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
良传统,必然会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 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3.教材P78
提示:(1)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2)要结合时代背景,体现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4.教材P79 提示:赞成第二种观点。因为它正确地阐述了弘扬民族精 神与促进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
探究二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识记·探究]
1.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 人民始终保持 昂扬向上 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 民族 精神 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 文化建设 极为 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
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会导致狭隘 的民族主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会削弱 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
【典例3】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引 进了一大批动漫与外包企业,聚集了大量动漫人才。某校组织 部分动漫爱好者参观了相关展览,并体验了相关的动漫游戏项 目。针对如何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一名同学提出了如下观
【典例2】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越是
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 是因为( 特征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互区别的重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 力
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的时代课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标准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标准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民 族精神 》标准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民 族精神 》标准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 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 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 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民 族精神 》标准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民 族精神 》标准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 民族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 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 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 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 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 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 中华民族精神中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民 族精神 》标准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民 族精神 》标准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采榻灵牛物 星。,斗华 驰雄徐之天 。州孺墟宝
雾下;, 列陈人龙 ,蕃杰光 俊之地射
引带接府豫 瓯五衡。章 越湖庐星故 。,。分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全解课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全解课件

05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价 值
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 心,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 感,促进民族团结,形成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促进国家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创新、奋斗、 团结等元素,为国家发展提供了 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国家不断
向前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助于提升 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提高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 历史和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华 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特色 和独立性。
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
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精神强调诚信、仁爱、正义等价值观念,对社会道德建 设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社会和谐
中华民族精神倡导和谐、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减少社会 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 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勤劳勇敢, 创造了闻名世界的中华文明。这 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勤奋工作、勇 于创新。
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 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 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自强 不息。
民族精神的特点
01
02
03
历史传承性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 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 化之中,具有一脉相承的 历史传承性。

部编政治必修4课件第3单元第7课第3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

部编政治必修4课件第3单元第7课第3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 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密切相 悟技巧
关的,但两者的方向仍然存在差别,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
定答案
B
议题二| 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__国__主__义__为核心, 团__结__统__一__、爱好和平、勤劳勇敢、_自__强__不__息_的伟大民族精神。
(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 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 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 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4)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 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 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 化形式。
①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弘扬当代价 值 ②对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侧重新呈现形式,突出民族气 派 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 调 ④实现创造性转化,对其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推陈出 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事件限定:“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角度限定:“要”
①二者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 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 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统编版政治必修4课件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统编版政治必修4课件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 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1.【判一判】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提示:错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 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判一判】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 提示: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但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变 化而不断丰富。
核心要点提炼
1.一个核心:爱国主义。 2.两个要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 性发展的要求。 3.四个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容。 4.四个精神:中国人民具有的四 个伟大精神。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 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 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 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 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 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力和号召力。概而言之,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
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1(2018·全国Ⅰ)近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ppt课件
(5)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 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 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6)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 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挥“主心骨” 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
的作用
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必须继承和发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
扬中华民族的 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
优良传统
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必须正确对待 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 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 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精民神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 国的国际竞争力、道德评价体系
三、主观题常考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作用
基本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主体
人民群众
每个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 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2013·江苏卷·T32-④)(√) 2.“双面”人物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创造性转化
(继承)
一、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
1. 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P99一段(侧重改造、继承)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
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孝感动天 2亲尝汤药 3啮指痛心 4百里负米 5芦衣顺母 6鹿乳奉亲 7戏彩娱亲 8卖身葬父
复习: 1、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内容? 2、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当代价值? 3、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重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地位;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重点); 5、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丰富与发展;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时期
新时代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形成了伟 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形成了抗 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
(4)指引作用: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课堂练习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
政治自觉,蕴含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政治品格,蕴含着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22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22张ppt)

对传统文化
必要 前提
必然 要求
发展
对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知识拓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途径
改造和转化
创新和发展
对象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求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 新的呈现形式”
创造性转化
(继承)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侧重改造、转化)
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对象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
途径: 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 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
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我们要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政治认同:认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 科学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4
-8-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4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判一判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提示:错误。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3-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3)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要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 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学生实实在在 地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坚持日常生活 自理,定期到工厂、农村劳动,到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完成一定劳动 任务。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结合实例,分析大力进行文化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把既继承优秀 1.一个核心:爱国主义。
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 2.两个要求:创造性转化
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 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4
-7-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4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4
-6-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 19)必 修4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5.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 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判一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 提示:错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引领 作用。
-5-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4.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 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 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判一判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提示:错误。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 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劳动思想 情境导引 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劳动的思想,劳动一直根植在社会生活中。 春秋时期的敬姜在教育儿子时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 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这指出了劳可培善和逸则生恶两种不 同的品德培养功能。明末清初的学者颜元认为:“养身莫善于习动, 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其 意思是劳作使人强健。但也有孟子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人”,宋代汪洙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
-4-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2.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 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 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想一想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等我国古代神话,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错误。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 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 人民。
播出去。
3.四个内容:中华民族精
2.科学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作用。 神的内容。
科学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坚 4.四个精神:中国人民具
定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 有的四个伟大精神。
建设者的信念。
-2-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 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 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 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 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 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