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 桥梁设计说明------------------------------------------------------------------3 计算书---------------------------------------------------------------------------4 参考文献-----------------------------------------------------------------------27 评语-----------------------------------------------------------------------------28 桥梁总体布置图--------------------------------------------------------------29 主梁纵、横截面布置图-----------------------------------------------------30 桥面构造横截面图----------------------------------------------------------31《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10人以下为一组)1、单跨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标准跨径为23米,计算跨径为22.5米,桥面净空:净—8.5+2×1.50米)二、设计基本资料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河床地面线为(从左到右):0/0,-3/5,-4/12,-3/17,-2/22,-2/27,0/35(分子为高程,分母为离第一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地质假定为微风化花岗岩。
3、材料容重:水泥砼23 KN/m3,钢筋砼25 KN/m3,沥青砼21 KN/m34、桥梁纵坡为0.3%,桥梁中心处桥面设计高程为 2.00米三、设计内容1、主梁的设计计算2、行车道板的设计计算3、横隔梁设计计算4、桥面铺装设计5、桥台设计四、要求完成的设计图及计算书1、桥梁总体布置图,主梁纵、横截面布置图(CAD出图)2、桥面构造横截面图(CAD出图)3、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书4、主梁内力计算书5、行车道板内力计算书6、横隔梁内力计算书五、参考文献1、《桥梁工程》,姚玲森,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2、《梁桥》(公路设计手册),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3、《桥梁计算示例集》(砼简支梁(板)桥),2002,人民交通出版社.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含条文说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含条文说明六、课程设计学时2周桥梁设计说明桥梁设计包括纵.横断面设计和平面布置。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设计说明 (2)1.目的与要求 (2)2.设计资料 (2)3.计算内容 (3)4.课程设计报告书主要内容 (4)5.课程设计要求 (4)6.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4)计算书 (5)1、行车道板计算 (5)(1)结构自重及其内力 (5)(2)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5)(3)内力组合 (6)(4)行车道板配筋 (7)2、主梁内力计算 (8)(1)恒载计算 (8)(2)活载计算 (9)3.主梁内力组合 (13)4.主梁截面设计、配筋及验算 (13)4.1 主梁受力钢筋配置 (13)4.2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15)4.3斜截面弯起钢筋箍筋的配筋及验算 (16)5.横隔梁内力计算 (25)5 主梁变形验算 (29)(1)验算主梁的变形 (29)(2)预拱度计算 (29)6.支座的设计计算 (29)(1)确定支座的平面尺寸 (30)(2)确定支座的厚度 (30)(3)验算支座的偏转情况 (30)(4)验算支座的抗滑稳定性: (31)设计说明1.目的与要求本设计是学生学完《桥梁工程》后进行的综合基本训练.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较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课程知识.熟悉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的算法.熟悉公路桥涵设计内力计算、荷载组合以及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采用.掌握T形梁的基本构造以及T 形梁主筋设计、T形梁抗剪筋及其它构造筋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加强运算、绘图和文字说明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会查阅技术资料和书刊.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
2.设计资料(1)桥面净宽净-16+2×1m(2)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 l b=16.00m(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 l =15.50m(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 l全= 15.96m(主梁预制长度)(3)设计荷载汽车-I级;人群荷载3.0kN/m2(4)材料x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II级钢筋.其余采用I级钢筋。
