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胡)

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贤良聪明
的固然引人赞扬宠爱,愚昧蠢笨的也应该加以同
情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厚待、看
重他,却反而会给他造成灾祸。)这样的议论,
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例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筛选信息两步骤 1.回归原文,看清主体。将选项句放入原文,分清并对照主 体、客体,识清谁是当事人。文言文中常有主语省略现象, 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主语,辨明事件行动语言是由谁发 出的。
2.依照标准,辨别筛选。依照题干信息筛选的三个标准,对 所有选项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1.(2014·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祖传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规范思路] (1)一析: (2)非其人: (3)非其事: (4)正确答案为:
(只写序号) (只写序号)
答案:(1)全部表明(直接或间接表明均可) (2)① (3)②④ (4)D。(①是说法令严苛;②是张祖不接受征召为吏职;④是 说治理国家讲求实效。这三句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设题方式
对应陷阱
主要人物
非其人物
筛选
主要事件
非其事件
主体
主要观点
非其观点
主要景物
非其景物
筛选 特征
一个特点
非给出的这个特点
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 两个特点(分别表现)
2010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4分)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010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必备资料)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希望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学习网XuexiFangfa高考频道将及时发布全国各地2010高考试题及答案,同时还提供了试题估分和志愿填报辅导等内容,以便广大考生更好的填报志愿。
本站提供的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是我们和网友共同收集的结果。
如果您有我们没有收集到的内容,欢迎广大网友第一时间提供给我们,以便让大家能尽快共享到最新的试题和答案。
由于时间匆忙,所提供内容难免有疏漏,欢迎您的指正。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蓝色字体为已发布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1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安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北京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上海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化学物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文综政治生物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辽宁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同陕。
2010年---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辑录(衔接)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2.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
2010年北京卷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的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渠道通向山脚下的白莲浦___①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_②_____________,触须沿途四散,____③___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高中语文 专题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课件 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答案】 序 ① ③ ④ ⑤ 号 修 改 删除“超过”,或删除“多” 删除第一个“在” “显现”改为“显示” “值得期待”改为“尚难预料”
例2
(2010 年高考安徽卷 )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
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 改。 ①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 集训时,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 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②他迅速反应到发动
5.征求意见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凡人之为文,私于自是。 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必待交有公鉴且无 姑息者讨论而剥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 矣。”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常因为是自己写 的,想改也不忍割爱,此时,可请别人提意见。 众所周知,白居易写诗力求“老妪解诗”,他担 心自己偏爱,诗写成后,特地致信诗友元稹,约 他一同讨论,痛加割爱。著名作家老舍每写一本 剧本,必先念给演员听,请他们提意见。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要经过
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
准确、精练、顺畅。
文本解读探究
专 题 十
高考信息链接 知能优化演练
课外延伸阅读
文本解读探究
文本探究
1 .文章的修改包括哪些方面?具体该怎样进行 修改呢? 【提示】 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结构和表述。 (1)内容:看主旨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看材 料是否新颖,叙述是否具体。 (2)结构:看层次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看思 路是否清晰,段落是否匀称,详略是否得当;看 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
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 的其他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 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 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 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 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 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 “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 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 办法删、增、改。
高考古诗文考点分析与备考策略

近三年高考古诗文阅读考点分析及启示(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2010年高考福建卷) 补写岀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诗经•氓》)【答案】(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5) 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⑹ 乱石穿空, __________________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 )来即我谋 (2 )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 (5)上 有六龙回日之咼标(6 )惊涛拍岸 (2012年高考福建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l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岁食贫。
(《诗经• 氓》)(2) 群贤毕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登高》)(4 ) _________________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 。
(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1)自我徂尔 (2)少长咸集(3)渚清沙白鸟飞回(4)人非生而知之者(5)岸芷 汀兰(6)吟鞭东指即天涯【命题探究】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赋分6分,通 常是6小题,每题1分。
从试题所考查的范围来看,2010年以来的福建高考卷所选考的名句名 篇都严格在《福建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范围内设题。
所选考的名句名篇都诗文并重,兼顾词。
其中2010年涉及三篇文(《劝学》《师说》《赤壁赋》),两首诗(《诗经•氓》《离骚》),一首词 (《声声慢》);2011年考到两篇文(《荀子劝学》《滕王阁序》),三首诗(《诗经氓》《饮酒- 结庐在人境》《蜀道难》),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2012年考查三篇文(《兰亭集序》 《师说》《岳阳楼记》),三首诗(《诗经氓》《登高》《己亥杂诗》)。
语文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 高频考点5 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 Word版含答案.doc

高频考点五远近高低各不同——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1.(2011·山东)《审丑》(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三“5年高考”部分)“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解析分析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要紧扣文本,把握小说基本情节,认真揣摩作者创作意图。
2.(2012·江苏)《邮差先生》(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5年高考”部分)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
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
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对表现小说内容的作用。
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这一关键点。
内容包括人物、事件、主题等。
1.《考试说明》对小说探究有何要求?如何理解这一要求?答案同散文探究部分。
2.高考小说探究题命题有何特点?答案探究题是直接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试题,其题目设计,以为考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平台为基准。
小说探究题是小说阅读的压轴题,其立意强调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某个疑难问题或某个要素(如主题)进行深度或广度的探究;或者能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现实、调动积累作一定程度的再发现再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6分)(1)既见复关。
(《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5)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诗经》《离骚》《劝学》《师说》《赤壁赋》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误区警示: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2.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驰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抑郁无聊,益跅①肆,与之语,奇之,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②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③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嘿臵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④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未及属.稿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商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答案:D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3分)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
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
所以选择B项。
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
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
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答案:B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杜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并且不能找出解题的敏感信息点。
答案;A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译:(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分)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
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误区警示: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参考答案:(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答案:踏(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 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
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
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
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三国演义》)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
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
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子夜》)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
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
(《巴黎圣母院》)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
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
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葛朗台》)解析:B项中“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给欧也妮送吃的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误区警示:本题误答原因是对名著情节记忆不准。
答案:BE8.筒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答:(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对名著的某一情节进行叙述。
《家》《堂吉诃德》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
误区警示:熟悉名著作品情节,识记情节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也是名著阅读中的难点之一。
答案:(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1)A、B、C三项在两端选文中都有依据,而D项“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是无中生有的。
(2)解答本题要理解“乐取于人以为善”的含义,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去做善行,为社会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