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感应电动势,及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Φ、。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BLvsinθ如何推得。

(5)、会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推导闭合电路,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不同物理现象中抽象出个性与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比较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特点,引导学生忽略次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类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检流计、螺线管、磁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恒定电流中学过,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电路闭合,且这个电路中一定有电源。

3、在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答: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引入新课1、问题1:既然会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强弱呢?答:既然有感应电流,那么就一定存在感应电动势.只要能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大小了.2、问题2:如图所示,在螺线管中插入一个条形磁铁,问①、在条形磁铁向下插入螺线管的过程中,该电路中是否都有电流?为什么?答:有,因为磁通量有变化②、有感应电流,是谁充当电源?答:由恒定电流中学习可知,对比可知左图中的虚线框内线圈部分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教案

电磁感应教案

电磁感应教案电磁感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的定义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

2.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能够运用电磁感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

2.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课件。

2.实验器材:电磁感应实验箱、电源、线圈等。

3.教学视频: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视频。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电流产生磁场的相关知识。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o故事导入: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背景和过程。

o问题导入:提出“为什么通电的线圈会有吸引力?”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授新课(40分钟):o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概念和应用。

o通过PPT展示,详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巩固练习(15分钟):o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组织小组讨论。

4.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回顾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测验、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建议和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课题:电磁感应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3.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定律2.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教学难点:1.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2.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2. 示波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3. 实验用的线圈、磁铁、导线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磁学知识,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讲解电磁感应(15分钟)1. 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解释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电磁感应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概念和定律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五、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针对电磁感应这一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讨论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思考和逻辑推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电磁感应》。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的贡献、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楞次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知道法拉第的贡献。

2. 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能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楞次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奥斯特实验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是否有影响。

2. 知识讲解:(1)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强调法拉第的贡献。

(3)讲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问题。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楞次定律讲解:讲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的贡献、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楞次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

(3)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实际问题。

(4)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2)实验现象分析:(3)实际问题解答:(4)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探索更多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电磁感应教案

电磁感应教案

电磁感应教案引言: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之一。

通过电磁感应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电磁感应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规律;4.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计算方法;4. 电磁感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如电动自行车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右手定则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b) 当磁铁靠近线圈时,观察是否会在线圈中产生电流;c) 改变磁铁与线圈的相对运动速度,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

4.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电磁感应的规律进行讨论和总结,并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5. 计算练习: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练习,包括计算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大小等。

6. 拓展应用:讨论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实验器材:线圈、磁铁等;2. 讲解材料:教师可准备课件或教学PPT,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相关知识点;3. 实例分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应用的实例,作为课堂讨论的参考;4. 参考资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和阅读。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以及实验结论的总结等。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实验主要教学目标是: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磁感应的规律和特点;3.可以使用恒定磁场下的电磁感应公式计算电动势和电流大小;4.使用电磁感应产生电流和电动势的方法,并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运用到电磁感应的原理,即通过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或改变线圈的位置和形状,使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产生。

2.实验器材和材料(1)磁铁:用于产生稳定的磁场;(2)导线:通电后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3)电源:提供导线所需的电能;(4)电流表:用于测量电流强度。

3.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磁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将一根导线弯成一个“U”形,两端分别通电后,悬挂在磁铁的北极和南极上;(2)通过改变导线的位置和形状,观察并测量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大小;(3)计算电动势和电流强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4.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2)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切勿随意操作;(3)应注意实验环境的卫生和整洁,防止出现意外;(4)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清理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下次使用时能继续使用。

三、实验评价和改进电磁感应实验教案的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实验的开展,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规律,是否能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实验效果的评估:评估实验的实际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和成果、实验环节的顺利进行等方面。

3.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案中是否包含必要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如果需要改进电磁感应实验教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增加实验内容,使实验更加完整和完善;2.修改实验步骤,使实验更加简单易懂;3.增加实验器材和材料,提高实验效果和体验;4.加强学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的制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器材材料、实验步骤等。

《电磁感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电磁感应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电磁感应》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3. 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
1. 电磁感应的基本观点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电磁感应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出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的好奇和疑惑。

2. 进修: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观点,即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3. 进修: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运动速度、磁感应强度以及导体长度的乘积成正比。

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4. 练习:设计几道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拓展:讲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感应发电、变压器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安置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观点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3. 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五、课后反馈
1. 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做法;
2. 学生可以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我们的物理“很美”,它具有“和谐的美”、“规律的美”——如浩瀚的宇宙及我们的太阳系在各就各位的运行着;它还具有“对称美”——如有“正电”就有“负电”、磁体有“南极”就有“北极”、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完全对称、还听说有“物质”就有“反物质”??当然物理也具有“奇异的美”,如听说有“磁单极子”,还有什么“宇称不守恒”……随着以后年级的递增,你会逐渐发现物理的各种美。

通过奥斯特实验,我们知道:“电”能产生出“磁” ,(老师不妨在30秒内重现这个实验),那么同学猜想,反过来,“磁”能否生产出“电”来呢?(顺便板书逆向箭头并带问号)几乎所有学生猜:“磁”也能生“电”。

