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

一、电气设备配置的原则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配置的设计原则除执行本章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爆炸性粉尘环境内所用有可能过负荷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的过负荷保护。

2.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事故排风用电动机,应在生产装置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其紧急启动按钮,或与事故信号、报警装置有联锁的启动。

3.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应少装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如必须装设时,插座宜安置在爆炸性粉尘不易积聚的地方;局部照明灯具宜安置在事故发生时气液不易冲击的位置。

二、电气设备的防爆类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应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选型。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

三、选用正压型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

当选用正压型电气设备时,为达到防爆的目的,必须安设配套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通风系统必须用非燃性材料制成,其结构应坚固,连接应严密,并不得有产生气体滞留的死角;

2.电气设备应与通风系统联锁。运行前必须先通风,并应在通风量大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容积的5倍时,才能接通电气设备的主电源;

3.在运行中,进入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内的气体,不应含有易燃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4.在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运行中,其风压不应低于50Pa。当风压低于50Pa时,应自动

断开电气设备的主电源或发出信号;

5.通风系统应供给清洁的空气。通风系统的进气口应设在非爆炸危险区域。通风过程排出的气体,不宜排入爆炸危险环境;当采取有效地防止火花和炽热颗粒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吹出的措施时,可排入2区空间;

6.电气设备的外壳及通风系统的小门或盖子应采取联锁装置或加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7.电气设备必须有一个或几个与通风系统相连的进、排气口。

四、选用充油型防爆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

充油型防爆电气设备应在没有振动、不会倾斜、无高温影响和固定安装的条件下才能选用。

五、隔爆传动措施的技术要求

选用非防爆电气设备作隔爆机械传动时的技术要求:

当选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如大容量电动机)机械传动爆炸危险区域中的生产设备时,为达到防爆的目的,必须设置配套的电机室,并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安装电机的房间应用非燃烧体的材料建成,应用非燃烧体的实体墙与爆炸危险区域隔开;2.传动轴通过隔墙处应采用填料函密封或有同等效果的密封措施;

3.安装电机的房间出入口,应通向非爆炸危险区域或无火灾危险的环境;当安装电机的房间必须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通时,应对该区域保持相对的正压。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共分5步: 第1步:识别危险 将工厂里所有能产生粉尘云的物料列出清单,无论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还是其他粉尘。通过物料安全数据表、粉尘测试或出版的可爆炸性数据,识别出哪些物料可发生爆炸。并考虑可能的点燃源。这些点燃源包括: 热能,例如:开放式的明火和火焰、热表面、吸烟、电焊等; 电能,例如:照明设备、电磁辐射、短路、接地故障、静电放电等; 机械能,例如:摩擦(搅拌、混合、过热)、机械摩擦和碰撞等; 化学能,例如:自热、碰撞和热敏感材料等; 第2步:确定谁会受伤害,以及受到何种伤害 考虑爆炸的结果。是否能传播到工厂的其他地方(例如:通过扩散发展为“二次爆炸”)或初始爆燃设备是否受限?爆炸是否可能引起火灾? 第3步:评估风险和确定预防措施 通常而言,粉尘爆炸的结果是很严峻的、致命性的,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大面积的建筑物和工厂损坏,长期的产品损失。在许多方面,这种简单的风险评估,必须阻止爆炸的发生或减轻爆炸的影响。 爆炸预防: 用不可燃性物料代替可燃性物料; 阻止形成爆炸性条件。可以通过减少氧含量或使粉尘云浓度减少到低于最小爆炸极限浓度。 降低风险:

