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西寻乌中学2016—2017 学年度新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第I 卷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42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42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精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小题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

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

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

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

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

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

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江西省寻乌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注意:本次考试选考题改成必考题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2分,共6分)论述文阅读(9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基础题(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板滞.(zhì) 搭讪.(shān) 投奔.(bèn) 恰如其分.(fèn)B.瞥.见(piē) 肖.像(xiào) 胡诌.(zhōu) 长吁.短叹(xū)C.神.龛(kān) 瘐.毙(yǔ) 血泊.(bó) 轻手蹑.脚(niè)D.癖.好(pǐ) 丧.钟(sāng)刻薄.(bó) 瘦削.不堪(x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弥留狼藉哀声叹气沧海一粟B.起讫晦气走投无路香消玉陨C.涵养原委挺身而出鞠躬尽瘁D.通宵盘桓冠免堂皇行影相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2)海啸发生后,印尼布莱尔港的政府部门在难民营中临时搭建了教室,让无家可归的孩子在这里上学,当地的一些学校也了不少新生。

(3)人们常常把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看作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这是不正确的,是不全面的。

A.辛酸吸纳甚至B.辛酸接纳至少C.心酸接纳至少D.心酸吸纳甚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常常会自惭形秽....,而事实上这完全没有必要。

B.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C.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火炬的设计别有用心....,体现了本届奥运会“和平·和谐·传承”的主题,彰显着现代雅典的风格。

