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综述Word版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择一、电气设备配置原则<o:p>除本章的一般技术要求外,还应执行爆炸性粉尘环境下防爆电气设备配置的设计原则,尚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o:p>1.爆炸性粉尘环境中可能过载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的过负荷保护。
<o:p>2.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事故排风用电动机,紧急启动按钮应设置在生产装置发生事故时便于操作的地方,或与事故信号、报警装置有联锁的启动。
<o:p>3.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应少装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
如必须装设时,插座宜安置在爆炸性粉尘不易积聚的地方;局部照明灯具应放置在事故发生时气体和液体不易碰撞的位置。
二、防爆型电气设备<o:p>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应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选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型电气设备<o:p>三、选择正压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o:p>选择正压电气设备时,为达到防爆的目的,必须安设配套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o:p>1.通风系统必须由不可燃材料制成,其结构应坚固,连接应严密,并不得有产生气体滞留的死角;<o:p>2.电气设备应与通风系统联锁。
运行前必须先通风,当通风量大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的体积时5倍时,才能接通电气设备的主电源;<o:p>3.在运行中,进入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的气体,不应含有易燃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o:p>4.在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运行中,其风压不应低于50Pa。
当风压低于50Pa时,电气设备的主电源应自动断开或发出信号;<o:p>5.通风系统应供给清洁的空气。
通风系统的进气口应设在非爆炸危险区域。
通风过程排出的气体,不宜排入爆炸危险环境;当采取措施有效防止火花和热颗粒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中吹出时,可排入2区空间;<o:p>6.电气设备的外壳和通风系统的小门或盖板应配备联锁装置或警告标志和其他安全措施;<o:p>7.电气设备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入口连接到通风系统、排气口。
浅谈防爆技术要求及设备选型(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防爆技术要求及设备选型(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浅谈防爆技术要求及设备选型(最新版)本文简单介绍了爆炸性危险环境中的防爆要求与电气设备的选型。
为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近年来突发多起特大安全事故,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11·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等等。
抛开事故具体原因的层面,但至少我们已经意识到危险环境里的任何安全因素都不可小视,亟需不断地提高爆炸性危险环境的安全标准与要求,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爆炸性环境与设备的选用进行一些了解。
防爆知识危险环境的爆炸三要素为:点燃源、易燃物质、空气。
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且当爆炸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将产生爆炸。
点燃源主要涉及工业过程中出现的热表面、机械火花、铝热反应、电弧和静电放电等。
机械与电气设备的电火花和温度是产生爆炸的主要点燃源。
防止爆炸发生最理想的方法是避免形成爆炸性环境,但是这很难实现,实际的方法有排除(消除)可能的点火源,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分区在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前,首先了解设备使用场所的危险介质及其所处的区域。
然后依次确定设备的防爆型式、类别、级别和温度组别。
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我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划分的防爆区域为:0区(Zone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Zone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Zone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原则范文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原则范文一、引言防爆电气设备是在有爆炸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设备才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防爆等级、防爆类型、环境要求等方面介绍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原则。
二、防爆等级的选择原则防爆等级是用来指明防爆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危险性,防爆等级有不同的要求,通常分为Exd、Exe和Exn等级。
(一)Exd等级Exd等级是防爆电气设备中最高等级的一种,适用于有爆炸气体或蒸气的工作环境。
选择Exd等级的原则是根据工作环境中的爆炸物质选择适当的防爆等级,确保设备的耐火性和耐爆炸性能。
(二)Exe等级Exe等级是防爆电气设备中较低等级的一种,适用于有燃烧性尘埃的工作环境。
选择Exe等级的原则是根据工作环境中的爆炸物质选择适当的防爆等级,确保设备的防护性能和防止尘埃引起的爆炸事故。
(三)Exn等级Exn等级是防爆电气设备中比较低的一种等级,适用于有可燃性液体或气体的工作环境。
选择Exn等级的原则是根据工作环境中的爆炸物质选择适当的防爆等级,确保设备的防爆性能和防止液体或气体引起的爆炸事故。
三、防爆类型的选择原则防爆类型是指防爆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不同的防爆类型,主要包括隔爆型、增安型和非引爆型等。