尽量减少粉尘云的数量; 尽量消除潜在的点燃源; 提供合适的人员保护设备; 对工厂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包括如何发现风险; 保持高效率的工作流程状态,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良好的维护工作; 爆炸保护: 安装适当的泄爆板,泄爆到安全区域;或者使用无焰泄放装置进行泄压; 安装爆炸抑制系统; 安装爆炸隔离设备; 安装爆炸遏制设备; 第4步:记录这些风险评估发现,并且实施 记录这些风险评估发现,并且分享给工厂管理人员。按照如下程序:风险经过确切的核实; 分析谁可能受到影响; 分析处理所有的重大危险,考虑需要哪些人员参与; 这些预防措施是合理的,并且剩余的风险是最低的; 邀请管理人员或他们的代表参与其中,进行实施。 第5步:复查这些风险评估,必要时更新 定期复查这些风险评估,是否已经更改。很少有工厂一直保持不变,如果工厂工艺系统有任何变动,则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 1.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2.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 3.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温度范围: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

度最低的时候。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湿度与霉菌:潮湿的空气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实践表明当温度为25-30度,相对湿度为75%~95%时,是霉菌生长的良好条件。所以,如果通风不好将会加快霉菌的生长速度。霉菌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设备的绝缘性能将大大降低。对一些多孔的绝缘材料,霉菌根部还能深入到材料的内部,造成绝缘击穿。霉菌的代谢过程中所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与绝缘相互作用,使设备绝缘性能下降。

粉尘爆炸的条件及预防措施

经营全系列防护用品、劳保用品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66626.html, 什么是粉尘爆炸?造成粉尘爆炸的条件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或者在工业生产中,随处可见粉尘。粉尘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粉尘爆炸的能量大,且能引起连续爆炸。而爆炸前又毫无征兆,危害性极大。粉尘爆炸事故在发达国家也时有发生,一些可燃性粉尘生产、使用、储运企业因粉尘爆炸导致厂房垮塌、烧毁,经济损失巨大。 粉尘爆炸的条件: 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叫沉积粉尘。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 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粉尘的种类繁多哪些具有爆炸危险呢? 经试验事实证明,以下七类粉尘具有爆炸危险,包含金属粉末(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煤炭、粮食(小麦、淀粉、糖、奶粉)、饲料(血粉、鱼粉)、农副产品(棉花、烟草、茶叶粉)、林产品(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塑料、染料)等。 预防粉尘爆炸有哪些措施呢? 一、减少粉尘产生 尽可能地减少粉尘的产生量,防止悬浮粉尘达到最低爆炸浓度,这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设备要力求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不让粉尘飞散逸出;安装有效的吸风除尘系统,加强通风排尘,加强清扫工作,清除墙壁、顶棚等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照明灯具等的积尘。

经营全系列防护用品、劳保用品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66626.html, 水对粉尘爆炸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可利用水来控制粉尘飞扬。不同行业降低粉尘浓度方法有:如煤矿里往煤层注水,增加煤层的含水量,降低其强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这样采掘时煤尘的产生就会大大减少。 在某些研磨物中保持一定的水分,如小麦在磨粉时就可以避免因摩擦空气干燥引起爆炸;在某些产生粉尘的地方,可用喷雾的办法将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65%以上,除可减少粉尘飞扬外,还因为水分子能大量吸收粉尘氧化产生的热量,增加空气和粉尘的导电性能而减少静电。 二、降低氧气含量 主要是在研磨机内充灌一定的惰性气体(如氮气),使氧气的含量减少,防止发生爆炸。 三、控制引燃热源 凡是产生可燃粉尘的车间、工作面,应列为禁火区;有可燃粉尘产生的场所,电机应采用封闭式;其它的电器、仪表和照明灯具均应采用防尘型;研磨的物质在进入研磨机前,必须经过筛选、去石和吸铁(磁选)处理,不让石块、金属杂质进入研磨机内,以免撞击产生火花;轴承要勤加检查,保持油路通畅,以免摩擦聚热;另外还要防止静电放电。 为防患未然,应考虑一旦爆炸发生,也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主要措施是控制爆炸的范围,阻止其继续传播和发展。例如设置自动水幕、水带来阻止爆炸延伸;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在设计时应考虑设置防爆墙,并考虑泄压措施。 温馨提醒:有粉尘爆炸危险的作业场所一定要提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尽量避免高粉尘浓度区域,同时在粉尘的爆炸点?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迅速形成爆炸点逆流,也会发生第二次爆炸。

