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智能化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建设可以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给园区内企业和居民。

下面是一些关于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建设的基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高速宽带网络覆盖、物联网传感器设备、智能化终端设备等。

通过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园区内企业和居民可以享受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大数据传输和云计算服务;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可以实现对园区各种设施、设备和资源的远程监控、管理和控制;智能化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园区内居民和企业使用各种智能化服务。

二、智能化车辆管理三、智慧物业管理智慧物业管理是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房屋、设施、设备等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园区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并及时报警和调整;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对园区内的消防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智能化终端设备实现对园区居民的身份认证和访客管理等。

四、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是在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中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监测和控制园区内的能源消耗,如电力、水、气等。

可以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对能源消耗异常进行及时报警和调整,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五、智能化安全监控产业园区的安全是园区管理的重中之重。

可以利用智能化建设来提高园区的安全性。

例如,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园区内的安全监控,实时监测园区内的各个区域,对可疑事件进行识别和报警;可以通过智能化终端设备实现对园区内员工和访客的身份认证,及时掌握园区内的人员动态。

总之,产业园区智能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车辆管理、物业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监控等方面。

通过智能化建设,可以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给园区内企业和居民。

园区智能化技术方案

园区智能化技术方案

园区智能化技术方案
一、园区智能化基础设施
1.安全防范设施
(1)智能门禁系统:位于入口处安装智能门禁系统,采用二代证刷卡方式,将安全载体设置在可信任的智能识别设备上,对进入绿色区域的人们进行有效的秩序管理,使住户及来访者可以安全准入,准确无误地进入园区内;
(2)智能安防系统:对传统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的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园区大门实时自动关闭,视频监控跟踪疑似犯罪者,及时发现盗窃危险,除了能报警外,还可以及时发现烟雾、火灾等安防事件,以减少意外伤害;
(3)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安装智能系统根据当地气象和防火条件,可以自动检测、报警提示,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能源管理系统
(1)智能电网综合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电力网络的可靠性、可控性,还可以辅助实行分布式能源控制,并将其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等,实现绿色低碳能源的分布式供应;
(2)智能抄表系统:通过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居民的用电量及用电概况,实施节能减排。

园区智慧化解决方案

园区智慧化解决方案

园区智慧化解决方案第1篇园区智慧化解决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智慧化建设成为提高园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园区智慧化发展,本方案旨在为园区提供一套合法合规、高效可行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设备互联互通;2. 构建园区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3. 优化园区管理与服务,提升园区运营效率;4.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园区产业升级。

三、解决方案1. 基础设施智能化(1)通信网络:采用高速光纤网络,实现园区内各建筑物、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感知设备:部署智能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园区环境、能耗、安防等方面的实时监测;(3)智能终端:推广智能终端设备,如自助服务终端、智能充电桩等,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4)云计算平台:搭建云计算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弹性、高效、安全的计算与存储服务。

2.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1)数据采集: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企业信息录入等方式,收集园区各类数据;(2)数据存储: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园区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园区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4)数据共享与交换:搭建园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园区内各部门、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3. 管理与服务优化(1)园区管理:构建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安防事件等的统一管理;(2)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才招聘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3)物业管理:引入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物业服务水平;(4)安全防范:建立园区安全防范体系,实现对园区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处理与预警。

4. 创新创业环境营造(1)政策支持: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2)服务平台:搭建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项目孵化、技术转移、融资对接等服务;(3)交流活动: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园区企业创新活力;(4)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园区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智慧园区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智慧园区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来实现园区管理与运营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设备应用、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一、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数据中心等。

在通信网络方面,应建设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并支持无线互联技术,以方便园区内设备的连接和信息的传输。

物联网设备是智能园区的核心,应在园区内进行广泛的覆盖,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监控与控制。

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线等,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数据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以满足大数据处理的需求。

二、智能化设备应用智慧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需要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来实现园区的高效运营与管理。

例如,智能路灯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环境亮度和人流量,并实现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以降低能耗;智能门禁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快速进出园区的验证,提高园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智能停车系统可以通过车位检测和导引系统,提供实时的车位信息和导航服务,减少停车位的浪费和提高停车效率。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园区运营。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和整合等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分析则通过应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以帮助园区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例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保证园区设施的高效运行。

四、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智慧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需要为园区内的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智慧园区技术方案

