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教学教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教学教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教学教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 :杠杆、滑轮、斜面

【难点】 : 计算

【独 学】

■自学指导: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O F 1

l 1 l 2 F 2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

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2.动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

______________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三、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

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把方案在右框中画出并动手组装)根据组装的滑轮组,数一数钩码被几段绳子承担? 2.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滑轮组特点:既可以 ,又可以 。

3.省力公式:使用滑轮组时拉力省了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就费了几

倍。即:(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F=物G n

1,则,S 绳=nh 物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方法:奇动偶定

(1)若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时F=物G n

1 (2)若必需考虑动滑轮的重力时F=n 1(G 物+G 动) 四、机械效率(η)

1.概念:有用功: 。

额外功:

总功: 。

2. 和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 。 ( 注意: 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4.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机械自重及 。

五、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

1.测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面机械效率需要测

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整理学案〗

〖达标检测〗

1.作图(做出下列杠杆的力臂和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2..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时,则F1=,F2=,F3=,F4=

3.图4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

4.用如图5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 m。(题型一)

5.如图所示,6物重5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不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 N.(题型一)

6.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是J,总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图4 图5 图6

7.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向下的拉力拉过1.2m,油桶上升30cm,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 N.

8.用一个滑轮组在6s内把84N的重物匀速提升4m时,在绳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

40N,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12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拉力做功的总功率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滑轮组把重960N的贷物由地面匀速提升到4m的高处,所用的时间是8s,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0N.(不计摩擦和绳重)

(1)依据题意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2)请根据已知条件设疑并解答.(至少求出4个物理量)

10.用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重物提升了10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2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不计摩擦,求:

(1)拉力的功率; (2)物体的重力; (3)动滑轮的重.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澄迈三中钟伟萍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习,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

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习其用法,对练习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习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习,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习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主要在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

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4)情感----潜移化 三、导学案的使用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导学案的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2017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讲评课导学案1

合作交流、错例探究 错例探究1 试卷10题针对性练习1 在﹣2,﹣1,0,1,2这五个数中任取两数m,n,则二次函数y=(x﹣m)2+n的顶点在坐标轴上的概率为() A.B.C.D. 错例探究2 试卷14题 针对性训练2.如图,轮船沿正南方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匀速航行,在M处观测到灯塔P在西偏南68°方向上,航行2小时后到达N处,观测灯塔P在西偏南46°方向上,若该船继续向南航行至离灯塔最近位置,则此时轮船离灯塔的距离约为(由科学计算器得到sin68°=0.9272,sin46°=0.7193,sin22°=0.3746,sin44°=0.6947)() A.22.48 B.41.68 C.43.16 D.55.63 针对性训练3.如图,山坡AB的坡度i=1:,AB=10米,AE=15米.在高楼的顶端竖立一块倒计时牌CD,在点B处测量计时牌的顶端C的仰角是45°,在点A处测量计时牌的底端D 的仰角是60°,求这块倒计时牌CD的高度.(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 【课题名称】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卷讲评课型讲评课时2【学习目标】1、强化所复习的考点内容 2、训练学生解题速度和审题的能力 3、通过专题训练,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 成绩分析题号 1题2题3题4题5题6题7题8题9题10题 人数 6 4 8 6 6 20★10 13 3 12 题号 11题 12题 13题 14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19题 20题 人数 38★27 14 20★26 14 6 31 15 20 题号 21题22题23题24题25题 26题 27题 28题 29题 人数★ 5 23 14 15 37★ 每道 题错 题人 数,看 看有 没有 你!! 自主纠错检查需要讲解题目 题号1题3题4题5题6题7题8题9题10题 人数8 12 3 13 10 10 13 3 12 题号13题14题16题17题19题 人数14 8 14 6 15 题号21题25题27题28题 人数 5 14 15 根据题 目自主 纠错,上 课检查!