(一)隔爆型隔爆型是一种常见的防爆类型,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防止爆炸物质进入电气设备内部,防止设备发生爆炸。
选择隔爆型的原则是根据工作环境中的爆炸物质,确定是否需要隔爆型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增安型增安型是一种防爆类型,其主要原理是减小设备内部的电火花和温度,防止设备引发爆炸。
选择增安型的原则是根据工作环境中的爆炸物质和设备的工作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增安型的设备,确保设备的防爆性能和安全性。
(三)非引爆型非引爆型是一种防爆类型,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设计和结构的改进,使设备不产生电火花和高温,防止设备引发爆炸。
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

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
蓟平高速公路全线为双向四车道,起点位于津蓟高速公路以南2.7km处,桩号为K100+762,终点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桩号为K116+300,全长15.538km,2008年7月建成通车。
本次维修范围为K100+762~K116+300之间的桥头跳车、田家峪收费站外匝道路基路面、伸缩缝的更换与维修及排水设施。
伸缩缝及桥头跳车施工:
为了保证车辆通行,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单幅施工单幅通车原则;施工区域与行车区域采用反光桶及反光带明确的隔离开,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施工区域外活动。
固定专人在施工点200米以外进行警示指挥;所有施工人员外穿反光衣,严禁施工期间嘻笑打闹,及走出隔离带。
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清楚。
保证施工及行车安全;每天派专人补充交通设施,保证施工期间设施的完善。
田家峪收费站外匝道路基路面施工:
在宝平公路两侧据匝道300处设置交通提示标志及限速警示牌,在据施工现场30米处开始摆放反光桶,派专人进行警示指挥,所有施工人员外穿反光衣,严禁施工期间嘻笑打闹,及走出隔离带。
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清楚。
在田家峪收费站出口处摆放前方施工提示牌,同时派专人进行警示指挥。
田家峪排水沟施工:
排水沟施工期间在道路上方设置警示。
最新050610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综述

050610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综述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综述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王素英由于目前国家设计标准、规范陆续进行修编,在新旧标准、规范交替阶段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鉴于部分设计规范中涉及到对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由于设计人员中对现行粉尘防爆系列标准不了解或理解不深,导致在设计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标准而出现错误,影响设计质量。
为了正确了解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以及粉尘危险环境等级的划分,以便正确选择粉尘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现将该系列标准GB12476·□-2000以及IEC相关标准介绍如下,并对目前应用中与现行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不一致之处做出对比表,并提出过渡实施办法。
供设计者参考。
一、现行标准GB12476·1-2000与旧标准及GB50058-92比较1、标准名称GB12476·1-2000标准名称为《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旧标准名称为《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2、电气设备的型式GB12476·1-2000标准中电气设备的型式分为A型、B型二种,二者的试验条件不完全相同。
但A型和B型两种型式具有相同保护水平。
在原标准中无此内容。
3、外壳的防护型式GB12476·1-2000标准中A型、B型分别有“防尘”和“尘密”外壳,而在产品标志中取消原标准中E X及“DT”尘密和“DP”防尘标识。
4、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GB12476·1-2000标准及IEC61241-3-1997版标准中可燃性粉尘环境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即20区、21区、22区,原标准及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分为二个区即10区、11区。
5、可燃(GB50058-92中提法为“爆炸”)性粉尘特性中引燃温度分组:GB12476·1-2000标准中可燃性粉尘引燃温度分为T1、T2、T3、T4、T5、T6六组,与爆炸性气体环境分组一致,原标准及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引燃温度分为T11、T12、T13三组。
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要求及预防措施全套

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要求及预防措施全套-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要求1.1外壳要求防尘的外壳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6级的尘密外壳,可以完全防止所有粉尘的进入;第二类为5级的防尘外壳,这种外壳比尘密外壳的防尘性能稍差,但是也能够防止绝大部分粉尘的进入,并不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整个的防尘外壳对于防止粉尘爆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作防尘外壳时要在其表面刻印EX永久性标志,同时对于整个防尘外壳的数据信息、警告等都要标明,防止出现防尘外壳被破坏的情况。
1.2电气设备材料的选择为了防止整个的防尘外壳出现裂的情况,以及为了确保整个防尘外壳的防尘性能,在选择防尘外壳的材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强度较大的材料,例如铸铁、钢等。
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整个的防尘外壳的体积小于了2L z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塑料进行防尘外壳的制作,但是不能选择普通的塑料,而要选择质量较好的工业塑料,同时要确保整个工业塑料的厚度不能太大,防止出现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同时选择工业塑料后,要重视防止静电的产生,要确保整个工业塑料的电阻小于10Ω,同时还要在紧固螺栓的过程中设置金属埋封件,这样可以有利于静电的流出,防止静电导致的粉尘爆炸现象。
