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有哪些七年级下册的各学科知识点如下:语文:1.说明文阅读:阅读过程以作者为线索,理清*结构、把握作者观点。

2.散文(小说)阅读:注意散文(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理解作品的主题。

3.古文阅读:理解*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4.现代文写作:学习描写和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数学:1.平面几何:学习点和线的概念,以及点和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代数:学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变量、方程式等。

3.几何:学习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英语:1.语法:学习动词时态、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语法知识。

2.词汇:学习并记忆常用单词和短语。

3.听力:通过听英语新闻、歌曲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4.口语:练习英语口语表达,提高口语流利程度。

5.阅读:阅读英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6.写作:练习英语写作,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物理:1.力学:学习质量、密度、压强、浮力等力学知识。

2.电学:学习电路、电压、电流等电学知识。

3.光学:学习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知识。

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学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2.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生物:1.生物圈:理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对人类的影响。

2.生物种类和特征:学习和理解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3.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学习和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4.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学习和理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学习和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

6.生物的健康和疾病:学习和理解生物的健康和疾病规律。

7.生物的生态环境:学习和理解生物的生态环境规律。

地理:1.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对地球上的温度、气压、海陆变迁等的影响。

2.地图和方向: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确定方向。

3.世界地理: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

语文知识结构图

语文知识结构图

语文知识结构图第一章:汉语拼音1.23个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2.单韵母:a、o、e、i、u、⒊鼻韵母:Bn、en、in、un、Bng、eng、ing、ong、⒋特殊韵母:er⒌复韵母:ai,ei,ui,ao,ou,iu,⒍整体认读音节:zhi , chi,shi,ri,zi,ci,si.wu,yu,yue,yin,yun,yuan,ying,ye.⒎加声调:在一个音节里,按照云母的先后顺序来加。

例如:bai a在i前面,就加在a的上面。

注意:单韵母直接加,复韵母谁在前就加在谁的上面。

鼻韵母加在“n”和“ng”以外的字母上。

⒏(⒉⒍)个字母的大小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⒐大写字母的用法:⑴: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用大写。

⑵:国家、地名、第一个音节的第一个音序用大写。

⑶姓名⑷:商店或者是工厂的名字。

⒑按音节排序:两个汉字,如果它的声母相同则看韵母,那个音节在前,那个汉字就在前,依此类推来排列。

例如:tan在tang的前面。

⒒隔音符号的用法:如果与a、o、e、i、u、U开头的音节向跟,则用隔音符号。

隔音符号是一个“,”。

例如:mian ,ao⒓调号:音平(?)阳平(?)上声(?)去声(?)⒔拼写规则:小U碰见j、q、x去掉两点还念“U”。

⒕拼写的方法:⑴两拼法:声+韵(b+an)=ban⑵三拼法:声母+介母+韵母。

例如:xiong=x+i+ong(i为介母)⒖轻音的拼写规则:⑴:词尾是:的、地、得、着、了、过、啊、嘛、呢、吧时候用轻音⑵:词尾是:子、么、们、地的时候用轻音,⑶叠词的最后一个字。

⑷:方位词:(上头)趋向动词(跑过去)夹在词中间的“一”和“不”。

第二章:汉字⒈汉字的⒍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勾、折、提。

⒉汉字的写作笔顺是: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古)、从左到右(地)从外到内(月)先中间后两边(永)、先里头后封口(田)⒊区别形近字:主要看偏旁,偏旁不一样,字的意思就不一样。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件(45张PPT)》(共45张PPT)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写法: 1、巧妙的构思:假设情景的描绘使人们明白了不去打 仗后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激情。 2、语言特点:多用口语,质朴有力,掷地有声,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激发了当时国人的生死存亡 的忧患意识,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揭示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隶,就必须起来战斗, 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评论:“一字字打入你的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1、从诗下面所标示的“1938年作”,你联想 到了什么? 2、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3、从以往的学习经验看这首诗的写法。
问题探究
1.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 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 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 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 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2.《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 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 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 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 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 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是诗人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 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 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 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 —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9时54分58秒下午9时54分21:54:5821.7.3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语文知识结构图

语文知识结构图

一语法知识1、词性名词动词实词:6种词性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叹词虚词:6种词性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2、句子主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定语:主语、宾语前面状语:谓语前面补语:谓语后面'.3、关联词并列关系:一边、一般递进关系:不但、而且条件关系:只有、才选择关系:要么、除非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因果关系:因为、所以转折关系:虽然、但是4、修辞手法反问: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感情更强烈。

反复:强调突出思想,加强与气,渲染感情。

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 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反语: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象。

/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排比: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比: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情感。

对偶: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引用: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增强表现力,说服力。

借代: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货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夸张: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

'.5、表达方式概括叙述顺序记叙记叙方法倒叙具体叙述插叙人物描写直接描写描写环境描写描写方法间接描写场面描写工笔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表态描写动态描写直接抒情即事抒情抒情借景抒情议论抒情夹叙夹议议论寓理于情借端生议寓议论于篇外比较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说明分类说明引用说明比喻说明描述说明诠释说明图标说明'.6、表现手法象征: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Array对比: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衬托:为了突出事物,用类似的或是反面的来做衬托烘托: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铺垫: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语文文体知识结构图

语文文体知识结构图

分类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 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明 文
说明方法
说明为主
语言特点
(准确)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 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引用
记叙文类型
写人 记事
状物抒情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正面描写
A、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人物
描写
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社会环境
B、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1、暗示××时代背景。
1、交代了××的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下文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戏剧的种类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 悲剧、喜剧、正剧
从故事情节上: 独幕剧、多幕剧
从时代分: 历史剧和现代剧
剧种:
• 河南:豫剧 大平调 四平调 宛邦 月调 山东:吕剧 河北:河北梆子 山西:晋剧 安徽:黄梅戏 花鼓戏 广东:粤剧 浙江:评弹 北京:京剧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上海:沪剧
语文文体知识结构图
•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文章体裁(简称文体):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记叙文 记叙文的线索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1.阅读(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

