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完整纯净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完整纯净版)
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
译为“像……一样”“用……”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
译为“在……”“向……”“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译为“每……”“在……”“一……比……”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到达的人
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地里的收成;入,家里的存粮
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赐:恩惠
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 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追亡逐北(《过秦论》)
日:一天比一天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 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 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 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作动词
名词+名词(代)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副词作状语+名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名词+补语(介宾补语)
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 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 活用为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显出白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利:使……快
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 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弱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五、活用为名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3、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 4、追亡逐北 (亡:逃跑的军队) 5、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远处和近处的人)
当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时则译为名词。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 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 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 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 里作动词用,“杀”的意思。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驻扎)
知识点巩固: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 。
2、将军身披坚执锐。
5、副词+名词; 6、名词+之(代词)。
(树:种植)
知识点巩固: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籍吏民。 3、范增数目项王。 4、沛公欲王关中。 5、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然而不王者。 9、天雨雪。
二、使动用法: 1、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使……称王)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名词”活用作“动词”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的规则:
(水:游泳)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4、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5、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变白) 6、树之以桑。
1、名词+名词; 2、能愿动词+名词; 3、名词+介宾短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沛公)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

(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太学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庄宗)函梁君臣之首。

(秦王)舍蔺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刑人如恐不胜。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驴不胜怒,蹄之。

(士大夫)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公将鼓之。

沛公军霸上。

(沛公)道芷阳,已至军中矣。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唐浮屠慧褒舍于其址。

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一狼洞于其中。

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衣,立大巫后。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勾践)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七十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范增数目项王。

(众人)皆白衣冠以送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子谓公冶长曰:“可妻也。

”三岁贯汝,莫肯德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也。

王曰:“德何如则可王也?”左右欲刃相如。

沛公欲王关中。

齐人有欲金者,旦衣冠而之市。

秦伯说,与郑人盟。

独石钟山以钟名,何哉?(六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项王)引兵而东。

(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秦)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八州而朝同列。

(涉)乃书“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虎)稍出林,近之。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火尚足以明也。

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三、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

吞二周而亡诸侯。

焉用亡郑以陪邻?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文言文复习 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主语和宾语,有些名 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 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 “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 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 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 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 “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 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 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 语。例如:登高而招 《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 表示招手的方式。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 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 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 例: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尔安敢轻吾射!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
•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2、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充当 主语或宾语时,用作名词
• 例: • 群贤毕至,少老咸集。 • 今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 乘坚策肥。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 夫人将启之。
• 禹劳天下。
• 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
• 君子死知己。
五、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 谓使动用法,指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
• 1、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在宾语 前面时)
• 例: • 秦王欲相张君
•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2、动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动词后面带宾 语。不及物动词,在平常中是不带宾语的,
• 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 曰:“子房前。”
3、名词带有做补语的介词结构即 “名+介名”时,做动词
• 例: • 晋师军于庐柳。 •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于)客舍。
4、名词前面有副词作状语的,这 个名词作动词(因为动词只受副
词修饰)
• 例: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儒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7、名词(主要是方位名词)作பைடு நூலகம்词句, 没有其他词语作谓语时,这个名词做
动词用。
• 例:
•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 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 许子冠乎?“冠”。
•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 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三、形容词活用
• 1.作动词用把形容词直接放在宾语之前 (即形容词带宾语),这个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
• 张君至,秦王迎之。 • 张君至,秦王去之。 • 张君至,秦王友之。
1、可在内容方面去区别
• 使动用法重点是放在行动上,意动 用法重点是放在认识上。我们判断 时,主要看句子是行动上的还是认 识上的。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战争)寡人之妻。 • 梅妻鹤子。
2、从形式上看要符合语言习惯。
• 例: •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客之”,不能
• 成(人名)以其小,劣之。
•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名词的意动用法
• 例: •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梅妻鹤子。 • 鱼肉百姓。 •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
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 测试一下,看下面哪句为意动,哪 句为使动:
C、”日”用在句首主语前,表示追溯 过去,译为“往日”
• 例: • 日淮南衡山谋叛逆,诛其宗族。 • 日吾来此也。
(2)、“时”作状语
• A、用在动词前面,译作“到时候 • 谨食之,时而献焉。 • B、用在主语前,译作“当时”: • 例: • 时先主在新野。
• 时大风雷,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 望。
• A、放在动词前,表示行动的经常 性,译为“每天(年)”。例: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
B、”日”作状语,放在形容词或具有动 作性质变化的动词前,表示情态的逐渐发
展,译为“一天天”。
• 例: • 于是与亮情日密。
•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 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如果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 例:
• 项伯杀,臣活之。
• 又数刀,毙之。
• 将蔚醉,广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
•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在形 容词后面带宾语,这个形容词作动词
用,是使动用法。
• 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5、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的,这个名词 作动词用。能愿动词和动词(名词活用
的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 例:
• 左右欲刃相如。
• 岂吾相不当侯耶?且固命也?
• 生已死,腔血狼藉。陈氏骇涕不 敢声。
• 吾亦欲东耳。
6、 名词用“而”与动词相连, “而”前后的名词都作动词用。
• 例: • 晨起,饭而行。 • 笼而归。 • 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二、名词作一般的动词
• 1、名词带宾语时,即“名+宾”构 成动宾关系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带 宾语是动词的特征)
• 例: • 驴不胜怒,蹄之。 • 策蹇驴,囊图书。 •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2、两个名词并列,即“名+名” 如果构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
用作一般动词,
• 例: • 大楚兴,陈胜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