粉尘防治措施

华丰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 第1条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3T 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

粉尘爆炸的原理及预防

粉尘爆炸的原理及预防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粉尘的爆炸原理及预防 姓名: 罗淑珍 班级:安全14-3 学号:16145319

粉尘的爆炸原理及预防 班级:安全工程2014-3班姓名:罗淑珍学号:16145319 摘要:分析了粉尘爆炸的原理、条件及影响因素,归纳了抑制爆炸的影响因素诸如粉尘性质、助燃剂浓度、点火源、环境温度、可燃性气体及惰性气体及惰性物质等重要影响因素,并分类介绍了粉尘爆炸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粉尘爆炸点火源抑爆泄爆 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粉尘爆炸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而越来越频繁。最先一波爆炸,都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据统计,1913年至1973年间美国仅工农业领域,就发生过72次比较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而在英国和加拿大的化工和造纸等行业中,从上个世纪开始也发生过多起粉尘爆炸事故,仅英国就243次,死伤204人。 自2010年以来,中国各地粉尘爆炸开始频频发生。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调查显示,系因粉尘遇明火引起。专家也表示,抛光作业过程中易出现爆炸。提起爆炸,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炸弹、地雷爆炸时震天动地的轰响,殊不知悬浮在空气中的那些悠悠飘扬的粉尘,也会引起威力巨大的爆炸。 在昆山爆炸之前的2012年8月,温州郭溪曾发生一起抛光爆炸事件;2011年年4月初,浙江一家摩托车厂的零件抛光车间发生了粉尘爆炸,4月底,该省另外一家木材厂,也发生粉尘爆炸;而在2010年河北秦皇岛市的一个淀粉车间的粉尘爆炸,最终造成了19人死亡。[1] 1 什么是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指可燃性固体粉尘或可燃性液体的雾状液滴分散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中,当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接受相当的点火能量所必然发生的一种爆炸现象,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2] 凡是呈细粉状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金属,如镁粉、铝粉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2 产生的条件 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 (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

粉尘车间安全检查基本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粉尘车间安全检查基本要 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882-67 粉尘车间安全检查基本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粉尘车间应单独设置,宜设置在单层建筑物内。如设置在多层建筑内,粉尘车间应用实体墙分隔,并与其他作业场所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粉尘车间作业人数在5人以上的应设有两个安全出口,出口上方应有“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和应急灯;室内配备消防器材(消防砂及氯化钠、碳酸钠、硼砂、化学干粉灭火器),设置“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的警示标志。铝镁粉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存放汽油、煤油、苯等易燃物 3、配电箱应设在室外,设在室内的所用电气设备必须是粉尘防爆型的。(灯具)喷粉烤箱十分危险!防爆! 4、开关电源线必须穿管保护,接头点不得裸露;所用电气设备必须加接地线;开关、插座不得装在可

燃材料上。 5、2.4米以下的金属灯架必须加接地线(照明灯管要求防爆),回路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6、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及排风除尘装置,均应采用静电直接接地;所有金属管道连接处(如法兰),必须进行跨接;操作人员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 7、砂带机、打磨机、抛光机等皮带轮、布轮都应有防护罩。 8、粉尘车间应设置粉尘浓度监测装置。作业场所应有通风除尘装置。 9、公司应建立粉尘车间管理制度,制度内应有粉尘定期清理的规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要有维保记录。 10、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劳保用品,作业场所应有危害告知。 11、粉尘作业场所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铝镁粉尘爆炸环境及危险区的划分

铝镁粉尘爆炸环境及危险区的划分 一、铝镁制品机械加工存在铝镁粉尘的粉尘层、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应被视为可能形成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环境,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 1.存在铝镁粉尘混合物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2.存在足以点燃铝镁粉尘混合物的火花、电弧、高温、静电放电或能量辐射,或者存在使到铝镁粉尘混合物遇水受潮产生自燃。 二、铝镁粉尘爆炸环境 1.铝镁粉尘爆炸环境由粉尘释放源而形成。 粉尘释放源应按铝镁粉尘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级释放源:铝镁粉尘云持续存在或预计长期或短期经常出现的部位。 (2)一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地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3)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不经常地并且是短期地释放。 2.存在铝镁粉尘的粉尘云、粉尘层、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应被视为形成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环境。 三、铝镁粉尘爆炸危险区 1.铝镁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应根据铝镁粉尘爆炸环境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划分:

(1)20 区:空气中的铝镁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2)21 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铝镁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3)22 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铝镁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铝镁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2.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铝镁粉尘的粉尘量、粉尘云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1)安装有良好铝镁粉尘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车。 (2)设有为铝镁粉尘环境服务,并用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其通向铝镁粉尘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铝镁粉尘混合物侵入的安全装置,如单向流通风道及能阻火的安全装置。 (3)区域内产生铝镁粉尘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除尘排风系统完全吸除机械加工产生的粉尘。 4.为铝镁粉尘环境服务的排风机室,应与被排风区域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相同。 四、铝镁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1.应评估铝镁制品机械加工产生铝镁粉尘释放源形成级别所引起的铝镁粉尘爆炸环境,确定铝镁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推荐)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 1.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2.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 3.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温度范围: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

过90%(25℃及以下)。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湿度与霉菌:潮湿的空气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实践表明当温度为25-30度,相对湿度为75%~95%时,是霉菌生长的良好条件。所以,如果通风不好将会加快霉菌的生长速度。霉菌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设备的绝缘性能将大大降低。对一些多孔的绝缘材料,霉菌根部还能深入到材料的内部,造成绝缘击穿。霉菌的代谢过程中所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与绝缘相互作用,使设备绝缘性能下降。

粉尘治理规定(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粉尘治理规定(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粉尘治理规定(最新版) 煤尘堆积就是事故,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预防煤尘事故,保护职工身心健康,特制定以下措施: 1、矿井各巷道严格按照矿每季度规定的冲尘周期进行冲刷,明确范围,责任到人,坚决杜绝煤尘堆积。 2、加大综合防尘投入,采掘工作面各转载点上齐自动转载喷雾,严格按要求安设净化水幕,距工作面距离符合规定。 3、坚持“逢采必注、不注不采”的原则,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煤体注水。 4、煤机、综掘机使用内外喷雾,雾化好,水质好水压达到要求。 5、炮掘工作面坚持湿式打眼,放炮使用好水炮泥,除尘风机,放炮喷雾等降尘防尘设施要正常安装安设位置符合规定。 6、进风大巷、总回风巷增设密集净化水幕,净化风流按照规定实现大巷喷雾自动化。

7、严格按照要求设置隔爆水棚,水量、棚距符合要求,水棚及时补水。 8、严格防尘各岗位工种制度,加大奖罚力度,对玩忽职守造成煤尘堆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9、建立综合防尘齐抓共管责任制,坚决杜绝煤尘事故。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编号:SM-ZD-52687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 范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华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粉尘作业过程的控制,以及作业防护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GB5817-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全国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暂行办法 华东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实施细则

3 职责 3.1 公司粉尘治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公司粉尘治理的防治工作,由公司总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粉尘治理领导小组组织研究并制定防尘技术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协调、解决防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工作优劣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或处罚。 3.2 工程部是公司粉尘治理领导小组的常设工作机构。工程部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项目粉尘治理工作的开展;组织制定落实防尘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负责对粉尘作业工程项目进行危害识别,确定应落实的防护措施;负责接触粉尘人员的健康监护、监测的管理工作;负责总结和推广粉尘治理的工作经验。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并督促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及津贴的发放标准;负责劳动分级工作,做好劳动条件分级统计工作及分析管理工作;参加对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情况进行评定工作;负责组织职业卫生的培训工作。 3.4 物资部负责组织防尘用品合格供方及定点单位的评定;负责防护用品、设备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储存、保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