混凝土——主梁采用C40.人行道、栏杆及桥面铺装采用C25。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设计资料1桥面净宽净-7 +2 X.5m人行道2 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l0 =21.70m (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 l =21.20m (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I全=21.66m (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公路— I 级;人群荷载 3.0kN m 24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5 桥面铺装沥青表面处厚5cm (重力密度为23kN m3),混凝土垫层厚6cm (重力密度为24 kN m3),T梁的重力密度为25 kN m36 T 梁简图如下图沥青混凝土50mm"水泥混凝土垫层60mm二、设计步骤与方法I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1m宽的板条进行计算)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g沥青表面g i : 0.05 X1.0 X23 1.15 kN m混凝土垫层g2: 0.06 X1.0 X24 1.44 kN mT 梁翼板自重g3: g30.08 0.14 1.0 25 2.75 kN m2悬臂板长I。
160 1820.71m弯矩M Ag 1gl1 2-5.34 (0.71)2 1.35kNm2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剪力Q Ag gl o 5.34 0.71 3.79 kN(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主梁截面重心位置:11130 160 1811130 18 -2 2160 18 11 130 1841.18 cm则得主梁抗弯惯矩:I c 丄 160 18 113 1601218 1141.2211~21 18122181302130 41.226.63 106m 4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m cm cG 15.45 1039.81.577 103 2 2Ns /m混凝土弹性模量E :10取 E 2.80 1010 N / 由以上数据可得简支梁桥的基频:10O.。
6630003.790 Hz31.577 10按照《桥规规定》f 介于1.5Hz 和14Hz 之间,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1 1 0.1767Inf 0.0157 1.22由于这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 T 梁的翼缘板上,故冲击系数取 1+ =1.223)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距为:Pb 1140 20.82… M Ap 1 I 。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及计算书设计题目: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指导老师:汪峰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6月一、基本资料1.标准跨径:20 m计算跨径:19.50 m主梁全长:19.96 m2.桥面净宽:净7.5 m+2×0.25 m3. 车辆荷载:公路— 级4. 人群荷载:3.0 KN/m²5. 选用材料:钢筋:采用HRB300钢筋,HRB335钢筋。
混凝土:主梁C40人行道及栏杆:C25桥面铺装:C25(重度24KN/m)6.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桥梁工程》.玲森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桥梁工程》.邵旭东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桥梁工程》.立础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简支梁桥示例集》.易建国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桥梁教研室.工业大学教材科,2002年《梁桥设计手册》.桥梁编辑组.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拱桥设计手册(上、下)》.桥梁编辑组.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配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袁国干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二、桥梁尺寸拟定1.主梁高度:h=1.5m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1.8m。
2.横隔梁:采用五片横隔梁,间距为4×4.85m,梁高1.0m, 横隔梁下缘为15cm,上缘为16cm。
3.主梁梁肋宽:梁肋宽度为18cm。
4.桥面铺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沥青砼厚2.0cm, 下层为C25防水混凝土垫层厚10.0cm。
桥面采用1.5%横坡。
5.桥梁横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6.桥梁纵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三、桥梁计算 一、主梁的计算1、主梁的抗弯及抗扭惯性矩x I 、TiI求主梁界面的重心位置x a (图3) 、平均板厚:H=1/2(10+18)=14(cm )cm x 93.452005141)12081(20512005124141)20081(a =⨯+⨯-⨯⨯+⨯⨯-=442323m 415481019.0cm 94.1548101445.93-21501502015020121214-45.931416014160121==⨯⨯+⨯⨯+⨯⨯+⨯⨯=x I43313517m 00.081.0.1613036.00.141.803333.0=⨯⨯+⨯⨯==∑=i i Mi i Ti t b c I2.计算结构自重集度(表1)结构自重集度计算表表13.结构自重力计算(表2)边中主梁自重产生的力 表2主:括号()值为中主梁力3.汽车、人群荷载力计算(1)支点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杠杆原理法)汽车荷载距人行道边缘不小于0.5m 。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装置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 梁桥计算1.课程设计教课条件要求桥梁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匠程专业(交通土建)桥梁工程实践环节课,经过设计进一步稳固桥梁结构基来源理和基本知识,以及桥梁结构,培育设计着手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桥梁设计规范,桥梁标准图,估量工程资料数目,达成桥梁整体部署图的技术。
