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信息化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评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根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划分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主要分为五个等级:•零级:没有信息化系统•一级:初步建立信息化系统,但仅限于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二级:已经进入信息化应用阶段,采用简单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三级:信息化管理逐渐规范化,开始采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四级:信息化管理成熟,通过信息化手段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零级在零级阶段,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系统,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处理完成的。
这种情况下,企业效率极低,生产过程难以掌控,管理水平也相当低下。
一级在一级阶段,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比如计算机、传真机等等。
这个阶段的企业虽然开始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真正将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级在二级阶段,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应用,已经采用了简单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这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种信息,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比较简单,所以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更高级需求。
三级在三级阶段,企业已经逐渐规范化了信息化管理,并且开始采用一些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
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可以使用ERP、CRM等领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流程、计划调度、员工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四级在四级阶段,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非常成熟。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整体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信息,全面地掌控生产和销售过程,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决策,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利润。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层次与模式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层次与模式分析冯 璐(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摘 要 本文根据不同角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层次的划分,指出了不层次下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和方法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并构建一种缩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的发展模式——雁型模式。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层次 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 G 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34(2003)07-0745-03An Analysis on the Order and the Mod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Feng Lu(Depa r tment o f Info rmation M anag ement ,Heilo ng jiang U niv er sity ,Har bin 150080)Abstract Fr om differe nt angl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or de r o f ente rprise info rmatiza tio n in china andindeicates the aim and the method o f enter prise infor matization in differe nt o rders to help th e enter prise in info r matization o rder .The author builds a model like hundr eds of wild g oo ses flying in th e sky to minish the dista nce amo ng enterprises in enterprise info r matization.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 matiza tion O rder M ode M anageme nt info r ma tio n sy stem收稿日期:2002-10-111 前 言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它无比强劲的冲击力,扩散力和渗透力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改变了世界。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相结合,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现代化。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是指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时遵循的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的一般步骤: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需求:企业信息化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一致,确保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同时,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信息化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2.进行现状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
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评估,现有信息系统的评估等。
通过现状分析,明确企业信息化的优势、不足和问题,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3.制定信息化规划策略:基于现状分析的结果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策略。
包括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步骤、重点、时间表等。
同时,制定信息化投资计划和资源配置方案,为后续的信息化实施提供支持。
4.制定信息化规划方案:在信息化规划策略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信息化规划方案。
包括确定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内容、范围、目标等。
同时,制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资源要求、进度计划等。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等因素。
5.实施信息化规划:根据信息化规划方案,组织实施信息化项目。
包括项目的立项、采购、开发、测试、上线等各个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6.部署和推广:完成信息化项目后,需要对新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部署和推广。
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新的系统和工具。
同时,监控信息化项目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7.绩效评估和优化:通过对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估,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信息化的价值和效益。
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

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
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
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
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
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
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
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
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
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
信息化的评价方法

信息化的评价方法信息化的评价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和评估,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1. 技术层面评价:评估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成熟、先进,是否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扩展性等。