D.吉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数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半径为1的圆分割成面积之比为1:2:3的三个扇形作为三个扇形作为三个圆锥的侧面,设这三个圆锥底面半径依次为123,,r r r ,那么123r r r ++的值为( )A .12B .2CD .1 【答案】D考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易错点晴】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圆锥底面半径和扇形的弧长的关系是: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由于半径为1的圆分割成面积之比为1:2:3的三个扇形,我们就可以先求出个扇形的弧长2,,33πππ,再由圆的周长公式2r π,即可求出三个圆锥所对应的底面半径.在弧度制的概念中,圆心角和弧长的对应关系为l rα=.2.已知,,P Q R 是圆22280x y x +--=上不同三点,它们到直线:70l x +=的距离分别为123,,x x x ,若123,,x x x 成等差数列,则公差的最大值为( )A .1B .2C .3D .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圆配方得()22213x y -+=,圆心为()1,0,半径为3,画出直线和圆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并反向延长,交圆于,P R 两点,,过O 作直径PR 的垂直平分线交圆于Q 点.由图可知,此时,,P Q R 到直线:70l x +=的距离成公差为3d =的等差数列,不可能有比这个更大的半径,故公差的最大值为3.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3.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图形,则搭成该几何体最少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 )块?A .8B .7C .6D .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主视图可知,至少需要6个小正方体.如下图所示的摆放方法,第一排3个,第二排2个,第三排1个,符合题意.考点: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4.某企业有职工150人,其中高级职工15人,中级职工45人,一般职工90人,现抽30人进行分层抽样,则各职称人数分别为()A.5,10,15 B.3,9,18 C.3,10,17 D.5,9,16【答案】B考点:分层抽样.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棱SB的长为()5.三棱锥S ABCA..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视图可知(222216BC =+=,故22224163,42S B S C B C S B =+=+=考点:三视图.6.已知点(2,3)A -,(3,2)B --,直线l 过点(1,1)P ,且与线段AB 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4k ≥或4k ≤- B .34k ≥或14k ≤- C .344k -≤≤ D .344k ≤≤ 【答案】A考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7.某程序的框图如图所示,执行该程序,若输入的5N =,则输出i =( )A .9B .8C .7D .6【答案】D考点:算法与程序框图.8.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D 的表面积上,PA ⊥平面ABC ,AB BC ⊥,3PA =,2AB BC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13πB .17πC .52πD .68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PA ⊥平面ABC ,AB BC ⊥,故可将三棱锥补全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2,2,3,表面积为21744174r πππ=⋅=.B考点:几何体的内接球问题.9. 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数据,它们组成一个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若38a ,且137,,a a a成等比数列,则此样本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13,12B .13,13C .12,13D .13,14 【答案】B考点:平均数、中位数.10.某一考点有64个试室,试室编号为001~064,现根据试室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8个试室进行监控抽查,已抽看了005试室号,则下列可能被抽到的试室号是( )A .051B .052C .053D .05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每八个抽取一个,第一个是005,故后面编号为0058k +,当6k =时,编号为053. 考点:系统抽样.11.圆2220x y ax +++=与直线l 相切于点(3,1)A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40x y +-= B .210x y --= C .20x y --= D .250x y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直线和圆相切于点(3,1)A ,故(3,1)A 在直线和圆上,设直线方程为1(3)y k x -=-,依题意有2231320a ⎧+++==,解得4,1a k =-=-,故直线方程为40x y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思路点晴】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条件直线和圆相切于点(3,1)A ,故(3,1)A 的坐标满足圆的方程,把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后可求出a 的值,进一步求出圆心和半径.利用点斜式设出直线方程,由于直线与圆相切,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由此建立方程解出斜率k 的值.由于题目是选择题,在求出a 之后,可以画出图象,结合选项也能选出正确答案. 12.下列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 .3B .6C .15D .10【答案】D考点:算法语言.【思路点晴】对算法是高考必考知识,在解算法问题时注意:1.易混淆处理框与输入框,处理框主要是赋值、计算,而输入框只是表示一个算法输入的信息. 2.易忽视循环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其作用是控制循环进程,避免进入“死循环”,是循环结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易混淆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直到型循环是“先循环,后判断,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而当型循环则是“先判断,后循环,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两者的判断框内的条件表述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是不同的,它们恰好相反.因此做到以下几点:1.条件结构中的条件要准确,不能含混不清,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作怎样的判断,用什么条件来区分.2.循环结构中要注意循环控制条件的把握,不要出现多一次循环和少一次循环的错误.3.要准确掌握各语句的形式、特点.特别是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中条件的把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满分30分.)13.如图给出的是计算1111352013++++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答案】1007?i ≤考点:算法与程序框图.14.设函数()|23|f x x =-,则不等式()5f x <的解集为 . 【答案】{|14}x x -<< 【解析】试题分析:由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35523514x x x -<⇔-<-<⇔-<<. 考点:绝对值不等式.15.已知高一年级有学生450人,高二年级有学生750人,高三年级有学生600人,用分层抽样从该校的这三个年级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0.02,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 为 . 