并为毕业设计以及此后专业工作中确立必需基础。
本课程设计要修业生在一周的时间内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达成《任务书》中的所有内容,学生经过本课程的设计练习,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 T 梁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对 T 梁进行结构自重内力计算、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在汽车和人群荷载内力计算时,学会用偏爱受压法和杆杠原理法求解荷载横向散布系数。
2.课程设计任务2.1设计资料1 桥面净宽净-8+2×0.75m人行道2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l b=20.00m(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l =19.50m (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l全 = 19.96m(主梁预制长度)3设计荷载汽车Ⅱ级;人群荷载 3.0kN/m24资料 x钢筋:主筋用Ⅱ级钢筋,其余用Ⅰ级钢筋。
混凝土: 25 号5桥面铺装:3沥青表面处分厚 2cm(重力密度为 23KN/m),C25混凝土垫层厚 6~ 12cm(重33力密度为 24KN/m),C30T梁的重力密度为 25KN/m。
6 T 梁简图以下:横剖面纵剖面A=10cm,B=14,C=19cm2.2 、计算内容1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散布系数用杠杆原理法求支点截面的横向散布系数,用偏爱压力法求跨中截面的横向散布系数。
3主梁内力计算4横隔梁内力计算5主梁配筋6主梁变形验算3.课程设计报告书主要内容计算说明书包含: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主梁的荷载横向散布系数的计算;主梁内力计算;横隔梁内力计算、配筋;主梁变形验算。
钢筋部署图4.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准时到课程设计指定地址签到,恪守课程设计纪律。
桥梁课程设计报告

桥梁课程设计报告
一、引言
桥梁是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为一座跨越某河流的桥梁进行设计。
设计要求如下:
1. 桥面宽度:4车道,每车道3.5米;
2.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3. 桥下净空:不小于5米(净高)和20米(净宽);
4. 桥墩基础:采用桩基,桩径为1.5米。
三、设计过程
1. 结构设计:根据设计任务,采用了简支梁桥的结构形式。
该结构形式简单、受力明确,适合于中小跨径的桥梁。
为了满足桥面宽度和荷载要求,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2. 计算与分析:对桥梁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包括主梁的截面尺寸、预应力筋的布置与张拉力、桥墩的高度与桩基的数量等。
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了各部分的最优设计方案。
3. 绘图与表现:在AutoCAD软件中绘制了桥梁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同时,采用了3D建模软件建立了桥梁的立体模型,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表现桥梁的结构特点。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掌握了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构设计要合理,充分考虑桥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2. 计算和分析要准确,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绘图与表现要规范,使施工图和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设计方案。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本是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旨在对桥梁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设计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要求、施工方案、材料选择、结构分析等。
2. 设计要求2.1 桥梁的功能要求2.2 桥梁的工作环境要求2.3 桥梁的荷载要求2.4 桥梁的使用年限要求2.5 桥梁的安全性要求2.6 桥梁的经济性要求3. 桥梁的基本参数3.1 跨径3.2 桥宽3.3 桥高3.4 支座类型3.5 基础类型4. 材料选择4.1 桥面铺装材料4.2 桥梁主要构件材料4.3 防腐材料4.4 各种连接材料5. 结构分析5.1 静力分析5.2 动力分析5.3 稳定性分析5.4 疲劳分析5.5 桥梁振动分析6. 施工方案6.1 承包方式6.2 施工流程6.3 施工安全措施6.4 施工设备选型6.5 施工组织7. 经济性分析7.1 桥梁建设投资7.2 桥梁运营成本7.3 桥梁维护费用7.4 桥梁使用寿命8. 附件清单:附件一:桥梁设计图纸附件二:桥梁计算报告附件三:材料选型表格附件四:施工方案说明书9. 法律名词及注释:9.1 桥梁设计规范:桥梁设计的法律依据。
