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准则。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延续。

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

传统节日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和文化传统,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符号,能够增强人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凝聚力和团结意识的形成。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的传统延续和创新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统保护和创新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当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2 现阶段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今社会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和习俗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庆祝方式。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现在在许多城市已经变成了商业活动的盛会,人们更多地关注购物和娱乐,而传统的拜年、祭祖等活动逐渐减少。

年轻一代的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普遍较低。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

他们更倾向于参与现代化的节日活动,对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较浅。

商业化对传统节日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商家为了营利,将许多传统节日变成了商业促销的工具,导致了节日文化的异化和虚化。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分析1.1传统文化教育不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传统文化课程被减少,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学校教育中普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度也下降。

1.2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匮乏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手艺和技艺逐渐失传,传承人才越来越少。

一些传统行业和手工艺品受到现代工业和商业化的冲击,导致传统技艺面临着绝迹的风险。

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匮乏也成为了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1.3传统文化市场化过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商业化和商品化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化的本质逐渐被扭曲和改变。

市场化过度使一些传统文化失去了其严谨的学术性和精神内涵,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虚假化和低俗化现象。

1.4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边缘化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人们忽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逐渐下降。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解决方案2.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另外,加强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很重要的。

2.2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设立一些专门的传承机构和组织,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中来,培养一大批传统文化传承人才。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逐渐衰退和失传。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分析1. 受现代化影响,传统节日习俗逐渐被淡化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逐渐被商业化和现代化所取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节日习俗也逐渐被淡化。

许多传统节日习俗已经不再被人们所重视和传承,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 地区差异导致传统节日文化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传统节日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这种多样性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地区差异,一些传统节日在当地可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在其他地区却可能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

3.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

传统节日的传承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渠道来进行,然而在现实中,这些渠道的有效性和延续性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家庭的传承力量逐渐减弱,学校和社会的传承工作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二、应对策略分析1. 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传统节日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 引导人们重视并参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除了宣传和推广,更需要引导人们重视并参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特别是在家庭和学校中,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的角度展开讨论。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一方面,节日文化的庆典方式和传统习俗受到了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程度大大降低;一些商业化、功利化的现象也在传统节日中呈现,导致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度和内涵受到了挑战。

我们来探讨一些应对策略。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竞赛、举办传统节日文化讲座等形式,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览、传统节日文化传统技艺培训等方式,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的庆典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法规制定和执行。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传统节日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国际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研究等方式,推动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以保护和传承。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我们有信心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传承困难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1.传承途径单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集中在一些专业的艺术团体和学校中,而在普通百姓家庭里传承的很少。

这导致传统文化只在狭窄的范围内传承,无法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2.丧失原汁原味:在现代社会,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商业化的发展,放弃了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后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3.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年轻人更加喜欢追随西方的文化,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不断缩小。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解析1.价值观念的变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西方文化的冲击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普世价值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侵蚀。

2.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在现代社会,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3.教育资源的不足: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导致了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变得越来越少。

4.传承方式的单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团体和学校中,而在普通百姓家庭里传承的很少,这导致传统文化只在狭窄的范围内传承,无法惠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政府要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2.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的国家,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节日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本文将从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现状1. 传统节日文化的消失一些传统节日文化已经逐渐消失或被淡化。

例如,清明节本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但现在很少有人遵守这一传统;中秋节本来应该是团圆的时刻,现在也已经失去了许多其特有的意义。

此外,一些传统节日文化由于各种原因已经面临了被遗忘的危险。

2. 各地传统文化差异在不同地方,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庆祝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由于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即便在同一节日,南方和北方的人们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

3.现代商业化趋势现代商业化趋势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春节前夕的年货市场、各种春节促销活动等往往让人忽略了节日庆祝的本质,转而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节日形象被商业利用,心灵层面的感受无法获得真正的体验。

二、应对策略1.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例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社区文化活动等,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传统文化,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创新庆祝方式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向现代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可以采用互动游戏、户外活动、手工制作等创新方式,使得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并形成更加积极的庆祝方式。

3.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不仅仅能够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力,还能够为现代文化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

我们可以想办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科技、艺术等结合起来,引起更多年轻人的接受和欣赏。

结语: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现代生活方式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要想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许多必然的艰难和问题,但是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结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1.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甚至抵触,从而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2.教育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育体系主要注重理工科等实用性学科,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但这些在现行的教育理念中被边缘化。

3.传承机构的不完善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机构在管理和资金方面存在着困难,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难以开展。

而且,由于一些传承机构的传承方式较为僵化,很难与时俱进,导致年轻人对其失去了兴趣。

4.现代生活的便利化和娱乐化现代社会的便利化和娱乐化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和娱乐消遣,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兴趣不高。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加倾向于消费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

二、解决方案1.积极引导社会价值观的回归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引导社会价值观向着传统文化价值观回归。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出版传统文化书籍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传统价值观。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

可以通过修改教学大纲,增设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可以利用社会资源,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和课外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3.改革传承机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应该开展改革,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增强自身的活力和吸引力。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拓宽资金来源,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等,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机构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节日文化,不论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是重阳节,都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符号。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也在不断地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现状分析1.节日商业化现象突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民间文化活动,而是逐渐被商品化和商业化。

例如:春节期间超市和商场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成为节日的主角,而节日文化的传承和独特之处却渐渐淡化。

2.节日习俗异化问题许多地方的传统节日习俗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异化的情况。

比如端午节,本来是用于纪念屈原的节日,如今却成为了吃粽子、划龙舟的节日,文化内涵深度下降。

3.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缺乏热情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喜欢先进的文化甚至西方文化,而忽略了传统节日的影响和重要性。

