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课练)2020年八年级物理专题13分子热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如图为液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丁为实验中的四种状态),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先在筒中装一半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加入硫酸铜溶液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搅拌C.常温下从图甲到图丙大约需要20 天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B.将两个铅柱底削平、削干净,紧压在一起,它们就结合起来了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擦黑板时粉尘飞扬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都贴了禁烟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面包一捏就扁了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C.扫地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把两块铅紧紧挤压在一起时,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5.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6.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A.放在水中的花粉粒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桂花飘香C.落叶随秋风四处游走D.打扫校道时可见尘土飞扬7.疫情期间,小玲用酒精湿巾擦拭双手,会闻到一股浓浓的酒精味道,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物质由分子组成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9.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10.关于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抽出玻璃板,两瓶内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D.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11.下列说法是小乐同学对生活现象的物理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住车,是因为该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写作业时能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是利用了分子引力C.人提着西瓜在水平路上走时会累,是因为人对西瓜做功了D.袋装膨化食品在高原地区变鼓,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12.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C.“原子核、电子、原子”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D.“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是按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列的14.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现象:钢丝绳很难被拉断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现象:水和酒精可互溶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15.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A.风的形成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16.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是空气,另一个瓶子装着密度更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_____(均匀/不均匀),这个现象叫_____,在实验开始前,______________(A/B)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这样可以避免受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17.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初三年级的学生于3月下旬才开学,并且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13.1分子热运动典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13.1分子热运动典题解析

13.1分子热运动——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例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答案】C【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点。

例2、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即使只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思路点拨】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解析】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

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变式1】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水从高处流向低处B.在一杯白开水中放一些盐,不久整杯水都变咸了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答案】B【变式2】下列各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风B.打扫室内卫生室,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答案】D例3、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引力太小C.玻璃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的时候,分子间既无引力,也无斥力。

第13章《分子热运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第13章《分子热运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到达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提出问题]: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过渡]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暑假新课练)2020年八年级物理专题14内能(含解析)新人教版

(暑假新课练)2020年八年级物理专题14内能(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14 内能一、单选题1.关于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16℃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像中bc段,内能不变C.丙图中,秋天早晨草叶上的露水,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答案】C【解析】A.甲图中,液面在0℃以下,温度计的示数为-4℃,故A错误;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段,即晶体从b点开始熔化,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B错误;C.丙图中,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C正确;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热饮中,饮料的温度降低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答案】D【解析】解答:A. 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B. 将冰块放入热饮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手克服摩擦力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选D.3.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解析】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所以在瓶口会出现水雾。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C.物体的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也越多D.冰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答案】B【解析】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都有关系,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故B正确;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具有、所含”,故C错误;D.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习题(有答案)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习题(有答案)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习题(有答案)
一、分子热运动
●我应该怎样做
布朗是英国植物学家.他在学中的贡献是发现了著名的“布朗运动”.
1827年6月,布朗用显微镜观察克拉花花粉,发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微粒在杂乱无章地不断运动.布朗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反复研究.开始他认为,花粉虽然死了,但是好像有一种具有生命潜力的东西遗留下来,促使花粉微粒不断地运动.接着,他把这个研究推广到各种各样的植物,观察了他收集到的所有新鲜花粉,都看到了类似现象.
“布朗,你到底看见了什么?花粉在跳舞吗?”
“差不多
初中政治
,不过是无章可循的舞步.就是这样!”
后来,布朗又对煤粉、玻璃粉,各种岩石粉、金属粉等无生命物质的微粒进行观察,也都看到了类似花粉的不停地运动的现象.“布朗,你不是说这种运动是由于微粒本身的生命潜力引起的吗?可为什么无生命的微粒也可以做这种运动呢?”
布朗无法解释这个现象.直到1860年才由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卡根据他自己建立的分子运动论作出初步的解释,认为“布朗运动”正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理论的直接证据.
那么,使微粒做“布朗运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练习题及答案-(新教材)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练习题及答案-(新教材)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练习题及答案-(新教材) 1.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的“热”字表示温度的意思:( )A.冰块吸热会溶解B. 热功当量C. 这杯水热得烫手D.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的温度高,说明它的分子运动得剧烈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无间隙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3. 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隔一段时间后全杯水都变红,这个现象以及其它许多扩散现象说明: ( )A.组成物质的分子的体积非常小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4.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没有空隙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列关于组成物体的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哪种: ( )A.所有物体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B.所有物体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C.在0℃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6. 根据分子运动论,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B.温度越高,气体、液体、固体扩散越快C.温度越高,物体的动能越大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多7. 关于物体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热量有关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有关D.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8.下列过程,哪一个是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B.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D.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中考物理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全册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人教版)

中考物理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全册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高频易错同步题汇编【易错考点精讲】1.分子动理论:(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1)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2)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2021•长沙模拟)有关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使我们直接观察到物体里分子的运动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只有液体和气体才有扩散现象D.扩散时一定是密度大的物质下沉,密度小的物质上升解: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很小,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

