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1.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2.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3.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
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
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温湿度对风电电气产品性能的影响

温湿度对风电电气产品性能的影响风电电器产品常年都设置在户外,而且风电组多为复杂的大型设备,因此经常处于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会对风电电器产品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经过研究,得出了温湿度对风电电器产品性能的影响因素。
标签:风电电器;温湿度;产品性能引言:电气行业工作中发现,配电设备的容易在深夜发生故障或是事故,而且机电设备经常在潮湿闷热的春夏季发生故障,当温度骤然降低或是升高的季节也非常容易发生机电的事故。
这些规律也常在风电电气产品中出现。
而且由于近年来温室效应日渐严重,气温上升异常,而且由此导致了高温高湿的多变气候逐渐形成。
这使得常年暴露在室外的风电电气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
在这些风电电气产品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机器的安全运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一、高温高湿环境对风电电气产品性能的影响1.1风电电气产品所处环境温度高温环境下,风电电气的电机工作发热会导致温度过高,但是由于散热较难,在这种环境下电气工作持续工作严重的话会导致电源线破裂、短路或发生触电时间,从而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由于风电电气产品的部件可能会在高温下软化,导致降低性能,或是改变特性,造成潜在的损坏风险和氧化现象。
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开裂,脆化,活动部件咬死,以及特性的改变。
此外,在低温条件下,空气密度的增加也会引起马达单元的额定输出增加(尤其是失速型风机组),从而导致风电电气产品出现过载的危险,导致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还会引起风力发电机叶片阻尼结构特性的变化,振动增大,从而导致风电电气产品的叶片后缘结构,导致裂缝产生,造成机器运行的安全隐患。
当温度明显低于零度时,水蒸气突然冻结,严重影响风电电气产品的运行,还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例如冰块的大小会改变叶片的外部尺寸。
降低风力利用率,叶片上结冰还有可能导致其脱落时损坏风电产品的底层不见。
我国大陆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三个地区(东北,北部,西北)和东南沿海,北部三个地区的平均气温低于南方地区,而且温差较大,特别是在冬季寒冷的时候。
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控制与监测

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控制与监测在现代工业中,电力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力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电力设备的温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控制与监测展开探讨。
1. 温湿度对电力设备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温湿度对电力设备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散热效果下降,甚至引发设备过热而损坏。
另外,过高的湿度会加剧设备的腐蚀和短路风险。
因此,合适的温湿度环境是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2. 温湿度控制的方法为了保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温湿度控制。
首先是通过空调系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确保在设定的范围内。
其次是通过通风设备来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局部温度和湿度过高。
同时,还可以采用加湿器或者除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平。
3. 温湿度监测装置为了及时了解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的变化情况,需要安装一些温湿度监测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反馈给监控中心或者相关人员。
通过监测装置的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调整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电力设备在最佳的运行状态。
4. 温湿度控制与节能温湿度控制不仅可以保护电力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以实现节能的效果。
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可以减少设备的能耗,提高设备的能效比。
通过合理控制温湿度,不仅可以降低电力设备的运行成本,还可以实现环保节能的目标。
5. 结语综上所述,电力设备的温湿度控制与监测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温湿度控制和监测装置的安装,可以确保电力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能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因此,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中,温湿度控制与监测应被重视和加强。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电子版本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温度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在这些时节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更加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能力,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电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迁安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20℃~+45℃,日温差:20℃,相对湿度: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90%,日平均值:≤95%,海拔高度:≤2000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的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电力设备的湿度保护与维护知识

电力设备的湿度保护与维护知识电力设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电力设备的保护与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湿度是常见的一个问题,高湿度环境可能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因此,了解和掌握电力设备的湿度保护与维护知识,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至关重要。
一、湿度对电力设备的影响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高湿度的环境不利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会导致以下问题:1. 电子元件受潮:高湿度环境会导致电子元件的金属触点氧化,引起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2. 绝缘材料受损:湿度过高会使电力设备的绝缘材料受潮,绝缘性能降低,容易发生漏电或断电现象。
3. 腐蚀和氧化:高湿度环境中,电子设备的金属部件容易发生腐蚀和氧化,造成设备的机械性能下降。
二、湿度保护与维护措施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湿度保护与维护措施:1. 控制环境湿度:安装空调设备或湿度调节器是控制环境湿度的常见做法。
将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减少设备受湿度影响的机会。
2. 密封措施:对设备进行严密的密封处理,防止空气中湿气的进入。
例如,对设备的连接口和接口部位进行防水和密封处理。
3. 吸湿材料的运用:在电力设备的密封空间中放置吸湿剂,如除湿剂或湿度吸附剂,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湿气,防止设备受潮。
4. 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湿度检测,及时发现湿度问题,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同时,定期清理设备和维护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5. 防雷与过压保护:雷击和过电压也是电力设备故障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湿度高的环境中,往往伴随着雷电活动增加的可能性。
因此,对设备进行防雷保护和过压保护也是湿度保护的重要方面。
三、总结电力设备的湿度保护与维护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环境湿度、采取密封措施、使用吸湿材料、定期检查与维护、以及防雷与过压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高湿度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上)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上)
近年来因为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渐变差,比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备面对的威胁越来越显着。
在电气运转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运转就会发生许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时间从事电气作业的人来说,很简单认识到这样的规则:
1.配电设备突发事端往往发作在夜深人静的时分;
2.机电设备的毛病多发时节在湿润的春季;
3.气温突变(突然下降或升高)的时节交流时节,往往也简单使电气设备发作毛病。
一、温湿度发生的现象
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湿度与温度: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上海区域归于暖温区。
温度规模: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
空气的吸湿才能随温度的改动而改动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才能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才能越弱。
所以,因为白日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
到夜间,因为温度下降,空气开释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日,当地气象台预报,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上。
空气的大湿度应当发作在夜间温度低的时分。
但是,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作事端,湿度过高是发生设备事端的因素。
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原因,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体系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安稳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温度、湿度与电气绝缘的影响