智慧园区技术方案

智慧园区技术方案第1篇智慧园区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产业园区正逐步向智慧园区转型。

为实现园区管理高效、绿色、智能,提高入园企业竞争力和员工生活质量,本项目旨在构建一套合法合规的智慧园区技术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园区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 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 提升入园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

4. 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智慧园区。

三、技术方案(一)基础设施建设1. 网络通信设施:采用高速、稳定的光纤网络,实现园区内无线网络全覆盖。

2. 智能化硬件设备:部署智能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3. 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提供计算、存储、备份等服务,保障数据安全。

(二)平台架构1. 基础平台:搭建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为园区内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2. 业务应用平台:开发园区管理系统、企业服务平台、员工生活服务平台等,实现园区业务的一体化处理。

3. 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园区内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园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三)应用系统1. 智能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园区安全防范。

2. 智能交通系统:采用智能停车、无人驾驶等技术,优化园区交通管理。

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内能源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

4. 企业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人才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5. 员工生活服务系统:为员工提供餐饮、购物、娱乐等便捷服务。

(四)技术保障1. 合法合规: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政策要求。

2. 技术创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引入新技术、新产品。

3. 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四、实施计划1. 项目启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等。

2.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网络通信设施、智能化硬件设备、数据中心等建设。

智慧化工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化工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化工园区解决方案园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想象一下,园区内各种设备都实现了互联互通,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实时收集数据,传输到园区大脑——中控室。

这里就像一个超级大脑,对园区内的一切了如指掌。

一、安全监管智能化1.实时监控:通过安装在园区各处的摄像头,对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立即报警。

2.无人机巡检:利用无人机对园区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降低事故风险。

3.智能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园区内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

二、环保监管智能化环保是化工园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智慧化工园区可以这样解决:1.污染物监测:安装各类污染物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园区内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确保排放达标。

2.废水处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废水处理效果。

3.环保大数据:收集园区内环保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园区环保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生产管理智能化1.自动化生产: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2.供应链协同: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供应链成本。

3.数据分析: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

四、物流管理智能化1.智能仓储:利用自动化设备,实现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仓储效率。

2.智能配送: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配送的智能化,降低物流成本。

3.数据驱动:收集物流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物流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五、综合服务智能化1.智能办公: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园区内企业的智能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2.智能生活:为园区内员工提供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生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3.智能娱乐: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园区内员工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

注意事项:1.技术兼容性问题:各种智能化设备之间可能存在技术不兼容,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解决办法:在选型阶段,就要确保所有设备、系统之间能够无缝对接,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或者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设备间的兼容。

智能化科技园区规划方案

智能化科技园区规划方案

智能化科技园区规划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化科技园区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规划目标、空间布局、智能化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智能化科技园区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规划目标智能化科技园区的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集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规划,将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团队有机结合,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

二、空间布局智能化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域。

主要包括办公区、研发区、展示区和配套设施区。

办公区是科技企业、创新团队的办公场所,应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便捷的公共设施。

研发区是科技研发人员进行研究和试验的场所,需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展示区是展示科技成果和创新产品的场所,可吸引投资和商业合作。

配套设施区则包括员工食堂、公共交通、停车场等。

三、智能化设施智能化科技园区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支持。

规划方案中应包括智能化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例如,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智能化的楼宇管理系统,实现楼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能源管理;智慧停车系统,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等。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技术,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生态环境智能化科技园区的规划方案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应该合理规划绿化景观、生态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植被和水资源。

同时,加强园区内部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能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

通过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和水质,保障园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总结智能化科技园区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规划方案中,需要明确规划目标,合理布局空间,引入智能化设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够打造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智能化科技园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蓬勃发展。

工业园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园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园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智能化的兴起,传统的园区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园区管理的需求。

为了提高园区的效率和安全性,现提出一套工业园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分为三个模块: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园区安防智能化管理和园区能源管理。

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园区的道路、停车场、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

通过使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的状态。

例如,道路上可以安装车辆感应器,当道路上出现拥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引导交通并减少堵塞。

停车场可以使用智能摄像头和车辆识别技术,实现自动识别车辆、计时和计费等功能。

公共设施可以使用智能传感器,实现对水、电和照明等资源的智能化调控。

园区安防智能化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园区的安全管理进行智能化管理。

通过使用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等设备,对园区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例如,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园区各个区域的情况,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访客进行追踪和识别。

