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
声乐演唱与舞台表现的关系[论文]
![声乐演唱与舞台表现的关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c37982680203d8ce2f2435.png)
浅谈声乐演唱与舞台表现的关系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以情感人,以美引人。
歌唱必须通过实践去实现价值,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舞台表演正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高度统一概括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和神形兼备。
因此,声乐演员不但要有优美动人的声音、完善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还要有优美大方的舞台表演。
那么,如何实现声乐演唱与舞台艺术的和谐统一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声乐演唱必备条件要想在舞台上很好的展现自己首先要有学习声乐的条件。
在我国,声乐爱好者有很多,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只要嗓音和听觉健全,人人都可以学唱,但是,从提高的角度来看,为了使声乐学习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就需要具备学唱的基本条件。
我国的音乐教育家们也总结出学唱的必备条件,比如: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声带、敏锐的听觉、良好的节奏感、善于思考等,当然这些条件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使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娴熟的舞台经验,才能将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深入人心,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扎实的演唱功底是声乐演唱者舞台表现的先决条件,没有它作为基础,其他方面只能是纸上谈兵,可见扎实的演唱功底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演唱功底主要是指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咬字、吐字、归韵,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等。
而具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过程来获得。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教与学的关系。
作为主体的歌者来说,专心致志地刻苦钻研歌唱的技能、技巧,使演唱水平在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得到提高,达到阶段的训练要求,并为下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而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里一个主题——老师来说,应根据表演者自身原有的基础、自身条件以及存在的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在此基础上对表演者进行系统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毛病,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并给与纠正,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训练,使声乐表演者的演唱功底扎实、稳定、日趋成熟,为表演者从幕后到台前打下基础。
探讨歌剧表演的音乐与剧情

探讨歌剧表演的音乐与剧情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多个艺术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五感上的全方位体验。
歌剧表演的音乐和剧情作为其核心要素,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歌剧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探讨歌剧表演中音乐与剧情之间的关系。
首先,音乐是歌剧表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歌剧的音乐由作曲家根据剧本的情节和角色特点进行创作,用以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故事的内涵。
歌剧的音乐一般包括歌唱、合唱和配乐等多种形式。
歌唱是歌剧表演的核心之一,演员通过歌唱来扮演角色、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命运。
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曲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感情,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味剧情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
其次,剧情是歌剧表演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歌剧剧情通常基于一个故事情节,通常涉及爱情、战争、社会问题等多个主题。
剧情的发展通过台词、舞蹈和动作等方式呈现,与音乐相辅相成。
剧情的设置和发展直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决定了音乐创作的方向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在歌剧表演中,音乐与剧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音乐作为表达情绪的媒介,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手法来体现角色的心情和情感变化。
音乐可以烘托气氛、揭示内心世界、预示剧情的发展方向,在剧情的推动和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在爱情剧情中,旋律抒情、柔美的音乐配合着主角的歌唱,能让观众更好地感触到角色之间的爱情以及种种情感纠葛。
而在战争剧情中,音乐可能会呈现出激昂、紧张的节奏,以及强烈的音乐动机,表达出人们在战争时期的焦虑和动荡。