2. 成本效益评价:评估信息化系统的成本投入和预期的效益之间的关系。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项目的ROI(投资回报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风险和回收期等因素。
3. 用户满意度评价:评估信息化系统对用户的价值和满意度。
可以通过用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包括系统的易用性、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对系统的反馈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用户的培训和支持等方面。
4. 绩效评价:评估信息化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可以通过指标和数据对比的方式,比较信息化前后的数据和业绩,如销售额、利润率、客户满意度等。
绩效评价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市场变化、竞争环境等。
5. 管理层面评价:评估信息化对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
可以通过评估信息化系统对组织的决策、沟通和协作等方面的影响,包括减少管理层面的错误和误解、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等。
评价指标可包括管理层的满意度、组织创新能力等。
6. 社会效益评价:评估信息化系统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可以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考虑,如创造了就业机会、减少了资源消耗、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等。
社会效益评价需要考虑长期和多方面的影响。
总结起来,信息化的评价方法可以从技术、成本效益、用户满意度、绩效、管理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和评估。
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结合使用,综合考虑信息化项目的不同方面,以全面评估信息化的效果和价值。
此外,评价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具体情况和目标,以选择最适合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评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评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流程等。
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信息化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造成浪费和损失。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顺利推进。
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评估指标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支持业务流程、提升管理能力、优化客户体验、降低成本等方面。
因此,首先要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指标,以便在评估过程中进行比较和衡量。
目标和指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化项目和阶段确定相应的目标和指标,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2. 信息化建设成本与效益评估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成本评估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评估需要考虑到各种费用,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培训、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并进行详细的核算和预算。
同时,还需要进行效益评估,以衡量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和回报,包括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管理优化、客户满意度提高等方面。
成本和效益评估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和后期进行,以及时掌握情况、调整计划。
3.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与评估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达成既定目标。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评估的指标包括项目时间、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员能力、沟通协作等方面的因素。
综合考虑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4. 信息系统安全与稳定性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极其重要。
如果信息系统不安全或者不稳定,就会出现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系统崩溃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形象。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
法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功能和技术对企业信息化要求进行衡量和分析的标准,包括信息化投入、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与服务、管理与运营五大方面的指标。
信息化投入方面的指标包括:投资规模比重、资源投入特征等。
基础设施方面的指标包括:网络设施状况、信息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文化等。
信息系统与技术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系统使用规模、影响度和平台技术发展水平等。
应用与服务方面的指标包括:业务信息的存储效率、流程信息化的程度等。
管理与运营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度、业务运营的质量及信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等。
根据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测算方法,企业首先要定义评价标准,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和试验方法来获得被评估部门当前信息化现状,然后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来衡量和分析各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技术对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获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

班级:0310902 姓名:殷利霞学号:2009211160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分类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
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
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
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规划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欧阳志华1,杨世德2,易树平1,任小灵2,林丽1(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2.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26)摘要:在总结传统企业信息化评价内容、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 HP)理论及信息实施顺序评价中的AHP建模方法,并运用A II P评价模型对某公司规划的信息化实施顺序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决策者进行信息化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层次分析法;规划评价中图分类号:N94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98(2004)05—0011-05Gradation Analyzing Method of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 EvaluationOUYANG Zhi-hua1,YANG Shi-de2,YI Shu-ping1,REN Xiao-ling2,LIN Li1(1.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C 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2.Southwest Alu-minum(Group)Co Ltd,Chongqing401326,China)Abstract:O n t he basis of sum marizing the co ntent o f tr aditio nal enterpr ise infor matio n evalua ting,est ablishing metho d of A HP model in the theo retical and info rmat ion estimat ing of g radation ana ly zing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 ive a nalysis w it h quant itative analysis ar e rmat ion enfor cement or der o f cer tain co mpa ny plan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using A HP evaluatio n m odel.Scient ific basis is pro vided for po licy maker.Keywords:enter pr ise info rmat ion;g radatio n analy zing metho d;plan ev aluation前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必由之路。
搞好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一步是搞好信息化的规划工作,即确定信息化实施的内容和实施的先后顺序,在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普遍存在企业整体规划差,各部门各自为政,提出各自的需求,引收稿日期:2004-08-16基金项目: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3—7977)作者简介:欧阳志华(1980—),男,江西泰和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研究。