入侵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园区的边界和重要区域,一旦有人员或物体越界,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园区能源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园区的能源使用进行智能化管理。

通过使用智能电表和能源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园区的能源使用情况。

例如,智能电表可以实时统计园区的用电量,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用电峰谷进行智能化调控,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能源监测设备可以监测园区的能源使用情况,并生成实时报告,帮助园区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能源。

整体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各个模块的设备之间的联动和数据的共享。

通过将各个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系统。

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园区运营管理者实时的数据报告和预测分析,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有效节约能源,并且为园区运营管理者提供实时的数据报告和预测分析,帮助其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系统方案 (1)1. 总则 (1)1.1 说明 (1)1.2 所遵循的标准和质量保证 (1)2. 智能化系统总体要求 (2)2.1 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 (2)2.2 建设目标 (2)2.3 建设原则 (2)2.4 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3)3. 各智能化子系统具体要求及设备选型 (4)3.1 综合布线系统 (4)3.2 通信网络系统 (6)3.3 停车库管理系统 (6)3.4 有线电视系统 (7)3.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8)3.6 电梯控制系统 (16)第二部分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18)1. 临时设施规划及设施规模 (18)1.1 临时设施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18)1.2 临时设施规划和实施指导思想 (18)2. 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构想 (19)2.1 布置原则 (19)2.2 现场临时供电线路 (19)2.3 现场临时设施布置情况 (19)2.4 办公区 (19)2.5 生活居住区 (19)2.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20)2.7 施工现场平面图(见附表四) (20)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方案 (21)1. 劳动力计划 (21)1.1 劳动力计划表(见附表二) (21)1.2 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 (21)2.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23)2.1 流动资金 (23)2.2 细化控制 (23)2.3 合理穿插 (23)2.4 协调统一 (24)2.5 重点保障 (24)2.6 施工准备 (25)2.7 进度计划表(见附表三) (26)3. 施工工期目标承诺 (27)3.1 工期目标 (27)3.2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27)4. 拟投入的主要设备施工机械表(见附表一) (29)5. 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 (30)5.1 施工内容 (30)5.2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30)5.3 有线电视系统的施工方法 (42)5.4 安防系统的施工方法 (43)5.5 停车场系统的施工方法 (46)5.6 综合布线系统的调试 (46)5.7 有线电视系统的调试 (49)5.8 安防系统的调试 (51)5.9 停车场系统的调试 (51)5.10 梯控系统的调试 (52)6.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检验、试验、验收计划 (52)6.1 工程质量标准 (52)6.2 质量保证体系 (52)6.3 质量保证措施 (54)7. 安全、文明施工计划及环保措施 (61)7.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1)7.2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66)7.3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67)8. 施工协调预备和措施 (71)8.1 与施工工地各安装公司之间的协调配合 (71)8.2 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 (71)8.3 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协调 (71)8.4 需要甲方协调的事项 (72)8.5 成品保护措施 (72)9.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配置 (75)9.1 管理岗位主要职责描述 (75)10. 与总包及其他分包单位配合的施工措施 (79)10.1 与建筑专业的配合 (79)10.2 与结构专业的配合 (79)10.3 与电气(强电)专业的配合 (79)10.4 与工艺专业的配合 (80)10.5 与装潢专业的配合 (80)第四部分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 (81)1. 免费培训 (81)1.1 项目现场培训 (81)1.2 高级技术培训 (81)2. 质保及系统维护服务(售后服务) (83)3. 售后服务机构设置 (84)4. 质量保证期外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85)4.1 保修期过后的合约维护服务 (85)4.2 无合约维护服务 (85)第五部分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86)1.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86)2. 不拖欠农民工工资承诺书 (86)附表 (87)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87)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88)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89)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90)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91)第一部分系统方案1.总则1.1说明1)本司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及要求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2)本技术规格及要求所使用的标准和规范如与本司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2所遵循的标准和质量保证1)本司提供的所有货物,其制造商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和质量保证体系,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本司提供的所有技术文件中的技术指标除非在技术规格中另作规定外,均使用相应的国际先进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各行业的相应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3)本司提供货物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除技术规格中另有规定外,均统一用公制单位。

2.智能化系统总体要求2.1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滨海北塘18-1地块项目弱电项目工程将来作为一个比较高档的办公场所来使用,在智能化系统要满足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也考虑到了将来的扩展。

