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教案及作业(天气与节气)
幼儿园节日教案《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气象日》

幼儿园节日教案《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气象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气象日的意义。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森林日:认识森林的重要性,了解森林对地球的意义,学习如何保护森林。
2. 世界水日: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珍贵,学习如何节约用水。
3. 气象日:了解气象知识,认识天气的变化,学习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森林、水、气象相关的图片。
2. 教学视频:关于森林、水、气象的科普视频。
3.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气象日的意义。
2. 主题活动一:森林保护a. 讲解森林的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森林对地球的意义。
b. 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森林。
c. 讨论如何保护森林,让幼儿学会节约用纸、植树造林等环保行为。
3. 主题活动二:节约用水a. 讲解水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到水资源的珍贵。
b. 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水。
c. 讨论如何节约用水,让幼儿学会关紧水龙头、收集雨水等节水行为。
4. 主题活动三:认识气象a. 讲解气象知识,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
b. 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气象。
c. 讨论如何应对恶劣天气,让幼儿学会避雨、保暖等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气象日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绘画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森林、水和气象的资料,增加幼儿对这三个主题的了解。
2. 社区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植树、节水宣传等公益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幼儿园节日教案《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气象日》

幼儿园节日教案《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气象日》一、教学目标1. 了解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2. 认识森林、水、气象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世界森林日:介绍森林的作用,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木材等。
教育幼儿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2. 世界水日:讲解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源、农业、工业等。
引导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3. 世界气象日:介绍气象知识,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
让幼儿了解气象对生活的影响,关注气象变化。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森林、水和气象的相关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三者的重要性。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森林、水和气象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3.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的由来和意义。
2. 讲解:分别介绍森林、水和气象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措施。
3. 互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如“森林拯救行动”、“节水接力赛”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认知程度。
2.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分析他们对森林、水和气象的认识。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践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况。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森林生态视频: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制作节约用水宣传卡片:教会幼儿如何制作简单的宣传卡片,用以向家人和朋友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 气象观测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活动,如记录温度、湿度、风力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气象的奥秘。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生态视频资料:选取适合幼儿观看的森林生态视频,如森林中的动植物生活片段。
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8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 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提高观察和辨别能力。
3.了解夏天和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度:掌握夏季人、动物、植物及各种活动的变化。
准备工作:两张挂图, 一个西瓜。
活动流程:一、进口户外活动, 感受夏天。
指令:“小朋友, 夏天到了。
我们站在院子里。
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夏季天气的特点:非常热)二、拓展1.室外观察, 寻找夏季植物的特征。
说明:“孩子感觉很热。
我们去看看夏天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1)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 并谈论他们的发现。
(比如大树的叶子很多, 有的叶子被太阳晒干了, 草和花也被晒干了等等。
)(2)让孩子在头上和身上摸东西。
(引导幼儿知道人在夏季活动后会出汗)2.在室内观察图片, 了解动物如何乘凉。
指令:“夏天这么热, 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乘凉的吗?”我们回教室看看吧! "(1)这么热, 松鼠是怎么乘凉的?大象怎么给自己降温?袋鼠有什么好的消暑方法?(2)根据孩子的兴趣, 介绍其他动物的乘凉方法。
3.寻找夏季单品。
说明:“夏天来了。
教师应该使用哪些物品?请帮我找一下!”(儿童书籍)三、结束说明:“夏天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让孩子说说西瓜等水果, 活动自然就结束了。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 感知和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根据儿歌的总句型来编织儿歌的句子“刷xx的人”。
对看演示和读儿歌感兴趣, 愿意读儿歌和参加游戏活动。
准备工作:1.用彩色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房子的一角, 还有游泳、爬山、骑车、卖瓜、踢足球的图片。
2.张开双臂的红太阳玩偶的拟人化图片。
六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天气与节气》教案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4)几种极端天气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还指出,2010年极端天气有增长趋势。国外也频频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同学们,看到这些事件,你想说点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学课时教学备课模板
总课时数:1备课时间:9.14
课题
第1课 天气与节气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 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畅所欲言, 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
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1) 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3)学生尝试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教师补充引导。
六、走出校园,观察记录
1.选择一种在下雨前后有反应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记录。
2.搜集积累相关农谚。
课堂检测与反馈
环保教育教案及作业(天气与节气)

环保教育教案及作业(天气与节气)第一篇:环保教育教案及作业(天气与节气)第1课天气与节气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呢?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
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
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
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
3.尝试播报天气。
出示孝义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
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天气与节气(环境)