由于无法传承,有些传统特有的活动已经消失了。

二、应对策略1.培育节日文化的传承力量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鼓励文化机构和基层组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提高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情。

此外,学校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

2.提高传统节日文化的商业价值虽然商业化有时会削弱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果适当利用商业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样做是可取的。

例如,将传统节日和当地产品结合,形成特色的节日文化商品,如年画、福字、糖果、灯笼等。

3.传统节日文化的互联网化推广网络已经成为全民娱乐和信息获取的工具,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宣传传统节日文化。

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向民众介绍各种传统文化和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方式。

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造互动式的文化传承平台,让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了解历史文化。

总之,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应该重视和保护它,注重传承和发展。

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商业和互联网的力量,让传统节日文化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3-03-18T09:18:38.7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4月总第130期供稿作者:程元华
[导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程元华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造成了一次致命的冲击;毛泽东虽然曾经指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并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由他所倡导和发动的破四旧以及“文化大革命”,又给儒家造成了一次致命伤。

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

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化、教育、宣传、文化研究等部门甚至要借助这股潮流加快“去中国化”的步伐,好早日实现“与世界文化接轨”的目的!
春节燃放烟火成了“丑陋风俗”,清明踏青祭祖成了“污染环境”,端午祭拜屈原成了“迷信活动”,元宵外出赏灯成了“不安全隐患”,中秋回家团聚成了“旷工偷懒”……总之,中国的宣传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仿佛集体患上了“杀父之仇病”,怎么看都不顺眼,极力污蔑、贬低,把负面影响竭力扩大(春节放两天烟火难道比平时火灾和工厂排放污染物危害更大吗),然后不惜成本地宣扬“过新春节不串门、不压岁、不放鞭”、“清明提倡网上祭祖”、“端午喝雄黄酒防病没有科学根据”、“元宵夜大街清爽,警察安心,环卫工人省心”、“中秋坚持工作不扎堆回家”等等“新观念”。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和烙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继续生存的根本理由。

清朝龚自珍曾语重心长地指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如果毁灭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结果必然会毁灭那个民族。

在今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傅杰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垂垂老矣的程(千帆)先生还在给我的信里沉痛地感慨:《国故论衡·原经》云:‘假令生印度波斯之原,自知建国长久,文教浸淫,而故记不传,无以褒大前哲,然后发愤于宝书,哀思于国命矣。

’可哀的是不要等‘然后’,现在的有文化的青年既不会‘发愤’,也不会‘哀思’。

国家规定,研究生要通过六级英语考试,而中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则听之任之。

现代化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也将成为传统优秀文化消亡的过程。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利器。

法国文学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生动刻划了即将被禁止说法语的一群阿尔萨斯人对母语的无比热爱。

尽管有人指出,多数阿尔萨斯人本来就是操德语中的阿列曼方言的,但并不影响这篇小说的意义。

英国人常把英语称为Sweet English,还认为英语比英国的北海石油更加宝贵。

难道汉语、汉字就不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用世界语或英语,甚至用罗马字母的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如今在中国热心推广世界语的人基本销声匿迹了,但英语热却达到了非同寻常的程度。

在有些人的眼中英语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母语。

有些当代诗人甚至声称他们从来不读唐诗宋词,只愿意从西方诗歌中汲取艺术营养。

这就像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荒谬。

在我看来,只要你用汉语进行思考,用汉字进行写作,中华传统文化就悄悄地渗透进了你的文本中。

传统渗透在汉语和汉字的深处,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不可能摆脱传统的影响。

”“我想向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呼吁:……就请敬畏我们的传统!”
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几乎都能讲上流利的英文,都能对哈韩文化信手拈来,可又有几个熟识孔孟之道、知晓五经六艺,甚至都忘了历史的痕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已被尘埃覆盖,反而那些外国的潮流占尽风头。

传统文化见证了华夏的成长,是历史的结晶,也是我们的国宝,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由于受西方文化和教育的熏陶,海外华人后裔出现了语言断层的现象,华人后裔从生活习性到思维方式、从价值观到世界观与第一代移民已有显著不同,他们往往被形容为“黄香蕉”。

二、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样就会沦为万劫不复之境,永远不会翻身。

1.确定孔子生日为教师节。

凡有中国人和唐人街的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像。

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孔教”和“孔教学校”。

美国加州把9月28日定为“孔子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

孔子生日作为教师节,有利于弘扬尊师重道的民族精神,提升全体国民和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纠正“文化大革命”破坏民族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国民的道德信用水平,改变道德滑坡、信用堕地的现状;有利于促进两岸统一,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强化华人与大陆的政治、文化、亲情联系,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

2.强化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背诵。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

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

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

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的,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于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了文化教育的水平。

古人所说的“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

3.将“中华传统文化”设为大学必修课。

大学毕业时,学生必须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科的学习任务,并把它作为大学毕业以及出国留学的必要条件强制推行,以免走出大学、走出国门而不知四书五经、不知儒学精髓,让人耻笑!
4.中国各文化宣传职能部门应职责分明,别让节日只剩假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最大的亮点就是弘扬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的关键点是“节”,是有内容的,而不是单纯
休息的假日。

各文化宣传职能部门应在节日期间开展趣味高雅、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中华儿女在休憩的同时,接受并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以清明节为例,清明文化的意义首先是寻根,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节日。

清明文化还是一种感恩文化,没有历史上那些先贤,没有祖宗,也就没有我们。

清明节缅怀先贤,其实也是对他们的感恩,感谢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正是他们留下的这些文化,让我们有了自己的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