1.3粉尘外壳允许最高表温度使用了防尘外壳后有效的阻止了粉尘的进入,防止了电弧火花点燃粉尘,但是电气设备的发热仍然会导致粉尘爆炸的产生,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降低整个的电气设备的温度,防止出现电气设备发热而导致的粉尘爆炸。
在进行电气设备表面温度限制的工作之前,首先要对空气中的粉尘有所了解,不同的粉尘的点燃温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根据粉尘的点燃温度来限制电气设备的发热温度,不能一味的降低整个电气设备的外壳温度。
在整个的工作过程中要对施工环境内的粉尘进行长期的清扫,降低整个环境内的粉尘温度,同时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清理工作,防止出现灰尘堆积的现象。
在整个的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打开电气设备,那么必须确保这个电气设备内部的温度小于表面所设置的最高限制温度,防止出现设备打开后引起的粉尘爆炸现象。
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设施要求范文

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设施要求范文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设施是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设施的要求。
一、电气设备的选择与安装1. 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应考虑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确保设备的品质和性能达到要求,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2. 安装合理布线: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严禁乱拉乱接线槽、乱堆乱放电缆线,确保布线整齐可靠,能够有效地防止漏电和短路等隐患。
3. 安装漏电保护器:所有用电设备都应安装漏电保护器,确保在发生漏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避免电流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 保护设备接地: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确保设备的接地系统能够正常工作,防止电气设备因漏电、过电压等原因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 定期检查: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和维护,查看设备是否存在老化、磨损和损坏等现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2. 清洁保养: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清洁保养,清除设备上的灰尘和污垢,保持设备通风畅通,防止灰尘积聚引发火灾和爆炸。
3.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任何人私拉乱接电线,以免引发电线过载、漏电等问题,严重威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储存安全:定期清理设备周围的杂物,确保设备周围的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三、应急措施与培训1. 配备应急设备:每个工作区域都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灭火器等应急设备,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2. 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逃生路线,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培训宣传:定期组织电气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设施的认识和使用方法,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合理规划与设计1. 合理布局:对生产车间、仓库和设备房等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保证电气设备与易燃物品的安全距离,防止火灾和爆炸的传播。
防爆电气设计、安装及选型标准.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在进行防爆区电气设计工作之前,应对爆炸危险性场所进行环境危险区域进划分,根据环境中存在的爆炸物形态可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火灾危险环境。
在进行区域划分前应由熟悉设备工艺性能的技术人员提出易燃性介质及其释放源,由电气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来划分爆炸危险区域。
场所分类对工程设计很重要,为了尽量准确地划分区域,在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划分的同时,还应参考以往的经验和行业的特点。
既要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又要避免人为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而造成工程投资浪费。
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首先要查找和确定释放源,根据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然后还应结合释放源所在处的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1、查找和确定释放源在每个工程项目中,每一台加工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等),其内部含有易燃性物料,就应视为潜在释放源,如易燃性气体或液体的排放口、取样点、泄漏的阀门等,都是释放源。
该类设备中含有的易燃性物料不会向环境中释放的。
如全部焊接的管道等,则不可视为释放源。
在场所分类中,首先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确定释放源的等级。
根据规范规定共分为三级:○1.连续级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
如:固定顶贮罐的上部空间和排气口;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易燃液体的表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的自由排气孔或其它孔口等。
○2.第一级释放源:预计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可划为第一级释放源。
