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浅基础
合集下载
wAAA第二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刚性基础的概念
•
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
的地基反力为p,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a-a断面左
端,相当于承受着强度为p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
在荷载作用下,a-a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
力。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
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
a-a断面不会出现裂缝,这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
在一些基础工程施工中,对局部坑壁的围护也常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多种灵活的围护方法,在浅基坑中, 当地下水影响不大时,也可使用木档板支撑(路桥施工 除在特定条件下,现较少采用)。
粉喷桩支护
二、基坑排水
适用情况:基坑如在地下水位以下,随 着基坑的下挖,渗水将不断涌集基坑,因 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排水,以保持基 坑的干燥,便于基坑挖土和基础的砌筑与 养护。
常用方法:表面排水法、 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一)表面排水法
概念:基坑如在地下水位以下,随着基坑的
下挖,渗水将不断涌集基坑,因此施工过程中必
须不断地排水,以保持基坑的干燥,便于基坑挖
土和基础的砌筑与养护。
适用情况:一般土质条件下均可采用。但当 地基土为饱和粉细砂土等粘聚力较小的细粒土层 时,由于抽水会引起流砂现象,造成基坑的破坏 和坍塌,因此当基坑为这类土时,应避免采用表 面排水法。
砼材料要求:
➢ 喷射混凝土应当早强、速凝、有较高的不透水性, 且其干料应能顺利通过喷射机。
砼喷射厚度: 一般粘性土、砂土和碎卵石类土层,如无渗 水,厚度为3cm~8cm;如有少量渗水,厚度为 5cm~10cm;对稳定性较差的土,如淤泥、粉 砂等,如无渗水,厚度为10cm~15cm;如有少 量渗水,厚度为15cm;当有大量渗水时,厚度 为15cm~20cm。 一次喷射是否能达到规定的厚度,主要取决
•
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
的地基反力为p,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a-a断面左
端,相当于承受着强度为p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
在荷载作用下,a-a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
力。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
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
a-a断面不会出现裂缝,这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
在一些基础工程施工中,对局部坑壁的围护也常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多种灵活的围护方法,在浅基坑中, 当地下水影响不大时,也可使用木档板支撑(路桥施工 除在特定条件下,现较少采用)。
粉喷桩支护
二、基坑排水
适用情况:基坑如在地下水位以下,随 着基坑的下挖,渗水将不断涌集基坑,因 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排水,以保持基 坑的干燥,便于基坑挖土和基础的砌筑与 养护。
常用方法:表面排水法、 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一)表面排水法
概念:基坑如在地下水位以下,随着基坑的
下挖,渗水将不断涌集基坑,因此施工过程中必
须不断地排水,以保持基坑的干燥,便于基坑挖
土和基础的砌筑与养护。
适用情况:一般土质条件下均可采用。但当 地基土为饱和粉细砂土等粘聚力较小的细粒土层 时,由于抽水会引起流砂现象,造成基坑的破坏 和坍塌,因此当基坑为这类土时,应避免采用表 面排水法。
砼材料要求:
➢ 喷射混凝土应当早强、速凝、有较高的不透水性, 且其干料应能顺利通过喷射机。
砼喷射厚度: 一般粘性土、砂土和碎卵石类土层,如无渗 水,厚度为3cm~8cm;如有少量渗水,厚度为 5cm~10cm;对稳定性较差的土,如淤泥、粉 砂等,如无渗水,厚度为10cm~15cm;如有少 量渗水,厚度为15cm;当有大量渗水时,厚度 为15cm~20cm。 一次喷射是否能达到规定的厚度,主要取决
浅基础(岩土工程师)

fa M bb M d md M cCk
注意: 公式的适用条件及b的取法。 (四).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载荷试验:不少于三点;取最小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fa r frk
第二节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持力层承载力 验算:见“地基规范”5.2.1条。
总原则:
轴心: pk fa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考虑冻胀影响基础最小埋深 dmin=zd-hmax
其中: zd = z0 za zw ze (z0 、za 、zw 、ze、 hmax可查
规范5.1.7条和附录G)
二。构造要求 1 不小于0.5m(5.1.2); 2 对箱基,筏基埋深的规定(5.1.3); 3 考虑相邻基础埋深.