9.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9.3 承包方式:桥梁工程的承包方式。
---二: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本为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桥梁设计指南。
本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基本原理、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等内容。
2. 设计基本原理2.1 桥梁设计的目标2.2 桥梁设计的要求2.3 桥梁工作原理3. 结构分析3.1 桥梁荷载分析3.2 桥梁受力分析3.3 桥梁承载能力计算4. 桥梁材料选择4.1 桥梁主要构件材料的选择4.2 桥面铺装材料的选择4.3 防腐材料的选择5. 桥梁施工方案5.1 施工组织设计5.2 施工流程安排5.3 施工工艺和设备选择6. 桥梁验收与维护6.1 桥梁验收标准6.2 桥梁维护方法6.3 桥梁维护周期7. 附件清单:附件一:桥梁设计图纸附件二:结构分析计算表格附件三:材料选型表格附件四:施工组织设计报告8. 法律名词及注释:8.1 桥梁设计规范:桥梁设计的法律依据和技术要求。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由于
本桥各根主梁的横向截面均相等,梁数n=5,梁间距为1.6米,则
1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由 、 绘制1号梁横向影响线,如下图示最不利荷载位置
1#梁影响线
于是,1号(5号同1号)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如下(以 和 分别表示影响线零点至汽车车轮和人群荷载集度的横坐标距离):
车辆荷载:
横向分布系数变化区段的长度:
附加三角形重心影响线坐标:
(1)对于1#和5#梁
公路——I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
人群荷载支点剪力:
(2)对于2#和4#梁
公路——I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
=×1××[×+ ×()×]
=
=×1×××1=
=
人群荷载的支点剪力:
=××+ ()××
=
(3)对于3#梁
公路——I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
(1)对于1号梁
公路-Ⅰ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kN·m
(2)对于2号和4号梁
公路-Ⅰ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kN·m
(3)对于3号梁
公路-Ⅰ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kN·m
4.跨中剪力 计算
跨中剪力影响线如下图:
鉴于跨中剪力 影响线的较大坐标位于跨中部分,故也采用全跨统一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来计算。
1#梁
车辆荷载
人群荷载
由此可得1号梁在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为
和 (5号同1号)
同理可得2号梁在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为:
2#梁
和 (4号同2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桥梁工程课程设计4×25 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桥设计净—11+2×0.75m学院(系):专业:学生:学号:指导教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一设计资料 (4)二构造布置 (4)2.1截面布置 (4)2.1.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4)2.1.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5)2.2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8)2.3横隔梁的设置 (8)三.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9)3.1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9)3.1.1永久作用集度 (9)3.1.2永久作用计算 (10)3.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2)3.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2)3.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2)3.2.3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7)3.3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23)四.参考文献 (24)一设计资料1.桥梁类型: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2.桥梁跨径:20+55+20m,主跨:标准跨径:55.00m;主梁全长:54.96m;计算跨径:54.50m3.桥面净空:净—7.0m+1.0m×2=9.0m4.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k=10.5 kN/m;集中荷载取Pk=360 kN。
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
人群载荷标准值为3.0 kN/m2 。
每侧人行柱防撞栏重力作用分别为1.52 kN/m和4.99 kN/m二构造布置2.1截面布置2.1.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主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