如:正常运行时,会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安装在贮有易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口。
○3.第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或划为第二级释放源。
如: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易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易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处;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易燃物质的取样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综述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王素英由于目前国家设计标准、规范陆续进行修编,在新旧标准、规范交替阶段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鉴于部分设计规范中涉及到对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由于设计人员中对现行粉尘防爆系列标准不了解或理解不深,导致在设计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标准而出现错误,影响设计质量。
为了正确了解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以及粉尘危险环境等级的划分,以便正确选择粉尘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现将该系列标准GB12476·□-2000以及IEC相关标准介绍如下,并对目前应用中与现行设计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不一致之处做出对比表,并提出过渡实施办法。
供设计者参考。
一、现行标准GB12476·1-2000与旧标准及GB50058-92比较1、标准名称GB12476·1-2000标准名称为《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旧标准名称为《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2、电气设备的型式GB12476·1-2000标准中电气设备的型式分为A型、B型二种,二者的试验条件不完全相同。
但A型和B型两种型式具有相同保护水平。
在原标准中无此内容。
3、外壳的防护型式GB12476·1-2000标准中A型、B型分别有“防尘”和“尘密”外壳,而在产品标志中取消原标准中E X及“DT”尘密和“DP”防尘标识。
4、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GB12476·1-2000标准及IEC61241-3-1997版标准中可燃性粉尘环境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即20区、21区、22区,原标准及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分为二个区即10区、11区。
5、可燃(GB50058-92中提法为“爆炸”)性粉尘特性中引燃温度分组:GB12476·1-2000标准中可燃性粉尘引燃温度分为T1、T2、T3、T4、T5、T6六组,与爆炸性气体环境分组一致,原标准及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引燃温度分为T11、T12、T13三组。
6、产品标志GB12476·1-2000标准中,产品标志含防粉尘点燃(DIP)标志及产品型式A型或B型,可使用的区域(20、21、22),最高允许表面温度T A或T B,温度组别标志T1~T6(或最高允许表面温度值)以及防护等级(IP××)要求。
原标准与GB50058-92设计规范中仅有防粉尘点燃(DIP)标志及防尘(DP)或尘密(DT)以及设备最高表面允许温度组别(T11、T12、T13)标识。
由于现行国家产品标准2000年颁布后原有相关标准作废,因此目前防爆电气产品均按新标准设计、制造、检验。
目前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正待修订。
在GB50058-92设计规范与现行相关标准不一致的过渡阶段。
为设计者提供方便,本节内容的编写仍以现行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为依据,同时介绍现行有关《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标准》GB12476的内容及IEC相关标准供设计者参考。
二、爆炸性粉尘环境(新标准为可燃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选择本部分所指的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性粉尘、可燃性导电粉尘、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可燃纤维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不包括那些不需要大气中的氧即可燃烧的火药、炸药、起爆药的粉尘或自燃引火物质的环境,及有沼气和/或可燃性粉尘引起危险的煤矿井下的用电设备。
以及由粉尘散发出来的可燃性或毒性气体引起危险的环境。
这类环境的设计应符合有关部门的专门规定。
1、爆炸性粉尘环境分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分区应由懂得场所分类原理,了解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人员进行分区,还应与懂安全、电气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商议。
在IEC61241-10-2004-06中关于危险场所分类中规定应由懂得场所分类原理,了解工厂和其职能的人根据推荐的程序对场所进行分类。
在安全程序和电气方面需要与专业人员紧密配合。
(1)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以及释放源出现的可能性确定。
(2)划分粉尘爆炸混合物的危险区域时,应考虑粉尘与工艺设备的性质。
如粉尘粒度、含水量、粉尘云和粉尘层的引燃温度和电阻率,确定存在粉尘或粉尘释放源处,确定粉尘释放出现的可能性以及确定潜在危险粉尘层的形成可能性。
区域分类见表1(引自GB50058-92、GB12476·1-2000)。
表1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类粉尘释放源分级见表2。
表2 粉尘释放源分级(引自IEC61241-3-1997)(3)对于通风良好的开敞式或局部开敞式建筑物或露天装置区,在考虑爆炸极限等因素的具体情况后,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可降低一级。
如装有良好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车,可划为非危险区域。
(4)为爆炸危险环境服务的排风室,应与被排风区域的危险等级相同。