让课堂活起来 记践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之体会 静宁县城关镇东关小学 马保全

题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大潮,我县在学习山西太古“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我县教育实际的”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这将彻底改革过去老师的“满堂灌”,学生的被动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打独斗…… 让课堂“活“起来 ——记践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之经验交流 ( 静宁县城关镇东关小学马保全 ) 从接触”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到在课堂上实践”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我最大的感受是:新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老师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过去老师开课就讲,唯恐给学生少讲。现在,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高效课堂中不是老师一上课就讲的问题,而是组织学生活动到老师发现需要讲的时候老师才讲。这是新课改给老师提出的第一个至高要求。这个需要讲的火候很难把握,张三需要讲,李四不一定需要讲;A组需要讲,B组不一定需要讲……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接受知识也会出现不同的接受效果;另外还有在学习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合作学习时思想开小差等现象,那么,作为教者怎么办呢?二次备课!通过耐心、细致的二次备课我们发现“学案”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与组织下通过针对性的训练、通过选择性的训练、通过引导性的训练最后各自达标,老师从小组的合作交流结果中决定自己的下一个教学行为,即以学定教。 二、老师化整为组,让位组长, 通过近一学期的课堂改革尝试,我觉得时代和社会给我们老师赋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活起来即学生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全员参与,我们必须化整为组,让位 ..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走得近、情况熟的优势,让组长发挥其组织、导向作用,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希望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希望 我校的“三步导学”模式给了我提示:要打造“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就得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流、探索”起来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激趣”为前提,让课堂有“吸引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例如,张老师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创设了(动画)蚂蚁围绕树叶边沿跑的情境,巧妙而形象的把“周长”这个

概念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以“生活”为素材,让课堂有“生活味”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准备了学生常用的小棒、图钉和橡皮,课堂中我先用游戏“丁丁碰”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通过摆小棒抽象出“角”这个图形,再观察生活中或者身边的实物找角等活动。我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拼一拼、说一说、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认一认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

英语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英语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年级班组英语学科试卷讲评学案 Learning aims : 1. To make clear all the puzzles in the paper and learn to use them freely. 2.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self-study and cooperation. 3. To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and others; improve yourself all the time. .课前自主学习,自查与纠错 对照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整理每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 21-25. B D B A A 26-30.D C D D B 31-35.A B B D D 21题 a与the 的用法区别 a表示 the表示 不定冠词和序数词连用,表达的含义是 22题 while作为连词时的用法总结 23题“how do you find”表达的意思是 24题 amazing指,amazed指 news He is at the amazing news. 25题.Contain指 Include 指 常用两种表达方式:including sth/ sb= sb’sth included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e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e . 26题选择which的原因是 27题本题是一个被动句,可以先还原成主动句 其中to为,类似的结构还有 28题有关句 正要做…这时(发生另一事) 正在…这时(发生另一事) 刚做完…这时(发生另一事) 30题 with pleasure与my pleasure 的区别是 with pleasure my pleasure 31题 could have done 的表达的意义是 must have done表达的意义是 32题 think ...of remind... of let... done wake... up 33题 suggest用法特点

三联小学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试行)

东禅镇三联小学校 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方案(试行)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各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全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上饶县教育局精神,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六步”是指:①情景导入,目标定向;②学案引领,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④启发引导,精讲点拨;⑤系列训练,当堂达标;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三、“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模式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资料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 模式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环节 九龙山镇四合中心小学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三步九环”。 一、展示导学(10分钟左右) 第一步目标要求:唤醒主体、激发兴趣 展示导学是课堂教学必须经历的一个关键环节。展示导学的目的是唤醒学习主体,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诱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问题上来,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展示导学能否成功,一要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二要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否坚持培养学生“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我爱学”的学习情怀、培养学生“我会学”的学习习惯。展示导学的具体实施,主要通过激趣导入、预习达成和问题生成三个要素进行操作。 (一)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关注课堂的一个操作要素。课堂上,激趣导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科固有特点和课题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紧扣本节教学知识点,借助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适合的手段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成语接龙、谜语、讲故事、口语交际、诗词吟诵、美文共赏。数学课堂教学:智力抢答、24点、口心算大比拼、公式快线),导出学生

将要学习的课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课题的导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的课题上。 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在课堂上,让学生事先知道学习的课题是饶有兴趣的,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为学生主动投入到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创造条件。另外,课题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导入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聚敛到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上。 总之,激趣导入的实质,就是用课题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二)预习达成 预习达成是引导学生课前能预习、会预习、有效果(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得好)的一个行为指向操作要素。预习达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教学前,教师要结合不同课型,教给预习方法,并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预习习惯,使之形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具备预习能力,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本堂课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预习达成检测形式(书面检测:做、写、算、画等;口头检测:认读、朗诵、复述、背诵等)发现梳理课前预习达成度,科学合理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突破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引导、调控“双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行为,生动、自然地形成课堂流程,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 “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其主要教学策略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其要领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教师通过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给足机会,留足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学习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 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该模式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编导”、“引导”和“指导”上,要致力于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办法。“导学案”也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安排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讲解与传授,而是学习过程的编排,解决问题与方法的示范。以及思维的点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其次,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本。导学案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蓝本,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拓展时空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60-70%的问题,而老师讲授的时间则相应缩短。学生由过去等待教师讲解,依靠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

