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与排练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剧表演教学大纲

音乐剧表演教学大纲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员研究和掌握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剧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剧基础知识:- 音乐剧的定义和历史- 音乐剧的类型和流派- 音乐剧中常见的角色和剧情2. 音乐剧表演技巧:- 声乐训练:呼吸、发声、音调、节奏等- 身体表现力的培养:姿势、动作、舞蹈等- 演技训练:情感表达、角色刻画、台词表演等- 舞台表演技巧:舞台意识、舞台动作、舞台化妆等3. 音乐剧表演实践:- 学员将参与音乐剧表演的排练和演出- 集体合作、团队精神和舞台协作技巧的培养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讲义,向学员传授音乐剧的基础知识。
2. 实践演练:学员将通过实际的演练和排练,锻炼音乐剧表演技巧。
3. 反馈和指导:教师将及时给予学员演出技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学员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演出评估:学员参与的音乐剧演出的评估。
参考资料- "音乐剧表演指南" by John Doe- "音乐剧表演技巧教程" by Jane Smith- Online articles and resources on musical theater performance techniques以上为《音乐剧表演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员全面提升音乐剧表演的技能和素养。
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演练,学员将逐步掌握音乐剧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有机会参与真实的音乐剧演出。
希望学员们能够通过这个教学大纲,展现出优秀的音乐剧表演能力。
音乐剧欣赏课教案观看并分析音乐剧的表演和音乐

音乐剧欣赏课教案观看并分析音乐剧的表演和音乐音乐剧欣赏课教案一、引言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戏剧表演、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编排来传达故事情节及情感。
在音乐剧欣赏课中,观看和分析音乐剧的表演和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将从准备课前知识、观看音乐剧、分析表演和音乐以及互动讨论等方面进行安排,旨在提升学生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准备课前知识1.介绍音乐剧的定义、历史和流派,让学生对音乐剧有基本的了解。
2.学生学习音乐剧中常见的舞台布景和道具,以及演员的角色和表演技巧。
3.介绍音乐剧中的音乐形式和曲调特点,以及配乐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
三、观看音乐剧1.选择一部精彩的音乐剧,如《猫》或《音乐之声》,并提前准备好播放设备。
2.安排观看音乐剧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全程专注。
3.在观看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聆听,注意剧情发展、角色的表演和音乐的演绎。
四、分析表演和音乐1.观看结束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音乐剧的观感和理解。
2.引导学生从表演和音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a)表演分析:学生可以就演员表演的情感表达、舞台形象塑造和角色刻画等方面进行讨论。
b)音乐分析:学生可以就音乐的旋律、节奏、配器和与剧情的契合程度等方面展开讨论。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如:a)音乐剧中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表演和音乐如何传递给观众?b)演员的表演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们如何通过表演向观众传达情感?c)音乐剧中的音乐有哪些特点?它们如何影响整个剧情?五、互动讨论1.开展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2.教师可以提供更深入的问题,如:a)音乐剧与传统戏剧和音乐有何不同?b)音乐剧中的舞台布景和道具如何营造出具体环境和氛围?c)音乐剧的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你认为音乐在剧中的作用如何?六、总结和评价1.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对音乐剧表演和音乐的深入思考。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教育与艺术系姚婧课程名称:中外歌剧鉴赏课程代码:16000172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公选课(通识课)第一部分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歌剧是集文学、交响乐、声乐演唱、舞美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艺术感染力较强。
中国歌剧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与国外歌剧有很大差别,通过《中外歌剧鉴赏》教学来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高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认识,对中西方歌剧文化差异的了解,也是通晓中西方文化的一条学习路径。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为赏析教学做准备,教学重点在“赏析”部分。
(二)基本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歌剧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其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方歌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西方歌剧艺术与西方社会、历史、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这一门公选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之一。
(三)本课程难点和重点重点:本课程虽为全院共选课程,但是学生上课前同样要认真预习,课堂要专心听讲,课后要认真做作业,还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搜集并欣赏一定的音乐音响、音像资料,以期更好地学习效果。
难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西方歌剧知识为核心辐射相关知识与学科,使本课程的教学成为让学生获取多种知识与能力的平台。