(5)为爆炸危险环境服务,并用隔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当其通向爆炸危险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爆炸性粉尘或可燃性粉尘侵入的安全装置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6)区域内使用的爆炸危险物质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的,可划为非危险区域。
(7)在正常运行期间对于压力容器,主要壳体结构包括封闭的喷口和出入孔;无接缝的管子;以及已充分考虑对阀门和法兰结合面进行防止粉尘漏泄设计的地方均不作为释放源考虑。
2、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范围的确定(1)爆炸性粉尘环境,在建筑物内部,宜以厂房为单位确定区域范围。
(2)应对粉尘、容器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考虑。
(3)应分别考虑粉尘云与粉尘层的存在环境。
根据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以及危险粉尘层形成的可燃性区域划分见表3。
表3 爆炸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及危险性粉尘层形成的可燃性区域划分(引自IEC61241-10-2004-06)3、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选择(1) 电气设备特别是正常运行时能发生电火花的设备,尽量布置在爆炸危险环境以外;当必须设在危险环境内时,应布置在危险性较小的地点。
在爆炸危险环境内应尽量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选择见表4~5。
(2) 在粉尘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外壳表面温度依据下列规定:1) 依据GB50058-92规定,不超过表4电气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值。
表4 爆炸性粉尘环境引燃温度分组及电气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引自GB50058-92) 2) 特别指出在GB12476·1-2000标准中规定,可燃性粉尘用电气设备,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中规定:可燃性粉尘的引燃温度分组为T1~T6,其值内容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温度分组一致,见表5。
表5 爆炸性气体环境和蒸气引燃温度分组及Ⅱ类电气设备允许最高表的温度爆炸性气体、蒸气引燃温度分组Ⅱ类电气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引燃温度 t(℃)T 1t>450T1450T 2300<t≤450T2300T 3200<t≤300T3200T 4135<t≤200T4135T 5100<t≤135T5100T 685<t≤100T6853)该系列标准IEC61241-1-2:1999中规定:存在粉尘云时的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有粉尘/空气混合物点燃温度的2/3,即:T max=2/3 T c1,其中:T c1为粉尘云的点燃温度。
4)上述标准中规定:当存在粉尘层时,粉尘层厚度为5mm厚的A 型设备,其设备表面极限最高温度应不超过有关粉尘层厚度为5mm时的点燃温度减去75℃,即:T max=T5mm-75℃,T5mm为粉尘层5mm时的点燃温度值。
对于A型设备表面堆积粉尘层厚度大于5mm时,则应降低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
对于粉尘层厚度为5mm时,点燃温度超过250℃时的可燃性粉尘的电气设备,其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随粉尘厚度增加而降低。
A型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与粉尘层厚度关系曲线见图1。
图1 A型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与粉尘层厚度关系曲线注:曲线引自IEC61241-1-2:1999例1:铝粉(含脂)其粉尘云引燃温度T c1=400℃,则T max =40032321⨯=c T ℃=266.6℃,则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为T 3 。
例2:当环境内存在铝粉粉尘层时,粉尘层厚度为5mm 时点燃温度为230℃时,则T max =(230-75)℃=155℃,则电气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为T 4 。
例3:镁粉5mm 厚时引燃温度为340℃,查曲线图1,A 型电气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与粉尘层厚度关系曲线得出电气设备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240℃,表面温度为T 3 。
对于B 型设备粉尘层厚度为12.5mm 时,此时设备表面极限最高温度应不超过有关粉尘层厚度为12.5mm 时的最小点燃温度值减去25℃。
即T max =T 12.5mm -25℃,T 12.5mm 为粉尘层厚度为12.5mm 厚时的点燃温度。
(3)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见表6。
表6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4)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引自GB50058-92)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见表7、表8。
表7 粉尘爆炸环境电气设备选型(按GB50058-92要求)表8 粉尘爆炸环境电气设备选型(引自IEC31241-1-2-1999)期可按GB50058-92中10区相当于GB12476·1-2000标准中20区、21区、。
11区相当于22区考虑分区。
②在GB50058-92中DT“尘密”相当于GB12476·1-2000中的A20、A21、B20、B21。
DP“防尘”相当于A22、B22。
以上仅供新旧标准、规范交替时的一种权宜之计,待设计规范修订后以设计规范为准。
爆炸性粉尘的分组举例见表9。
表9 爆炸性粉尘的分组举例(引自GB50058-92)三、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系列标准介绍可燃性粉环境用电气标准GB12476·1-200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GB12476·2-200X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2节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IEC 61241-10-2004-06 第3部分可燃性粉尘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该套IEC标准的其余部分有: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4部分:正压型电气设备“p”第5部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