试卷讲评课的程序及要求

试卷讲评课的程序及要求 一、讲评课流程及说明 1、考试概况分析,明确学习目标 考试情况分析包括:试题分析、成绩分布、表扬进步等;教师在阅卷后根据学生试卷上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目标,并在学生自改试卷前明确指出,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更有方向性。 2、学生自改,反思出错原因 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改试卷,要求学生自改试卷过程中注意反思出错原因,分清是因为审题、计算、方法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而导致的知识性错误,使学生意识到自改能改对的,应在考场上尽量避免,仍有疑问的做出标记。 3、组内互改,解决个性问题 自改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帮助时,组内合作互助能使每个人的大部分疑问得到解决。仍有疑问的,在交流过程中,将题号写到黑板上。4、班级展示讨论,解决共性问题 展示讨论的内容包括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和教师阅卷中发现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学生没提出的教师可以补充提出),根据各小组对题目掌握情况分配任务。展示讨论过程中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化解共性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注意寻找新的生长点。 5、教师点拨提升,深化理解应用 将学生错例展示给学生,指出试卷上反映的共性问题。如书写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解题方法、规律的点拨提升等,提高学生答卷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回扣目标,完善落实改错过程 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再整理落实,在课堂上或课下独立完成“反馈矫 正”,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课下对照考试反思表认真填写好考试反思。 二、试卷讲评课相关要求 1、试卷讲评课前准备要求 一是要认真研究分析测试卷;二是测试结束后,要尽快对试卷进行批阅;三是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四是错题归因,分析比较,把握学情和教情;五是找出各类典型,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六是设计并编写讲评课导学案。 2、讲评课后阶段 针对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一是个性问题课堂上无法解决的,由老师个别辅导;二是二次达标之后的多次达标。 3、做满分卷。

四步导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渌田镇中学“四步导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益,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实现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活动,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四步导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四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示 “四步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导入明标”、“自学互学”、“展示探讨”、“反馈评估”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现将“四步导学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图示如下,供全校老师参考、学习。 1、教学过程图示 2、“四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导入明标: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教学任务和目标。创设情境要达到两个引发:一是引发内容,新旧联系自然导入;二是引发思维或引发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导须明快简捷,要紧结合示标(展示教学任务、目标),一般控制在3到5分钟。 “温故知新”,鼓励老师以课前检测作为启导的一部分。建议以抽测为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进行抽查,当堂批改、公示。抽测题量要精,难度适宜,可书面练习形式,也可口头问答形式,要紧扣上一堂课教学要点。如进行了课前抽测,这一环节的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也不应超出8分钟。 二、自学互学:

分为自学和互学两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两组并排而坐,教师稍作提示交待,出示自学提纲、思考题(自学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以积累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能力为主;统一以导学案为载体呈现),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进行指向性自学。学生一边自读,一边思考,一边练习,标记疑难问题。 自学完成后,同座两位学生(或前后座四位学生)相互检查、学习、交流(互学)。教师在班内巡视,适时指导,注重方法指导,强化互学的自觉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务必做到活而不乱。这一环节约用12-15分钟。 三、展示探讨: 在学生自学思考、互学质疑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针对自学题,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展示呈现(展示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各小组组内展示交流;可以是个人的班上展示;小组成员合作进行班上展示……);再针对学生自学和展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要点,进行精简点评和深入探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点评、探讨比自学更进一层:自学侧重整体认知一般内容,点评、探讨侧重深入理解重点内容;自学侧重知其然,点评、探讨侧重知其所以然;自学侧重基础性练习(或实验),点评、探讨侧重探索性练习(或实验);自学显示学生主体参与的优势,点评、探讨更显示教师主导作用的优势。这个环节一般为12-15分钟左右。 四、反馈评估: 主要以练习的形式,检测评估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巩固、迁移。教师总结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中对应部分的练习。注重指导学生比较分析,举一反三,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一般可安排在10分钟左右。 典型课例一:《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小说明暗交织的结构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这些 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请同学分别按照不同人物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 度理解小说主题。 2、通过朗读体会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 3、设置问题,层层递进,带领学生把握小说的叙述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领会小说中描绘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 和价值取向。 2、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引导学生形成正 确人际交往观。 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