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计划方案一、需求调研1.1调查学生家庭是否有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

1.2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3调查家长对送教上门的态度和期望。

二、确定送教上门的范围和对象2.1确定送教上门的学生年级范围。

2.2确定送教上门的学生人数。

2.3确定学生的学科需求和教学计划。

三、筛选送教上门的教师3.1教师需具备相关学科的教学能力和经验。

3.2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3.3教师需具备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责任心。

四、编制送教上门的教学计划4.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4.2根据学生的学科需求,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4.3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实施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5.1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5.2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5.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评估送教上门的教学效果6.1家长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科成绩的变化。

6.2学生给予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反馈。

6.3教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

七、改进送教上门的工作实施7.1教师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7.2学校对送教上门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7.3针对问题和困难进行改进和提升。

八、宣传和推广送教上门的服务8.2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学生口碑推荐等方式推广送教上门的服务。

8.3学校建立送教上门服务的特色品牌和形象。

九、监督和管理送教上门的工作实施9.1学校对送教上门的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9.2学校制定送教上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定期进行跟踪和检查。

9.3学校建立送教上门的档案和数据库,便于管理和查询。

总之,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计划方案旨在提供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对需求调研、筛选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效果等步骤的有序进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3篇】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3篇】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3篇】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1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精神,我校已对重度适龄残疾儿童___实施“送教上门”。

在“送教上门”活动中,___同学还是有一些进步的。

依据___同学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送教上门”的工作计划如下:一、服务对象:___,性别,__周岁。

是一个肢体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前上过学,但现在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适合随班就读,同时家长没有对他进行过学习方面的辅导。

二、服务原则;遵循家长自愿,免费教育,定期入户的原则。

三、服务目标:1、从实际出发从触觉、听觉、说话方面进行锻炼,对简单的知识进行认知和记忆。

2、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他有进步。

四、服务时间:每月“送教上门”最少一次,一般两次。

五、要求及措施:每次送教前都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鼓励家长不放弃教育孩子的信心,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完善“送教上门”的各项资料。

六、工作计划:九月份:了解___同学在家的表现情况。

多与他交流,复习数字1-10。

十月份:对他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反复演示,手把手识数,初步建立0-20的数学和多少的概念。

尽量引导她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数字,会认数字0、1、2、3、4、5、6、7、8、9、10,11……20。

十一月:辨别颜色,可以准备一些有颜色的卡片,教会他认识不同的颜色,尽量教会他将不同的颜色进行归类整理。

十二月:教唱儿歌一首。

新年元月份: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能听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王先诌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2一、活动名称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二、活动目的:为了贯彻党的执政能力,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义务教育法》及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同时积极探索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工作计划。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年9月---20-年6月活动地点:残疾儿童家四、活动对象漳湖镇六合村-五、此次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1、密切联系残疾人,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残疾人的需求和意愿。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模版(2篇)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模版(2篇)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模版____年送教上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

送教上门作为一种方便、灵活的教育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

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____年送教上门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送教上门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二、实施方案:1. 资源整合: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学习材料、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资源,确保教育资源的充足和优质,为送教上门提供良好的保障。

2. 师资培训:开展送教上门教师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服务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学生心理、教学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力求为家庭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3. 学科支持:建立学科支持系统,提供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送教上门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5. 教学反馈: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定期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满意度的提升。

6. 教育评估:开展教育评估活动,对送教上门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确保教育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

7. 推广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介,积极宣传和推广送教上门服务,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吸引更多的家庭选择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育。

8. 财政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送教上门教育的经费支持,确保教育服务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9.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送教上门的发展和创新,为送教上门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

10. 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和服务,提高教育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性。

三、预期效果:1. 提高教育公平性,缩小城乡学习资源差距。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多场合)

2024年送教上门教案(多场合)

送教上门教案(多场合)送教上门教案一、背景和目的送教上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服务模式,旨在为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些学生可能因为身体、心理或行为障碍,无法适应传统的学校教育环境。

送教上门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充分发展其潜能。

本教案的目的是为送教上门的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教案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家庭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基础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2.社会技能: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技能,如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与他人互动。

3.生活技能:教授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健康饮食、个人卫生等。

这有助于学生独立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4.特殊需求: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资源。

例如,对于有视觉障碍的学生,可以提供大字课本、语音输出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供有趣的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4.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1.定期评估:定期进行学习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

