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人教新课标版.doc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两篇-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辨析。
【解答】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A正确;B第一个逗号要位于引号外;C顿号去掉;D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第四个逗号改为分号。
选A。
2.【答题】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B.惭槐(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明状(míng)【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解答】A搓捻(niē)——搓捻(niǎn),小心冀冀——小心翼翼。
B惭槐——惭愧;C正确;D穿梭——穿梭(suō),不可明状——不可名状。
3.【答题】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B.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C.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D.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答】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27《短文两篇》1.如下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夕日欲颓.〔tú〕B.与.其奇者〔yù〕C.藻、荇.交横〔xìng〕D.何处无竹柏.〔bǎi〕2.解释如下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2〕沉鳞..竞跃〔〕〔3〕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3.如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组是〔〕4.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文中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比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段,完成第5~8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X 怀民。
6.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词。
〔1〕夕日欲颓.〔〕〔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8.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中蕴含了“美无处不在〞的哲理的句子是“〞。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如此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烂熳(màn)匿名(ruò)筋疲力尽(jīn)B.芦荟(huì)长髯(rán)吹嘘(xū)C.不逊(sùn)禁锢(ɡù)文绉绉(zhōu)D.诘责(jié)窒息(zhì)锃亮(chénɡ)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乱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
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比喻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6.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日欲颓.(tú)B .与.其奇者(yù) C .藻、荇.交横(xìng ) D .何处无竹柏.(bǎi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 (2)沉鳞..竞跃( ) (3)相与..步于中庭( ) (4)庭下如积水空明..( )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B.⎩⎪⎨⎪⎧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创作了一副对联,但上联找不到了,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补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6.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南海网12月19日消息 900多年前,苏东坡在“载酒堂”里会友授业,900多年后的今天,2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苏学研究者、社会文化学者及儋州、惠州、黄冈三地官员在“载酒堂”前,探讨东坡文化这一独特文化品牌的魅力和传承。
12月19日上午,“苏东坡在儋州”2010首届东坡节国际论坛在儋州中和镇东坡书院举行,央视著名主持人、创造了万人空巷收看《话说长江》奇迹的陈铎担任主持。
二、阅读理解(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段,完成第7~10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共30分)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可爱者甚蕃.()濯.清涟()亵.玩()陶后鲜.有闻()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之”字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5分)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
(6分)(1)《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寥寥81字,珠圆玉润,浑然一体。
(2)《爱莲说》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的礼赞。
6.理解填空。
(3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的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________,“净植”出自他的《爱莲说》。
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过关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短文两篇过关卷姓名 分数一、基础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歇(2)夕日欲颓. 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4)念.无与为乐者念(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6)四时.俱备 时(7)沉鳞竞.跃 竞(8)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9)山川之.美 之(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者(11)相与..步于中庭 (12)庭下如积水空明..2.词类活用(1)相与步.于中庭 步3.古今异义 (1) 晓雾将歇.古义(2)夕日欲颓.古义(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古义耳.古义4.一词多义。
(1)共 ①古来共.谈 ②为字共.三十有四(2)乱 ①猿鸟乱.鸣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3)奇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4)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5)寻 ①寻.张怀民②未果,寻.病终(6)遂 ①遂.至承天寺②遂.迷,不复得路二、阅读(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四时俱备(俱:都) B.晓雾将歇(歇:停止)C .沉鳞竞跃(鳞:鱼)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欣赏)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川》)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C .实是.欲界之仙都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D .自.康乐以来 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爱莲说》) 3.下而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作者写景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 .全文虽只有68个字,却概括了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1.给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作品有《陶隐居集》。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山、水的?突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写山,“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写水,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
6.简要说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生命向上的气息。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何用意?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短文两篇》同步测试题

《短文两篇》同步测试题积累·整合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鸿儒(yú)案牍(dú)B、西蜀(shǔ)亵玩(xiè)C、濯洗(chuó)清涟(lián)D、淤泥(wū)泯然(mǐn)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品德高尚)B、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C、濯清涟而不妖(清水)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爱莲说》中,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其中写菊花是()A、正衬B、反衬5.《陋室铭》的主旨是颂扬()A、陋室不陋B、鸿儒C、德馨D、陋室6.下列译文错误的一句是()A、同予者何人?译: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B、有仙则名。
译:有了仙人就著名。
C、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D、濯清涟而不妖。
译: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气。
拓展·应用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不为六一乎?”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⑴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⑵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⑶常置酒一壶。
⑷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⑸六一何谓也。
8.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是为五一尔,奈何?”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语段的内容。
三、探索·创新1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凿壁偷光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
衡因洞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爱心专心1《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 _ _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之乱耳..(6)无丝竹(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心爱心专心2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用心爱心专心3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分)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5)陶后鲜.有闻(6)而名.之不可(7)莫能肖.也(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4. 【甲】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__ 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 _,__ 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 __,___ _ 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__;___ 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甲】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爱心专心4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1)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7.【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甲】【丙】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8.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9.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短文两篇》过关测试参考答案《陋室铭》参考答案1.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押韵2、(1)出名、闻名(2)显灵(3)散布的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4)大儒,博学的人(5)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文中指奏乐的声音(7)官府公文 / 形体、身体3、B4.(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前,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用心爱心专心55. 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场、官府公事的厌倦。
6、C7. 孔子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作者以此结束全文,突出全文的旨意,立意高远,论证有力。
8.文中围绕“惟吾德馨”从三方面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清静优雅的环境,博学多识的交往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0、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爱莲说》练习参考答案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4)立(5)少(6)说出(7)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8)我 (9)等待;等2、(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
(3)莲,是花中的君子。
(4)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两个要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6.(1)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7.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8.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9.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