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正式)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5(7页)(浙教版八年级上)

飞机喷洒农药
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 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 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
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1.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等量的水,然后在两个烧杯 里加入不同量的硫酸铜,哪杯浓?
2.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不量的水,然后在两个烧杯 里加入等量的硫酸铜,哪杯浓?
3.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不等量的水,然后在两个烧 杯里加入不等量的硫酸铜,哪杯浓?
5.若将(1)所得溶液的食盐的质量分数变
为原来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5)100克
再见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 =
= m质
m质
m液
m质 + m剂
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21.. 取取两两个个烧烧杯杯分分别别加加1等0克量和的2水0,克然的后水在,两然个后烧在杯 两里个加烧入杯不里同都量加的入硫5酸克铜的,硫哪酸杯铜浓,?哪杯浓?
132.. 取取两两个个烧烧杯杯分分别别加加1不0克量的和水20,克然的后水在,两然个后烧在杯 杯 两里里个加加烧入入 杯等里2量克加的和入硫54克酸克硫铜和酸,5铜的哪,硫杯哪酸浓杯铜?浓,?哪杯浓? 3.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不等量的水,然后在两个烧 杯里加入不等量的硫酸铜,哪杯浓?
1.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
的食盐的质量分数?(1)10% 表示什么意思?
2.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到另一烧杯中,
求剩余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2) 10%
3.在剩下溶液中加入10克水,所得溶液
的食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8.3%
4.向另一杯中加入5克食盐,食盐的质量
分数为多少?
(4)18.1%
八年级上科学笔记物质的溶解

八年级上科学笔记物质的溶解冲糖水的故事: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一、物质的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P25)3.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P26)实验结论: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还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蔗糖。
4.影响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搅拌能够加快溶解;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颗粒变小是溶解加快。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意: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①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是否饱和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②必须要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根据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溶质固体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若溶液底部有稳定存在的溶质固体,且该固体不再减少,则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在溶液中加入溶质固体判断: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若果还能继续溶解,标明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注意:以上适用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极少数固体和所有气体物质不熟用,如氢氧化钙、氧气、二氧化碳等。
【思考】一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能否继续溶解食盐呢?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指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4.浓溶液和稀溶液1、定义:浓溶液: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有的溶液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经典教案《物质的溶解》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物质的溶解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的区别和联系;3.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使学生接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1.演示实验——引导讨论模式:2.实验探究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并不是只限于科学家的行为,感受科学并不神秘;2. 通过阅读科学家琴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魅力;3. 通过STSE教育,体验科学探究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4. 感知科学探究是一个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的过程。
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仪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温度计、火柴、放大镜。
师:老师知道仓南有一项传统的文化遗产——晒盐。
你们知道吗?它的历史已经有3千多年了。
有没有同学知道晒盐呢?你能说说晒盐的过程或原理吗?生:蒸发水。
把海水引入盐田,然后太阳晒,盐就出来了。
师:对,古代仓南人民就是利用这些溶解的知识来生产食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引出课题》师:那么,关于溶解,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生:默不作声。
师:你想深入研究溶解吗?(——想)那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溶解的这些问题(出示问题)师:这些问题,哪些是你现在就能回答的?生:第一个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初一学过。
或者举例说明。
师:(表扬),那剩下的问题我们的同学现在不能回答,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做做实验,看能否从实验中找到答案。
(出示实验任务,简要说明:分别把5克蔗糖、1克硫酸铜、5克硫酸铜、0.2克熟石灰分别加入盛有10毫升水的烧杯中,并充分搅拌。
)三、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说明:重点了解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并初步了解其判断理由。
1.5物质的溶解(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知识点分析】一.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的定义:一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3.物质溶解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4.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注意控制变量)①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③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温度不同溶解能力不同。
5.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温度:a.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硝酸铵b.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如氯化钠(食盐)极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熟石灰)6.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④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5.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的溶剂;③某种溶质。
(3)判断方法:①观察法:若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则该溶质的饱和溶液;②实验法:若底部无剩余,加入该溶质,溶解或溶解一部分,不饱和;不再溶解,饱和。
(4)转化:三.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 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质质量。
(3)符号是 S,单位是 g。
(4)物质的溶解性: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我们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以下四种:四.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1.溶解度曲线:记录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用图像表示变化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一章 水与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老爸,我要喝最甜的 糖水,还要加,一直
加……
儿子,现在最甜的了, 再加也不会再变甜
了……
思考、讨论: 是儿子还是老爸正确?
