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T502-2016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WS537-2017居民健康卡数据集WS538-2017医学数字影像通信基本数据集WS539-2017远程医疗信息基本数据集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542-2017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WS374.1-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一部分:卫生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WS374.2-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二部分:卫生监督行政许可与登记WS374.3-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三部分:卫生监督监测与评价WS374.4-2012卫生管理基本数据集第四部分:卫生监督机构与人员WS541-2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WS/T546-2017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与统一通信平台交互规范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GB/T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4761家庭关系代码GB/T4658学历代码GB/T6565职业分类与代码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1062.4-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9年3术语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要求,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称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数据库为核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下,有效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承建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3.4 亿元,搭建“1+6”国家医疗健康中心,即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各省级平台实现连通,全面建成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要求,四级平台部署架构如下:●国家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包括两部分:1、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用来适应非标准化平台的接入以及数据采集;2、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十个基础服务构成的基于文档采集和协同服务平台。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国家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也包括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和企业服务总线平台。
向上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省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平台接入支持协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两种功能。
●地市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省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市属医疗机构、下级平台或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县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县级数据采集交换架构参照地市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县(区)属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部署方式:逐级某(同时具备完备的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省份,可选择逐级某模式)、市级直连(没有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市级直连模式)、省级直连(没有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省级直连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人口健康数据采集交换监控平台技术及对接要求1.技术要求1.1.建设背景按照《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卫计委《山东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同时结合国家卫计委正式发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等标准规范,市卫计委于2016年10月上旬已经启动了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招标建设工作。
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接入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为了让市级平台的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平台接入机构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时效性等要求很高。
本项目招标采用卫生数据采集交换综合一体机(以下简称“一体机”)实现接入医疗机构数据采集,通过一体机在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和市级人口健康信息之间建立稳定、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保障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单位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管理决策及居民健康服务更加有效。
1.2.采购配置表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采购。
1.3.总体技术要求医院数据采集交换监控平台(一体机形式)(以下简称“一体机”)是集数据自动采集、数据清洗、数据交换、远程维护、安全、路由交换、数据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采集设备,以实现与医疗卫生机构内HIS、LIS、PACS等应用的交换,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数据的采集与提取、信息数据转换与标准化、协议转换、信息交换与上传等。
一体机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具有硬盘RAID5保护机制,实现数据存储并保证数据安全;内置防火墙确保网络接入安全;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包括静态IP 地址、DHCP、PPPoE和PPTP;支持多种网络服务,包括FTP 服务、静态路由、动态路由、NTP 服务、DNS 服务以及DHCP 服务等。
2.一体机必须基于企业服务总线设计,实现数据采集、传输与交换的消息传输中间件产品需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消息传输中间件无缝对接,以保证数据传输的一致性;一体机须遵循Web Service、JMS、FTP标准规范,实现二三级医院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间数据的高效采集与交换。
3.一体机须采用SOA架构设计,保证数据采集、交换、共享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未来医疗卫生不断变化和新增的业务需求。
4.一体机须采用主动接入方式主动从医院提供的数据源获取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数据;支持多种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采集;提供图形化界面工具,对数据采集交换提供全面支持,支持采集流程的配置、数据结构映射、标准值域映射;支持基于市级平台的信息调阅服务。
5.一体机需具有数据质量控制功能,需对清洗转换后的数据按数据采集标准从关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对数据质量进行分析,支持对数据错误的追踪,支持以web页面方式查看数据质控结果。
