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合集下载

水浒传1到10回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1到10回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1到10回读后感(精选5篇)水浒传1到10回读后感(精选篇1)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MAO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民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

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

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

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

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

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

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

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

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

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

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

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篇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篇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10篇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一):《水浒传》的第一回,也就是水浒传的开头。

《水浒传》讲的是宋朝年间的起义故事。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

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

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

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

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

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

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

之后也吃素五天。

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

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

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

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

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

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二):水浒传第一回说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史进也就是其中的九纹龙,这《水浒传》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一出场便在舞刀弄枪,并且绣了一身的刺青,看见人客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什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拜过了七八个师父,我不信还不如你!你敢和我比一比么?'就单单看这几行字,不论是动作、外貌还是语言都表现出他的自信、粗野和无礼。

但比试过后,史进认赌服输,对王教头的礼让表现出对其的敬佩和拜师学艺的诚意。

其前后态度的差异构成了鲜明的比较,这又说明了史进虽然粗野,但做事爽快利落,绝对不会不痛不痒。

看过第一回后,我感觉其实《水浒传》也不像别人口中说的如此沉闷枯燥,故事的因果关系很明显,环环紧扣的情节令我相当感兴趣。

《水浒传》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人们品味的小说!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三):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此刻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期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后感:1.晁盖等人逃的时候半路上看到了来接应的阮氏兄弟,感觉好有安全感啊,大家互相信任的感觉。

好兄弟。

2.看他们面对众多官兵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而且之后确实也做到了,真的是佩服。

3.他们过来抓晁盖他们的时候因为周边都是水,所以便抢来百姓的船来坐,而且最后还被他们都糟践坏了。

就这点上来看,他们和强盗并没什么区别。

4.智斗官兵这一节真是精彩,如此紧张的气氛下偏偏有人乘船踏歌而来,颇显得怪异,来了以后是阮小五,和对面官兵互骂,等到他们要出手的时候却是一下子扎进水里不见了,来得诡异去得离奇。

正在众人惊讶之时,阮小五踏歌从背后而来,待众人追时却又一眨眼的功夫不见了。

上来岸边着了计,又被打翻。

而且看那阮小七说的话是真豪横,“老爷弟兄三个,从来爱杀人放火……”,真是ma起人来毫不避讳。

5.前面的官兵有去无回,后面的却都在那里船上歇凉,可真是悠闲,毫无戒心,难怪又被公孙胜等人打翻。

6.众人去找朱贵打算投靠梁山,朱贵是很高兴的,热情款待他们,而且还迫不及待把这个好消息传递回梁山。

可惜到了王伦那里就变了。

7.看众人到王伦帐下的'时候说的话“甘心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初时王伦真只当众人是小卒,所以并不觉得怎么样,可是当听说众人的英勇事迹以后嫉妒之心再次起,变成假意热情,已经在盘算怎样打发走这些人了。

8.林冲早就看不惯王伦,看到这一次他的做法,不由怒从心起,决意做好了火并王伦的准备,并去安慰晁盖等人。

9.同样精彩的还在第二天的席上,生变在王伦打算用当时遣返林冲的方式同样对待这几位好汉,接着林冲就登场了,把个王伦骂了个一文不值,想是把最近的窝囊火都发出了,不过也想暗暗称赞一句“骂得好”。

10.众人火速夺下梁山时,晁盖等人推林冲为首领,林冲推辞并不是有心要谋此位,而是实在看不惯王伦的德行,至于之后的位次要怎么排,就得看下回分解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第一回读后感悟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第一回读后感悟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第一回读后感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第一回读后感悟1《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在《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在《水浒传》当中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

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

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

十斤骨头斩成细末。

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

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

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

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

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

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

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

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

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

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

《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

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

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

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精选5篇】《水浒传》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精选5篇)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篇1)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

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

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

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

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

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篇2)《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着。

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

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

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

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

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水浒传1至10回读后感(篇3)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初读了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

(读后感)水浒传第一回合读后感

(读后感)水浒传第一回合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合读后感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长篇小说。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水浒传第一回合读后感五篇,欢送查阅!水浒传第一回合读后感1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

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

虽为国家换来太平,大多数好汉却已不在。

宋江等人的命运固是悲惨,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少数人,比方公孙胜、李俊、武松、柴进等在完成大业后,没有做官,未奸臣迫害,让他们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

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被药酒害死,如果他们没有做官,也许命运大不同。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最新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悟5篇

最新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悟5篇

最新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悟5篇《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梁山伯农民起义的小说。

因为人民不满当时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英勇的老百姓团结起来,集结在水浒里以晁盖为首的义军里,与朝廷作战。

很多都是仁义之士。

他们不知道什么大词。

他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他们懂得打打杀杀,却不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

晁盖深明大义,自己示范。

他的仁、义、爱迅速传播开来,社会上有志之士络绎不绝。

在朝鲜受到伤害的忠臣也加入了梁山,在他的领导下一步步成长。

在梁山盛世的时候,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晁盖在战斗中被毒箭杀死。

他的离去给梁山蒙上了阴影,一时间大家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就是群龙无首,宋江接任了梁山寨主的位置,宋江出生在衙门和公司(也就是写文书),梁山好汉达一百零八将,宋江对梁山的未来有了自己的憧憬,他想带领众兄弟走向朝廷,从此不用背上梁山土匪的名号,光明磊落。

众所周知,朝廷早就想消灭它了,但是这些梁山兄弟还都蒙在鼓里。

“心与腹分离”太可怕了。

世事难料。

梁山臣服后,朝廷南战北战,死伤大半。

其余的都在庆功宴上死于高俅的毒计。

这时候真相大白已经晚了。

最近看了《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英雄从聚义水浒被汉奸杀害,到朝廷求爱,再到剿灭辽兵,最后消灭叛军的英雄故事。