第三节 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一、公式推导 1.中心荷载作用下要求:
pk f a
pk
Fk Gk A
fa
Fk A d G f a A
A f a A d G Fk
A
Fk
fa Gd
A bl
对条型基础
b
Fk
fa Gd
注:第一次试算时fa可用未经深宽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代入
Es
s
p2 p1 e1 e2
1 e1 e1 e2
1 e1 a
1 e1 p2 p1
根据受压前后土粒体积不变和土样横截面积不变得出:
1 e1 1 e2
H1
H2
e2
e1
H H1
(1 e1)
e1
s H1
(1 e1)
s e1 e2
H1 1 e1
第四节 变形计算与验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时用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用
2-1_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1. 浅基础的定义 通常将基础的埋臵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 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称作浅基础。
2. 浅基础的荷载传递 上部结构 荷载 基础 基底压力 地基 应力和变形
3. 地基基础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基础设计时,除须保证基础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 度外,同时还须选择合理的基础尺寸和布臵方案,使地基的 反力和沉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基础设计包括地基与 基础两部分,又常称为地基基础设计。
三、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1、地基的极限状态设计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极限状态 1)地基变形量
2 5
2)地基变形状态/容许承载力法
p fa
2 6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稳定极限状态
p fu K
2 7
2、结构的可靠度设计
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 2394-1998)对土木工程
概述第二节基础工程设计基本原理第三节浅基础的类型第四节基础的埋置深度第五节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第六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及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第七节地基的变形验算第八节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第九节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浅基础的定义通常将基础的埋臵深度小于基础最小宽度且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建造的基础称作浅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又可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
(a)墙下条形基础;(b)柱下独立基础 图2-4 无筋扩展基础分类(d为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在桥梁基础中,通常采用如图2-5所示的刚性扩大基础。
图2-5 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刚性扩大基础
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
当刚性基础的尺寸不能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埋深的 要求时,则需则需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 基础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通常也称之为柔性基础 或有限刚度基础。 特点: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 设计要求: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 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 高度与配筋来满足基础抗剪和抗弯要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种类: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 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第2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图2-5 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
图2-4 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5)相邻基础的埋深 在原有房屋 附近建造房屋时,要考虑新建房屋荷载 对原有房屋基础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浅于相邻的原 有建筑物基础埋深,以避免扰动原有建 筑物的地基土壤。当新建建筑物基础埋 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时,两基 础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其数值应 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性质等情况而定,一 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如图25所示。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地基土层构造 基础应建造在 坚实的土层上,如果地基土层为均匀、承 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则应尽量浅埋,但 应大于0.5m,如图2-2a所示。