1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意义 可燃性粉尘在具备一定浓度(超过爆炸下限)和足够引燃能量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可燃性粉尘的存在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环境,这些区域的危险性有高低之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区域进行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的类型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将可燃性粉尘出现爆炸浓度的可能性,或任意点燃源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使二者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尽可能减小,将粉尘爆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安全验收评价守则》中明确规定,对于粉尘爆炸的危险环境,有无科学准确的区域划分是验收检验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地划分危险区域对于节约项目投资也有着重要意义。粉尘防爆设备的价格是普通产品的2—3倍,只有科学地划分危险区域,才能合理地选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浪费。 2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原则 我国很早就制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如《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GBJ58—83)、《爆 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2000) .(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85—92),(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爆炸安全规程)(GB 17440—1998)等都有详细说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美国电气规程(NEC)以及德、日等国对区域划分原则均有规定。但随时间的推移和国情不同,划分原则不尽一致。目前国内流行的是“二区”(爆炸危险区域和非爆炸危险区域)、“二级”(10区和11区),GB50085—92和GB17441)—1998均按此划分。此划分方法正在被IEC1241—3和—2000“二区”(分级区域和非分级区域)、"3级”(20区、21区、22区)所代替,但两者均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区,见表1。 表1 几种流行的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完整word版)高海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海拔高度对电气产品的影响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压力下降,空气密度和湿度相应地减少,其特征为:a、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较低;b、空气温度较低,温度变化较大;c、空气绝对湿度较小;d、大阳辐射照度较高;e、降水量较少;f、年大风日多;g、土壤温度较低,且冻结期长。这些特征对电工产品性能有下面四大影响规律,列出如下: 1、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降低的影响 1)对绝缘介质强度的影响 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的降低,引起外绝缘强度的降低。在海拔至5000m范围内,每升高1000m,即平均气压每降低7.7~10.5kPa,外绝缘强度降低8%~13%. 2)对电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对于设计定型的产品,由于其电气间隙已经固定,随空气压力的降低,其击穿电压也下降.为了保证产品在高原环境使用时有足够的耐击穿能力,必须增大电气间隙.高原用电工产品的电气间隙可按下表进行修正. 3)对电晕及放电电压的影响 a、高海拔低气压使高压电机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降低,电晕起始电压降低,电晕腐蚀严重; b、高海拔低气压使电力电容器内部气压下降,导致局部放电起始电压降低; c、高海拔低气压使避雷器内腔电压降低,导致工频放电电压降低。 4)对开关电器灭弧性能的影响 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的降低使空气介质灭弧的开关电器灭弧性能降低,通断能力下降和电寿命缩短。a)、直流电弧的燃弧时间随海拔升高或气压降低而延长;b)、直流与交流电弧的飞弧距离随海拔升高或气压降低而增加。 5)对介质冷却效应,即产品温升的影响 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的降低引起空气介质冷却效应的降低。对于以自然对流、强迫通风或空气散热器为主要散热方式的电工产品,由于散热能力的下降,温升增加。在海拔至5000m 范围内,每升高1000m,即平均气压每降低7.7~10.5kPa,温升增加3%~10%. a、静止电器的温升随海拔升高的增高率,每100m一般在0.4K以内,但对高发热电器,如电炉、电阻器、电焊机等电器,温升随海拔升高的增高率,每100m达到2K以上。 b、电力变压器温升随海拔的增高与冷却方式有关,其增加率每100m为:油浸自冷,额定温升的0.4%;干式自冷,额定温升的0.5%;油浸强迫风冷,额定温升的0.6%;干式强迫风冷,额定温升的1.0%; c、电机的温升随海拔升高的增高率每100m为额定温升的1%。 6)对产品机械结构和密封的影响 a、引起低密度、低浓度、多孔性材料(例如:电工绝缘材料、隔热材料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b、润滑剂的蒸发及塑料制品中增塑剂的挥发加速; c、由于内外压力差的增大,气体或液体易从密封容器中泄漏或泄露率增大,有密封要求的电工产品,间接影响到电气性能; d、引起受压容器所承受压力的变化,导致受压容器容易破裂。 2、空气温度降低及温度变化(包括日温差)增大的影响 1)高原环境空气温度对产品温升的补偿 平均空气温度和最高空气温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电工绝缘材料的热老化寿命决定于平均空气温度。高原环境空气温度的降低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因气压降低而引起电工产品运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背景 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 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 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铝粉沉积:1号除尘器集尘桶未及时清理,估算沉积铝粉约20千克。