故A错误;B、扩散现象只能间接反映物体间分子的运动。

故B正确;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故C错误;D、不管是密度大的气体还是密度小的气体,都会向彼此扩散,扩散方向与密度大小无关。

故D错误。

答案:B。

2.(2021•常州)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

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

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解:AB、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A正确,B错误;CD、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D错误。

答案:A。

分子热运动(练习)(解析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练习)(解析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一.基础过关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①相互接触;②无规则;间隙;③温度。

【解答】解: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②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 .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不能忽略。

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斥力。

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容易流动飘散,也容易被压缩。

【答案】故答案为:斥;引;引;斥;大。

【解答】解:据分子运动论可知,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斥力;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容易流动飘散,也容易被压缩。

二.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咸水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形成一长串墨迹D.清晨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埃在空中乱舞【答案】故选:B。

【解答】解:A、春天,柳絮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B、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水的杯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是盐扩散到水中了,故B正确。

C、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形成一长串墨迹;这不是扩散现象,而是墨水滴的宏观运动,故C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分子热运动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0.5L水和0.5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LB.煤堆放在墙角处多年后,墙角处变黑了C.将两铅块压紧后可悬挂物体,而两铅块不分开D.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混合了【答案】C【解析】A.0.5L水和0.5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L,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B.煤堆放在墙角处多年后,墙角处变黑了,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将两铅块压紧后可悬挂物体,而两铅块不分开,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符合题意;D.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混合,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卢瑟福首先发现了电子D.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是转换法的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A.灰尘不是分子,所以扫地时灰尘飞舞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海绵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绵里面有气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错误;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汤姆孙首先发现了电子,故C错误;D.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是转换法的研究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答案】C【解析】A.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是因为对接处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较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将正式被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冠状病毒颗粒形状是球形的,直径非常小,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很长一段时间,COVID-19病毒直径大概是()A.0.1nmB.100nmC.0.1mmD.10mm【答案】B【解析】病毒颗粒通常非常小,大约20~250nm,冠状病毒颗粒形状是球形的,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

故选B。

5.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答案】B【解析】即使隔着多层包装,由于炸药的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当炸药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时,防暴犬就会闻到炸药的气味.6.如图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红墨水在热水杯中扩散的快.关于这一实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烧杯内水的内能大小B.比较两滴墨水的内能大小C.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说明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答案】C【解析】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由此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故选C.7.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

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会在两个瓶子内均匀混合.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B.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气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C【解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

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C。

8.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A【解析】A.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A正确;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错误;C.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海绵不是分子,C错误;D.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无关,D错误;故选A。

9.关于分子动理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距离会变大B.“沙尘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答案】A【解析】A.水结冰后,分子间距会变大,故A正确;B.“沙尘暴”属于固体小颗粒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C错误;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了,故D错误。

故选A。

10.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答案】B【解析】为了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设计实验要具有说服力,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因ρ二氧化>ρ空气,为能够说明气体不是对流或气体流动引起的瓶内颜色变化.所以a图放置最有说服氮力,而b图因为密度大的在上,密度小的在下,最不合理.故答案选B.二、填空题11.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力。

而“破镜难重圆”这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扩散引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解析】[1]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2]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12.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的总体积_____。

如图乙所示,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可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小变大【解析】[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可以看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的总体积变小。

[2]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可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13.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个水杯里各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这是____现象.实验中还发现热水先变红,说明____越高,水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扩散温度【解析】[1]把红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杯中水会变红,墨水分子由于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2]盛热水的杯子变化明显,这说明分子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14.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如图所示,将面团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包饺子时,用力捏面皮,面皮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答案】形状引力【解析】将面团擀成面皮,面皮的形状会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包饺子时,用力捏面皮时,由于面皮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进入了分子引力的范围,所以面皮会粘在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15.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由于液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会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

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引汽化【解析】【详解】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三、简答题16.小李的父亲非常喜欢喝茶,一天朋友来到他家做客,小李的父亲烧好开水并从冰箱里拿出茶叶泡起茶喝,可是茶叶包装袋打开后忘记合上,过了几天后发现茶叶变质了,请问:(1)茶叶为什么要用开水泡?(2)茶叶为什么会变质?【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用开水泡茶,分子扩散的快。

(2)因为小李的父亲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后马上打开包装,茶叶温度比室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茶叶上,茶叶容易吸潮变质。

四、综合题17.2013年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授课直播。

(1)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1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2)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_____,(3)王亚平在在实验室成功制作了一个亮晶晶的水球,如图2所示。

该水球成像原理与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4)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_____的作用。

【答案】引力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照相机重力【解析】【详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水膜依然完好;(2)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这是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3)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4)地球上的水珠一般是扁球形的,是因为地球上的水珠受到重力的作用;“天宫一号”上的水珠处于失重状态,所以近乎是正球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