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和地球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案讲义

考点常见题讲解与巩固练习●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北极是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是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越向西,经度越大,0°经线以东为东经,越向东,经度越大。
●自西向东,经度越来越大的是东经,越来越小的是西经;自南向北,纬度越来大为南纬,纬度越来越小为北纬。
●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
【2.纬线和经线】练习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A. 东经64°B. 西经64°C. 西经116°D. 0°3.赤道是()A.划分经度的起点 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10°20°180°10°20°180°本初子午线0°10°10°20°20°90°90°(北纬)(南纬)愈向北愈大愈向南愈大考点常见题讲解与巩固练习C.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 90°纬线4.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可在南极相会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5.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 两者等长B. 0°纬线稍长C. 0°经线稍长D. 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6.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7.180°经线以东是()A. 东经B. 西经C. 北纬D. 南纬8.一个经线圈是由多少条经线组成的()A. 一条B. 二条C. 三条D. 四条9.有关纬线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纬线长度相等B.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 纬度的标度范围是0°~180°D. 北极的纬度是90°S10.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右前方跨一步,则他前进的方向是()A. 东北方B. 南方C. 西南方D. 东南方11.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以北为温带,则该点的地理位置是()A.5°N , 160°EB. 66.5°N , 160°EC. 23.5°S , 180°D. 23.5°N , 20°W12.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 165°E,20°NB. 21°W,5°NC. 15°W,25°SD. 15°W,25°N13.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A. 一个B. 二个C.三个D. 四个14.甲(30°N,160°E),乙(30°S,160°W)两点,甲点在乙点的()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15.根据下图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地球地图一轮复习学案

《地球与地图》学案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高考目标定位课前预习预习指导:请先阅读‘知识框架’,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然后阅读‘考点分频’,了解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再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点;最后完成预习检测。
一、知识框架二、考点分频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赤道周长为千米,平均半径为千米。
(二)经纬网1.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3经度_______ (0°纬线)______________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向北度数增大,以南, 向南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东为 ,向东度数增大,向西为 ,向西度数增大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纬网的应用(1)定地理坐标:如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的对趾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是 。
(2)定距离:一个纬度的距离是 ,一个经度的距离是 。
(三)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 。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 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
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_,内容越______。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_,内容越_______。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____,内容越________。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____,内容越________。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_____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_____的比例尺。
初一地理教案:第一地理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3、掌握地球仪上竟危险和经纬度的划分4、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仪上某点的位置第一课时自学过程:●一、地球的形状:1 、你认为地球是个什么形状?()证据有哪些?()2、古代人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平——地方——地圆——球形他们是凭什么得出来的结论?()为什么时间那么漫长结论和现在大相径庭?()哪位航海家以实际考察的形式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他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代表哪个国家出海的?()3、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有哪些?赤道周长:表面积:七年级地理教案●二、地球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怎样做成的:地球仪它和地球原型有什么不同:做成正圆球形的合适吗?为什么?它的中心轴是和地面垂直的还是斜交的?交角你估计有多少度?一)、地球仪上的特殊线条——经线和纬线观察课本第5页图1.7和第6页图10、11回答问题:1、纬线的定义:()纬线是圆圈,在地球仪的表面可以划出无数个圆圈,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是纬线呢?()如果沿着和地轴垂直方向把地球仪切成很多个薄片,这是不是象用一根筷子串着一串烤鸭店里的小饼子呀?这根筷子就是地轴,那一个个的小饼子就是纬线圈,只不过这些小饼子里数中间的那个最大,向两头去饼子依次变小,最后到筷子两端,各自就缩小成了两小疙瘩面。
你猜猜:那最大的饼子相当于最大的纬线叫:()那一个个小圆饼子的圆心都在哪里?()半径是怎样变化的?()那两小疙瘩面相当于什么:()2、经线的定义:()经线都是周长相等的半圆,他们的圆心和半径都分别是什么?()地球仪表面也可以画出无数个半圆,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叫经线:。
《初三一轮复习总结地理学案》

初三地理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1)一、知识结构梳理1、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体,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亿平方千米。
2、纬线的三个特点:①形状都是_______②长度________,其中________最长,向两极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短③指示______________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_________为零度,往南往北各划_______度,往北的为_____,用“______”作代号;往南的为_________,用“_________”作代号。