图2-2 地基土层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如果地基土层不均匀,既有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又有承载力较差的软 弱土层,且坚实土层离地面近(距地面小于2m),土方开挖量不大,可挖去 软弱土层,将基础埋在坚实土层上,如图2-2b所示。若坚实土层很深(距地面 大于5m),可做地基加固处理,如图2-2c所示。当地基土由坚实土层和软弱 土层交替组成,建筑总荷载又较大时,可采用桩基础,如图2-2d所示。具体方 案应在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图2-3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a) 地下水位较低时的基础埋深 b) 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基础埋深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4)冻结深度 地面以下冻结土 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 线的深度为冻结深度,主要由当地的气 候决定。由于各地区气温不同,冻结深 度也不同, 如北京为1m, 哈尔滨为 1.9m,沈阳为1.2m。如果基础置于冰 冻线以上,当土壤冻结时,冻胀力可将 房屋拱起,融化后房屋又将下沉,日久 天长,会造成基础的破坏,因此基础底 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 如图2-4所示。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1

其他形式——在建筑上也有采用水泥搅拌桩、粉喷桩、
SMW桩、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等形式作为基坑支护
• 基坑排水 基坑在地下水位以下,随基坑下挖,渗水不断涌集基 坑,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排水,以保持基坑干燥,便于
基坑挖土和基础的砌筑与养护。
排水方式 表面排水法; 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表面排水法基本原理及适用性 基本原理及特点
旱地浅基础施工 ; 水下浅基础施工 ;
技术要点
• 可采用明挖的方法进行基坑开挖; • 应尽量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且不宜间断; • 基坑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应立即对基底土质及坑 底情况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应尽快修筑基础,不 得将基坑暴露过久; • 可用机械或人工开挖,接近基底设计标高留 30cm由人工开挖,以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 • 开挖过程中注意排水,基坑尺寸要比基底尺寸 每边大0.5m~1.0m,以方便设置排水沟及立模 板和砌筑工作; • 开挖时根据土质及开挖深度对坑壁予以围护或 不围护,围护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水中开挖基坑 还先修筑防水围堰。
R——单井抽水影响半径,抽水试验,或按计算;
S——水位降低值;
X0——基坑假想半径,矩形基坑的长宽比不大于5时,换算半 径 X 0 F / ,F:环井所围面积。 无压不完全井(井底到达不透水层)环圈井点涌水量 :
(2 H 0 S ) S Q 1.366K lg R lg X 0
基础的定位放样 • 目的——将设计图上的墩台基础位置,用适当的测量方法
测定到地面上,进行施工放样;
• 定位测量方法: 直接丈量法 三角网交会法
g C C’
BLeabharlann B’fe d
b c
a
A’
A
基础横中线
基层工程课后答案

0.8 =arctg 1 .0 =38.66°<max=40°
(满足要
求) (2)持力层强度验算 基础重量 W=3.6×9.6×2×10 =691.2KN 将荷载简化到基底分别为: ΣP=5200+691.2=5891.2KN ΣM=840+96×1=936KNm 基地应力分别为: p max ΣP ΣM
y=b/2=3.1/2=1.55m k0=1.55/0.16=9.69>1.5
2.抗滑动稳定验算 基底处为中密细纱,查表 8-11 得摩擦系数 f=0.4。 ΣP=6050kN ΣT=84+16.8+2.1=102.9 kN (满足要求)
kc= 0 . 4 6050 =23.52>1.3
102 . 9
ρ=W/A=b/6=0.52m
ΣM=997.32kN﹒m ΣP=6050 kN
M 997.32 m =0.16m<0.75ρ=0.39m P 6050 (3)基础稳定性验算(按照给定荷载组合验算)
e0=
(满足要求)
1)抗倾稳定验算 上述计算可知
e0=
M 997.32 =0.16m P 6050
8.当梁桥桥台基础抗倾覆能力不足时,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改善? 1. 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控制设计的荷载组合为:支座反力 840kN 及 930kN; 桥墩及基础自重 5480kN; 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 1200kN; 制动力 84kN;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 2.1kN 和 16.8kN。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 资料见图(基底宽 3.1m,长 9.9m) 。地基第一层为中密中砂,重度为 20.5kN/m3, 下层为粘土,重度为γ=19.5kN/m3,孔隙比 e=0.8,液性指数 IL=1.0。要求验算: ①地基承载力;②基底合力偏心距;③基础稳定性。
(满足要
求) (2)持力层强度验算 基础重量 W=3.6×9.6×2×10 =691.2KN 将荷载简化到基底分别为: ΣP=5200+691.2=5891.2KN ΣM=840+96×1=936KNm 基地应力分别为: p max ΣP ΣM
y=b/2=3.1/2=1.55m k0=1.55/0.16=9.69>1.5