粉尘爆炸基本原理

粉尘爆炸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粉尘爆炸 粉尘: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50-80μm)。粉尘可分为呼吸性粉尘、漂尘、降尘、可见粉尘、显微粉尘等,它能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可以沉降。 可燃性粉尘:可与助燃气体(主要是空气)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粉尘云:悬浮在助燃气体中的高浓度可燃粉尘与助燃气体的混合物。 粉尘层:沉积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的可燃粉尘群。 粉尘爆炸:火焰在粉尘云中传播,引起压力、温度明显跃升的现象。 二、粉尘爆炸的特点 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基本不低于10mJ);压力上升比气体爆炸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爆炸物分解往往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粉尘有粘附性,烧伤更严重。 粉尘爆炸可以连续多次爆炸。由初始点火源引起的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可引起第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随着爆炸引起极大的震动,沉积在不同部位的粉尘扬起,形成多个粉尘云,从而产生连环爆炸。 三、为什么粉尘会发生爆炸 粉尘云着火时,顷刻间完成燃烧过程,释放大量热能,形成爆燃,使燃烧气体温度骤然升高,体积剧烈膨胀,形成很高的膨胀压力,一旦空间受限,即发生爆炸。粉尘爆炸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可燃性粉尘、氧气、有效点火源、密闭空间及浓度在爆炸极限内的粉尘云。 四、粉尘爆炸预防措施 消除点火源:①可靠接地;②使用粉尘防爆电器;③火花探测与熄灭;④消除明火;⑤防止局部过热;⑥不用金属敲击,防止产生火花。 消除可燃物:①保持工作间的整洁,正确清扫;②设备表面清洁,无粉尘堆积;③改进工艺设备,消除设备产生粉尘堆积的根源。 消除氧化剂:①内部空气惰化;②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替代氧气。 完善保护措施:①泄爆;②抑爆;③隔爆;④提高设备耐压能力;⑤多种保护方案并用。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word)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粉尘防治安全卫生管理规范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华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粉尘作业过程的控制, 以及作业防护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GB5817-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全国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暂行办法 华东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实施细则 3 职责 3.1 公司粉尘治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公司粉尘治理的防治工作, 由公

司总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粉尘治理领导小组组织研究并制定防尘技术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协调、解决防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工作优劣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或处罚。 3.2 工程部是公司粉尘治理领导小组的常设工作机构。工程部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项目粉尘治理工作的开展;组织制定落实防尘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负责对粉尘作业工程项目进行危害识别, 确定应落实的防护措施;负责接触粉尘人员的健康监护、监测的管理工作;负责总结和推广粉尘治理的工作经验。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并督促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及津贴的发放标准;负责劳动分级工作, 做好劳动条件分级统计工作及分析管理工作;参加对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情况进行评定工作;负责组织职业卫生的培训工作。 3.4 物资部负责组织防尘用品合格供方及定点单位的评定;负责防护用品、设备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储存、保管、发放、维修和送检等管理工作。 3.5 综合办公室负责粉尘治理作业中职业卫生的管理。负责员工的健康检查、健康评定和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接触粉尘人员的统计管理工作。 3.6 工会负责监督职业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参与并监督防尘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收集、反馈员工对防尘用品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落实;负责开展职业卫生防治宣传工作。 3.7 项目部负责执行公司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工作。项目部组织作业过程的粉尘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粉尘危害控制工作;负责编制和实施防尘技术