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很有效,故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T梁翼板。
上翼缘宽度一般为1.6~2.4 m或更宽。
本设计拟取翼板宽为2250 mm(考虑桥面宽度)。
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的小截面(bi =1550 mm)和运营阶段的大截面(bi=2250 mm),净-7.0 m+2×1.0 m的桥宽选用四片主梁,如图2.1所示。
支座中心线A-AAA 跨径0230图2.1 结构尺寸图(尺寸单位:mm )2.1.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1) 主梁高度预应力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1/15~1/25,标准设计中高跨比约在1/18~1/19。
在一般中等跨径中,可取1/16~1/18。
当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增大梁高往往是较经济的方案,而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
综上所述,本设计取用3000 mm 的主梁高是较合适的。
(2) 主梁截面细部尺寸T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受压的强度要求。
本设计预制T梁的翼板厚度取用200 mm,由于翼缘板根部厚度宜不小于梁高的1/12,故翼板根部加厚到300 mm,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主拉应力较小,腹板的厚度一般由布置孔管的构造决定,同时从腹板本身稳定条件出发,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15。
本设计腹板厚度取200 mm。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筋束的需要确定,设计表明,马蹄面积占截面总面积的10%~20%为合适。
马蹄宽为肋厚的2~4倍。
马蹄宽度为梁高的0.15~0.20倍。
本设计初拟马蹄宽度为600mm,高度300 m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作三角过渡,高度200 mm,以减小局部应力。
按以上要求就可绘出预制梁跨中截面图。
(见图2.2)(3) 计算截面几何特性将主梁跨中截面划分成五个规则图形的小单元,截面几何特性列表计算见表2-1图2.2 跨中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mm)表2-1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续表2-1注: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cm 75.114122001399997===∑∑ii sAS y小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cm 33.128108001385997===∑∑ii s AS y(4)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ρ希望在0.5以上) 上核心距:1454725046437cm1220030011475s xI K .A y(.)===⨯⨯-∑∑下核心距:145472504103.91cm12200114.75x sIK A y===⋅⨯∑∑截面效率指标:64.37103.910.5610.5300s x k k h ρ++===≥ 表明以上初拟的主梁跨中截面是合理的2.2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如图2.1所示,本设计主梁采用等高形式,横截面的T 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
梁端部区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局部应力,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梁端2480 mm 围将腹板加厚到与马蹄同宽。
马蹄部分为配合钢束弯起而从六分点附近(第一道横梁处)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在马蹄抬高的同时腹板宽度亦开始变化。
2.3横隔梁的设置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处的主梁弯矩横向分布,当该处有横隔梁时比较均匀,否则直线在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很大,为减小对主梁设计起主要作用的跨中弯矩,在主梁跨中截面设计一道中横隔梁,当跨度较大时,应该设置多横隔梁。
本设计在支点、距支点9.0 m处以及跨中每间隔9.0 m处共设置七道横隔梁。
详见图2.1所示。
三.主梁作用效应计算3.1永久作用效应计算3.1.1永久作用集度(1) 预制梁自重①跨中截面段主梁自重(六分点截面至跨中截面,长18.5 m)(1)1.082518.5499.5G=⨯⨯=kN②马蹄抬高与腹板变宽段梁的自重(长6.5 m)(2)(1.08 2.008)25 6.5/2250.9G=+⨯⨯=kN ③支点段梁的自重(长2.48 m)(3)2.00825 2.48124.5kNG=⨯⨯=④边主梁的横隔梁中横隔梁体积:()0.17 2.50.6750.50.10.50.50.20.20.2792⨯⨯-⨯⨯-⨯⨯=3m 端横隔梁体积:()0.25 2.80.4750.50.30.60.31⨯⨯-⨯⨯=3m故半跨横梁重力为:(4)(2.50.279210.31)2525.2G=⨯+⨯⨯=kN ⑤预制梁永久作用集度1(499.5250.9124.525.2)/27.4832.75kN mg=+++=⋅(2) 二期永久作用①现浇T梁翼板集度(5)0.20.725 3.5kN/mg=⨯⨯=②边梁现浇部分横隔梁一片中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30.170.35 2.50.14875m⨯⨯=一片端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30.250.35 2.80.28m⨯⨯=故(6)(50.1487520.28)25/54.960.59 kN/m g=⨯+⨯⨯=③铺装8cm混凝土铺装:0.0872514.00kN/m⨯⨯=5cm沥青铺装:0.057238.05kN/m⨯⨯=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四片主梁,则:(7)(14.008.05)/4 5.51kN/mg=+=④栏杆一侧人行栏: 1.52kN/m一侧防撞栏:kN/m99.4若将两侧人行栏、防撞栏均摊给四片主梁,则:(8)(1.52 4.99)2/4 3.26kN/mg=+⨯=⑤二期永久作用集度23.500.59 5.51 3.2612.86kN/mg=+++=3.1.2永久作用计算如图3.1所示,设x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并令/x lα=。