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

2.2建设目标滨海北塘18-1地块项目弱电项目工程的智能化建设即适应现代办公的需要,同时也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工作人员办公的需要,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中去。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已达到:1)安全:保证建筑内的所有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建筑内人员提供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2)高效: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满足内部各部门之间和与外部互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使用者能及时了解资讯信息;使用者能及时得到相关服务;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物业管理手段。

3)节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能源;节省人员;提高设备利用率。

2.3建设原则滨海北塘18-1地块项目弱电项目工程按照高规模、高起点、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依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基础立足长远,应用系统近期满足需要”的原则规划设计。

整个智能化系统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可扩展性,组成一套完整的、高科技的智能化系统。

各个子系统既能独立完成各自的功能,也可以相互联动工作。

归纳为以下几点:1)先进性:采用国际、国内通用的先进技术;2)成熟性:以适用为原则,采用成熟的且具有成功使用经验的产品;3)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以免系统互联发生障碍;4)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标准化的产品;5)可扩展性: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科技进步的发展,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

对此,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扩容余地,系统实施方案必须考虑冗余和灵活性;6)安全性:包括系统物理安全和信息应用及传输安全;7)服务意识: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大楼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节能的工作环境。

2.4依据的标准及规范滨海北塘18-1地块项目弱电项目工程智能化系统在设计、施工中依据以下国家有关设计、产品、工程施工验收的规程、规范,本工程适用的标准及规范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2000年版)《雷击电磁脉冲建筑防护标准》DB 29-58-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05《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系统设计标准》DB29-66-200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 50200-9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9314-200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3.各智能化子系统具体要求及设备选型3.1综合布线系统3.1.1概述综合布线是智能化大厦系统集成的基础平台,它为计算机网络、语音通讯及部分自动控制系统建立信息通道。

因此,在建设时既要立足于长远,满足当前规划的需要,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

为了把滨海北塘18-1地块建设成一流水平的人性化、智能化的办公建筑群,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包括2套独立的网络物理线路,分别为语音布线、数据布线。

本方案综合布线设置以下五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3.1.2总体设计要求本系统采用开放式星形拓扑结构,满足语音、数据、图文和视频等信号传输的要求。

3.1.3各子系统设计要求工作区子系统:每间商业店铺、办公设置数据信息点、语音信息点,其它场所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数据信息点。

光纤点的设置:对于部分功能区考虑到大流量、大带宽设备的网络需求,设立光纤点。

语音点和数据信息点均采用超五RJ45模块,外配防尘双口或单口面板。

配线子系统:楼层配线设备采用弱电箱,内设综合布线配线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

电话交换配线与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经跳线连接方式。

采用IDC配线模块支持干线侧、RJ45配线模块支持水平侧的语音配线,采用RJ45或光纤连接盘支持数据配线。

由FD至数据信息点之间采用超五四对非屏蔽双绞线UTP,部分区域光纤配线至桌面;干线子系统:采用4芯多模光纤光缆支持数据传输,采用对大对数电缆支持语音传输,将机房配线架与各管理子系统分配线架连接起来,组成星型布线结构;设备间:地下层分别设网络机房和电信机房,内设有程控交换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程控交换机等。

线路敷设:主干线在竖井内沿弱电线槽敷设,分支线路穿水平弱电线槽在吊顶内敷设或穿金属管沿墙及楼板内敷设,1-2T:(1-2xUTP-CAT5)JDG25。

3.1.4主要设备介绍综合布线:普利驰3.1.4.1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外皮厚度:0.56mm外径: 5.89mm最大拉力:25lbs(11.34kg)工作温度:-20℃到60℃线规:23 AWGNVP:69%UL认证:低烟无卤超五类非屏蔽信息模块:最小绝缘阻抗:500兆欧定额电流:1.5A(20℃)材料:抗高压,阻燃塑料防火等级:UL等级94V-0工作温度:-10℃到60℃存储温度:-40℃到70℃插拔次数:大于750次4芯多模光缆:纤芯直径:62.5±2.5μm包层直径:125.0±1.0μm纤芯/包层同心度偏差:≤1.0μm三类100对大对数电缆1010 100AGY外径: 18.5mm线规:24 AWGUL认证:CMR3.2通信网络系统接入网公用电话交换网的方式:由专业公司与甲方另行商定,本设计仅负责总配线架以下的配线系统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