另一方面,剧情也对音乐的创作和演绎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剧情中的故事情节、角色关系和情感状态都直接影响到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
作曲家通过音乐来刻画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角色的复杂多样性。
同时,在歌剧表演中,演员通过音乐来诠释角色,通过声音的表演来展现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发展变化。
谈歌剧表演与歌剧艺术

谈歌剧表演与歌剧艺术前言歌剧是一种富有戏剧性和音乐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它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歌剧艺术既包括音乐和演员的表演,也包括了舞台、剧本、服装、道具等多方面元素。
而歌剧表演者则需要兼顾音乐和演技两个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会从歌剧表演的技巧和艺术角度,探讨歌剧表演与歌剧艺术的关系。
歌剧表演的技巧音乐表演歌剧的本质是一种融合了音乐和戏剧的艺术表演形式。
在歌剧表演中,唱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歌唱家在唱歌时要注意音质、节奏、音高和音准等方面的演唱技巧。
如高音、低音、弱音、强音、颤音、连音等等。
同时,在表演时还要注意唱腔的感情表达,包括表演者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化因素。
能否完美地演绎歌曲内容的情感变化,对歌剧表演者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舞台表演歌剧表演中的舞台表演可以分为动作表演和互动表演。
动作表演作为一种能强效地传达意图的手段,要求演员对动作和肢体表现的精准掌握,包括舞台上的步伐、姿态、动作等等。
而演员的互动表演则需要掌握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如何与舞台上的其他演员产生配合和交流,进而增强歌剧表演的艺术感。
心理表现歌剧表演还需要掌握如何达成情感转换的技巧,包括如何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等方面。
歌剧对角色的刻画要求演员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充分理解角色经历的复杂情感和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演绎歌剧内容。
这一方面涉及到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歌剧艺术的探究歌剧作品歌剧艺术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歌剧作品,歌剧作品包括剧本、音乐、舞台元素、演员等多方面因素,而剧本则是歌剧作品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剧本的创作基于一个故事情节,情节涉及到的人物、情感、心理、背景、社会环境等,对歌剧的艺术效果产生关键的影响和指导。
剧场环境歌剧表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剧场环境,包括了剧场的设计、音响效果、灯光效果等等。
剧场的设计要独具特色,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歌剧表演的要求。
音响效果与音响的配置以及乐器协奏,是歌剧作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戏剧表演知识:戏剧表演中的声音与音乐效果

戏剧表演知识:戏剧表演中的声音与音乐效果戏剧表演中的声音与音乐效果戏剧表演中的声音与音乐效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戏剧表演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舞台剧、音乐剧、话剧还是歌剧,声音和音乐对于整个剧目的演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可以营造场景氛围、表现角色情感、增强观众的观剧体验、推动剧情的发展等等。
因此,声音和音乐的运用在戏剧表演中至关重要,它们能够提升剧目的格调和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一、声音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在戏剧表演中,声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运用,可以表现角色的情感、想法和态度。
声音能够给观众营造出一个场景的环境感,让观众跟随剧情发展,了解角色的心理和环境背景。
通过声音的使用,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中,理解角色的内心感受。
其次,声音的运用还可以增强观众的观剧体验,让观众更加享受观剧过程。
比如,舞台剧中的声音效果可以通过增强语音、混响等方式来营造出氛围感,从而让观众更好地体验舞台氛围。
而在音乐剧中,声音是通过歌词和旋律进行表现,能够使剧情更加生动,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表达。
在话剧中,声音是表现角色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音量、语调、速度等方式来表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在歌剧中,歌声是表现情感和角色性格的重要手段,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声音的运用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让剧情更加生动和有张力。
比如,在舞台剧中,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加气氛,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气氛,从而产生一种推动剧情发展的效果;而在音乐剧中,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可以让剧情更加生动,让角色的转变和情感表达更加明显。
在话剧中,音效的运用可以让剧情更加紧凑,让观众更加关注情节的发展。
二、音乐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能够传达情感和情绪的表现形式,在戏剧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不仅可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让观众更好地感受角色的情感表达,而且还可以提升剧目的表演水平,增加演出的艺术价值。