歌剧排练实践课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能,特开设歌剧排练实践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排练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歌剧的艺术特点,掌握歌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歌剧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点;(2)掌握歌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包括声乐、舞蹈、戏剧等;(3)熟悉歌剧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舞台艺术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3)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1. 歌剧基础知识(1)歌剧的历史与发展;(2)歌剧的音乐特点;(3)歌剧的戏剧结构;(4)歌剧的舞蹈元素;(5)歌剧的舞台艺术。
2. 歌剧表演技巧(1)声乐技巧训练;(2)舞蹈技巧训练;(3)戏剧表演技巧训练;(4)舞台表演技巧训练。
3. 歌剧排练实践(1)选段排练;(2)角色分配;(3)合唱排练;(4)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准备;(5)舞台表演实践。
4. 歌剧欣赏与评论(1)经典歌剧作品欣赏;(2)歌剧欣赏技巧;(3)歌剧评论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剧基础知识、表演技巧等,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演示法:教师现场示范歌剧表演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 实践法:通过分组排练、舞台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歌剧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歌剧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歌剧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歌剧基础知识,讲解歌剧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剧目排练》课程教学大纲

剧目排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剧目排练英文名称:Repertoire rehearsal课程编号:x3120026学时数:384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192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4.0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一、课程简介《剧目排练》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的专业课程。
剧目排练课分为保留剧目、创新剧目、社会实践三大内容,保留剧目里又包含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和当代舞等剧目。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发展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学习剧目学会刻画角色,塑造人物形象,掌握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以自身创造性的舞台行动对作品进行直接地体现,是教学训练的综合体现,也是其训练的结果与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教室教学为主转为以舞台表演,社会艺术实践为主要阵地,通过对作品的学习、表现和创作,促进表演自身以及对表演规律,表演理论、表演作品、创作研究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剧目课是演员能够达到的舞台表演,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训练课程,培养教育专业能演,会教、善研究的横向型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选剧目、对剧目进行剧本分析教学内容:选取保留剧目学习掌握具有特色的典型的有训练价值的优秀传统剧目和保留剧目,通过学习认识优秀剧目创作的不同时期特征与风格,创作随时代发展的演变过程,各位优秀表演人才成功作品的表演特征,优秀编导的创意和手法,以此使优秀剧目得到保留,延续和发扬,使学生的表演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基本要求:学习掌握不同舞种的剧目,以此加强对其他舞蹈种类的认识、了解、体验不同风格的表演特点。
重点:扩大表演的范围与手段,主要对中国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富有典型的,优秀剧目进行学习掌握,有利地促进推动本科剧目的发展与创新。
难点:剧目的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面有能创新,要突出教学剧目的特点,使教学剧目具有教学训练价值与表现功能,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
(二)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动作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录像,分组模仿并学习舞蹈剧目内容。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一、为什么需要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通过排练课程来提高他们的演技、歌唱和舞蹈能力。
因此,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艺术家们提高表演水平,并且让整个音乐剧演出更加精彩。
二、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的目标1. 提高演员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演员能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剧作品。
2. 增强演员的表演技巧: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要求演员有扎实的表演基础和出色的舞台表演技巧。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可以帮助演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包括情感的表达、动作的协调和角色的刻画等。
3. 提升演员的舞蹈能力:音乐剧中的舞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技巧。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可以针对不同演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舞蹈训练计划,帮助演员提升舞蹈能力。