2.抗滑动稳定验算 基底处为中密细纱,查表 8-11 得摩擦系数 f=0.4。 ΣP=6050kN ΣT=84+16.8+2.1=102.9 kN (满足要求)
kc= 0 . 4 6050 =23.52>1.3
102 . 9
ρ=W/A=b/6=0.52m
ΣM=997.32kN﹒m ΣP=6050 kN
M 997.32 m =0.16m<0.75ρ=0.39m P 6050 (3)基础稳定性验算(按照给定荷载组合验算)
e0=
(满足要求)
1)抗倾稳定验算 上述计算可知
e0=
M 997.32 =0.16m P 6050
8.当梁桥桥台基础抗倾覆能力不足时,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改善? 1. 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控制设计的荷载组合为:支座反力 840kN 及 930kN; 桥墩及基础自重 5480kN; 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 1200kN; 制动力 84kN;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 2.1kN 和 16.8kN。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 资料见图(基底宽 3.1m,长 9.9m) 。地基第一层为中密中砂,重度为 20.5kN/m3, 下层为粘土,重度为γ=19.5kN/m3,孔隙比 e=0.8,液性指数 IL=1.0。要求验算: ①地基承载力;②基底合力偏心距;③基础稳定性。
基础工程第二章1-8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5、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都 较好。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上述基础,设计时必须保证其拉、 剪应力不超过相应材料强度设计值这 种保证是通过对基础构造的限制来实现 的。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6、钢筋混凝土基础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5、基础的形状、布置与相邻的关系; 6、上部结构形式、使用要求及其对不 均匀沉降的敏感性; 7、施工影响因素;
8、地震影响因素;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深度。 原则: 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但 不应浅于0.5m。 基础顶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至少0.1米。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良好的土层作为基础 持力层,减小基础尺寸,减少土方开挖,使基 础的造价最低。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浅基础不同于深基础主要表现在 : 1.从施工角度看,开挖基坑过程中降低 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和保证坑壁 (或边坡)稳定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2.从设计角度来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般较浅,因此可以只考虑基础底面以下土 的承载力,而忽略基础侧面土提供的竖向承 载力。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四、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内容
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察 资料
2.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
3.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4.确定地基承载力; 5.确定基础尺寸; 6.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7.进行基础结构设计;
8.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第六章_明挖基础施工(新)

2-2 刚性扩大基础施工
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4、其他方法 在软弱土层中的较深基坑以深层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 桩、旋喷桩等,按密排或格框形布置成连续墙以形成支档结 构代替板桩墙等,多用于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桥梁工程也有使用成功的报道。 在一些基础工程施工中,对局部坑壁的围护也常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采用多种灵活的围护方法,在浅基坑中,当地下 水影响不大时,也可使用木档板支撑(路桥施工除在特定条 件下,现较少采用)。
(一)表面排水法
概念:在基坑整个开挖过程及基础砌筑和养护期间,
在基坑四周开挖集水沟汇集坑壁及基底的渗水,并引向一 个或数个比集水沟挖得更深一些的集水坑,集水沟和集水
坑应设在基础范围以外,在基坑每次下挖以前,必须先挖
沟和坑,集水坑的深度应大于抽水机吸水龙头的高度,在 吸水龙头上套竹筐围护,以防土石堵塞龙头。
第6章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6.1
旱地基础的基坑开挖
6.2
6.3 6.4
水中地基的基坑开挖
基底检验与处理 基础施工
回顾
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回
顾
天然地基:没有经过人为加固处理的地基
人工地基:需人工加固的软弱地基
浅基础:埋深较浅,用一般方法、工艺施工 深基础:(桩基、沉井),特殊工艺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
9.1 旱地基础施
现浇混凝土护壁
基坑垂直开挖,自上 而下,逐段立模灌筑 混凝土,壁厚8~15cm, 每层高1.0~1.5m,24h拆模
现浇混凝土围圈
2-2 刚性扩大基础施工
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施工方法:基坑自上而下分层垂直开挖,开挖一层后