【答案】1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概念,抽取人数为7500.0215⨯=人. 考点:分层抽样.16.已知圆22:5O x y +=和点(1,2)A ,则过点A 且与圆O 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答案】254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7.函数1(0,1)xy a a a -=>≠的图象恒过定点A ,若点A 在直线10(0)mx ny mn +-=>上,则11m n+的最小值为 . 【答案】4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函数1(0,1)xy aa a -=>≠的图象恒过定点()1,1A ,点A 在直线10(0)mx ny mn +-=>上,即1m n +=,由基本不等式有()111124n mm n m n m n m n⎛⎫+=++=++≥ ⎪⎝⎭.考点:指数函数,基本不等式.【思路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不等式的基本题型.由于指数函数()x f x a =过定点(0,1)故函数1(0,1)x y a a a -=>≠的图象恒过定点()1,1A ,由于()1,1A 在直线10(0)mx ny mn +-=>上,点的坐标可以代入直线方程,即1m n +=.利用1的代换,将1m n +=乘以要求的表达式11m n+,展开后就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小值. 18.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 ,给出条件:①//m α;②m α⊥;③m α⊂;④//αβ,当满足条件 时,有m β⊥.(填所选条件的序号) 【答案】②④考点: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思路点晴】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有:①用定义,此类题目常用反证法来完成证明; ②用判定定理或推论(即“线线平行⇒面面平行”),通过线面平行来完成证明; ③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④借助“传递性”来完成.面面平行问题常转化为线面平行,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需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1)如果在判断框内填入“0.05a ≤”,请写出输出的所有数值; (2)如果在判断框内填入“100n ≥”,试求出所有输出数字的和.【答案】(1)1111,,,261220;(2)99100.试题解析:记输出的数字依次为12,a a ,则1(1)n a n n =+(1)令10.05(1)n a n n =≤+,解得4n ≥则输出的数字依次为1111,,,261220. (2)如果在判断内填入“100n ≥”,则输出数字为99个 ∵111(1)1n a n n n n ==-++则所求数字和为991111122399100ii a==+++⨯⨯⨯∑111111991122399100100100=-+-++-=-= 考点:算法与程序框图. 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1,a d 为实数,首项为1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56150S S +=. (1)若55S =,求6S 及1a ; (2)求d的取值范围.【答案】(1)63S =-,17a =;(2)d ≤-d ≥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65153S S =-=-,6658a S S =-=- 所以11510558a d a d +=⎧⎨+=-⎩,解得17a =,所以63S =-,17a =(2)因为56150S S +=,所以11(510)(615)150a d a d +++= 即2211291010a da d +++=故221(49)8a d d +=-,所以28d ≥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或d ≥考点: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 21.(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cos()16cos cos B C B C --=. (1)求cos A ;(2)若3a =,ABC ∆的面积为,b c .【答案】(1)13;(2)23b c =⎧⎨=⎩或32b c =⎧⎨=⎩.试题解析:(1)由3cos()16cos cos B C B C --=知3(cos cos sin sin )16cos cos B C B C B C +-=3(cos cos sin sin )1B C B C -=-即1cos()3B C +=-,又A B C π++=, ∴1cos cos()3A B C =-+=(2)由0A π<<及1cos 3A =,知sin 3A =,又ABC S ∆=1sin 2bc A =,∴6bc = 由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得2213b c += ∴22613bc b c =⎧⎨+=⎩,∴23b c =⎧⎨=⎩或32b c =⎧⎨=⎩考点: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 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为G ,AD ⊥平面ABE ,AE EB ⊥,2AE EB BC ===,F 为CE 上的点,且BF CE ⊥.(1)求证:AE ⊥平面BCE ; (2)求三棱锥C GBF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试题解析:(1)证明:∵AD ⊥平面ABE ,//AD BC , ∴BC ⊥平面ABE ,AE ⊂平面ABE ∴AE BC ⊥又∵AE EB ⊥,且BC EB B =,∴AE ⊥平面BCE .(2)∵在BCE ∆中,2EB BC ==,BF CE ⊥, ∴点F 是EC 的中点,且点G 是AC 的中点,∴//FG AE 且112FG AE == ∵AE ⊥平面BCE ,∴FG ⊥平面BCE ∴GF 是三棱锥G BFC -的高在Rt BCE ∆中,2EB BC ==,且F 是EC 的中点 ∴1111222BCF BCE S S BE BC ∆∆==∙∙= ∴1133C BFGG BCF BCF V V S FG --∆==∙=.考点:立体几何证明垂直与求体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证明垂直与求体积.第一问是证明线面垂直,也就是要正面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已知条件中已经有一个垂直,即AE EB ⊥,则只需再找一个垂直.题目另外一个条件是线面垂直,由此可以得到AD AE ⊥,这样就有两个垂直了.第二问要求几何体的体积,用的方法是换顶点找高. 23.(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1(2,3)P -,2(0,1)P ,圆C 是以12PP 的中点为圆心,121||2PP 为半径的圆. (1)若圆C 的切线在x 轴和y 轴上截距相等,求切线方程;(2)若(,)P x y 是圆C 外一点,从P 向圆C 引切线PM ,M 为切点,O 为坐标原点,||||PM PO =,求使||PM 最小的点P 的坐标.【答案】(1)(20x y -=,10x y ++=,30x y +-=;(2)33(,)105-.试题解析:(1)设圆心坐标为(,)C a b ,半径为r ,依题意得2012a -+==-,3122b +==,r ==∴圆C 的方程为22(1)(2)2x y ++-=(ⅰ)若截距均为0,即圆C 的切线过原点,则可设该切线为y kx =,即0kx y -=,=2k =此时切线方程为(20x y -=或(20x y -=. (ⅱ)若截距不为0,可设切线为x y a +=即0x y a +-=,=1a =-或3 此时切线方程为10x y ++=或30x y +-=.综上:所求切线方程为(20x y -=, 10x y ++=,30x y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二次函数求最值等知识.题目一开始给了圆的直径上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利用这两个条件,先求圆心和半径,这样就求出了圆的方程.由于圆C的切线在x轴和y轴上截距相等,截距相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截距都为零,另一种是截距不为零,分成两种情况,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求得切线方程.第二问则是利用条件,先求出PM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是根号下含有二次函数的形式,故可以用配方法或代入对称轴求得最小值.。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三篇阅读,共35分)(一)一般论述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高二语文试卷寻乌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13