音乐表演中的演唱技巧与歌曲演绎

音乐表演中的演唱技巧与歌曲演绎音乐是一门艺术,它的表演离不开演唱技巧与歌曲演绎。
无论是流行音乐、民歌还是古典音乐,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演唱者能够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演出。
本文将探讨音乐表演中的演唱技巧与歌曲演绎,以及如何提升表演的效果。
一、演唱技巧的重要性在音乐表演中,演唱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它包含了如发声、气息控制、音准、音色的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演唱者通过技巧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使听众更容易被歌曲所感染。
1. 发声技巧良好的发声技巧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加稳定、有力。
为了保持声音的稳定性,演唱者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腹部呼吸,将空气充分储存在肺部,形成稳定的气息。
此外,发声时喉咙需要放松,并从深处产生声音,以保持音质的稳定和柔和。
2. 气息控制气息控制是演唱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控制气息的流动,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掌控音量和音色。
正确的气息控制可以帮助演唱者在高音部分发挥更好的音准和音色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声音的疲劳和嗓子的受伤。
音准是指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命中音高的能力。
准确的音准可以使歌曲更加动听,让听众感受到歌曲的美妙之处。
此外,演唱者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色,如明亮、柔美、低沉等,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增加演唱的表现力。
二、歌曲演绎的艺术除了演唱技巧外,歌曲演绎也是音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歌曲演绎包括对歌词的理解与诠释,以及情感的表达。
1. 歌词的理解与诠释演唱者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歌词。
通过仔细分析词义、音律以及隐含的情感,演唱者可以更好地诠释歌词的意义,并将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歌曲演绎中,演唱者可以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音色的转变等手法,将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2. 情感的表达歌曲演绎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神态、动作等多种形式,将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在演唱悲伤的歌曲时,演唱者可以适当调整音色,增加音量的变化,或者运用一些动作和姿势来增强演唱效果。
浅谈舞台表演在歌剧中的重要性

Yi Shu Jiao Liu·艺术交流浅谈舞台表演在歌剧中的重要性陈雨娜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摘要:歌剧是一种将音乐与戏剧、文学、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舞台表演在歌剧中所占的位置十分重要,属于歌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歌剧中舞台表演的呈现能够影响整部歌剧的风格特征。
不同的演员、不同的道具、不同的场景布置去演绎相同的一部歌剧给观众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而一部歌剧的成功,必须是“演”与“唱”的完美结合,才能够给人观众带来听觉、视觉上的美感,达到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
本文从舞台表演语言、表演形体、面部情绪表情以及表演形式几个方面来简要分析舞台表演在歌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台表演歌剧形体语言表演形式表情重要性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177-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呈现出来繁花似锦的景象,全国各地都纷纷兴建起了剧院,这为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提供了交流和展现自我的渠道和平台,大量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不断涌入剧院精彩绽放,让人们对各种音乐都有了接触和理解,尤其是大量古典音乐的传播后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的艺术素质及艺术审美修养。
歌剧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更是在剧院这样的表演场地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如今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歌剧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体裁形式,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同时包含了舞蹈形体与舞台美术等成分。
最早的歌剧在表演形式上略微简陋,其作品展现的内容题材主要是古希腊神话传说。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意大利歌剧逐渐成型并且定性,这种定性的歌剧叫做意大利正歌剧。
而歌剧大丰收的时期是在19世纪,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歌剧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
从整个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搏来看,歌剧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伴随时代的发展,所以歌剧被看作是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