随即灌注一层混凝土壁。为防止已浇筑的围圈混凝土施工 时因失去支承而下坠,顶层混凝土应一次整体浇筑,以下 各层均间隔开挖和浇筑,并将上下层混凝土纵向接缝错开。 开挖面应均匀分布对称施工,及时浇筑混凝土壁支护,每 层坑壁无混凝土壁支护总长度应不大于周长的一半。分层 高度以垂直开挖面不坍塌为原则,一般顶层高2m左右,以 下每层高1m~1.5m。 围圈混凝土一般采用C15早强混凝土。为使基坑开挖和 支护工作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一般在围圈混凝土抗压强度 到达2500kPa强度时,即可拆除摸板,承受土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当基础建于经多年压实未遭破坏的旧桥基 (岩石旧桥基除外)上时,不论地基承受的作 用情况如何,抗力系数均可取γR=1.5;对 [ fa ] 小于150kPa的地基,可取γR=1.25。 4)基础建于岩石旧桥基上,应取γR=1.0。 2、施工阶段:
1)地基在施工荷载作用下,可取γR=1.25。
2)当墩台施工期间承受单向推力时,可取 γR=1.5。
式中: pz——软弱地基或软土层的压应力; h——基底或桩端处的埋置深度(m);当基础受水流冲刷时, 由一般冲刷线算起;当基础不受水流冲刷时,由天然地面算起; 如位于挖方内,则由开挖后地面算起; z——从基底或基桩桩端处到软弱地基或软土层地基顶面 的距离(m); γ1——深度(h+z)范围内各土层的换算重度(kN/m3); γ2——深度h范围内各土层的换算重度(kN/m3) ;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 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尚应按下式修正:
f a f ak b b 3 d m d 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3.3.1规定: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应以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容许值[fa]控制。该值系在地基原位测试或本规 范给出的各类岩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的基础 上,经修正而得。
当偏心距e=Mk/(Fk+Gk)>b/6(b为偏心方向基础 边长)时,这时基底压力分布如图2.20所示。
其中,l为垂直于力矩作用方 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a为合力作用点至基础 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图2.20 基底压力分布图
2.5.2公路桥涵刚性扩大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a=l+2Htgα b=d+2Htgα
静载荷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试验结果比较 可靠。但试验费工费时,影响深度有限(一般为承压 板宽度的1~2倍)。
按下述方法之一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①当载荷试验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极限时,取该 比例极限所对应的荷载值p1;
②当极限荷载pu能确定,且pu<1.5p1时,取荷载极 限值pu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两种方法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 0.25~0.50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 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不应大于 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墩台承受作用标 准值效应组合或 偶然作用(地震 作用除外)标准 值效应组合
较破碎~极破 碎岩土地基
[ e0 ]≤1.2ρ
完整、较完整 [ e0 ]≤1.5ρ 岩石地基
基底以上外力作用点对基底重心轴的偏心距e0 按下 式计算: M e0 e0 N
式中:N、M——作用于基底的竖向力和所有外力(竖向力、 水平力)对基底截面重心的弯矩。
1、当基底只承受轴心荷载时:
N p fa A
2、当基底单向偏心受压,承受竖向力N和弯 矩M共同作用时:
N p fa A
pmax
N M R fa A W
3、当基底双向偏心受压,承受竖向力N和绕x轴 弯矩Mx与绕y轴弯矩My共同作用时:
N p fa A
s s
1、变形验算范围 基础底面尺寸后,仍应作地基变形验算的情况: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 (2)表7.2范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丙级建筑物: ①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建筑体型复杂; ②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 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③ 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存在偏心荷载时; ④ 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⑤ 填土的自重固结未完成。
Fk G k pk A Fk 矩形基础 A fa G d
条形基础
pk
Fk G k A
Fk b fa G d
图2.18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说明: 计算时,可先对地基承载力只进行深度修正,计算fa值; 然后按计算所得的A=l· b,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宽度修正,使得 A、f 相互协调。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2.5规定,桥涵墩台应验算作用于基底的合力偏心距 墩台基底的合力偏心距容许值[ e0 ]
作用情况 墩台仅承受永久 作用标准值效应 组合 地基条件 非岩石地基 合力偏心距 桥墩 [ e0 ]≤0.1ρ 桥台 [ e0 ]≤0.75ρ 非岩石地基 [ e0 ]≤ρ 备注 拱桥、刚构桥 墩台,其合力 作用点应尽量 保持在基底重 心附近 拱桥单向推力 墩不受限制, 但应符合本规 范表4.4.3规 定的抗倾覆稳 定系数