高二语文试卷寻乌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13

高二语文试卷寻乌一中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12寻乌一中2022—2022 学年第一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座号:命题人:陈治源审题人: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守拙〔zhu?〕无咎〔jiù〕渐〔jiān〕车便〔biàn〕言B、焜 (kūn) 黄薜荔〔bìlì〕联袂〔mai〕踯躅〔zhízhú〕C、隰泮〔xípàn〕炜〔w?i〕卜筮〔shì〕踟蹰〔chíchú〕D、陨〔yún〕落狗窦〔d?u〕自戕(qiāng) 垝垣〔guǐyuán〕 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否.〔坏运气〕泰如天地彼黍离离..(茂盛的样子) 美人之贻.〔遗留〕 B、又重之以修.〔美好〕能对酒当.〔对着〕歌文章烂.〔没文采〕兮 C、目眇眇..〔向远看的样子〕兮愁予枉.〔表谦敬的副词〕用相存 D、自可断来信.〔书信〕悠悠..〔遥远的样子〕苍天载笑载言.〔助词〕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⑴她想了几秒钟,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

⑵陈奂生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而去。

⑶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陈设着的木器。

⑷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与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忧他有些器官已经。

A.合计欣然精巧衰弱 B.核计飘然精美衰退 C.合计飘然精巧衰退 D.核计欣然精美衰弱4.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开展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不管他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

B.在领奖台上,当领导把一等奖的奖旗送到他手里时,他心里感到自惭形秽....。

C.近年来,一些正直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2016.9注意: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 分,共9 分)阅读下文,完成1-3 题。

(每小题3 分,共9 分)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

汉末、三国时期,佛经已渐有翻译。

迨至东晋时期,则开始了大规模佛经传译的工作。

这时,东来传教的高僧日多,本土的出家僧众也激增,其间有不少的饱学大德,因此,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迅速扩大。

东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随着本土人士对佛教教义的深入了解,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由于当时中国本土文化以儒、道为代表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表现为佛、道与佛、儒之间的矛盾冲突。

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有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

道教主张长生久视、肉体成仙,而佛教则宣扬诸行无常、涅槃寂灭,这样两种根本相反的解脱观,自然是会发生冲突的。

但佛道两教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却是发生在争夺社会地位上。

从南北朝至五代,先后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其中前两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那两次,则又是与道教的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直接有关。

唐武宗会昌五年的那次灭佛运动,其中也有道教人士参与劝谏。

只有五代后周世宗的废佛运动,未见有道教的掺入。

佛教与儒家的冲突,最直接的是佛教的出世主义、出家制度明显有违于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等礼教。

所以两家斗争的焦点,也就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出世出家是否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道。

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儒家立场者,激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而出世主义的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又完全违背了忠道。

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必欲消灭之而后快。

站在佛教立场者,为求得在中国的生存,则竭力采取调和态度,辩明其不违中国礼俗之根本。

当时佛教与儒、道的斗争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等问题上。

成佛是佛教徒的最高理想,对此问题,当时的中国佛教徒提出了一种“神明成佛”的理论。

当时的儒、道学者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形死神灭”等观点。

又,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自己种下的因,自己承受其果报。

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则盛行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教训。

即祖先积善或积不善,由子孙去承受福或祸,而主要不是本人去承受。

在佛教与儒、道发生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佛教传入之初,为使中国人理解这一外来宗教的思想,借用了大量的儒、道所用的传统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

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般人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渗入了佛教之中。

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至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了形式和理论上的自我调整,取得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协调,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佛教终于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

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

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节选自楼宇烈的《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1.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文化,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

B.佛教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与儒、道教之间的矛盾冲突。

C.东晋时期,外来传教的高僧、本土的僧众日渐增多,还出现了许多饱学大德,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扩大。

D.佛教传来之初,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外来文化。

随着佛经的翻译,人们才开始深入了解佛教教义。

2.下列有关佛教与儒、道之间矛盾冲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与道教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因教义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斗争,也有争夺统治者的崇信,确立其社会的正统地位的斗争。

B.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产生的儒、道之间有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又达到与儒、道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C.在理论方面,佛教与儒、道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神的存灭、因果报应两个问题上。

关于神的存灭,其观点是相对的;关于因果报应,其观点是相同的。

D.坚持儒家立场者,认为佛教完全违背了孝道、忠道。

站在佛教立场者,则运用极端手段竭力辩明其并未违背中国的伦理纲常。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借用儒、道所用的名词、概念来比附译释佛教的一些名词、概念,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而这种误解,也就使儒、道的思想主动地融合到佛教之中。

B.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们在形式和理论上自我调整和发展更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派。

C.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撇开佛教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丰富,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至隋唐时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5 分)(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5 分)(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11 分)昭君怨马洪路远危峰斜照,瘦马风尘衣帽。

此去向萧关?向长安?便坐紫薇花底,只是黄粱梦里。

三径易生苔,早归来。

8.简析词的前两句,语言有什么特点,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6 分)9.结合全词,简析“三径易生苔,早归来”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 分)(三)默写10.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 分)生沈从文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