嘿,别吵了,去 学好科学
就知道了!
一: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吗?
联系生活
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是否都能溶解? 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而面粉几乎不溶。
A.浓溶液
B.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3、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的是( D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能使该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D )
A.恒温时蒸发些水 B.恒温时再加入硝酸钾
实验4:在C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氯化
钠固体,观察氯化钠固体是否能溶解。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氯化钠固体能溶解。
讨论
你有办法让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 和吗? 1、再加硝酸钾溶质; 2、蒸发溶剂; 3、降低温度。
你有办法让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得不 饱和吗?
1、加溶剂; 2、升高温度。
交流讨论:饱和溶液一定
是浓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还能继续溶解 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实验2:
在A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水,观察未 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 能继续溶解。
实验3:
在酒精灯上加热B试管,观察未 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 能继续溶解。
科学: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活动一:向10毫升水的试管逐渐加硝酸钾, 充分振荡
活动过程
现象(固体是否完全 溶解)
1
2
向10毫升水的试管中加 1药匙硝酸钾充分振荡 继续向试管逐渐增加2 药匙硝酸钾,充分振荡
活动二:如何将试管中剩余固体溶解了?
活动过
现象(固体是否溶解)
程
1 2
试管加水 试管加热
思考: 如何把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 溶液
① 加溶剂
②升温
③蒸发溶剂 ②加溶质 ① 降温
不饱和 溶液
熟石灰
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
溶有较少的溶质称为稀溶液
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活动三: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活动过程
1 向装1克硝酸钾试 管加10毫升水, 充分振荡 2 向装1克熟石灰试 管加10毫升水, 充分振荡
现象
是否饱和 比较浓稀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说明海水 晒盐的过程吗?
;
https:/// 赛事直播
txd38tzu
有了。“看来三位都累坏了,我这就去收拾做饭!”年轻男人说着,转身进厨房收拾做饭去了。年轻妇人轻声问:“三位可点些什么?”耿正 吃力地说:“请先给我们一点儿喝的吧!”“行!”年轻妇人答应着也进后面的厨房去了。一转身的功夫,她就用大木盘子端来三大碗面汤, 说:“温热的面汤,慢点儿喝!”兄妹三人各端起一碗面汤大口喝了,感觉稍微有了一些气力。耿正说:“谢谢!能不能再给我们喝一 碗?”“唔,没问题!”年轻妇人答应着,赶快转身再次走进厨房。少顷,她就端着一个大汤盆儿出来了,汤盆儿里边还搁了一把汤勺。她将 大汤盆儿放在耿正兄妹三人面前的饭桌上,给每人盛上一碗后,十分和善地说:“还喝多少,自己盛吧!看来你们是渴坏了呢。你们一边喝汤, 一边歇着,我得告诉当家的给你们做点儿什么饭啊?”耿正看看弟弟和妹妹。耿英说:“随便吧,什么都行!”耿直也说:“唔,什么都行!” 耿正抬头,很有礼貌地对年轻妇人说:“那就麻烦二位给我们做三碗清汤面条吧!”“那给你们炒个什么菜啊?”“谢谢,不用了。”“你们 是兄妹三人?”“是的。”“没有大人一起走?”耿直“哇”地一声哭出声来:“我们的爹爹今儿个上午让洪水卷走了!”耿英赶快给弟弟擦 眼泪,自己的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年轻的妇人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说:“啊,听说今儿个上午碧山溃坝了我不问了,喝面汤吧。 我这就告诉当家的给你们做面条去!”年轻妇人转身进入后面的厨房,低声对丈夫说:“当家的,啧啧,你不知道,这三个是亲兄妹,他们的 爹已经被今儿个碧山溃坝的洪水冲走了!他们太可怜了,都饥饿干渴劳累伤心成那个样子了,但只要了三碗清汤面条!”这年轻店掌柜的一听 就愣住了,说:“哦,原来是这样!我看那样子就有些不对劲儿嘛!这样吧,我炒两个菜,你再热五个馒头。唉,这兄妹三个可真够难的!你 没有问他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还没有来得及细问呢,就眼泪汪汪的了!”“那就不要多问了。唉,这么晚了,他们可去哪里住 呢?”“要不就让他们在咱们店里暂住一晚上吧!”“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不一会儿,店掌柜的夫妇俩各端着一个大方木盘出来了。妻 子走在前面,把三大碗香喷喷,热气腾腾的炝锅面条放在兄妹三人的面前;丈夫把两盘子热炒菜和五个大白馒头也摆在桌子上。妻子把那个已 经空了的大汤盆儿和三个碗挪到旁边的桌子上,轻轻地对耿正兄妹三人说:“慢慢吃吧!”耿正看到这夫妻俩端上来这么多,心中不解,就很 有礼貌地说:“掌柜的,我们只要了三碗清汤面条,怎么,这”店掌柜的和颜悦色地说:“你们可能是盘缠不多了吧?没事儿的,吃吧!”耿 正哽咽着说:“是的,大部分盘缠,都是爹带
“溶解度”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课时

3 . 该部分 知识与后 续的 内容 ( 于溶解度 的简单计 关
算、 关于浓度的计算 、 于溶液配制等知识 ) 关 关系密切 。
二、 学形式 : 教 丰富 多样
该班下午第二 节是 在体育馆上课 , 多数学生在 上课 铃声 响起后 才 回到教 室 . 有不 少人 迟到 两三分钟 , 冒汗 进教 室, 学生 状态很 不常态 ;. 生刚开始有 些抵触情绪 , 4学 但 后来形成默契 . 拖堂一两分钟 也没意见 。 最后 掌声结束 ,
一
了条 理性 与整体性 考虑 .本设计 把它 由一个 大教 学板 块. 降级为 “ 溶解 度 曲线 图的解读 ” 对 这个 教学板块 中的
一
个下属小 板块
( 教 学 内容的重要 地位 二)
化学教与学 2 1 年第 5 01 期
6 5—
3 . 通过要求小组交流“ 实验设计方案 ” 时语言 的科学 严谨性 , 渗透 “ 控制变量法 ” 科学思想
联系紧密 , 但是突然 出现在教学进程的前面 , 突兀 。为 很
以“ 分组寻 宝大赛 ” 的方式 . 过分组 探讨 “ 通 溶解 度 曲线 图” 中蕴含 信息 的过程 . 训练 学生对 数形 结合 图 片 信息的分析与提取能力
( ) 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 通过“ 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物质溶解能力大小” 之类 的多个“ 小组合作探讨” 环节 。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在教师演示实验 环节中渗透“ 学实验操作规 范” . 化 教育
五、 学准备 教
实验 操 作 1 在 相 同 的 条 件 下 . . 寸比 实验 蔗糖的溶解 能力北 . A1 O克蔗 糖 在 1 0毫升 水 中 规范 熟石灰要 大得 多。 艮 溶解 了.而且 还可 以继 快 一 实溶解蔗糖 : ● Bo ._ 熟 石 灰 在 1 毫 升 2克 0
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11 浙教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2.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3.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4.了解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重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难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教学仪器:水、烧杯、食盐、试管夹、硝酸钾、天平砝码【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