铝镁粉尘爆炸环境及危险区的划分要求综述

铝镁粉尘爆炸环境及危险区的划分要求 1、铝镁制品机械加工存在铝镁粉尘的粉尘层、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应被视为可能形成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环境,在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 (1)存在铝镁粉尘混合物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2)存在足以点燃铝镁粉尘混合物的火花、电弧、高温、静电放电或能量辐射,或者存在使到铝镁粉尘混合物遇水受潮产生自燃。2、铝镁粉尘爆炸环境铝镁粉尘爆炸环境由粉尘释放源而形成。 粉尘释放源应按铝镁粉尘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级释放源:铝镁粉尘云持续存在或预计长期或短期经常出现的部位。 (2)一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地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3)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不经常地并且是短期地释放。存在铝镁粉尘的粉尘云、粉尘层、沉淀和堆积的场所应被视为形成铝镁粉尘爆炸危险环境。 3、铝镁粉尘爆炸危险区铝镁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应根据铝镁粉尘爆炸环境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划分: a)20 区:空气中的铝镁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b)21 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铝镁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c)22 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铝镁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铝镁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铝镁粉尘的粉尘量、粉尘云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1)安装有良好铝镁粉尘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车。 (2)设有为铝镁粉尘环境服务,并用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其通向铝镁粉尘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铝镁粉尘混合物侵入的安全装置,如单向流通风道及能阻火的安全装置。 (3)区域内产生铝镁粉尘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除尘排风系统完全吸除机械加工产生的粉尘。为铝镁粉尘环境服务的排风机室,应与被排风区域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相同。 4、铝镁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应评估铝镁制品机械加工产生铝镁粉尘释放源形成级别所引起的铝镁粉尘爆炸环境,确定铝镁粉尘环境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爆炸危险区20 区的范围应包括: (1)铝镁粉尘云连续生成的除尘排风系统的管道、除尘器的内部。

粉尘爆炸原理及条件

粉尘爆炸原理及条件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粉尘爆炸条件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木粉、糖粉、玉米粉、土豆粉、干奶粉、铝粉、锌粉、镁粉、硫磺粉等。但只要我们加强防范措施,这类爆炸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采用有效的通风和除尘措施,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在设备外壳设泄压活门或其他装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统等。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严格按照防爆技术等级进行设计,并单独设置通风、排尘系统。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粉尘爆炸过程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粉尘爆炸-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粉尘的爆炸性能受粉尘的颗粒度、粉尘挥发性、粉尘水分、粉尘灰分和火源强度等影响。

粉尘防护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0075 粉尘防护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粉尘防护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粉尘防护系指各类粉尘、肺组织的检查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防尘口罩的要求及使用、除尘设备设施的要求、使用及维护,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2、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负责制定粉尘防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单位应在粉尘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的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在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4、检测结果应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关职

