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合集下载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及出院随访效果观察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及出院随访效果观察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及出院随访效果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经常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的护理和出院随访效果观察变得尤为重要。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也日益完善。

在医院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进行营养支持和呼吸康复等方面的护理工作。

患者出院后的长期护理和随访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和出院随访效果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在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包括定期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合理的药物治疗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合理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抗炎药物控制患者的气道炎症等。

3. 营养支持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满足其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身体抵抗力。

4. 呼吸康复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呼吸困难,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呼吸按摩等,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出院随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出院诊疗方案、用药记录等内容,以便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随访和监测。

2. 定期随访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随访工作,包括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

浅谈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浅谈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利 尿 剂 时 宜缓 慢 , 测 血 钾 等 离 子 测 定 , 监 防止 低 血 钾 的 发 生 。
3 预 防 并 发 症
2 主 要 护 理 措 施 21 环境护理 . 应 注意保持 病房 整 洁、 适 , 时开 窗通 风 , 舒 定 温
度 1 8℃ 一 2℃ 、 度 5 % 一6 % 。护理 中必须 做 到 四轻 , 免 2 湿 0 0 避
浅 谈 肺 源 性 心 脏 病 的 护 理
施 美丽
上海市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新 华 医院( 崇明) 上 海 (
【 关键词 】 肺源性心脏病 ; 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 ( 简称肺心病 ) 由肺 组织 或肺动 脉及其 分支 是 的原发病变引起 右 心受 累 的心脏 病 。具 有病 程 长、 易复 发 等特
每 天 除 正 常 输 液 量 外 , 应 鼓 励 患 者 多 饮 水 , 增 加 体 内水 分 , 还 以 避
肺心病 易反复发作 , 迁延不 愈 , 护士要 让患 者 了解如 何控 制 诱发 因素 , 如避免寒冷 、 戒烟 、 劳逸 结合 、 饮食合 理搭配 、 院后 用 出
药指导 。

根据 临床 资料 , 肺性脑 病是 重症肺 心病最 严 重的并 发症 , 也 是主要 的死亡原 因。因此 , 早期发 现肺 性脑病症状是 降低 患者病
死 率 的关 键 。在 护 理 工 作 中 , 如发 现 患 者 出 现 头 痛 、 躁 不 安 、 烦 恶 心呕吐 、 眼球 结 膜 水 肿 、 绀 加 重 、 浅 静 脉 怒 张 、 眠 颠 倒 、 发 表 睡 多
免呼吸道干燥及痰液黏 稠而使 痰液不 易 咳出。尽可 能多 进食蔬 菜、 水果 、 粗纤维食物 , 以保持 大便 通畅 。对大量排尿及 多汗 的患 者应给予含有钾盐的食物 , 如桔子汁 、 果子露 等。

探讨慢性肺心病有效的护理措施

探讨慢性肺心病有效的护理措施

探讨慢性肺心病有效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

结果 50例患者在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显效3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0%。

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自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其中50~60岁年龄组为最高,约占患该病人数的40%以上。

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作次数,及时就诊以及合理用氧,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缓解肺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711~200902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龄42~83(平均51)岁,均符合我国肺心病诊断标准[1]。

本组均因并发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

入院时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外,全部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征,如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 mm;右心室肥大征;心电图检查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心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 +90,重度顺钟向转位,RVI+SV5≥1.05 mV及肺型P波,少部分还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1.2 治疗与转归本组50例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合理给氧、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治疗和护理好转48例,死亡2例。

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疾病,有时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占病人总数的70%。

浅谈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笔者从急性期的心身护理,缓解期的护理指导,包括防止诱发因素减轻心肺负担,提倡家庭氧疗,清淡饮食等六方面谈了老年肺心病的护理。

标签:老年肺心病/护理;急性期;缓解期;家庭氧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病因较为复杂,治疗也是临床上一大难题。

每年冬春两季住院患者中70%-80%都是老年肺心病病人,这些人机体反应力差,反复住院,思想负担重,如果只是单纯的给病人打针服药,要想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是很难的。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男43例,女22 例,65岁以下24 例,65~70 岁30 例,70 岁以上11例。