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现象:食盐未全溶,已达到饱和;氯酸钾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
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讨论】(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氯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氯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从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考虑。
定溶剂的量、定温度,定状态)二、溶解度1、定义: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温、饱、百、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2、意义: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表示:(1)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6克食盐。
(2)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
(3)20℃时,136克饱和食盐水中溶解有36克食盐。
(4)20℃时,溶质 + 溶剂 = 饱和溶液质量: 36克 100克 136克【练习】判断是非:(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有何不同?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温度、压强与溶 解度大小有什么关系? 试解释:大热天,鱼儿钻出水面呼吸。 汽水瓶打开时有气泡冒出。
课时训练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 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 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C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溶液 溶液 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水分蒸发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 溶质 ,发生改变的是 溶剂 和 。
3、不饱和溶液在加入溶质变成饱和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 溶剂 ,发生改变的是 溶质 和 。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 两烧杯中有等量的水,分别加入蔗糖和熟 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 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观察现象: 么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 一定是饱和溶液呢? 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 较少 ,溶液较 稀 , 但已经 饱和 ;而蔗糖在水中溶解的 较多 ,溶 液较 浓 ,而还未 饱和 。
氯化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钠
硼酸
60 70 80 90 100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 看图找规律 响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 、氯化铵等。 2.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 灰。 温度/℃
课时训练
3.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 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C )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溶液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减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瓶硝酸钾溶液 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仍能全部溶解。 对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D A.原硝酸钾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加入晶体后,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C.加入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加入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课时训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B.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将饱和溶液冷却一定有晶体析出 6.下列各组内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 是( D) A.硫酸钡与水 B.煤油与水 C.氢氧化铜与水 D.碘晶体与酒精
课时训练
实验1 目 的 条件控制
验证溶解度是否与溶质有关 溶质不同,其它条件相同
实验2
称量一定质量的甲固体a克,在室温 下用100克水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剩 余固体b克。即甲溶解度为a-b克; 实验方案 称量一定质量的乙固体a克,在室温 下用100克水配制乙的饱和溶液,剩 余固体c克。即乙溶解度为a-c克。 a克、b克、c克、100克 实验数据
【故 事】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 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 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
【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 【建立假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3、数据记录:
温度/℃ 溶解度/g 0 13.3 10 20.9 20 31.6 30 45.8 40 63.9 50 85.5 60 110 70 138 80 169 90 202 100 246
溶 解 度 克
190 170 150 130 110 90 70 50 30 10 10
\
4、描点作图:
2、含义:
例: 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 203.9g蔗糖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溶解度/g (20℃) >10g 可溶 1~10g 微溶 难(不)溶 0.01~1g <0.01g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 因素(除温度外)