4. 增进演员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剧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过程,需要演员之间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可以设置合作训练项目,提高演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能力,增进团队合作意识。
三、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的内容1. 声乐训练:音乐剧演员需要通过声乐训练来提高歌唱技巧和音域。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可以包括音准训练、呼吸控制、发声技巧等内容,帮助演员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2. 身体训练:音乐剧排练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形体素养。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可以加入一些舞台表演训练和形体塑造的项目,帮助演员提高舞台表演技巧和形体协调能力。
3. 角色刻画:音乐剧中的角色形象需要演员进行深入的角色研究和刻画。
音乐剧排练课程设计可以设置一些角色刻画的训练项目,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并通过表演将角色形象展现出来。
4. 舞蹈训练:音乐剧中的舞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技巧。
大学音乐歌舞剧欣赏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创作背景。
2. 通过欣赏《天鹅湖》,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戏剧的综合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了解,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天鹅湖》的剧情简介及艺术特色。
2. 芭蕾舞剧的表演形式、音乐特点及舞台布景。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天鹅湖》的舞蹈动作、音乐旋律及舞台效果。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和芭蕾舞剧的欣赏兴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含《天鹅湖》剧情简介、音乐片段、舞蹈视频等)。
2. 《天鹅湖》原声带。
3. 芭蕾舞剧《天鹅湖》演出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背景及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对芭蕾舞剧的认识和了解。
二、剧情简介1. 教师讲解《天鹅湖》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情节及主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剧情,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三、艺术特色1. 教师分析《天鹅湖》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
2. 学生欣赏《天鹅湖》的音乐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四、舞蹈欣赏1. 教师展示《天鹅湖》中的经典舞蹈片段,如《天鹅湖》的“天鹅舞”。
2. 学生跟随舞蹈动作,感受芭蕾舞剧的舞蹈魅力。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天鹅湖》剧情、音乐、舞蹈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舞台布景欣赏1. 教师展示《天鹅湖》的舞台布景图片,分析其特点及对剧情的影响。
2. 学生欣赏舞台布景,感受舞台艺术的魅力。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鹅湖》的艺术特色,如音乐、舞蹈、舞台布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天鹅湖》的欣赏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艺术价值。
2. 学生表示对芭蕾舞剧的兴趣,希望继续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天鹅湖》的剧情、音乐、舞蹈及舞台布景的了解程度。
中国歌剧鉴赏课程设计

中国歌剧鉴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典歌剧作品及其特点;2.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歌剧的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学生能够分析中国歌剧的主题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歌剧作品进行鉴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学会表达自己对歌剧作品的看法和观点;3. 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创作简短的歌剧表演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国歌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歌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音乐鉴赏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歌剧艺术,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中国歌剧接触较少,好奇心强,善于表达和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歌剧发展简史:介绍中国歌剧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有整体认识。
- 教材章节:《中国歌剧发展概况》- 内容列举: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秧歌剧、民族歌剧、现代歌剧等2. 经典歌剧作品鉴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歌剧作品,分析其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特点。
- 教材章节:《经典歌剧作品鉴赏》- 内容列举:《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三姐》、《茶馆》等3. 歌剧艺术知识普及:讲解歌剧的基本构成要素,如角色、唱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欣赏与排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歌剧欣赏与排练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四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任选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及任务:
课程地位:本课程为音乐表演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的:通过对歌剧进行介绍和欣赏,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感知入手,让学生欣赏浏览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歌剧宝藏,了解歌剧的语言和古今中外歌剧的发展概貌。
使学生对中外歌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歌剧排练是声乐技能在表演实践中全面体现的核心课。
它是个人演唱技术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艺术,以多声部形式演唱美妙和谐的音乐。
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戏剧表演、表演实践及意大利、法语、德语语音的基础上,演唱大量优秀的重唱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再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课程任务: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歌剧,如何感受歌剧,古今中外音乐的发展的情况、作家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何分析人物角色,如何将声乐技巧与实际的表演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中外歌剧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歌剧欣赏水平和表演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
歌剧欣赏部分:
(一)歌剧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歌剧的概念、西方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歌剧在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中国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2)教学要求:本章阐述的是中西方歌剧的形成发展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家,通过讲授突出重点。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歌剧概述;
(2)理解难点:歌剧的形成发展;
(3)重点掌握:歌剧概念,形成发展。
(二)中国歌剧欣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序曲间奏曲概念。
欣赏部分中国歌剧的音乐形象、剧情大意、编剧及曲作者;
(2)教学要求:理解掌握部分中国歌剧的剧情。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咏叹调、宣叙调,了解歌剧剧情大意;
(2)理解难点: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序曲间奏曲概念,歌剧的音乐形象;
(3)重点掌握:部分歌剧的剧情欣赏。
3、欣赏剧目
(1)《原野》
(2)《苍原》
(3)《刘胡兰》
(4)《江姐》
(5)《西施》
(6)《野火春风斗古城》
(三)外国歌剧欣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欣赏部分外国歌剧的音乐形象、剧情大意、编剧及曲作者;
(2)教学要求:掌握剧情大意及内涵。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欣赏要求学生掌握剧情背景、作者、代表人物形象;
(2)理解难点:歌剧的剧情思想内涵;
(3)重点掌握:表演技能欣赏。
3、欣赏剧目
(1)《贾尼斯基基》
(2)《茶花女》
(3)《唐帕斯夸莱》
(4)《卡门》
(5)《波西米亚人》
(6)《塞维利亚理发师》
(7)《图兰朵》
(8)《露露》
(9)《弄臣》
歌剧排练部分:
(一)表演的实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舞台动作、表演的基本要素、想象,表演的速度与节奏。
(2)教学要求:采用讲授法,使学生掌握歌剧中的表演理论。
2、能力培养要求
(1)体会舞台情感,开发舞台想象力;
(2)理解难点:心里动作与形体动作的协调把握;
(3)重点掌握:规定情景下的动作与情感的统一。
(二)表演实践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表演的基础练习、规定情境下的动作设计。
(2)教学要求:讲授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实践表演。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想象动作、心理动作和目的动作;
(2)理解难点:心理动作与目的动作存在的差异;
(3)重点掌握:规定情境下的设计动作、即兴表演和人物模拟。
3、表演实践
剧目自编自导。
(三)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熟唱乐谱、表演动作的设计。
(2)教学要求:分析剧本塑造恰当的人物形象。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分析剧本和角色,追寻角色原本实感;
(2)理解难点:角色的质感把握,表演过程中的自主创造;
(3)重点掌握: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底蕴,宣叙调与咏叹调演唱过程中处理和动作设计。
3、表演实践
(1)二重唱曲目:
《你是我,我是你》
——选自歌剧《原野》金子与仇虎(女高——男中)
《啊,我可爱的姑娘》
——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咪咪与鲁道夫(女高—男高)
《小夜曲—再次告诉我,你爱我》
——选自歌剧《唐帕斯夸莱》诺丽娜与埃内斯托(女高—男高)
《饮酒歌》
——选自歌剧《茶花女》薇奥莱塔与阿尔弗雷多(女高—男高)
《树阴下》
——选自歌剧《拉克美》拉克美、玛莉卡(女高—女中)
《在神殿深处》
——选自歌剧《采珠人》纳迪尔、祖尔加(男高—男中)
(2)三重唱曲目:
《他怎么无动于衷》
——选自歌剧《爱的甘醇》阿迪娜、莫里诺贝尔科雷(女高—男高—男中)《啊,多惊喜》
——选自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罗西娜、费加罗与伯爵(女高—男高—男中) (3)四重唱曲目:
《自从那天见到你》
——选自歌剧《弄臣》利哥莱托、公爵、吉尔达与玛德莱娜(男中—男高—女高—
女中)
(4)剧目:
《原野》、《苍原》、《贾尼斯基基》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作业要求
课后欣赏和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巩固课堂所讲解的内容,提高欣赏水平;对于实践部分,课后要思考、练习和设计表演动作,分析、理解作品,深入挖掘自身表演潜力、锻造个性表演能力。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试形式:考查。
课程结束进行考查课考试,考试内容为分析作品与舞台表演。
六、课程的重要参考书
自编讲义
2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