原发病中慢性支气管炎43 例,矽肺1例,哮喘6 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

病程11~33年。

全组均有反复咳嗽史和不同程度胸闷、气促;65例中并发肺脑6例,感染性休克1例,上消化道出血3 例,肝功能异常7 例,肾衰3 例,心衰41 例,低钠血症4例。

1.2治疗方法与结果①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先做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最适当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②长程低流量吸氧:以鼻导管法每日给15~20 h长程,流量为1~1.5 L/min低流量吸氧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③扩张支气管:给氨茶碱0.25g溶于100 mL10%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每日2~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g。

不仅可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功能,且有改善心功能和利尿作用。

④改善通气:一般治疗方法无效、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加重时,可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可根据病情轻重用3~10支(每支0.375 g)加人10%GS 500 mL静点;洛贝林2~5支(每支3 mg)加人10%GS 500 mL静滴,上述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⑤合理使用利尿剂。

⑥积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如心衰、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指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40岁以上发病多见,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好发于冬春季。

引起肺心病的因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占80%~90%,其次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等气管和肺部疾病。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休息与活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

代偿期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鼓励病人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对于卧床病人,应协助定时翻身、更换姿势,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松弛活动。

缓解期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

对有肺性脑病先兆者,用床档或保护性约束带约束肢体,必要时专人护理。

(二)饮食护理:给予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避免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粘稠。

如患者出现明显水肿、腹水或少尿,应限制钠水摄入,钠盐<3g/d,水<1500m1/d,蛋白质1.0~1.5 g/kg,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总热量的60%以下。

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三)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及其严重程度,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有无右心衰竭的表现,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

(四)吸氧护理:根据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不同,合理用氧,一般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35%,流量1~2L/min,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监测氧疗效果。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摘要】目的老年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发病多等特点,严密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我科从2002~2012近10年共收治肺源性心脏患者80例治疗。

结果通过护理观察,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医疗质量。

结论防止肺源性心脏病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并发症我科自2002~2012年共收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现将老年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老年病科抢救及医治80例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严密观察判断病情,正确实施治疗方案,积极护理,对重型肺源性心脏病极为重要。

我科从2002~2012年共收治近80例,其中,60~75岁老人55例;80岁以上近29例,平均年龄75岁。

病因:大多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日感冒,根据25例重型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的病情采取以下措施并进行护理。

2 心理护理肺源性心脏病的老年人因疾病反复,多次住院,再加上大多数患者经济困难等,常对治疗失去信心。

有的老年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极易产生不安心理和恐惧情绪,此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援助,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与家属协商,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常来看望陪伴,并且护士在治疗和护理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技术熟练给患者以安全感。

3 观察病情变化及注意安全老年患者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不符,应经常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为每位老年患者夜间睡眠时加床挡避免坠床事故的发生,还要注意患者的皮肤,因老年患者血管壁弹性降低,皮肤变薄治疗和护理时应保护好患者的皮肤防止破溃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4 合理氧疗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造成呼吸衰竭。

肺心病患者的呼吸维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且长期氧疗对肺心病患者甚为重要;因此,我们须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为什么要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min,氧浓度为24%~28%,每天吸氧约15 h);用氧注意事项等,对于回家仍吸氧的,须教会他们用氧操作。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Nu sn a eo h o i um o a y h a t ie s n ed ry p t ns rig c r fc r ncp l n r e r s a ei l e l a e t d i Poic, u ha13 0 , hn ) rv e D nu 37 0 C ia n A s at0 jc v ocn o t n f t ne et e n a tnteu osutdo si t yt c Meh d T e sco bt c : bet eT ot lh l gi e i f cvl adm i a n bt c fep a r at to h yh- r i r e u n co f i y ni h r e r ro r . p Z O a — h ( u haCt o il Ji H NGY n z i D n u i H s t , in y pa l
l i l n el ycr a a i nedr a et wt hoi pl oayhat i aeacri ed e n pyhl cl od- o c dhat aew scr e o le t n i crnc um nr er ds s codn t t i r t scoo a cn l gaa h rd pi s h e g oh f e i g
t n n h h r ce i is i r e k h ai ns h v a e mi d a d c o d n t e t n o i v l . s ls C r n c b o c i s i sa d t e c a a tr t ,n o d rt ma e t e p t t a e e s n n o r i ae t ame t st ey Re u t h o i r n h t , o sc O e r p i i b o c i sh r n h a a t ma, r n h e tss a d c r n c ds a eo r n h s w r h o l b o c ic a i n h o i ie s b o c u e et e c mmo e s n h o c p l n r e r d s a e Co cu i n f n r a o so c r n u mo a y h a t ie s . n so f i l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方法]对3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减少。

