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自我监控\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作者:张煜煜来源:《学园》2015年第04期【摘要】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大学生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间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计划性较差,目标不够明确,不善于规划课余时间,不能有效集中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计划,完成任务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弱,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中断,由此任务完成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业成绩焦虑【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53-01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表现好的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可以创造辉煌,表现不好的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走上歧途。

按理来说,能上大学证明大学生彼此间素质相差不大,那为什么在走出校园后距离相差如此大呢?现在就从时间管理倾向角度对学业成绩进行分析。

时间管理倾向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等认知特点,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组成。

时间价值感指个体对时间功能和价值稳定的态度和观念,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

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被大学生所重视,奖学金的评定,甚至考研、就业、出国留学都与之相关。

随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优越地位和较高的待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研究生,但更多人在考试成绩面前不得不低下头,其中不乏能力很强的学生,如果问其落榜原因,回答最多的是准备不够,没时间复习相关书籍,那为什么中榜的学生能通过,难道他们都看完这些书籍了吗?他们究竟在时间安排方面有何不同?时间管理倾向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状态焦虑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中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倾向总分与状态焦虑具有显著负相关,时间监控观与状态焦虑的相关不显著。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研究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研究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研究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效执行任务,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在大学期间,他们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和更多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如果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就很容易陷入种种困境,影响到学业成绩的提高。

1. 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与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合理规划时间,安排学习和休息,有效地控制课业进度,保持学习动力和效率。

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则容易陷入拖延、浪费时间等不良习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到学习结果。

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更有自信,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2. 合理规划时间大学生应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

只有明确了每天要做的事情,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培养有效执行能力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执行力,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每一项任务,避免拖延和懒惰。

只有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注重团队合作大学生应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 积极心态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论时间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论时间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论时间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并高效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学生在管理时间方面遇到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将论述时间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探讨一些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时间管理是什么时间管理是指为了提高效率和效果而进行的具体安排和计划的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时间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二、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1.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安排学习任务,避免拖延。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时间分配,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减少学习压力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能会导致学习任务积压,从而造成学习压力。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学生可以分解任务,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动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设立固定的学习时间和规律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及时复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律和毅力。

4.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规划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并实现预期目标。

这种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对学习的信心,从而更有动力去迎接学习的挑战。

三、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良好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学生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为每个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

通过将学习任务细分为具体的小任务,并设定优先级,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时间。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应该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因素。

此外,学生也可以尝试使用学习工具,如番茄钟方法,进行专注学习。

3.学会拒绝和分配时间优先级学生需要学会拒绝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从而节约时间。

此外,学生也应该学会将时间优先分配给那些重要的任务,确保重要的学习任务得到足够的时间。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递增效度的分析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递增效度的分析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递增效度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在提升学习满意度中的递增效度。

通过深入研究时间管理理论以及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文章将构建一个理解大学生如何管理时间以及这种管理方式如何影响他们对学习满意度的感知的理论框架。

我们将首先回顾和整理现有的关于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满意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可能联系。

接着,我们将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和学习满意度的数据,以验证我们的理论假设。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揭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即是否存在递增效度。

我们还将探讨可能影响这种关系的个人和环境因素,如个人动机、学习环境、社会支持等。

二、文献综述在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时,本研究首先对相关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以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背景。

时间管理倾向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在时间利用上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反映了个体如何计划、分配和控制时间(Britton Tesser, 1991)。

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量表来测量时间管理倾向,如Macan等人(1990)开发的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MB)和Britton和Tesser(1991)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T)。

这些量表通常包括时间规划、优先级设定、拖延行为和效率感等方面。

学习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学习经验和成果的积极评价(Kahu, 2013)。

它通常被视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与学习成绩、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动机等因素相关(Harackiewicz et al., 2002)。

学习满意度的测量工具多样,如学生满意度量表(SSQ)和教育满意度量表(EES)等。

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Britton Tesser, 1991 Macan et al., 1990)。

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于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于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于系研究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习时间管理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学习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一、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时间管理是大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石。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避免拖延症和学习压力过大。

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可以帮助大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可以按计划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

1.2 缓解学习压力大学生在面对课业压力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

通过分配适当的学习时间,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减轻学业压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1.3 培养自律性学习时间管理需要大学生具备自律和计划能力。

通过合理管理学习时间,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律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业成绩。

以下是学习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2.1 提高学习质量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质量。

合理的时间管理有助于克服学习时的分心和拖延,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

2.2 增强记忆力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时间安排有助于大脑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整理,提高记忆力,提升学习效果。

2.3 加强复习与总结良好的学习时间管理可以确保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总结。

复习和总结是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适当的时间安排才能有效进行复习和总结,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日益增加。

学生们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但却面临着时间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研究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业表现。

一、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习时间管理指的是学生如何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学习时间。

学生的时间有限,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时间,很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二、影响学习时间管理的因素1. 起床时间起床时间是学生一天中最重要的时间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早起完成早课的准备工作。

一个早上醒来的时间早晚决定了当天的行程安排,影响了学习任务在一天内的完成度。

2. 课堂时间课堂时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珍惜每一节课的学习机会。

3. 作业时间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中,作业是占据时间最多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作业计划,充分利用作业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及时完成。