图3.1 永久效应计算图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112M ()l g ααα=- (2-1)1122Q ()lg εα=- (2-2)永久作用计算见表3-1。
表3-1 1号梁永久作用效应3.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3.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按《桥规》4.3.2条规定,结构的冲击系数与结构的基频有关,因此要先计算结构的基频。
简支梁桥的基频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2.12Hzf===其中:31.2225103109.07kg/m9.81cGmg⨯⨯===由桥规有,当Hz14fHz5.1≤≤时,0157.0ln1767.0-=fμ根据本桥的基频,可计算出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为:0.1767ln0.01570.117fμ=-=式中l—结构计算跨度(m)E—结构材料弹性模量(2mN⋅)cI—结构跨中截面惯性矩(m4)cm—结构跨中处的单位长度质量(mkg⋅)G—结构跨中处延米结构重力(N/m)g—重力加速度(9.81 2s/m)按照《桥规》4.3.1条,当车道大于两条时,需要进行车道折减,本设计按两车道设计,因此,在计算可变作用效应时不需进行车道折减。
3.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 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cm如前所述,本设计桥跨设七道横隔梁。
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系,且承重结构的长宽比为:54.506.129.00lB==>所以可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来绘制横向影响线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c m 。
① 计算主梁抗扭惯性矩T I对于T 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可近似的按下式计算:31==∑mT i i i i I c b t (2-3)式中:i b ,i t ——相应为单个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i c ——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m ——梁截面划分成单个矩形截面的个数。
对于跨中截面,翼缘板的换算平均厚度:120520105022.4cm205t ⨯+⨯==马蹄部分的换算平均厚度:3305040cm2t +== 图3.2给出了T I 的计算图示,T I 的计算见表3-2。
32124b 3=6001图3.2 T I 计算图示(尺寸单位:mm )表3-2 T I 计算表②计算抗扭修正系数β对于本设计主梁的间距相同,并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则得:221112i T ii ii Gl I E a I β=+∑∑ (2-4) 式中:0.4G E =;54.50m l =;440.022291970.08916788m iT iI=⨯=∑;1 3.375ma =;2 1.125ma =;3 1.125ma =-;4 3.375ma =-;41 1.45472504m I =。
计算得:0.81β=。
③ 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影响线竖坐标值 公式:5211==+∑i ij i i a ena ηβ式中:4n =,4222212(3.375 1.125)25.3125m i i a ==+=∑。
计算所得的ij η值列于表3-3。
表3-3 ij η值④ 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号梁的横向影响线和最不利布载图式如图3.3所示图3.3 跨中截面的横向分布系数m c 计算图示(尺寸单位:mm )可变作用(汽车公路-Ⅰ级)双车道: ①号梁横向分布系数11(0.5740.3800.2390.045)0.6192cq m =+++= ②号梁横向分布系数21(0.3580.2930.2460.182)0.5402cq m =+++= 故可变作用(汽车)的横向分布系数为:可变作用(人群):7507507000①号梁横向分布系数10.669cr m =②号梁横向分布系数20.390cr m =(2) 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 0在支点处,按杠杆原理法绘制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并进行布载,如图3.4所示:图3.4 支点截面横向分布系数m 0计算图示(尺寸单位:mm )①~②号梁可变作用的横向分布系数可计算如下: ①号梁可变作用(汽车):11(0.8330.033)0.4332oq m =⨯+=②号梁可变作用(汽车):21(0.1670.9670.456)0.7952oq m =⨯++=可变作用(人群):2507502507507000①号可变作用(人群): 1 1.222or m = ②号可变作用(人群): 02=or m(3) 横向分布系数汇总(见表3-4)表3-4 横向分布系数汇总(4) 车道荷载取值根据《桥规》,公路-Ⅰ级的均布荷载标准值q k =10.5 kN/m 和集中荷载线性插值P k =360 kN ,在计算剪力作用效应时,集中载荷标准值应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