惊蛰
总结词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春雷响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详细描述
惊蛰时节,气温继续回升,春雷响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此时,昆虫也开始活动,对农作物的生 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会采取措施防治虫害,保证作物健康成长。
春分
总结词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昼夜平分,气温适中。
详细描述
春分时节,昼夜平分,气温适中,是春季最宜人的时期。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 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春分也是播种的最佳时期,人们会抓住时机进行春播。
科技发展对节气的影响
气象观测技术进步
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 对节气的认识和观测更加准确和精细。
气候预测能力提升
科技发展提高了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和 时效性,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节气
变化。
气候适应性措施的制定
科技发展促进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 和措施的制定,如农业结构调整、城
市规划等,对节气产生影响。
风向和风力
风向和风力也会影响节气的到来, 如清明节气时,若风向为南风, 则天气较为温暖,反之则较为寒 冷。
节气对天气的反映
春分
春分是春季的中间点,此时昼夜平分, 气温逐渐升高,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
天的开始。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点,此时白天最长, 气温最高,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秋分
秋分是秋季的中间点,此时昼夜平分, 气温逐渐降低,标志着夏天的结束和 秋天的开始。
清明
总结词
清明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 晴朗,草木茂盛。
VS
详细描述
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木茂盛,是踏青 的好时期。人们会到公园、山野踏青游玩 ,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清明也是祭祀 祖先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
幼儿园自然教育案例:天气日

幼儿园自然教育案例:天气日天气日是一个幼儿园自然教育项目,旨在通过让孩子们了解和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这个项目中,孩子们每天都会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并通过观察气象现象和收集数据来了解天气的规律和变化。
在天气日项目中,孩子们会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学习如何观察天气。
他们会学习如何观察天空的颜色、云层的形状、风的方向和强度、温度等信息来判断天气情况。
同时,孩子们还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和风向标,来测量温度和风向。
在进行天气观察时,孩子们会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把记录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数据,孩子们可以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表来表达数据和信息。
天气日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和收集数据,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同时,这个项目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观察结果和数据,并一起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天气日项目案例。
幼儿园小班有一个名叫天天的男孩,他非常喜欢观察天气。
每天早上,他都会来到学校的天气观察区,仔细观察天空和周围的气象现象,并使用温度计和风向标来测量温度和风向。
然后,他会把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天天记录的数据包括每天的天气情况、温度和风向。
他还会把这些数据整理成图表和统计表,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表来表达数据和信息。
天天的观察和记录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兴趣。
他们开始一起观察天气,并把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他们还一起讨论天气现象和气象变化,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数据,并一起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通过这个天气日项目,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天气现象和气象变化,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数据、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表来表达数据和信息、如何合作和分享观察结果和数据。
立冬时节的环境保护教案

立冬时节的环境保护教案一、引言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是秋季结束、冬季开始的分界点。
在这个时节,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立冬时节的环境保护教案,帮助您了解并传播环境保护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立冬的含义,认识立冬时节的环境问题;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3.传播环境保护的知识,使更多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一:立冬的含义立冬是秋季结束和冬季开始的节点。
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寒冷。
同时,有些地区还会出现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应该意识到立冬时节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知识点二:立冬时节的环境问题a.空气污染:立冬时节大气稳定,加上采暖季来临,许多地区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废气等,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b.水源污染:冬季是用水高峰期,一些地方的水源面临着过度开采、污水排放等问题,导致水源污染加剧。
c.垃圾处理:随着冷空气来临,一些地区的垃圾处理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负荷增加,容易引发环境问题。
3.知识点三:环境保护的措施a.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更多的环境监测站点,实时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b.提倡低碳生活:减少车辆使用,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尤其是在洗澡、洗衣等方面,控制用水量。
d.垃圾分类: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减少对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压力。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立冬时节的环境问题进行讲解,向学生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发学生对立冬时节环境问题的思考,并分析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立冬时节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计划,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立冬”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立冬是秋季与冬季的过渡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天气与节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 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
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呢?
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
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
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
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
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
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
(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
3.尝试播报天气。
出示孝义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
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4)几种极端天气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还指出,2010年极端天气有增长趋势。
国外也频频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同学们,看到这些事件,你想说点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齐心协力,知晓节气
认识了天气,那什么是节气呢?
1.什么是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
知晓节气的来历: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每15度为一个节气,便有了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
(1) 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3)学生尝试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教师补充引导。
六、走出校园,观察记录
1.选择一种在下雨前后有反应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记
录。
2.搜集积累相关农谚。
作业:
第一课天气与节气
1、请你写出几个有关天气的谚语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2、什么是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3、二十四节气歌是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