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回忆》音乐教案

初中《回忆》音乐教案

初中《回忆》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音乐特点。

2. 通过对《回忆》这首乐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声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和表现音乐的欲望。

教学重点:1. 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理解其音乐特点。

2. 学唱《回忆》这首乐曲,掌握其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理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的音乐特点。

2. 掌握《回忆》这首乐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天鹅湖》组曲唱片或磁带。

2. 乐谱、钢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柴可夫斯基及其《天鹅湖》组曲。

2. 引导学生关注《天鹅湖》组曲的音乐特点。

二、欣赏《天鹅湖》组曲(15分钟)1. 播放《天鹅湖》组曲,让学生感受其优美的旋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鹅湖》组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三、学唱《回忆》(20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先自行预习。

2. 教师逐句教唱《回忆》,讲解乐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和指导。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唱奏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5分钟)1. 教师播放《回忆》录音,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唱奏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深化欣赏《天鹅湖》组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天鹅湖》组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三、创作与表现(20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类似的旋律。

2. 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回忆》的音乐特点。

《回忆》初中音乐教案

《回忆》初中音乐教案

《回忆》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回忆》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回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1. 歌曲《回忆》的旋律和歌词。

2. 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回忆》的高音部分。

2. 古典音乐的欣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古典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回忆》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旋律和歌词。

2. 教师详细介绍歌曲《回忆》的背景、作曲家、演奏家等信息。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掌握高音部分。

三、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指导高音部分。

2. 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3.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回忆》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演唱《回忆》,并了解更多古典音乐知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演唱《回忆》歌曲,巩固课堂所学。

2. 了解一位古典音乐作曲家,下节课分享。

3. 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回忆》,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演唱水平。

同时,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指导,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古典音乐,拓宽知识面。

在下节课中,可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作曲家及其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回忆-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回忆-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回忆-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可演奏一些简单的旋律;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2.了解回忆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回忆》是一首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

该歌曲以平凡的日子为主题,呈现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回忆。

歌曲旋律温馨动听,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2. 歌曲欣赏1.首先,让学生先听原唱版的《回忆》歌曲;2.结合歌曲,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问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

3. 乐器演奏通过简单的教学,教授学生演奏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具体步骤如下:1.先教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即卡农旋律;2.向学生示范如何演奏旋律,然后让学生模仿演奏一下;3.小组分组,让学生一起来演奏歌曲;4.最后,让学生再来一遍完整的合奏。

4. 分享表演最后,小组学生选任一位同学来表演他们演奏的《回忆》歌曲,并简单介绍自己小组的创编过程。

四、教学方法1.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欣赏音乐、演奏乐器等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2.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五、教学评估1.通过听写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观察分组合作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3.通过分享表演,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课后作业1.认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练习《回忆》歌曲,争取达到较为熟练的程度;3.小组同学一起创作一首类似于《回忆》的歌曲,并录音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音乐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表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初中欣赏《回忆》音乐教案

初中欣赏《回忆》音乐教案

初中欣赏《回忆》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回忆》,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歌曲《回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过去,感恩生活。

教学内容:1. 歌曲《回忆》的欣赏2. 歌曲《回忆》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的解读3. 歌曲《回忆》的演唱技巧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回忆》,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回忆》,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教师解读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三、歌曲演唱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回忆》,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技巧。

2.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高、节奏、呼吸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唱,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回忆》的主题思想及演唱技巧。

2. 引导学生珍惜过去,感恩生活,用音乐的力量传递情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回忆》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3.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反思《回忆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一)我本着以情感为主线,充分挖掘句子的内涵,以读培情,让学生在现实与回忆的交替回复中体会强烈的情感反差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结合有关资料和联系上下文,认真品读与鲁迅相关的故事、言谈举止来体会鲁迅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鲁迅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由于时代距学生较远,他们对鲁迅和当时的社会都不甚了解,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进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

另外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教学时抓住情感主线,反复阅读,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怀念之情。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设问题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信息的思维空间。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鲁迅的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这样的对话应该怎样读?”在品读鲁迅提鬼这个故事时,“读这些句子时你有什么感受?体会到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感悟。