入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不同的供应商,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重复建设的问题。
这种各自为政的方法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功能交错,产生信息孤岛,系统内信息或臃肿,或不能共享,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合理地确定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对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十分重要。
目前信息化评价方面,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城市信息化发展评价[2]、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3]、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评价[4]。
信息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马克卢普一波拉特统计测度方法:以三维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信息化投入经费和企业竞争力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程度[1];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进行企业物流效益的评价[2];运用波拉特法和指数法优点,按照国家确定的信息化系统六要素,提出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3];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探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4];运用信息化系统概念、计算方式和信息化发展曲线的数学模型将分形理论引入到对信息网络系统的评价之中[5];利用直接经济效益评价的投资回收期法和净现值法等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并探讨间接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以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成果研究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的可行性[6]。
总之,信息化评价内容目前着重于对信息化程度和水平的评价,信息化评价方法正向着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实际、评估模型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AHP法运用于企业信息化实施顺序的评价中,将是一项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1 AHP法介绍AHP法即层次分析法(Analy tic Hierarchy Pro cess),其基本思想就是把我们要进行比较和评价的目标,依据问题的性质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按照各因素的隶属关系,把它们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
通过对同一层次内的不同因素以及不同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级因素的重要性的比较,最终计算出每个因素的综合重要程度,从而实现对每个因素的重要性的评价。
AHP法主要应用于对多目标、多功能、多属性的系统的评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定量分析方法。
运用APH法的主要程序有:(1)对构成评价系统的目的、评价项目(准则)及替代方案等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2)在多级递阶结构的模型中,属于同一级的要素应以上一级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性,以此建立判断矩阵。
(3)通过一定计算,确定各级要素的相对重要度,并检验判断矩阵的相容性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对于没有通过相容性检查的判断矩阵,就应该去除。
(4)进行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进行排序,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2 信息化实施顺序评价的AHP法规划建模2.1 评价标准的确定在本研究中,将企业信息化实施顺序的评价标准为分三个部分:需求度、难易度、成效性,分别解释如下:(1)需求度指的是企业对信息化项目的需要的迫切性。
对于企业需求比较强烈的信息化项目,或者是一些基础性的、为以后的信息化项目提供支持的信息化项目,如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是必须先行的信息化项目。
(2)难易度信息化的难易度主要指实施的难易性,主要包括资金、人员配合、数据收集、系统维护的难易等。
在不考虑其他约束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应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实施。
(3)成效性信息化的成效性是指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员工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或便利。
实践表明,只有为员工工作带来切身好处的信息化项目,才能获得员工的最大支持度,也才能很好地实施下去,本文的观点在于先实施成效性好的信息化项目,这样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兴趣和支持,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判断矩阵的建立以信息化实施顺序作为评价目的,以上述评价标准作为判断矩阵的二级评价要素,以企业信息化项目作为三级评价要素,建立如下所示的信息化实施顺序判断矩阵,分别完成的目标是:确定需求度、难易度、成效性相对于信息化实施顺序的重要程度(如表1所示):确定各信息化项目对需求度而言的重要程度(如表2所示);确定各信息化项目对难易度而言的重要程度:确定各信息化项目对成效性而言的重要程度,后两者与表2类似。
2.3 判定尺度的建立判定尺度是表示对于目标H而言,要素Ei对E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
如在判断矩阵1中,H 代表信息化实施顺序,Ei、Ej代表需求度、难易度或成效性,层次分析法的判定尺度一般如表3所示:表1判断矩阵1信息化实施顺序H需求度E;难易度成效性需求度Ei Ei/Ej难易度成效性表2判断矩阵2需求度H 办公自动化平台Ej项目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Ei项目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平台 表3层次分析法的判定尺度判定尺度(Ei/Ej)定义1对H而言,Ei和Ej同样重要3对H而言,Ei比Ej略微重要一些5对H而言,Ei比Ej重要7对H而言,Ei比Ej重要得多9对H而言,Ei比Ej绝对重要2,4,6,8对H而言,其重要程度介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尺度中间3 案例分析某铝加工公司规划的信息化项目及其实施顺序见图1(最下一层,从左至右),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信息化规划的实施顺序进行分析。
信息化实施顺序需求度难易度成效性办公自动化平台项目知识管理多媒体视频会议网站建设物流管理系统生产控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财务和资本运营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及合同供应链管理在线营销网上采购市场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图1 某公司企业信息化实施顺序分析的级递阶结构图3.1 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的建立以该公司信息化实施顺序为评价目标,以上述评价标准作为判断矩阵的二级评价要素,以企业信息化项目作为三级评价要素,建立如图1所示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
3.2 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建立如3.2所述的四个判断矩阵,通过挑选来自公司各个部门的信息化专家共14人对各个判断矩阵进行扣分,得到如表4至表7所示的结果,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和相容性分析,最后计算得到的综合重要度如表8所示。
表4 二级评价要素对一级评价要素的评价结果信息化实施顺序重要度排序需求度0.421成效性0.352难易度0.233 表5 各信息化项目对需求度而言的重要度信息项目重要度排序生产控制系统0.0941物流管理系统0.0932财务和资本运营0.0873客户关系管理0.0794供应商及合同管理0.0795供应链管理0.0746市场信息0.0677人力资源管理0.0648设备管理系统0.0599网络建立0.05410能源管理系统0.05111办公自动化平台0.04612商务平台0.04313项目知识管理0.04114在线销售0.03115网上采购0.02216多媒体视频会议0.01617表6 各信息化项目对难易度而言的重要度信息化项目重要度排序办公自动化平台0.1161多媒体视频会议0.0992项目知识管理0.0873网站建设0.0834电子商务平台0.0735网上采购0.0676客户关系管理0.0647市场信息0.0638能源管理系统0.0589设备管理系数0.04610在线销售0.04311生产控制系统0.03912人力资源管理0.03813物流管理系统0.03514财务和资本运营0.03515供应商及合同管理0.02816供应链管理0.02517表7 各信息化项目对成效性而言的重要度信息化项目重要度排序物流管理系统0.0901供应链管理0.0832生产控制系统0.0823财务和资本运营0.0774供应商及合同管理0.0755人力资源管理0.0666客户关系管理0.0627市场信息0.0578能源管理系统0.0569设备管理系统0.05510办公自动化平台0.05211在线销售0.04912电子商务平台0.04213项目知识管理0.04114多媒体视频会议0.04115网站建设0.04116网上采购0.03317 表8 综合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信息化项目重要度排序物流管理系统0.0851生产控制系统0.0812财务和资本运营0.0753供应链管理0.0744供应商及合同管理0.0715客户关系管理0.0676人力资源管理0.0637市场信息0.0608办公自动化平台0.0579设备管理系统0.05510能源管理系统0.05411网站建设0.04912项目知识管理0.04613电子商务平台0.04514在线销售0.04415多媒体视频会议0.04016网上采购0.034173.3 结果分析以上结果与该公司原有信息化规划的顺序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专家对各信息化项目需求度,难易度、成效性的重要度排序与原有信息化规划的顺序相比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