4. 自习时间自习时间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时刻。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自习计划,利用自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复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5. 休息时间适当的休息是保证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以恢复身心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三、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学习时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个良好的学习时间管理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以下是学习时间管理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1. 高效利用时间学习时间管理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和时间表,合理分配时间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高效的时间管理将使学生更加专注和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 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业成就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进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

首先,时间管理能力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时间,高效地安排学习任务。

通过合理地分配时间,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保持精力充沛。

相比之下,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因为他们常常需要在截止日期前赶工,无法将时间花在更重要的学习活动上。

因此,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次,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实现。

首先,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一个明确的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地分配任务和时间。

其次,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时间利用习惯。

例如,避免拖延症、集中精力学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通过养成良好的时间利用习惯,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自己管理时间。

例如,使用时间管理应用程序、制定学习进度表等等。

这些工具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醒他们未完成的任务,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此外,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不仅仅与学业成就有关,还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让学生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兴趣爱好,并避免过度压力。

相比之下,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无法很好地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学业成就,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然而,要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并非易事。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多重压力,使他们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无法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时间。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一、引言时间管理是指个人有意识地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能力。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时间管理更显得至关重要。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就此展开研究。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分析1. 大学生的时间分配大学生面临着课业、社团活动、实习工作等多种任务,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时间分配上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存在明显的拖延现象、缺乏计划性等。

2. 时间管理对大学生成绩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其时间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学业成绩。

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意味着更高效的学习和复习计划,而这些又将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1. 学习效率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安排课程复习与作业时间,避免拖延现象出现,有利于提高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

2. 压力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期目标,并通过阶段性规划来稳定自身心态,在考试、论文等压力事件中保持平静,并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3. 自律意识通过精准的时间规划,培养自律意识,增强自控能力。

这种自律意识也会延伸到其他方面,使个人行为更加合理规范。

四、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1. 制定合理计划针对每一天、每周、每月制定具体和可行的计划。

2. 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并建立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习惯。

3. 增强自我认知及时记录分析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拖延情况,并调整解决。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知,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学业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自我监控\生活满意度的关

摘要:时间如流水,时不再来,稍纵即逝,时间是金钱……这样一些词句多是在说时间的珍贵和不可再造。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每个人对时间的管理效率是有差异的。

对于学生来说,对时间的价值认识明确,有时间紧迫感,善于管理时间,应该更容易在学业上获得成就,也更容易有幸福感的体验。

当代大学生在这个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大学四年的光阴对于他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本研究拟探讨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监控和生活满意度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有何关系。

关键词:时间管理大学生
关于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这个概念,在我国最先是由黄希庭和张志杰(2001)在研究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作出界定的。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

[1]黄希庭和张志杰结合我国情况编制出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tion Scale,简称ATMD)。

把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

一、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能清醒认识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对时间的把握和合理利用决定学业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的个体,更有可能珍惜时间、统筹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也就更有可能在学业中取得好成绩。

黎兵[11]等考察了成绩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时间价值感上的差异,发现达到显著水平。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虽并未发现成绩不同的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分维度得分上的显著差异,但在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上差异显著。

提示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更能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它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

时间管理效能仅仅指个体对自己能有效管理时间的信心。

如“我认为时间是可以有效管理的”、“我能够有效地利用我的时间”、“我对浪费掉的时间深感懊悔”等。

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特指个体对自己管理时间行为的信心。

如“我认为我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分配是合理的”、“我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充满信心”、“我相信我的计划安排通常是合理的”等。

本研究未发现时间效能感总体维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但就时间效能感两个表现的方面相比,时间管理效能更能预测学业成绩。

二、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也叫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
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视、监控和调节的过程。

自我监控水平的高低对主体完成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中根据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将自我监控分为内控性、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三个维度。

内控性的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掌控较多地指向自己的内部,通过积极而自觉的监视、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来达到高效率的结果。

而属于机遇或有势力的他人这两个维度的个体则将主体的行为结果较多地归结为运气的好坏或受有势力的他人影响的多少,他们更多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监控自己的行为过程,从而也无法高效地完成认知活动。

大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在内控性维度上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高内控性组和低内控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差异都极其显著。

高内控性的大学生比低内控性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发展水平更高。

在自我监控的机遇维度上,高、低机遇组在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不过在时间价值感方面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高机遇组的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解释更倾向于指向外部因素,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发展水平比低机遇组的大学生要低。

同样的,在自我监控的有势力的他人维度上,高、低有势力的他人组在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但是在时间价值感方面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低有势力的他人组的大学生比高有势力的他人组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发展水平更高。

三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评价。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

Gilman等人(2001)认为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不是非常稳定的,满意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环境的变化。

二是主观因素。

Huebner(1991)发现,控制点对生活满意度有影响,内控的个体倾向易于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生活满意度两者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从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上来看,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两个方面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时间价值感方面,生活满意度与其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并且本研究结果显示了两者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

结语: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相比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相比社会取向的时间价值感,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相比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时
间管理效能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其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生活满意度等级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发展水平更高。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张志杰.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
[2]黄希庭, 张志杰.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
[3]张志杰, 黄希庭, 凤四海, 邓麟.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1,
[4]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
[5]狄敏,黄希庭,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A型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