现如今,大量优秀的歌剧走进我国的歌剧院,例如《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我国的《白毛女》等等,在提高了我国人民的艺术审美文化的同时也培养越来越多出类拔萃的歌剧演员。
表演歌唱融为一体

表演歌唱融为一体表演和歌唱是两种艺术形式,它们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
表演强调角色的扮演和故事的讲述,而歌唱则注重声音的表达和音乐的演绎。
在现代艺术舞台上,这两种艺术形式却经常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表演和歌唱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方式。
当两者成功融合时,其效果却是令人难忘的。
通过表演歌唱融为一体,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
在音乐剧中,表演和歌唱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唱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还要有卓越的歌唱实力。
在音乐剧中,演员们通过歌唱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被故事和角色所吸引。
著名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歌唱,成功地让观众沉浸在法国革命的故事中,感受到角色们的忧伤和坚定。
除了音乐剧,流行音乐舞台上也经常能看到表演和歌唱的融合。
在流行音乐演唱会上,歌手们不仅要展现出美妙的歌声,还要有舞台表现力和魅力,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有些歌手会在演唱会上进行舞蹈表演,有些则会通过表情和动作来与观众互动,让歌曲更有感染力。
美国流行天后碧昂斯的演唱会总是充满了表演的视觉冲击和歌声的感染力,她将表演和歌唱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盛宴。
在中国,戏曲艺术也是表演和歌唱融为一体的典范。
中国戏曲中既有唱腔动听的京剧、豫剧等,也有表演精湛的评剧、黄梅戏等,这些戏曲形式都将表演和歌唱融为了一体。
戏曲表演者除了要有扎实的表演功底,还要具备优美的歌唱声线和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红娘》中的二黄唱段《闺情》以其婉转情深的唱腔,再现了红娘的内心纠葛和悲欢交织,让观众深受感动。
表演和歌唱融为一体不仅在舞台上有着精彩的表现,它们在影视作品中也能产生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歌舞片段总是能够牢牢地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中。
浅论歌剧中戏剧与音乐的关系

浅论歌剧中戏剧与音乐的关系歌剧作为一种融合了戏剧和音乐的艺术形式,其戏剧性和音乐性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讨论。
戏剧与音乐在歌剧中相辅相成,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戏剧与音乐的相互影响、结合方式以及对作品的表现力等方面浅论歌剧中戏剧与音乐的关系。
1.戏剧与音乐在歌剧中相互影响。
音乐是歌剧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表现戏剧中人物的情感、冲突以及剧情的发展。
戏剧情节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会直接影响到音乐的创作和演绎方式。
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高低、音符的长短、音调的改变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2.戏剧与音乐在歌剧中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
歌剧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剧和音乐往往以不同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有的歌剧作品中,戏剧和音乐相互配合、相互呼应,共同表现出戏剧的主题和情感。
有的歌剧作品中,音乐被用来表达戏剧中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戏剧中的高潮部分,音乐常常会达到高潮,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
而有的歌剧作品中,音乐和戏剧的关系则更加紧密,音乐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戏剧和音乐的紧密结合使得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戏剧的情节和人物。
3.戏剧与音乐的关系也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
戏剧和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歌剧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入、丰富。
音乐作为非常直接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旋律和声音的变化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状况。
而戏剧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台词等来表达情感。
两者的结合使得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途径来感受戏剧作品中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音乐还可以通过曲调的变化和旋律的转折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传达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总之,戏剧与音乐在歌剧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戏剧性在歌剧中通过音乐来得到发挥,音乐性则通过戏剧来增强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 浅析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学生名称: 陈少枫学号: ************指导老师: 井艳红职称: 副教授所在学院: 歌剧音乐剧学院专业名称: 音乐表演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6年3月2日浅析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陈少枫摘要:唱与演在歌剧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