[结论]加强肺心病防治知识宣教,执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十分重要。

标签: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观察护理氧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以肺、心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大多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病程较长,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

2008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3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肺心病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0岁。

心肺功能:心功能代偿10例,心功能不全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

呼吸功能不全Ⅰ级13例,Ⅱ级16例,Ⅲ级9例。

2 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心肺功能代偿良好,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的患者嘱其适当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表现明显紫绀,肝大并出现腹水时,绝对卧床休息,并取半坐卧位。

病室环境保持整洁,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直接对流,清洁采用湿式打扫,定期进行病室空气消毒。

保持室温在18~25℃、空气湿度50%~70%。

限制探视和陪住,避免交叉感染。

2.2 饮食护理进高蛋白质、高热量、多种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体内水分,避免呼吸道干燥和痰液黏稠,以利于排痰。

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腹水或浮肿明显尿少的患者,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

2.3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易产生产生恐惧、忧虑、烦躁等心理反应。

部分家属也由于患者久病,经济压力大和照顾服侍的时间长了,易产生厌烦心理,对待患者态度生硬,漠不关心,甚至想放弃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6-12T11:54:55.25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关洪娜1 李佳(通讯作者)[导读]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缓解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焦虑,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 110000
2 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 1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缓解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焦虑,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PHD,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

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气候骤变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年龄71~82岁,平均年龄76岁。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

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环境和体位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温度在23~25℃、湿度50%~60%为宜[2]。

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

患者取舒适体位。

1.2.2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的程度。

(2)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3)肺性脑病的观察:除监测生命体征外,应着重观察患者神志,如出现昼睡夜醒、精神错乱、狂躁或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1.2.3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1.2.4皮肤的护理
由于右心衰竭,常致患者体液过多,双下肢水肿。

因此,应观察患者下垂及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勤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1.2.5氧疗护理
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25%~29%)氧气吸入,并向患者讲解吸氧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坚持长期氧疗[3]。

1.2.6饮食护理
因消化液分泌减少,以及胃肠道淤血,胃肠蠕动减慢,患者食欲下降,因此,患者要少食多餐,饮食上应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清淡为主,尽量色香味俱全,从感观上刺激患者的食欲;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勿暴饮暴食;避免摄入容易引起腹胀及便秘的食物。

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营养物质。

1.2.7心理护理
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动患者家属予以患者支持,多方面努力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促使其配合治疗。

1.2.8加强体育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

锻炼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练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等。

病情较重者鼓励进行床上活动。

锻炼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宜。

1.2.9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缩唇、腹式呼吸等),以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2)避免受凉、感冒及劳累等诱发因素。

(3)注射免疫调节剂及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每年1~2次和(或)肺炎疫苗每1~3年一次;遵医嘱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商品名日达仙、迈普新)等免疫调节剂[4]。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5)定期复查就诊。

2观察指标及结果
2.1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导致肺部炎症;吸烟能诱导炎症并直接损害肺。

除炎症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及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引起肺心病的病因中支气管、肺疾病占80%~90%[5],最多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如严重的脊椎后、侧凸等疾病;肺血管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也可导致肺心病的发生。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9例,有效7例,护理总有效率为88.9%,1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效6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6.7%,1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缓解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焦虑,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雪花,杨小梅.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12).
[2]高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8).
[3]王岩.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
[4]刘丹,佟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9):204.
[5]郭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