6.从平台数据采集层面和基于平台的应用层面,一体机应实现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技术方案基本内容:1)平台数据采集层面的对接一体机需实现将医院各系统中相关数据自动抓取,按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接口规范通过转换、拆分、合并等算法清洗后,将数据写入到医院端一体机接入数据库,在数据校验之后上传数据至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2)基于平台的应用层面的对接信息共享调阅是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功能,主要基于健康档案(EHR)浏览器来实现。
EHR浏览器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环境,在该环境下被授权的卫生专业人员可以方便地访问区域健康档案以及电子病历中保存的市民的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的全景视图。
医院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档案调阅,可以了解就诊患者的以往健康状况,查阅以前的就诊记录及检验检查报告。
一体机需支持基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EHR调阅的服务,配合医院在接入改造过程中将调阅功能整合在业务系统(如医生工作站)中,并通过合理控制使医生只能在诊疗活动过程内(如门急诊接诊时、住院在院期间)才能执行健康档案调阅。
3)对数据采集范围及要求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完成数据采集必须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相关要求,数据采集范围及内容不能低于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要求。
应针对基本信息、健康档案信息、疾病管理信息、疾病控制信息、医疗服务信息等进行详细的数据采集范围及内容设计。
1.4.一体机硬件参数要求一体机设备硬件配置参数至少需满足以下参数要求。
1.5.一体机软件应用功能要求1.5.1总体要求1.一体机支持对数据的集中管理,能控制各交换结点间数据交换规则和路径。
针对不同的交换任务,可自行定义数据采集、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存放等多个步骤。
2.★一体机能与主流中间件产品进行直接联接,支持多协议接入,联网时可根据接入点情况,通过联网属性定义(无需编程)完成联网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提供采用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手段,保证扩展的便捷性和兼容性。
3.★支持主流的数据库,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Cache等,支持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集成与协同,并保证多数据库(异构或同构)之间的全局事务一致性。
4.一体机能支持不同地域的服务器进行服务端连接,能够进行连接策略和加密的配置;支持跨越广域网的服务器间进行透明的请求转发和内容依赖路由机制。
5.一体机的数据采集交换必须具备事件触发、定时任务、数据触发(当某些敏感数据发生变化时主动触发数据交换)的发起数据交换请求的技术性能。
6.一体机的数据采集交换需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机制。
对交换任务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日志管理。
具备直观、详细的运行与状态日志,同时还具有日志分析功能,帮助用户调整优化平台运行性能。
1.5.2数据采集交换功能要求一体机数据采集交换的功能目标是为用户和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视图和数据处理、为现有应用服务提供服务包装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消息收发服务、为解决复杂的数据交换和处理提供易用的、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处理规则定义、数据交换流程模型定义、事件处理规则定义等,可以快速完成一个交换的过程创建和部署。
为实现以上目标,一体机需提供的以下数据采集交换的基础功能:1.消息集成服务消息集成是应用整合的基础,消息传送为系统间特别是异构的系统间的应用整合提供通讯基础。
消息传送的功能包括:消息收发、消息安全、消息地址、消息路由、消息转换、消息封装、消息传输、消息推送、消息订阅及发布等。
2.服务集成服务服务集成是数据采集交换节点间采用服务调用的方式完成机构端与中心端之间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在服务调用的技术中大部分要求调用的客户端采用的技术与服务提供端的技术相同。
要求一体机数据采集交换系统采用web services作为服务的统一提供和调用方式,同时也支持对于一些主要的非web services提供服务包装的功能。
3.数据集成服务数据集成是完成对平台所涉及的各种数据提供统一访问和处理的功能,它主要包括提供统一访问的数据网格服务和面向复杂处理的数据处理服务。
另外,作为支撑模块在数据集成中还包括元数据访问的服务。
要求能提供丰富的元数据服务功能、支持灵活的数据采集服务、支持数据转换、支持数据分发等。
4.流程集成服务流程集成服务是指采用统一流程模型语言描述复杂数据交换过程,并且在流程活动中内置支持本交换产品中多种类型的内置服务,例如:消息收发、数据处理、服务调用等。
整个建模支持可视化工具建模,同时对于正在交换的流程可以监控。
一体机数据采集交换系统对于流程的启动需支持定时启动、外部事件触发、手工启动。
一体机在其基础的消息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和流程集成服务功能的支撑下,还需要提供以下具体功能:1.数据抽取由为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对医院节点数据进行监测功能,通过一体机进行医院增量数据抽取以及全量数据抽取,抽取需满足以下要求:✓支持主动由业务系统数据源进行数据抽取,支持生产库、备份库、视图的抽取。
✓支持各类医疗业务系统,包括HIS、LIS、RIS、EMR等,支持由数据库、Web服务接口、文件(XML、CSV、Excel等)、技术接口等进行主动数据抽取。
✓★支持多种抽取方式,包括定时抽取、实时抽取、全量抽取、增量抽取等时抽取。
✓数据抽取需提供图形化配置工具,对具备相同业务系统的不同医疗机构,数据抽取需具备可复制性。
2.数据规则转换数据规则转换作为数据上传及数据下载的中间环节,对数据转换规则进行管理。
规则类型分为医院端代码规则和中心端代码规则。
转换类型如下,将医院端数据代码翻译为中心端数据代码进行数据上传;将中心端数据代码翻译为医院端数据代码进行数据下载。
数据规则转换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支持数据由医院私有标准向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标准转换的工作,包括值域映射、默认值填充、内容转换等功能。
✓为简化映射复杂性,提升实施效率,标准映射需支持智能匹配及人工调整确认双重映射方法。
✓数据转换需提供图形化配置工具,对具备相同业务系统的不同医疗机构,数据转换需具备可复制性。
3.数据质量校验✓★一体机需在数据产生的医院完成数据质量校验工作,能根据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的校验规则执行数据校验,仅上报校验通过的数据。
✓对质量校验存在问题的数据,需支持生成质量校验报告,同时上报给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并向数据产生的医院反馈数据质量校验信息。
✓★数据质量校验需包括字段级合理性校验及完整性校验。
✓★数据质量校验需采用复制模式实施,保证全市数据质量校验标准统一。
4.数据上传为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对医院节点数据进行监测功能,在完成数据规则转换和数据质量校验后进行增量数据上传以及海量数据上传;数据上传至中心后由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形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为核心的卫生信息资源库。
5.数据缓存一体机需提供内置缓存库,可进行上报前数据备份和数据下载后的缓存,为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供有效的数据补偿机制,提高各接入医疗机构数据调阅效率,并提供多种存储策略与清空策略。
6.数据下载一体机需支持由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设置的数据下载触发机制,将数据从中心数据库下载到医院端的一体机。
数据下载完成后,进行数据分发,医院端应用系统获取数据,可供医院内医生工作站随即展示。
展示实现机制架构可支持B/S、C/S形式。
在数据下载之前,根据各个医院点一体机配置的数据规则转换库中的规则进行代码翻译,翻译完毕后下载至本地医院点数据库中。
7.数据展示管理数据展示管理作为医生工作站的展示平台,获取一体机由中心端下载的相关数据,为医务人员诊断提供共享调阅支持。
对于各机构的医生工作站提供数据接口,供医院端应用系统调用。
具体可实现共享调阅的数据类型有病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实验室化验检查报告、影像检查报告、住院相关病例和近期就医履历等信息。
8.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一体机的数据采集需确保数据在有限带宽上稳定传输,并能通过校验技术做到不重不漏不走样,以保证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