实践证明,整个教学过程以情感为主线,以读为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由的感悟和体验。

课堂既有预设又有生成,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师由教者转变成为有经验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民主、提倡开放,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得生动,学得开心。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明白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真的拥有太多的不容易,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不容易,让学生掌握熟练的基本技能不容易,让学生打开话匣子不容易,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不容易……而这些方面,我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本课教学,课堂容量较大,可把阅读材料放到课后进行;在这堂课上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鲁迅的感情,课外阅读鲁迅的小故事,来加深对伟人的认识。

初中音乐《回忆》教案

初中音乐《回忆》教案

初中音乐《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回忆》。

2. 通过学习《回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回忆》是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原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

2. 作品结构: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a. 抒情的主题:表现出温柔、浪漫的氛围。

b. 激昂的主题:表现出激情、豪迈的情感。

c. 抒情的主题变形:以更加深刻的方式表现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回忆》这首乐曲,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浪漫的诗歌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乐曲:播放《回忆》钢琴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析乐曲: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情感变化。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欣赏《回忆》钢琴曲,尝试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变化。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回忆》的听后感。

3. 推荐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其他钢琴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

2. 评估学生对《回忆》乐曲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包括乐曲结构、情感变化的分析。

3.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情感变化。

2. 示范法:教师播放钢琴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写作等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回忆》——音乐剧《猫》选曲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回忆》——音乐剧《猫》选曲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回忆》——音乐剧《猫》选曲《回忆》音乐剧《猫》选曲学段:八年级学科:音乐时间:2019 年 10 月一、概述音乐剧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础,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和娱乐产品。

《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 年 5 月 11 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 2019 年 5 月 11 日在它 21 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音乐剧《猫》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剧中一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理解歌曲《回忆》这首充满生命意蕴和哲理的经典歌曲。

(2)能让学生聆听、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起来的动人心魄的旋律,欣赏多姿多彩的、动感的舞蹈,还能让学生感悟出爱与宽容的主题思想。

2、知识与技能(1)欣赏《回忆》,能感受歌唱情绪,听辨其演唱乐段顺序,能够随音乐哼唱歌曲,并试着记住其中旋律。

(2)观看、介绍音乐剧《猫》,了解这部剧的表演和音乐风格特1 / 10点。

3、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回忆》,能感受歌唱情绪,听辨其演唱乐段顺序,能够随音乐哼唱歌曲,并试着记住其中旋律。

2、了解音乐剧《猫》的表演和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 1、了解音乐剧《猫》的表演和音乐风格特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 1315 岁的青少年,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敏感性。

初中 回忆 教案

初中  回忆  教案

初中回忆教案课程类型:语文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回忆的美好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回忆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回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回忆的美好和意义。

2. 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回忆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色彩。

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回忆和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回忆》的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例如童年时光、与朋友的美好回忆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回忆,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配课文《回忆》的文本,让学生阅读。

2.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并体会回忆的美好和意义。

3. 读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情感表达(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回忆主题,例如“成长的烦恼”或“快乐的暑假”。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他们的回忆写成短文或口头表达出来。

3. 邀请部分小组分享他们的回忆和情感表达,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所表达的回忆和情感,并思考回忆对他们成长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从回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回忆的理解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重要的回忆,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分享他们的作业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回忆的美好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回忆和情感,课堂氛围融洽。

然而,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回忆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流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欣赏课,欣赏音乐剧是第一次尝试,音乐剧的魅力不仅仅是一两首流行歌曲,在剧中性格各异的任务、丰富多样的舞蹈、灵活多变的表演、设计精妙的化妆造型都是音乐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有选择的观看和有目的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发型音乐剧的表现手段及风格特点。

学生们开始观看视频很感兴趣,从课前教师对每个人物分析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分别用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剧的情境,每个情境中的不同情感,体会其特点和表现手段。

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发现演员的表演技巧(在精彩环节,找部分同学模仿,提高学习兴趣与乐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