本文先从歌剧表演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歌剧与歌剧表演艺术的含义。
然后在单独从“唱”和“演”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从歌唱方法和歌唱四要素方面探索了歌剧表演中的“演”。
再从舞台摇表要素,表情与形体和表演情绪三个方面研究了歌剧表演中的“演”。
最后,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唱”与“演”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得出,只有把“唱”与“演”有机,真切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功地进行歌剧表演。
关键词:歌剧表演;唱与演;内在联系。
引言歌剧属于欧洲的一种表演艺术,即是大部分或全部通过歌唱与音乐来呈现和演绎故事的戏剧(通过歌唱来替代演说的戏剧)。
这些年,相当多的艺术从业者探究歌剧表演的各种技巧。
2015年,江苏省演艺歌剧团的何峰老师探讨了歌剧表演展现“美”的原则[1]。
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的丁旭阳老师从演唱技巧的作用、肢体语言的功能、歌剧表演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歌唱与形体表演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歌唱技巧与肢体语言在歌剧表演中的意义,对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的如何合理运用进行了阐述[2]。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盛雯博士对中国歌剧表演史进行了深入的探究[3],他以时间段将其划分为探索与生成期(1920-1949),成长期(1949-1966),从荒芜、复苏逐步走向成熟(1966-至今)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本文为了研究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从歌剧表演概况、歌剧表演中的“唱”,歌剧表演中的“演”和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学习和撰写改题目内容时,对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的概念和所需要应用到的技巧及注意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体会,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歌剧表演综合水平。
一、歌剧表演概况(一)歌剧的定义歌剧属于欧洲的一种表演艺术,即是大部分或全部通过歌唱与音乐来呈现和演绎故事的戏剧(通过歌唱来替代演说的戏剧)。
歌剧主要是歌唱,然后配合了器乐或舞蹈等艺术的戏剧体裁。
歌剧可谓是欧美艺术舞台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涉及多领域的形式。
歌剧的起源为意大利,首部歌剧《达芙妮》于1597年在意大利诞生,并传播和发展至全球,获得大量艺术爱好者的追求[4]。
(二)歌剧表演艺术歌剧表演艺术是深受普罗大众喜爱与追求的音乐形式之一,家喻户晓的原因是歌剧表演艺术具有大众性,并不需要深厚的音乐艺术功底,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启发意义。
其可谓是是最真诚的与表演对象产生思想共鸣、情绪渲染和分享艺术乐趣的表现形式。
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呈现在观众前的不会是流水账的书籍抑或是不同演绎符号的构成,其是传达这多方面,多时空(各种的历史态度和时代观念、各种民族情怀和风土人情、各种的社会体制和个人思想),同时呈现深度的各方位情感演变、表达歌剧艺术者的创作目的和思想的典型模式,尤其有意义的是呈现演绎者独特的个人思想和风点等个人特征的基本载体[5]。
二、歌剧表演中的“唱”(一)歌唱方法暨武秀之三结合唱法西洋歌剧中一般采用美声唱法,早在十六世纪,意大利就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成为歌者歌唱的摇篮,声乐教育也应运而生并且为十七世纪的美声唱法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歌剧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歌剧产生推动美声唱法正式形成。
在当时最大的演艺集团当属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艺术集团”,以其极具挑战性的创作手法使得歌剧和美声唱法并重而生。
因此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欧洲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特别以意大利声乐演唱方法为主体的演唱风格[6]。
它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且其演唱形式主要以科学的发声方法、变幻莫测的演绎风格、优美的声音、多种多样的情绪、协调统一的音区等为主要形式,影响着全世界的音乐艺术形式。
歌剧艺术的发展把歌唱家们推上了极其重要和显赫的位置。
在各方面的相互融合下,造成了没有歌唱家,就没有美声唱法,也就没有歌剧的地步,他们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
因此,歌剧的诞生及前进,毫无疑问地会催生了大量艺术家的诞生,并主导着艺术的前进。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武秀之以优异的成绩从原中南音专毕业之后回到河南,在开封艺术学校以及后来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开始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教学与研究活动。
几十年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武秀之通过对上百位戏曲、曲艺等名家说与唱的个案分析,在传统声乐理论和演唱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时代改性的声乐演唱理论,即“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并于1982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关于民族声乐“三女合一”的教研活动,通过对不同类型嗓音的训练,形成了科学的“三合一”声乐教学体系。