条形基础
b p k m d pz b 2z tan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2.6规定,在基础底面下或基桩桩端下有软弱 地基或软土层时,应按下式验算软弱地基或软 土层的承载力:
pz 1 h z p 2h R f a
2.4.3 按规范承载力表格确定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确定土的分类名称 2)确定土的状态 3)确定土的容许承载力
2.4.4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不仅与土的性质有关,还
与基础的大小、形状、埋深有关,采用载荷试验、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压缩变形,使建筑物 产生沉降,由于不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整体刚 度、使用要求的差异,对地基变形的敏感程度、 危害、变形要求也不同。对于各类建筑物,控制 其不利的沉降,使之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 至发生破坏,是地基基础设计中必需考虑的一个 基本问题。 《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 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即
3.3.4规定,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按下 式确定。当基础位于水中不透水地层上时, [fa] 按平均常水位至一般冲刷线的水深每米再增大 10kpa。
f a f a0 k1 1 b 2 k2 2 h 3
f a f a0 k1 1 b 2 k2 2 h 3
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 b ——基础底面的最小边宽(m) ;当b<2m时,取 b=2m;当b>10m时,取b=10m; h ——基底埋置深度(m) ,自天然地面起算,有水 流冲刷时自一般冲刷线起算;当h<3m时,取h=3m;当 h/b>4时,取h=4b; k1、k2——基底宽度、深度修正系数,根据基底持力层 土的类别按表2-19确定; γ1——基底持力层土的天然重度(kN/m3);若持力层 在水面以下且为透水者,应取浮重度; γ2——基底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换算 时若持力层在水面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基底以上土 的透水性质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透水时,水中部 分土层则应取浮重度。
α——土中附加压应力系数,参见本规范附录M第M.0.1;
p——基底压应力(kPa);当z/b>1时,p采用基底压力 平均压应力;当z/b≤1时,p按基底压应力图形采用距最大压应 力点b/3~b/4处的压应力,以上b为矩形基底的宽度; [ fa ]——软弱地基或软土层地基顶面的承载力容许值。
2.5.4 地基变形验算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其中:Pkmax为相应于荷载效 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 最大压力设计值;fa为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
图2.19 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适用于偏心距e=Mk/(Fk+ Gk)≤L/6(L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对 于低压缩性地基上的基础,当考虑短暂作用的偏心荷载时,可 放宽至e ≤L/4。必要时,还可采用形状不对称的基础,使基础 形心尽量靠近荷载合力作用点,减小e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5.2.5
当偏心距e≤b/30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足 变形要求:
f a M bb M d md M cck
2.4.2
按静载荷试验确定
试验现场通过一定面积的载荷板(亦称承压板)上向 地基逐级施加荷载,测出地基土的压力与变形特征, 它能反映荷载板下1~2倍荷载板宽度或直径范围内 地基土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
第2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地基承载力是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按理论公式计算
2)按静载荷试验确定
3)按规范承载力表格确定
2.4.1 按理论公式计算
根据土力学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可知,按土的抗 剪强度指标C、φ计算的地基临塑荷载Pcr、极限荷 载Pu以及临界荷载P1/3(或P1/4)等,均可用来衡量地 基土体强度方面的承载力。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GB 50007-2002)推荐以P1/4为基础的 理论计算公式。
N Mx My pmax R fa A Wx Wy
以上N与M均由短期效应组合在基底产生的力和弯矩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3.6规定,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fa ]应根据地基受荷阶 段及受荷情况,乘以下列规定的抗力系数γR 1 使用阶段 1)当地基承受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或作用效应偶然组 合时,可取γR=1.25;但对承载力容许值[ fa ]小于 150kPa的地基,应取γR=1.0。 2)当地基承受的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仅包括结构自重、 预加力、土重、土侧压力、汽车和人群效应时,应 取γR=1.0。
基底承受单向或双向偏心受压的ρ值可按下式计算: e0 N Mx My pmin pmin A A Wx Wy 1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