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01T11:42:58.8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作者:刘志成姚志远郭文秀 [导读] 摘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电气设备而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巴润矿业分公司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 014080) 摘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电气设备而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温度、湿度、粉尘、振动等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在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应正视外部环境因素对设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有效地将可能造成的危害降至最小,保障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探究外部环境因素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对于我们制定对策、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保障电气设备高效安全运行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因素;电气设备;影响;防护措施 前言 不同的电气设备由于材料构造、使用情况等等不同其寿命也不同。但是,我们发现相同的电气设备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其损耗程度也大不相同,寿命相差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对设备的影响程度不同,如温度、湿度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电气设备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对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有利于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外部环境因素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1.1温度环境 设备中电路网的器件多为塑料外壳、橡胶、蜡封以及塑料绝缘层,本身的受热性能较低,当处于高温环境中工作时,就会出现变形、烧坏等情况,器件也会出现发粘、融化等问题,会直接造成设备短路等故障的发生。而且高温环境会导致电机与电压器漆包线的绝缘强度的下降,最严重时会出现漏电等危险情况。温度较高会使润滑油融化蒸发,这就会对轴承造成影响,长时间没有润滑,很容易造成轴承受损,严重时会造成停转以及设备损毁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加快设备的机件材料以及导线绝缘保护层的老化,造成硬化以及脆化裂纹情况的发生,机械强度迅速降低。 低温环境对电器中的油类、弹簧机构、液晶屏、电子芯片等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2潮湿环境 设备内部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结成水珠附着于零部件,尤其是当电器件接触点出现水珠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零件氧化以及腐蚀等情况,会出现接触不良以及火花等问题,严重时会直接造成设备的损毁。夏季降雨情况较多,企业虽然也做了相关的保护方案,但电器内部仍有可能会出现进水或者水汽较重的状况,这时如果程度较轻就会出现导线和插头以及电器件绝缘电阻降低、漏电等问题,但如果程度较高,则会导致电路和开关以及继电器短路、起火等故障,会对企业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湿度过高或设备进水会直接造成电路以及电气机件严重损坏的问题,导线、电缆以及配电盒的内部会出现大量霉菌,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干净,就会造成配电器件与电缆外部的绝缘皮发生霉变,造成故障的发生。 1.3粉尘 粉尘的产生,不仅会污染环境,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危害。如粉尘在断路器上端凝结沉降容易造成相间绝缘强度大大降低,诱发相间短路事故。粉尘在继电器、接触器等触头间堆积容易造成接触不良故障。粉尘若堵塞通风道,导致设备散热不畅,温升过高,设备可能会无法正常运行。 1.4海拔 海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绝缘强度、分断能力和温升三个方面。海拔越高,气压降低,空气的密度和湿度相应减少,会引起外绝缘强度的降低。电气间隙击穿电压下降,空气介质开关电器灭弧性能降低,设备的分断可靠性下降。海拔越高,空气介质冷却效应降低,散热能力下降,加之紫外线辐射增强,绝缘材料易老化,电气设备易发生故障。 1.5振动 振动会造成电气设备零部件疲劳损坏,磨损和松动,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对于有触点元件而言,振动极易引起触点接触不良;对于机壳和机座而言,振动频繁容易出现断裂或变形。有数据显示,振动还将加大尘土进入电器内部的几率。 1.6其它 其它因素是指一些不可预见的外力因素,比如暴风、雷电、大雪等恶劣天气下产生的不可抗力。比如暴风刮倒电杆电线、雷电导致跳闸等等。在一定时期内有很大几率发生诸如此类的异常天气时,设备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 2针对影响制定的对策 2.1防暑、防冻措施高温天气,考虑温升的影响,应对电气设备采取“防暑”措施,包括加强通风管理,保证设备区域以及设备本身的散热;由于高温导致轴承润滑油易流出需补油;加强设备点检,及时反映设备的异常温升、响声、振动等;对工作在温度过高环境的电气设备,可采用冷却风机进行强制降温等。冬季低温天气,应注意防范油压控制的电气设备易因液压油粘性增大无法正常启动和运行,需提前投入电加热器,做好“防冻”措施。 2.2除湿措施环境相对湿度过高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将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环境湿度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其室内外环境进行防潮除湿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防潮除湿措施包括:采取通风、局部隔离等除湿措施,必要时给电控柜加盖防水罩;有条件的安装空调或工业除湿机,快速自动解决潮湿问题;为防止凝露,可在电气柜内合适位置装设加温型或排水型除湿器;封堵连通室内外的电缆通道口,在防小动物的同时也能防止潮湿水气进入;杜绝屋顶屋面积水渗水透水;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关好门窗和柜门;长期未开动设备,有可能受潮的必须先进行烘烤,经摇测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送电运行等等。 2.3通风防尘措施使用场所中的粉尘在设备上沉降容易影响设备散热、导致触头电接触不良或加大相间短路的可能。对工作在灰尘过大环境的设备,要选用防护等级高的产品或及时采取通风防尘措施,必要时可在重点电气部位上加盖防尘罩。电气维护人员应定期对电缆接头、接触器和断路器等主要电器元件以及大型电机、变电所、变压器等等进行除尘,定期检查开关设备的触头及接线,提高电气设备的抗尘能力。有条件的电气柜或者场所,在采取通风措施,风道入口应设置过滤装置且保证足够的空气流量用于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