事实表明,培养出适应性强的综合型声乐表演艺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结合声乐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教学艺术实践。
此后,在著名音乐评论家居其宏提出的“中国音乐剧应以戏曲为基础”理念的启发下,为适应社会音乐剧人才的需求发展,1992年才进入音乐探索的武秀4之发现了“三结合”这种载体,就是把歌唱作为主要地位的“三结合”模式发展到唱歌、表演和舞蹈并重的新的“三结合”教学模式,这是对武秀之教授“三结合”声乐教学理论的一次升华。
(二)歌唱四要素对歌剧演唱的影响歌剧中有四个要素是每位演唱者都需要注意的,它们是语言、气息、共鸣和位置。
这是歌剧表演声音方面的要素、演绎时状态同样是舞台歌剧表演的关键因素,现场状态无论如何都是最重要的,而同时四要素每一个都不能忽略,要求由重头到尾都给予高度的重视。
歌剧的“唱”中,这四个要素要强加联系。
由于在歌剧表演中需要演绎者的综合艺术素质很强,譬如一部歌剧当中会设计很多唱段,其是体现演绎者的能力的重要过程。
三、歌剧表演中的“演”(一)歌剧舞台表演的要素歌剧是一种包括演唱、道白、故事和分幕次表演的舞台形式,属于一种多类型艺术,歌剧在舞台上可谓是对原创作的再次创作。
若要追求完美地表现其舞台效果,要求很多舞台表演要素的有机结合。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7]:第一个要素是对演绎角色的造型准确理解。
该理解是基于深度了解剧本和明白导演安排,歌剧演绎者把自己当作戏外人清楚地了解角色,精确理解角色的造型。
外形确立,亦就是在舞台剧上的角色特征,设计该歌剧形象需要的独特姿势、音调、语言、生理特征和行位举止习惯。
第二个要素是歌剧演绎者对角色性格的精准表达,要很好地呈现出角色的性格,演绎者首先肯定要明白剧本的内涵,深度分析歌剧中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链,接着找到自我需要表现的性格特征,该特征涉及语言种类与动作举止。
第三个要素是要求注意整体感与画面感,在注意人物特征及其演唱技巧外,一名优秀的歌剧演员还要注意站在舞台时的整体感与画面感。
整体感的意义是对全局的拿捏,对自身局部表演时还顾及舞台的全局,例如站位,姿势和形体都给予充分的重视,舞台上每个人的移动,个体亦或是全部人的,均需要突出审美上的和谐和艺术美。
5(二)表情与形体歌剧表演时演绎者的情绪会或多或少在面部上能够看得见,这称为表情。
演员脸上的表情,情生于内后表现出来。
情绪和表情是不可分割的,真切的情绪和表情是一致的。
在歌剧表演中,演绎者表情的呈现要求拿捏到尾、真诚自然,切忌浮夸。
面部表情依赖演员的五官配合来呈现作品的情绪,五官之中最关键的要数眼睛。
眼睛作为内心的窗户,演员的每一种感情情绪都可以借助眼睛呈现在观众面前。
单纯地通过面部表情来呈现歌剧作品是不足够的,极少歌剧能够仅仅借助面部表情来完美地呈现出心里的情绪,若然更细致的心理表达不借助适当的形体配合,那很难将作品的灵魂表达出来。
每个形态,每一次的动作协调性,在有、无意识下展现,一定要出于歌剧作品的需求,要通过歌剧呈现的主旨来断定形体动作和施展的姿态大小,另外配合情绪的展示效果来把握整个歌剧的表演。
另外需要注意形体美感,欣赏性和情景场合等。
(三)音乐与表演情绪的控制唱者的声音、表演的动作都是由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生理变化,生理的变化会直接表现在演唱者的情绪控制中,因此需要演唱者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理反应,及时调控表演情绪。
情绪控制在声乐表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获取优秀声乐作品表演的基础和前提。
它收到我们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影响,这需要我们经过不断的练习来加以把握,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总结和感受声乐学习过程的每个细节。
四、歌剧表演中“唱”与“演”的内在联系(一)歌唱形体表演的概念和特征歌剧艺术涉及听觉和视觉这两个方面。
因而在歌剧艺术中,一定会经历这两个层面的考验,第一是歌唱表现力,第二个是依靠肢体与面部表情所呈现的形体表演。
歌剧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表演,含义是演绎者在对一度创作歌剧的作品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创造中所应用的渲染、传达心理环境的方法,其是在歌剧表演中由心理状况指导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外在肢体言语[8]。
歌剧形体表演包含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歌剧形体表演实际上是演绎者情6绪思想的外部呈现,形体表演作为视觉上的最基本的载体。
有句话可以很好地总结此特征,那就是“动于衷而形于外”,其说得是人的思想和情绪与他所呈现在其他人面前的是一致的和息息相关的,演绎者的心理活动或多或少在其的形体表演中展现。
歌剧形体表演和演绎者的情绪思想不可划分。
第二特征是形体表演是以身体语言与表情等拿来做再次创作的素材,演绎者恰当的身体表现与面部表情在歌剧中能很好地呈示出作品的主题。
歌剧因为歌词的导向,角色形象描述倾向细节化,演绎者利用身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对歌剧角色的勾勒与描绘,可以细致地引导观众对歌剧内容和细节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歌唱形体表演所需要的演员素质歌剧需要演员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上均有一定的要求。
其中心理素质是评估歌剧演员水准的重要标准。
歌剧演绎者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可以把需要表达的形体活动线很好地或者超常地呈现。
第二个是文化素质,其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与体验人情冷暖而扎根在演员身上的特性。
在理论角度,演唱歌剧时,声音渲染演绎者心理上的情绪和个人思想是文学理解上的呈现。
演绎者利用其声音状态与形体表演,生活、真切和巧妙地传达人的心理思想,展现歌剧主题的含义。
第三个是艺术素质,指歌剧演奏者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所需要的经验,和经历大量表演到达的某水平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素质的程度,对歌剧演绎者来说是评价是否可以登上艺术巅峰的标准。
在艺术素质角度看,歌剧从业者的形体表演间接地可以看出其拥有的鉴赏、模仿和表现素质。
(三)歌唱形体表演基本要素及训练歌剧形体表演训练是使演绎者能自由地操控自己的身体,改正不达要求的身形、协调性和仪容仪表,并充实演唱中身体的语言,对歌剧者形体与表情的培训,是全面增强综合艺术素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