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3. 掌握乙醇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简介;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工业应用;4. 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乙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讲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等。
2. 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和水合乙烷法,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乙醇的工业应用,如酒精饮料、溶剂、燃料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如密度测定、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对乙醇性质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乙醇的制备方法、工业应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讨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PPT讲义;2. 乙醇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的示意图或实物样本;3. 乙醇理化性质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
六、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乙醇的了解,可在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料、网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乙醇的其他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即为《乙醇》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乙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乙醇》《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概念,指出衍生物的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入官能团的概念。
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
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乙醇的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官能团、性质及用途。
2.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羟基与其性质的关系,会运用乙醇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3.根据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规律,认识醇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
【评价目标】1.微观探析: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几种代表烃之后,来系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同学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同学感觉亲切、熟识,从而提高学习爱好。
可以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有机物与生活密不可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掌控学习有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了解乙醇的取代反应、催化氧化的性质;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受对乙醇性质的试验探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动画片引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同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乙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关系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四、教学设计思路同学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有肯定了解,也知道一些常见用途,但是对乙醇內部结构不清晰,不知道是什么决断了乙醇的性质,不知道学习衍生物的基本方法。
所以我从同学最熟识的现象入手,利用视频激发同学爱好,引导同学参与争论,树立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在课程设计上贯穿两条线:1.生活线:从乙醇用途→乙醇汽油→乙醇在人体中氧化→交警测酒驾→乙醇钠。
2.知识线:对应乙醇物理性质→乙醇燃烧→乙醇催化氧化→被强氧化剂氧化→与钠反应。
让同学深刻体会化学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建立学习化学的剧烈愿望,实现社会价值和化学学科拓展。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认为还是符合课改理念的。
首先强调了物质性质和生活用途的交叉学习,时时渗透了生活中有化学的理念。
其次,对教材顺次进行了处理,把难点提前,用人体中酒精氧化过程进行引导,激发同学新奇,并在同学精力最充分的时候,用分组试验,动画演示的方法突破难点。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
3. 了解乙醇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3. 乙醇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介绍乙醇的结构式和分子式;
- 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溶解性等;
- 探讨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能与酸、碱反应,能氧化成醛、酸等。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 以发酵和合成两种主要的制备方法为例,详细介绍乙醇的制备过程;
- 引导学生理解制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和条件。
3. 乙醇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 简要介绍乙醇在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分析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前景。
四、教学方法:
1. 集中讲解结合学生实际,生动形象地介绍乙醇的各项性质和制备方法;
2. 设计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乙醇的理解与掌握;
3. 开展讨论和交流环节,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乙醇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实验操作和文献查阅,检验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利用课堂讨论和综合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乙醇使用与发展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总结乙醇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学习成果。
乙醇与乙酸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人教版

《乙醇》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以乙醇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二、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看、闻、触”等活动,感知乙醇的物理性质。
2.通过模型搭建、探究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认知乙醇的分子结构,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概念。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掌握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
4.了解乙醇的用途,学会从化学视角认识生活,感受乙醇带给社会的重要价值三、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乙醇》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第1课时,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桥梁,前承烃类化合物,后启羧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乙醇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十分广泛,学生十分熟悉,在学习了乙烯及碳碳双键的基础上,结合乙醇的模型搭建、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深入学习羟基与乙醇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并从官能团转化的角度认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
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乙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看,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特点,本课设计多次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了乙醇汽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情景剧“交警与红脸司机”等引出乙醇的化学性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乙醇手写教案

乙醇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3.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3.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此外,乙醇还是一种常见的饮用酒精,用于酿造啤酒、葡萄酒和烈酒。
2. 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醇类化合物。
它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易挥发,能与水混溶。
此外,乙醇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能够溶解许多有机物质。
3. 乙醇的制备方法。
乙醇可以通过发酵和合成两种方法制备。
发酵是将含糖物质经过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合成则是利用乙烯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得到乙醇。
4.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乙醇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酸反应生成醋酸乙酯等。
此外,乙醇还可用作溶剂、燃料和消毒剂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乙醇的基本性质、结构式和制备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进行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乙醇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讨论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乙醇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广泛应用。
2. 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和物理性质。
3. 乙醇的制备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并进行相关操作。
4. 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够正确区分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对待饮酒行为。
二、重点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乙醇,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
2. 学习(30分钟):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4. 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交流思考,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醇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思考乙醇的环境影响和使用范围。
3.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板书第一节: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概述
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气味:有特有的刺鼻气味
3. 沸点:78.3℃
4. 密度:0.789 g/cm³
5. 溶解性: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 燃烧性质:可燃,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的外观和气味
2. 测定乙醇的沸点
3. 测定乙醇的密度
第二节: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概述
1. 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氧气→乙醛+水
2. 乙醇的酸碱性:乙醇能和碱反应生成乙醇钠
二、实验操作
1. 观察乙醇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2. 利用乙醇和碱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第三节:乙醇的应用与环境影响
一、乙醇的应用
1. 工业上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溶剂制备中
2. 医药行业中用作药物溶剂和消毒剂
3. 饮料行业中用作酒精饮料成分
二、乙醇的环境影响
1. 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大气温室气体含量
2. 乙醇生产中可能产生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和环境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乙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的教学设计
临晋中学卢伟锁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
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乙醇
1.物理性质
【投影】乙醇的物理性质
根据初中知
识和乙醇实物回
答。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和
自主学习能
力。
【过渡】乙醇具有怎样的分子结构呢?阅读P74找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阅读、思考、
记笔记
培养学生
阅读、归纳、
总结能力。
【板书】2.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阅读课本,记笔记
初步认识乙醇结构
【设问】乙醇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
思考
【小结】展示乙醇分子球棍和比例模型,乙醇可看成是CH3CH3中的H原子被-OH取代。
【思考】1.分子中有哪几种键?其中哪些属于极性键?哪些属于非极性键2.化学反应中哪些键可能断裂?
分析出乙醇
分子中存在-
C2H5和-OH。
乙醇分子中有C
-C,C-H,C
-O,O-H。
除
C-C键外都是
极性键。
加深对乙
醇分子结构
的认识,为后
面的教学做
铺垫。
方程式。
这个反应跟水与Na反应类似,都是置换反应。
2Na→ 2
C2H5ONa +
H2↑
写方程式能
力
【板书】2C2H5OH +2Na→2
C2H5ONa+ H2↑
【过渡】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液
体燃料,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聆听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在空气中燃烧
CH3CH2OH+3O2
2CO2+3H2O
根据原子守
恒配平方程式。
巩固基
础知识。
【讲述】这是酒精完全燃烧的
方程式,1mol液态乙醇在氧气中
生成液态水能放出1367KJ热量,
所以是很好的燃料。
聆听数据证明
【探究4】酒精的不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
1.酒精灯中酒精的燃烧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
2.怎样才能使酒精完全燃烧?黄色?分层递
进。
黑色→红色△
C2H5OH+CuO →CH3CHO+H2O+Cu
【讲述】做实验时插入和没有插入时灼热的铜丝在乙醇和乙醇蒸气中反应都生成乙醛。
而为什么在试管口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呢?
体现了化学反应的美。
由于试管口
是乙醇蒸气和空
气交界处,遇到
灼热的铜丝时生
成氧化铜的薄厚
不一样,对光的
吸收和反射不
同。
前后呼应
【展示】用模型展示乙醇变乙醛的断键方式
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设问】可以看出Cu在这反应中起携带氧的作用,作________。
铜在这个反应中作催化剂。
【板书】总方程式: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板书】②乙醇的催化氧化
【补充】乙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拓展、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