几条特殊纬线度数: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经线的三个特点:①形状都是________②长度都____________③指示_____方向。
5、经度的划分:以_________为零度,往东往西各划_______度,往东的为_____,用“______”作代号;往西的为_________,用“_________”作代号。
6、南北半球的划分:以为______分界线,以北的为______半球,以南的为____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有什么特征?。
二、典型例题1、读下列两图,完成下列要求:(1)注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 B(2)两点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3)与A点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与B点相对的那条经线是。
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出发点()A出发点B以北C以西D以东三、强化训练1、关于赤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东西经的分界线D南北纬的分界线2、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西经的分界线C零度经线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下列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是()A 162ºE、32ºNB 170ºE、55ºNC 19ºW、70ºND 110ºW、10ºN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A19ºE、10ºS B15ºW、45ºN C21ºW、30ºN D15ºE、35ºS5、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还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A19ºW、29ºN B15ºW、30ºS C160ºW、20ºN D170E、25ºN6、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 )A、300N,1600EB、300N,200WC、300S,200WD、300S,1600E7、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地球表面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C地球上最大圆周长为4千米D地球的所有半径都是相等的8、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地面的高低不平B海边望船,先看到桅杆C登高可以望远D麦哲伦道次成功环球航行9、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A. 赤道上B. 北极点上C. 南极点上D. 本初子午线上初三地理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一、知识结构梳理1、经纬网上经纬度的写法(包括两极地区俯视图)2、在经纬网上判断方向(包括两极地区俯视图)二、典型例题1、纬线图回答:(1)写出各点和经纬度A B C(2)既属于东半球又属于南半球的是点;(3)在图中描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高考地球地图复习学案

地理组高三一轮复习学习方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图【高考目标定位】坐标、判定方向,计算距离等【考纲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公里、赤道半径6378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3、其他常用数据:赤道的自转线速度——1670千米/小时;30°纬线自转线速度——1447千米/小时;60°纬线自转线速度——837千米/小时二、地球仪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对比:画一画:画一个地球,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假设最左边一条0°经线、标出120°E、180°。
三、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3、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注记。
练一练:1、把1:5000000转化成线段式和文字式2、把1:2400000扩大2倍,比例尺应该是3、1:50000扩大1倍,则新比例尺变为,图幅大小变为倍想用1厘米画出5公里长的区域,则比例尺为(三种表达方式)2. (文字式)3. (线段式)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比较:看三项内容(等高线疏密、等高距、比例尺大小)当疏密相同、等高距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坡度大(见图1)当疏密相同、比例尺相同时,等高距大的坡度大(见图2)当等高距相同、比例尺相同时(同一幅地图),等高线密集的坡度大例:1.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它们的疏密和等高距相同,比例尺分别是0 2km 0 5km1:100000 1:50000,坡度最大的是(),并按坡度大小排顺序2.读下图,若四幅图比例尺皆为1:10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坡度最大的是()四、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1、高度的表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感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2.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观察地球仪,说出它的基本构造,并尝试自制简易地球仪。
学习过程【基础链接】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她的全貌;正如苏轼的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让我们寻着古人的足迹,经历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全过程……【新课学习】学习主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阅读课本P2-3,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古代人凭直觉认识世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2.最早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什么?3.人类如何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4.从这个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二、填出下面用来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表面积;地球平均半径;最大周长。
学习主题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阅读课本P4-5,认识地球仪。
1.地球仪的定义:人们地球的形状,并且按一定的把它缩小,制做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球仪的作用:可以方便我们认识地球的,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