看完整本书,深深印在脑海里的两个字是“忠”和“义”。

忠诚,就是为自己的祖国,身边的亲人朋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宋江在各种威胁和利诱下依然忠于自己的祖国,这就是忠诚;林冲逼上梁山后,林冲的妻子羞辱高俅的儿子,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也是忠义。

在当今社会,我相信很多人能做到“忠”字,但很少人能做到“义”字。

读完水浒600字|读完水浒600字一个“义”字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是兄弟,为友赴汤蹈火,为一个字“义”所不惜;为民除暴安良只是一句“义”字。

由此可见,虽然“义”字只有三个,但有时候还是要用一生去写。

现实生活中,几乎任何人让座都能做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救人于危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读《水浒传》第一回有感】
当得知假期要完成《水浒传》读后感时,我真的有点不安。

以为我从来没有从看过《水浒传》的同学口中听到过关于这名著的好评。

只知道故事描写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事迹,而且篇幅很长,不少人还没有看到一半就放弃了。

“唉,虽然不太想看,但节气的语文功课也只有这些,总不能不做的。

”就这样,我便跑到朋友的家里去借来了一本比较精练的版本看了起来。

第一回说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史进也就是其中的九纹龙,这《水浒传》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一出场便在舞刀弄枪,而且绣了一身的刺青,看见人客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什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拜过了七八个师父,我不信还不如你!你敢和我比一比么?”就单单看这几行字,不论是动作、外貌还是语言都表现出他的自信、粗野和无礼。

但比试过后,史进认赌服输,对王教头的礼让表现出对其的敬佩和拜师学艺的诚意。

其前后态度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又说明了史进虽然粗野,但做事爽快利落,绝对不会不痛不痒。

看过第一回后,我感觉其实《水浒传》也不像别人口中说的如此沉闷枯燥,故事的因果关系很明显,环环紧扣的情节令我相当感兴趣。

《水浒传》的确是一本很值得人们品味的小说!
【篇二: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目录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一回还没有切入正文,主要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天师,另一个是太尉洪信。

这一回是引首与正文之间的桥梁。

这一段真有《西游记》的味道。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原来是洪信惹来的,方腊又是谁惹来的呢?可能有另一个洪信。

起码梁山这一百零八人是洪信引出来的。

这件事对北宋是祸是福?就《水浒传》而言,是帮了北宋,因为这一百零八人招安后征辽,征方腊,保了大宋,而历史的真实是天下大乱,才有了宋江造反的故事。

无论祸福,责任都在洪信,不在皇帝。

要不然,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信条,就不能立足了。

一百零八人的出世,同洪信有关,那也是天意所授,遇洪而开罢了。

更况何,仁宗年间就无洪信太尉这个人,《水浒传》造了个洪信,引出故事才是目的。

借一个还没出世的张继先,造一个洪信,进入《水浒传》正文。

凡是皇帝所为,都不能言错的,所以横直都没有责任,所以才保证了这部书流传到今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智慧,是《水浒传》式的智慧。

就这样还是引来了《荡冠志》。

千秋功罪,后人自有公论。

【篇三:《水浒传》读后感】
正义————-《水浒传》读后感《水浒传》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

也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和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忠心,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逼迫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耻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短短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鲜活的生命去谱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理解成正义,而这本书正是很好的诠释了正义这个词。

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

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双枪将董平……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朋友间有了正义,不怕生死,一百零八好汉也就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真情患难兄弟,他
们一起为造福老百姓做实事。

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但在这些性格各异、单枪直入的英雄好汉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你只需随好汉们—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这一百零八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篇四:《水浒传》读后感】
你们知道吗?我在暑假读了一本书叫《水浒传》,《水浒传》是写梁山伯一百零八位好汉和皇宫里的奸臣们斗智斗勇。

《水浒传》里有一个人叫“及时雨”宋江,他结识天下好汉,因杀了人,逃离他乡被朝廷通缉。

最后他占据一座叫梁山伯的山,当了土匪,劫富济贫。

朝廷要宋江死无葬身之地,还有一些被奸臣欺压的好汉纷纷投靠宋江,与奸臣对抗,吴用当军师出谋划策,击退了敌军士兵,捉住敌军将军并说服敌军将军投靠宋江。

经过很久的战斗,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归顺朝廷,与辽军对抗,宋江献上一计,把辽军杀得片甲不留,但是在与辽军战斗的时候死伤无数,战后只剩二十八位好汉,其余战死沙场,但是奸臣们没有放弃,他们用花言巧语、阴谋诡计迷惑皇上给宋江赐酒,奸臣们偷偷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药,宋江喝后才发现中了奸人诡计,他怕自己死后李逵为自己报仇,毁了梁山好汉一世英明和忠义,于是他叫来李逵,也给他喝了一壶有慢性毒药的酒,并向他说明此事,李逵没有怨言还说:“我活着就是大哥的仆
人,死了也是大哥的小鬼”最后他们双双死去。

为什么奸臣没有得到报应?为什么梁山好汉没有得到好报?人间有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到应得的呢?
读完这本书,我一定要学习宋江的坚毅,吴用的聪明,李逵的勇敢,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五: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的第一回,也就是水浒传的开头。

《水浒传》讲的是宋朝年间的起义故事。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

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

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

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

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

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

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

之后也吃素五天。

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

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

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

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

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

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
【篇六:《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
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

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

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

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非常难见。

太尉听了便问:“那怎么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

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

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

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

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