温度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在这些时节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更加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能力,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电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迁安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20℃~+45℃,日温差:20℃,相对湿度: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90%,日平均值:≤95%,海拔高度:≤2000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的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1、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

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引言概述:电气室温度湿度标准是指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电气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规定和控制的标准。
正确的温湿度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正文内容:1. 温度标准1.1 温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损坏、绝缘材料老化和电气设备过载等问题。
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启动。
1.2 电气室温度标准根据不同的电气设备类型和功能,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对电气室温度有所规定。
一般来说,通常的温度标准为25℃,但对于一些特殊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温度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电气室内,应根据具体设备的要求来设置适当的温度。
1.3 温度控制方法为了保持电气室内温度在标准范围内,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1.3.1 空调系统:通过空调系统调节电气室的温度,确保设备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1.3.2 散热装置:为电气设备提供散热装置,如散热风扇、散热片等,以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
1.3.3 温度监测: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气室内的温度,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2. 湿度标准2.1 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湿度是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设备内部发生腐蚀、绝缘材料受潮和电气设备短路等问题。
过低的湿度则会引起静电问题和绝缘材料的干燥。
2.2 电气室湿度标准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对电气室湿度也有所规定。
一般来说,电气室湿度标准为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储电子元器件的仓库,湿度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2.3 湿度控制方法为了保持电气室内湿度在标准范围内,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2.3.1 加湿器和除湿器:根据需要,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电气室内的湿度。
2.3.2 通风系统:通过通风系统控制电气室内的湿度,确保湿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气温逐年上升,大气环境因素逐步变差,诸如:高温,高湿等多变气候,使室内配电设施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
在电气运行时空气的温、湿度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就会产生很多、很大的影响。
对于长期从事电气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认识到这样的规律:
1.配电设备突发事故往往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2.机电设备的故障多发季节在潮湿的春季;
3.气温骤变(骤然降低或升高)的季节交换时节,往往也容易使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一、温湿度产生的现象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与温度: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空气的物理性质。
我们知道,上海地区属于暖温区。
温度范围: -5℃~+35℃,日温差:10℃,相对湿度: 相对环境温度20±5℃,月平均值:≤75%≤5m。
空气的吸湿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温度越高,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大;温度越低,空气的吸湿能力越弱。
所以,由于白天温度升高,空气吸收水分。
到夜间,由于温度降低,空气释放水分,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例如夏季,当地气象台预报,一天内的相对湿度,多为65%-95%以上。
空气的最大湿度应当发生在夜间温度最低的时候。
然而,我们又知道,电器设备要求的相对湿度不能超
过90%(25℃及以下)。
由此可见,在夜里设备发生事故,湿度过高是产生设备事故的主要因素。
过去,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深夜,负载减轻,电压升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电压总是稳定的。
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则称为高湿。
二、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湿度过高,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
一方面湿度过高,使空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开关设备中很多地方是靠空气间隙绝缘的。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绝缘材料表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内部有积尘吸附水分,潮湿程度将更严重,绝缘电阻更低。
设备的泄露电流大大增加,甚至造成绝缘击穿,产生事故。
湿度与霉菌:潮湿的空气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实践表明当温度为25-30度,相对湿度为75%~95%时,是霉菌生长的良好条件。
所以,如果通风不好将会加快霉菌的生长速度。
霉菌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设备的绝缘性能将大大降低。
对一些多孔的绝缘材料,霉菌根部还能深入到材料的内部,造成绝缘击穿。
霉菌的代谢过程中所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与绝缘相互作用,使设备绝缘性能下降。
潮湿凝露现象
湿度与金属锈蚀:潮湿空气将使电力设备中的导电金属,导磁硅钢片,以及金属外壳锈蚀。
将降低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电气故障。
潮霉腐蚀
温度过高的影响:设备由于内部损耗使设备具有一定的温度。
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或空气流动性差,使设备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开,将会使设备由于过热跳闸,甚至烧坏设备。
配电箱内的电子产品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子型计量表,在高温下运行时就会严重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保护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可靠性以及
计量的准确性. 在高温下运行的无功补偿电容器、熔断器也会缩短寿命。
短路现象
对导体材料的影响:温度升高,金属材料软化,机械强度将明显下降。
如铜金属材料长期工作温度超过200℃时,机械强度明显下降。
铝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也与温度密切相关,通常铝的长期工作温度不宜超过90℃,短时工作温度不宜超过120℃。
温度过高,有机绝缘材料将会变脆老化,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击穿。
对电接触的影响:电接触不良是导致许多电气设备故障的重要原因,而电接触部分的温度对电接触的良好性影响极大。
温度过高,电接触两导体表面会剧烈氧化,接触电阻明显增加,造成导体及其附件(零部件)温度升高,甚至可能使触头发生熔焊。
由弹簧压紧的触头,在温度升高后,弹簧压力降低,电接触的稳定性变差,容易造成电气故障。
凝露现象
凝露现象
积水现象
在这些时节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更加关注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
现场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能力,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保障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电设施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