(那只是乱猜,无正当理由,只是思维定势喊的)(二)引导学生确定需要哪些器材(这里,老师起很大主导作用):当然要有磁体,还得有导线(否则,电流在哪流?),我给准备的是2m长的。

还得有检验是否生出电流来的电流表(否则,你生出电来了都还不知道呢)。

(三)这时,老师宣布:“开始试验,我看咱班那位同学把法拉第憋了10年才发现的电流找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都想第一个发现,情绪激动,但无从下手,不知怎么摆弄好,憋得难受,我则煞有介事的巡视着??我知道他们几乎发现不了。

但我就想让他们憋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还没书看,急的难受。

巡视时,我发现各种各样的做法:1、导线敞开着,放在蹄型磁体上不动(很多学生);2、导线敞开着,在蹄型磁体上随便乱动(很多学生);3、导线敞开着,放在蹄型磁体中间不动(很多学生);4、导线敞开着,放在蹄型磁体中间晃动(部分学生);??这时候,我只问学生一句话:“开着的导线里会有电流吗?”只见大部分学生开始把导线闭合。

但还是没有同学生产出电流来,我再说:“不急,人家法拉第用了好几年,我们才一节课,不过二班有个同学发现了”(其实没有)。

就这样,学生们在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的想着办法??我巡视着,开始发现有些学生把导线缠绕到蹄型磁体上。

约15——20分钟以后(绝不是浪费),我走上讲台演示,我用的演示器材就是普通导线,我用夸张的慢动作缠绕10圈,快速切割,学生不约而同的:“啊,电流!”,我再用夸张的慢动作缠绕20圈,30圈,学生高呼:“大电流!”;再换正规实验器材——线圈,再做实验,然后,在线圈里接入一个灯泡,也发光。

到此,学生一直感叹,后悔,我就差那么一点点!此时,我讲法拉第及科拉顿的故事。

发给学生们线圈也感受感受。

师生共同总结:产生电流的条件及电流方向与什么有关。

我的设计目的有两个:1、让学生充分动脑子。

2、让所有学生充分感受着急的滋味,也让部分学生充分感受后悔的滋味!只有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学生才能学得牢固。

对学生的安慰和表扬:人家法拉第10年多才发现,我们一节课没发现也不丢人,况且“xx、xx、xx、xxx”这些同学差一点点就发现了。

一划时代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教学过程: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4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四、实例探究【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五、学生的思考: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2、如何让磁生成电?二、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教学手段: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基本知识(一)知识准备①磁通量定义:公式:?=BS 单位:符号:推导:B=?/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 m2表示B的单位;计算:当B与S垂直时,或当B与S不垂直时,?的计算②初中知识回顾: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由磁产生电的现象(二)新课讲解1、实验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教材P6图4.2-1探究导线运动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实验铁,或把磁材P6图二:向线铁从线4.2-2 圈中插入磁圈中抽出,教系.探究磁铁插入或抽出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通电线圈放入大线圈或从大线圈中拔出,或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教材P7图4.2-3探究将小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或放入快慢与电流表示数的关系3、分析论证:实验一:磁场强度不发生变化,但闭合线圈的面积发生变化;实验二:①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②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时,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磁场由强变弱;实验三:①通电线圈插入大线圈时,大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②通电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时,大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但磁场由强变弱;③当迅速移动滑线变阻器的滑片,小线圈中的电流迅速变化,电流产生的磁场也随之而变化,而大线圈的面积不发生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场强度发生了变化。

4、归纳总结:在几种实验中,有的磁感应强度没有发生变化,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又有的线圈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了变化。

其共同点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与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有关。

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5、课堂总结: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2、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3、感应电流:由磁场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6、例题分析例1、右图哪些回路中比会产生感应电流例2、如图,要使电流计G发生偏转可采用的方法是A、K闭合或断开的瞬间B、K闭合,P上下滑动C、在A中插入铁芯D、在B中插入铁芯7、练习与作业1、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相对磁场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B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C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D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2、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闭合圆形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此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A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匀速运动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加速直线运动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匀速转动D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变速转动3、如图,开始时距形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且一半在匀强磁场外,另一半在匀强磁场内,若要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以ab为轴转动B以oo/为轴转动C以ad为轴转动(转过的角度小于600)D以bc为轴转动(转过的角度小于600)4、如图,距形线圈abcd绕oo/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减小B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增大C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D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6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6、在无限长直线电流的磁场中,有一闭合的金属线框abcd,线框平面与直导线ef在同一平面内(如图),当线框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框中能产生感应电流A、水平向左运动B、竖直向下平动C、垂直纸面向外平动D、绕bc边转动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感应电动势。

2.知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区别Φ、ΔΦ、E=△Φ/△t。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数学表达式。

4.知道E=BLvsinθ如何推得。

5.会用E=n△Φ/△t和E=BLvsinθ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到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BLv,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