(3)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短语、句子,进行揣摩、品味,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明确整体阅读的步骤,学习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5)阅读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生活。

2.写作(1)阅读、摘抄、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仿写练习。

(2)学习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写作文前要列出作文的写作提纲。

(3)学习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

3.口语交际(1)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地复述课文。

(2)按写作提纲在小组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以成长为主,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游戏孩童到小读书郎的成长过程。

作品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本文可以了解插叙的巧妙作用。

安徒生的《丑小鸭》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诗两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从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这两首诗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章阅读建议(1)熟悉相关知识,适当了解历史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ppt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ppt

下一步学习计划
拓展阅读
计划阅读本单元涉及作家的其他作品,以扩大阅读视野。
古文深化
计划进一步学习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写作提升
计划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参与语文活动
计划参加学校的语文活动或文学社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2
课文解析
课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 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
学家之一。
主题思想
写作特点
重点段落
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乐趣和 求学过程中的一些回忆, 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状况。
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 象力、独特的叙事方式。
百草园的描述、三味书 屋的描写。
课文二:《再塑生命的人》
05
总结与反思
本单元学习总结
01
02
03
04
文学常识
掌握了本单元涉及的著 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如鲁迅、老舍等。
课文理解
深入理解了《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再塑 生命的人》等课文的主 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古文学习
学习了《虽有嘉肴》、 《河中石兽》等古文, 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 读技巧。
写作技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 握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 基本写作技巧。
学习方法反思
主动学习
在本单元学习中,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了学习效果。
笔记整理
及时整理课堂笔记,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和 复习。
课外阅读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加深了对 课文的理解。
写作实践
通过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提高了生字,如“ 谙”、“裨”、“霹雳”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局部,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局部。

2.在第—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感情特征给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概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概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局部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概?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奉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奉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开展、壮大,黄河培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
七语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位 渑池二中 时间:2013年11月

《三个太阳》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并能说出文章的主
要信息;
能认识女画家 感悟南极精神的 心路历程,深刻 体会南极精神;
学会品位、感 悟课文的语言, 体会其中的妙
处。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 记》
理解描写出征 场景的独特新
颖;
理解英雄杨利伟的 优秀素质;

品味课文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参试 人员为祖 国做贡献 的战斗精

录音新闻
了解录音新闻的 特点,理解本文
学习本文安排顺 序的合理性,锻
录音新闻炼提高学生划分 层次的能力。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培养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诗 歌的能力。
能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人的爱国 主义思想感情
七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位 渑池二中 时间:2013年11月
第二单元知识树
了解作者笔下 多彩的童年生 活,抓住文章 的线索,明确 “爬山式”的
构思艺术
朗读体会本 单元散文优 美、含蓄的 语言,从语 言文字中体 味出作品内 含的情、理、 意、味;
事 理 说 明 文
学会抓住 对方的心 理特点说 话和用婉 转的话语 打动对方 的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这首词所表 达作者抗敌报国、 建功立名、壮志 未酬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
领悟宋词优美 的语言及深邃
的意境
在理清文章的 思路中,培养
想像能力

理解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艺术 特点
《回延安》
体会诗中修辞 方法的表现力
体会诗人重返 延安的激动感


利用工具书,结 合页下注释,读 准课文;学唱三 首歌
超然物外的情趣。
培养学生健康 的审美情趣, 提高欣赏自然
美的能力。
七语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位 渑池二中 时间:2013年11月

在朗读中感受诗 歌的情感美和音 乐美
沁园春·雪
在品析中领会 诗歌语言丰富
的表现力
领会作者伟大 的胸襟、坚定
的信心

《卜算子·咏梅》
结合搜集查阅的资 料和对两首咏梅词 的比照分析,理解 作品内容及思想感 情,丰富语文积累。
回忆自己美 好的童年生 活,并能够 结合所写内 容,合理安 排线索,组 织材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了解作者与背 景
识记生字词 了 解作者
了解课文表达的 主题,作者反对 枯燥无味的封建 教育制度,应给 儿童宽松自由的
成长空间
品读精段,揣摩 作者描写乐园, 记述趣事多艺术 手法及其作用。
三味书屋 对于少年 鲁迅未来 的发展, 有怎样的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

从梅花的高贵 品质中受到人 生观、价值观 的感染熏陶

通读课文,多角 度理解人物形象
《木兰诗》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

学习古代劳动 人民的优秀品


能通过反复吟诵, 理解诗歌,提高 赏析诗歌的能力
《观刈麦》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

了解古代劳动 人民的痛苦及
社会根源
《歌词三首》
体会三首歌词 表达的思想感

通过读写培养 学生爱校、爱 家、爱国的思
想感情
综合实践活动——赛诗会

激发朗读诗歌、 积累诗歌的兴趣
提高文化素养, 陶冶思想情操
背诵书本内外 吟诵季节的古
诗词
能流畅地朗读、 背诵课文,并说 出每一首诗歌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写一则消息, 报道本校或本班 新近开展的一次 有意义的活动
写消息
能在老师指导 下写一句话新

消息有五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结果

在专题荷的教学 中通过学生广泛 地收集和整理引 导学生学会鉴赏
专题 荷
引导学生通过赏 荷,领略大自然 的神韵,生发美 好的情趣,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