【我的问题】请写出你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拓展深化】你有自已的地球仪吗?观察它的结构和表面内容,写下你的发现。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B.直到卫星照片成功拍摄,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D.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足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了2.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 B.是个球体 C.是个圆 D.以上说法都对3.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极半径约6337千米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1千米C.地球的体积约12830亿立方千米D.赤道的长度约是8万千米图1-14.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球仪就是地球本身B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C .地轴是地球内的一根轴,离开它地球无法转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人们把地球仪做成标准球体,是因为 ( ) A .为了美观 B .为了便于地球仪转动C .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是相等的D .地球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二、综合题6.图1-1是“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读图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学地理一年级上册《地球与地图》教案

地理是一门广泛涉及地球地图、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等内容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在中学地理一年级上册中,《地球与地图》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是我们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并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原理;2、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以及地图的基本概念和制图方法;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和地球构造: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特点和变化。
2、地图学:介绍地图的概念和基本种类、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教学制图方法并带领学生绘制简单地图。
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介绍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如气候、植被、水环境、地形等,以及人类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如工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学习法:通过任务型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讨论和分享: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配合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和地图,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1、兴趣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问题导入:通过启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案例模拟:通过案例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评估,检测学生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让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案--八年级地理第九周第三课时专题一地球和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复习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2.知道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简单绘制【复习过程】知识盘点:一、知识结构二、知识梳理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点之间的海拔差。
3.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的关系看右图,(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2)等高线地形图中六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A. 、B. 、C. 、D. 、E. 、F. 。
5 .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表示,绿色表示,黄色表示、。
6.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三、重难点突破(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看数值,只海拔高低2.看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看等高线的形态知道山的部位(山谷、山脊、陡崖、鞍部、山顶)4、看疏密、数值判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二)难点突破山谷和山脊的识别:1.高谷低脊法(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凸向海拔低处为山脊)2、流水法。
据“水往低处流”的常识,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弯曲变形处,水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如图2-3①中CD处为山脊,图②中CD处为山谷。
2.山峰和盆地的识别:如图2-4,甲处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
乙处为盆地: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低,四周数值高。
基础练习:1、某校开设制作“等高线纸质立体模型”地理实践课。
课上,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了等高线立体模型(如图所示),并用它识别地形部位,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按照制作模型的正确顺序对下列几幅照片进行排序 。
2.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绘制等高线过程中需注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900米 D.1200米
16.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完成下列问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B.230米
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B.310米
C.360米 D.410米
②数值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划分半球
分界线:20°W和160°E
由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由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
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其它
组成经线圈的一组经线,除0°、180°外,其余均为一东经、一西经,且经度和为180°
低中高纬பைடு நூலகம்划分
0°--30°低纬;
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100<Q<200 ④200<Q<30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②④
7.在右图中标出河流A、公路线B、海岸线C
8.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是
9.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陡崖的高度可能是,陡崖的最大高度可能是,崖顶的高度可能是。
12.右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
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题。
⑴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17.在下面等高线图中,沟谷流水向西流。
⑴图中分水岭为( )
A.120°E经线 B.a线 C.b线 D.30°N纬线
⑵马尾松为喜阳植物,图中最有利于马尾松生长的地区是( )
A.a线南坡 B.30°N线北坡
C.120°E线东坡 D.b线南坡