1、提出问题: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设: 溶解度的大小可能与溶质有关; 溶解度的大小可能与溶剂有关; …….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例4、在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 少?(已知20℃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例5、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 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饱和 不饱和 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溶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加溶剂,改变温度
1、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 溶质 ,发生改变的是 溶剂 和 。
通过刚才实验,想一想饱和溶液 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 【结论】 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①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 ②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③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 × 溶质多( ) ④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 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 √ ⑤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 × 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⑥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 × 溶解硝酸钾( )
结
论
固体的溶解度不但与温度有关(外因) 还与溶质、溶剂有关(内因)
温度与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设计实验(以硝酸钾为例) 1、器材: 天平、大试管、玻璃棒、大烧杯、
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硝酸钾、 蒸馏水、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组装装置,采用水浴法加热 (2)向大试管中加10毫升水,逐渐向大试管加 入硝酸钾,溶解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 (3)称剩余的硝酸钾或蒸发饱和溶液后得到的 已溶硝酸钾的质量
温度/℃
1、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40℃时B物质 的溶解度为50克,则3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 小关系是( D ) A、A大 B、A、B一样大 C、B大 D、无法判断 2、如右图三条溶解度曲线,当 溶 a 解 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 度 b 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 c 质的方法,均可使它变为饱和溶 液的是( C ) 温度 A、a溶液 B、 b、c溶液 C、c溶液 D、 a、b溶液
4、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例1:某温度下,某同学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 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 解度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 m质=20克 m液=120克 m剂= m液-m质 =120克-20克=100克 m质 20克 ×100克 S= m ×100克 = 100克 剂 =20克 答: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
4、 20℃时,某同学将18克食盐溶于50克水中, 刚好制得饱和溶液68克,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 为( B ) A、36 B、36克 C、26.5 D、26.5克
5、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某同学现 将27克食盐放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若使此 5 1.8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加入 克食盐或蒸发 掉 克水(保持温度不变)。 6、小明将40℃时A的不饱和溶液平分成两份,一 份自然蒸发掉5克水;另一份加入1.8克A,都恰好 饱和,则物质A在40℃时的溶解度为 36克 。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 液质量的比值。
2、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一烧杯溶液,知 其为20g,蒸干后得到2.8g氯化钾固体,则取出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这瓶氯化钾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制订方案 】如何证明在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实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溶液呈蓝色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 种物质在水中不能无 继续溶解 限制地溶解 溶液下部有固体
验】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 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例2、33℃时,有250克硝酸钾溶液,若向该溶液 加入30克硝酸钾,则恰好为饱和溶液,若原溶液 恒温蒸发掉60克水也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33℃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 m质 30克 ×100克 S= m ×100克 = 60克 剂
=50克
答: 3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克。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表示 20℃时,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36克 。 2、 3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120克,若将100克该 物质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 200 克该 物质溶液,还需加入 20 克该物质才能刚好成为 30℃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3、某温度下,a克溶质溶解在a克水中恰好饱和, 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 ) A、100克 B、a克 C、2a D、1克
30
50
70
90
温度/℃
右图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 溶 解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度
\
190 170
1、A点对应的横坐标 为 克 , 150 60 100 纵坐标为 ; 两坐标交点 130 60℃ A的含义是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 。 110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 增大 。 3、曲线上的点所对应的溶 质的溶液是 饱和 溶液,曲 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溶质的 溶液是不饱和 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