2.动态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行为,评估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动态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3.家庭评估:与家长合作,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集合4篇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集合4篇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集合4篇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1 为贯彻落区教育局、民政局文件的精神,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进一步推进并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据榴园镇教委统一部署和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我校本学期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工作,让残疾儿童享受到正常的教育。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及原则“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我校服务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

三、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满足具有接受教育能力而又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是落实上级提出的“关心特殊教育”,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

为确保“送教上门”工作的落实,学校重点到村入户调查走访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人数、残疾类别、家庭现状,确定具体对象作为我校“送教上门”的实施对象,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三)提供保障,确保落实。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学校将针对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确定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

设立“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等补贴,以及教育教学设备的配备。

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相关的档案。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加强管理和指导。

教师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教师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教师送教上门工作计划教师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一】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工作。

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县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3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240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聘请退休教师若干名),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并成立由附设辅读班校长、特教教师组成的工作组小组。

组长:刘xx副组长:王xx成员:王xx,肖x,王xx,王xx,孙xx,段xx,谢xx等教师。

六、经费保障教育主管部门拨付相应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

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经费等。

七、工作要求1.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具体由学校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各召开1次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送教上门方案

送教上门方案

送教上门方案第1篇送教上门方案一、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送教上门方案。

二、目标定位1. 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确保教育普及、平等、优质。

2. 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提升家长和全社会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服务对象1. 具有本市户籍的残疾儿童少年。

2. 持有本市居住证的残疾儿童少年。

3. 其他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少年。

四、服务内容1. 学科教育: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实际需求,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

2. 生活技能训练:教授残疾儿童少年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人际交往等。

3. 康复训练:结合残疾儿童少年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言语训练等。

4. 心理辅导:关注残疾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其树立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五、服务流程1. 摸底排查:教育部门联合残联、卫生等部门,对辖区内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其家庭情况、教育需求等信息。

2. 审核认定:根据排查结果,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审核认定,确保送教上门对象的准确性。

3. 制定计划: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送教上门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

4. 教师选派:选拔具有特殊教育资质和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5. 教学实施:教师按照送教上门计划,定期上门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

6. 跟踪评估:定期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跟踪评估,了解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变化,调整教学计划。

六、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推进工作。

2. 政策保障: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关于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十二篇】

关于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十二篇】

关于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十二篇】工作安排是指在提前肯定时间对工作进行支配和安排时,在工作中制定工作安排。

其实,工作安排的种类许多,不仅分为时间长短,范围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送教上门工作安排的文章12篇,欢迎品鉴!第一篇: 送教上门工作安排为实行教化局《靖远县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缘由不能到学校接受教化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化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

现制订详细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教化局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主动探究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化工作阅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教化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化,具有糜滩镇下滩村户籍且居住在下滩村,基本具有接受教化实力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化的原则,注意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化潜能,提高认知实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实力。

四、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1-2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48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酷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阅历的部分老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1.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详细由学校负责,负责本服务范围的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2.每学年初、学年末各召开1次送教老师工作会,探讨安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化教学安排,实行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化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化水平和效益。

担当送教上门服务的老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化方案。

4.要依据所确定的试点服务对象的状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

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状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化安排、训练记录等。

6.经费保障:学校根据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规定的运用范围将送教上门所需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等纳入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仁县回龙镇白泥小学2018年春季学期“送教上门”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关于推进全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保障偏远地区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益,根据省领导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校将开展为偏远地区适龄特殊儿童的“送教上门”教育工作,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辖区适龄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偏远地区适龄儿童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偏远地区适龄特殊儿童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偏远地区适龄特殊儿童的教育潜能,提高偏远地区适龄幼儿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领导小组
组长:蒋国础
副组长:陈闯、马莎
成员:敖正科、李来桃、苏金城、罗云秀、肖兴明、赵代融
领导小组下设教导室负责牵头活动方案策划、组织、协调和推动送教活动的开展。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满足具有接受教育能力而又不能到学校就读的偏远地区适龄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

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

为确保“送教上门”工作的落实,学校根据今年三年级文兴龙同学作为我校“送教上门”的实施对象,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送教上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要建立相关制度,保证“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落实到位,积极探索经验,提高教学效益。

2.保证“送教上门”服务时间。

各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服务对象,保证“送教上门”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2个课时,每月不少于4次8个课时。

3.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

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适龄特殊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4.多形式地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要根据所确定的试点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兴仁县回龙镇白泥小学
2018年2月26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