18.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西北向东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
A.400米B.390米
C.278米D.600米
10.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1.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⑵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14.判断下列等高线图代表的五种基本地形
A、B、C、D、E
15.为了促进旅游活动,加快经济发展,拟在甲、乙之间修建游览索道方便游人,其索道长度大约为( )
⑵利用等高线图判读河流流向、干支流形状、流域面积、河流弯曲状况等水系特征
如:利用地势高低确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若中高周低——放射状;若中低周高——向心状
⑶山谷处的陡崖才可能形成瀑布(旅游景点)
⑷山谷处雨季常发生泥石流(逃生方法:向山谷的两侧高地)
3、选址、选线问题:
⑴水库大坝选址
一轮复习地图和地球知识检测
1.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在图甲Q两侧用虚线画出脊线。⑵O地在Q地的方向。⑶在O地能否看到Q地
⑷在右图中准确标出O点的位置。⑸OP的相对高度为。
2.山脊为河流的,脊线又叫
3.山谷处常发育,山谷中的陡崖常形成,谷线又叫,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起方向
4.右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陡崖的高度可能为,陡崖的最大高度可能为,崖顶的高度可能为。(从下列选项选择,可多选)
⑹全程观测点位选址:无阻挡视线的局部地形
⑺日出、日落观测点选址:
①确定日出、日落的方位②确定视线范围是否有阻挡视线的局部地形
⑻铁路公路选线:沿等高线分布(或少与等高线相交),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⑼输水线和输油管线:
①沿等高线分布(或少交等高线),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②起点高终点低,利于自流
⑽登山线路:坡度(影响速度)、线路长短(考虑用时)
⑵同一纬线 ②南北纬60°上,经度每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2km
比较实际范围大小的规律:经纬度跨度相同,纬度越低,实际范围越大
★知识点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①先看两点是否在已有的大圆上,如赤道、经线圈、晨昏线圈
②若两点在同一纬线上(非赤道),如在北半球则先向北再向南,南半球反之;东西方向看自转找劣弧。
②高原:海拔﹥500米,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中部稀疏,四周密集
(海拔较高,高原内部地势平坦,四周坡度陡)
③山地:海拔﹥500米,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④丘陵:200米﹤海拔﹤500米,等高线稀疏(海拔较低,地势起伏小)
⑤盆地: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四周坡度陡)
★知识点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C.53°N D.40°N
3.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路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 据此回答飞机飞行航线:
A一直不变B先从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北后向南
4.读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000
4.安全绳的长度:①求陡崖的相对高度;②绳长长于陡崖的最大高度
★知识点5: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1、判读:①关注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的海拔;
②最高点、最低点的海拔
③沿线的地形起伏状况,局部地形部位。
2、绘制:
⑴绘制方法
例:读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地形剖面图中,若要体现出“高”、“险”,应如何变化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
注意:外圆不一定为赤道
④利用经纬度判读方向:
纬度:同北纬,数大为北;同南纬,数大为南;一北纬一南纬,北纬在北。
经度:同东经,数大为东;同西经,数大为西;
★一东经一西经,和﹤180°,东经在东;和﹥180°,东经在西
★知识点3:定距离和范围
⑴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km
计算距离①赤道上经度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km。
6、凸坡、凹坡
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从山顶观察山脚的视线被挡住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从山顶观察山脚的视线不被挡住
注:阻挡视线的局部地形有凸坡、山顶、山脊、陡崖
陡坡(等高线密)为背风坡,缓坡(等高线疏)为迎风坡
7、沙丘
判断风向:缓坡为迎风坡
☆知识点3: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判读
①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或无等高线(海拔低、地势平坦)
3、注意距离与面积的关系
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
☆知识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海拔高度: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海拔高度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范围
相对高度:两点海拔高度的差(单位——米)
相对高度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范围
2、等高线: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
3、基本规律:
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②同图等距:同一等高线图,等高距相同。
③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不相交,只有陡崖处可重合
(在图中注意河流、交通线与等高线的区别)
★⑤相邻两条等高线海拔可以相等或相差一个等高距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内部取值:“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知识点2:局部地形判读
30°--60°中纬;
60°--90°高纬;
五带的划分
热带:回归线之间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寒带:极圈内
☆知识点2:判读方向
原则:①沿经线即正南或正北方向,北极为最北点,南极为最南点。
②沿纬线即正东或正西方向,顺自转方向为正东方向
判断南北方向依据离极点远近
★③俯视图 判断东西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取劣弧)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5.右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东B.南C.西D.北
6.读等高线示意图,a海拔高度为300米,b海拔高度为200米,则P、Q的海拔高度为( )
C.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
19.右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一轮复习地图和地球练习题
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⑶农业布局
平原、谷地、山麓——种植业;
丘陵——林果业,缓坡可修梯田;
山地——林业;
高原——畜牧业;
水面(河湖)——渔业
⑷野外露营选址
地形条件: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开阔,避开灾害多发地
(如选择缓坡、开阔的鞍部;避开山谷、山顶、陡崖等)
水源条件:近河流取水方便(但不能沿河流,易被淹没)
⑸瞭望塔选址条件:海拔高处(图中最高点),视野开阔
考点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知识点1:方向的判读
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八方位图
2、有指向标的地图:
3、经纬网地图:见考点一知识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